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学习提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7698032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学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学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方法学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桦甸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提纲一.课题的来源有哪几种?1/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升华为课题研究 当前很多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践中取得的典型经验。只要是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工作者,就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从中可以选择提炼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而且提出来的课题往往针对性强,实用价值大。从这个角度看,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科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由于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复杂,现在有不少的教师、领导还不善于从诸多实践问题中提炼研究课题,以致影响了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因此,从工作实践提炼课题时,要特别注意对有关问题进行科学提炼,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体现特点。烟台市在“九五”期间进行的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就是在认真总结龙口市实验小学“大量阅读,快速作文”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升华为课题来进行研究的。经过十年的研究与探索,该项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逐步构建起了小学语文“双轨”教学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选题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出现。既有宏观方面的问题,如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区域素质教育的推进问题,考试制度的改革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等;也有中观、微观方面的问题,如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不仅包括某一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例如: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计算机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研究;生物教学与科技活动、劳技、健康教育整合实验研究;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研究;网络校本课程的建设与运用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立题来进行研究,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3/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从理论文献中找课题,就是从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去发现空白,揭露矛盾,把理论上还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别人研究过但仍有争论的问题,或者是别人已有研究的结论,但自己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作为课题加以研究。特别是当前对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观点还在争论之中,没有定论,它的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课题。例如:关于培养能力与打好基础关系的争论,学习政治常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关系的争论等。如果能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来,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课题。从对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确定若干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引进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和掌握学习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应用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课题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选题是课题研究成功的第一步,如果课题选得好,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如果选择得不好,研究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在课题选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选题要力求明确具体课题的选择是否具体、明确和适度,往往会影响研究的成败。所以课题的选择必须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界限清楚、范围适宜,不能太笼统。那种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较差,主攻目标不清楚,无从下手,使课题研究难以进行。2、选题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选择课题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研究解决,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从研究的角度思考工作步骤,用科学的方法展开工作,不仅可以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还可促使研究者本人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3、要注意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素质 正确地选择课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好的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者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教育教学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分析中,发现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间题,它综合反映了研究者的洞察力、判断力及胆识。因此,研究者要重视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知识的学习,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要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工作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讲求研究的职业道德,不剿窃他人研究成果,正确对待名利。三. 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论证2、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3、实施课题研究,搜集资料4、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5、撰写研究报告,阐述成果6、整合档案材料,接受验收一、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论证选 题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论证课题论证基本格式(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1.课题研究的意义2.国内同类研究现状综述(二)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及创新之处1.理论基础2.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三)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主要概念的界定2.研究内容4.研究范围的限定与研究对象的确定(四)研究的方法及步骤1.研究的方法2.研究步骤(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计划设计研究方案1.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1)研究什么。第一:确定合适的课题名称;第二:明确提出研究的问题;第三: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让别人了解研究的范围。(2)为什么研究。第一:说明研究动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第二:揭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3)如何研究。第一:说明研究的方法与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第二: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成、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4)有何成效。研究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就需要研究者首先必须在研究方法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2. 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1)课题依据与意义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课题目标与范围研究目标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其实质是课题研究任务在客观现实中的具体化。故课题的研究目标应包括目标的描述及目标的系统性。课题研究范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关键概念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确定后,相应的就要投入到某种范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包括: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和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3)研究方法与步骤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研究者除了要交待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外,还要尽可能写的详细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法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是问卷调查,最好是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课题研究步骤:包括实践和进度安排。如果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话,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选择课题和进行论证;制定研究方案,开题;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实施研究,搜集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后期研究的研究内容为:解释结果即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总结。(4)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课题成果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如细分,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先进教学经验总结。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教育教学实验报告。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其他一些表现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和教学仪器、专著和教材等。研究成果的构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选择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骤后,对某些教育教学问题的一些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产物。(5)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优化组合。课题研究的任务完成情况与课题组成员的合理匹配、通力合作密切相关。故在选择课题组成员时,要考虑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实际经验等。尤其是课题主持人,要规划、主持、全面负责研究工作,课题成果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及其事业心。课题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目的是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方案的落实。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研究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金额、一一列出,最好采用经费预算一览表。一般经费预算的主要项目有:图书资料费、研究人员研究费、小型会议费、交通差旅费、测试问卷费、上机费、印刷费、研究实施的劳务费、设备材料费、邮电费、管理费、研究评审费、杂费等。3.研究方案的基本格式(一)问题的提出: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的分析。(二)理论依据:借鉴他人现成的理论。(三)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四)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到的某种愿望和期望的结果。(五)研究方法: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六)创新程度:有别与他人的一些成功做法。(七)研究步骤:包括实践和进度安排。(八)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九)预期成果: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十)完成项目的条件和保障: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优化组合;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十一)参考文献制定计划开题报告在课题开题会上,课题主持人要宣讲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也称教育科研计划。教育科研计划是在对选题进行初步论证的基础进行的,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通俗的说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怎么做,和哪些人一起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将如何安排,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人力、物力如何分配,需要哪些条件,是否有恰当的调查、访问对象,在研究的每一阶段取得哪些成果,等等。将这些问题弄明白并形成书面材料,就是研究计划。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1)课题名称(2)课题的界说(3)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4)课题研究的背景(5)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目标、内容、方法、主要思路、步骤(6)课题研究工作分工三、实施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按照研究方案、开题报告、各个阶段工作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和步骤,具体地操作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设计的方法尽可能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搜集有关的资料。课题研究应注意积累整理以下方面材料:(1)计划材资料:总体研究设想;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性实施计划;(2)基础性资料:实验班学生登记表;实验班教师情况登记表;有关调查表;(3)过程性资料: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后分析记录;组织活动记录;教师实验观察记录、随笔;不同角度的调查记录。(4)专题性资料: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5)效果性资料:对比统计分析;有价值的作品、试卷、作业等;(6)总结性资料;学期学年专题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资料在形成、积累、归档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注意建立课题档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四、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结论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五、撰写研究报告,阐述成果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研究报告和实验报告侧重体现“研究”或“实验”;研究工作总结侧重体现“工作”。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1. 研究报告的题目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题目。课题的题目要表达清两点: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2. 研究问题的提出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研究假设就是教育科研课题选定以后,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出现的结论,是我们心中设想的预期结果。3.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一项课题研究不可能单单用一种方法,往往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是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配合使用。4.研究的结果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即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具体的说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提示内部规律的目的。也就是说我们用事实材料说明道理的过程。5. 讨论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对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阐明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果和意义。讨论部分的讨论问题可以包括:假设是否得到支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将来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最后结论,反映作为这次研究的结果,原来的问题是否有更深的了解,或已得到解决。6.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就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或课题假设给出一个答案,要求简明扼要。7.参考资料和附录在这一部分,可以对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 如果是期刊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号。 如果是书籍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研究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是课题从开始到结题,课题研究的客观记录、进程和主要大事的汇总,它是研究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基本结构为:1.课题简介:简单介绍课题名称、隶属、批准立项单位、研究周期等。2.课题相关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原则)、研究方法等,即方案中的相关内容。3.课题研究进程:这部分是工作报告的主体。按研究计划明确研究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和每个阶段所作的主要工作。首先是准备阶段的基本工作,如问题调查、工作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障等;然后是研究阶段,围绕研究所开展的活动、如观摩、研讨、学习、反思,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方案作出的调整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最后阶段总结阶段,重点写出进行测查、收集材料、撰写报告等内容。4.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这部分内容可以包括课题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经费的筹集与开支情况。5.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从量的方面来写:一是显性成果,如教学论文、课件、光盘、优秀案例、学生作品、学生考试成绩等;二是隐性成果,如教师教学理念、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六、整合档案材料,接受验收一般接受验收有两个阶段:中期成果验收和结题验收。1.中期成果验收内容:提交课题研究资料一套(A4纸打印)。主要包括: 课题中期评价表。 省州或县课题立项申请书 。 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研究资料。阶段研究报告。阶段成果等。2.结题验收内容:第一部分:必备材料(A4纸打印)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如,问卷调查、各种活动记录等、)。第三部分: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论著、教育软件、课件、其它相关材料,附相关证书复印件。四.如何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按时间先后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期研究,包括选题和陈述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和填写申报评审书等;二是中期研究,包括实施研究方案和整理、分析研究资料等;三是后期研究,包括解释结果和撰写研究报告等。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与填写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密切相关。课题研究方案需要根据上级确定的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的项目要求具体设计,可看成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的具体化。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是课题研究方案的缩影。它大致勾画了课题研究方案的轮廓。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可以先填写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然后将其放大和具体化而形成课题研究方案,也可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然后再将其浓缩为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和填写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我多年学习教育研究和从事教育研究及其管理实践的一大体会,就是搞好教育科研必须特别注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申报评审书的填写。这里就“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为什么要强调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怎样搞好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这样三个问题,发一家之说,简论自己的感悟。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是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作出的总体谋划。课题研究方案则是研究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它需要符合这样三个要求:(一)体现前瞻性它体现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作指导。(二)清晰度较高研究方案应清晰地说明这样一些问题:一是“什么是”,准确说明课题的涵义,规定本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等;二是“为什么”,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动因,试图针对解决怎样的问题;三是“怎么办”,说明研究的具体作法;四是“结果怎么样”,说明本课题将达到的具体绩效,怎样说明采取的措施有效。(三)切合研究者实际方案的实施必须具有可行性。这除了要求提高研究方案的清晰度外,还要求切合研究者的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的工作原则。因而,最优的目标应当是最切合实际的目标,研究方案确认的研究任务和要求应当是研究者力所能及的,是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二、为什么要强调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为什么要强调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不少教育研究专家在其著作和其它文章及讲话中都强调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研究方案设计的时间占到整个课题研究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实验专家竟这样说:“假如允许我用六个小时去完成一项实验的话,我一定应五个小时实验设计,而只留一个小时观察。”我认为,我们不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强调研究方案设计的时间要求,但一定要强调研究方案设计的质量,努力使其清晰化、具体化和操作化,因为清晰化、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课题研究方案对于搞好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至少可归纳为三点:(一)它是课题申报、立项、论证、管理与评价的重要依据1它是课题申报和立项的主要依据。研究者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和行政部门申报研究课题必须按规定提交申报评审书,而申报评审书是由研究方案浓缩而成的。上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据此评审,然后根据“质量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认课题能否批准立项。2它是课题论证的主要依据。课题论证时通常都首先由课题承担者根据研究方案作课题论证报告,然后由论证者根据研究方案,通过研讨的形式作课题界定、价值、目标结构合理性和操作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证,切磋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在最后针对研究方案作出综合评价,写出论证意见。3它是课题管理与评价的依据。上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批准立项的课题的管理与评价通常是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课题承担者设计和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后的课题研究方案)确认的研究目标和操作要求实施的。(二)它是高效实施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1它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课题研究方案作为课题研究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集中反映了研究者对课题本质的认识,包括找出问题的核心,抽象为科学假设,形成有关概念、命题和基本观点,确定支持课题成立的研究背景、指导理论,确定研究范围,选择突破口,将课题划分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精心设计这些问题的答案,具体规划研究任务,这有利于研究者从课题的本质、关键和具体操作上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2它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它根据研究目标和操作的要求,具体规定了合乎逻辑的研究步骤,包括对研究任务和活动时间作出合乎逻辑的安排,在每一步骤中通盘考虑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人员、方法和其它多种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各种要素横向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在纵向上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保证研究活动在有效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3它保证课题研究提高水平和效率。它明确规定了操作的规范要求,有利于研究者规范操作,矫正不符合操作规范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评价操作,及时反馈矫正,从而最终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效率,达成原定的研究目标。(三)它是未来顺利通过结题鉴定的重要条件1它是提交结题鉴定材料的重要条件。结题鉴定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作为主件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及其支撑性材料。研究方案是研究报告的雏形。许多研究实践证明,研究方案基础好,研究报告写来容易,只要根据实施研究方案的情况稍加修正和补充(包括补充在实施研究方案过程中收集、整理、分析和在其后解释研究结果的相关资料)即行,而且质量较高。反之,因为“胎里毛病”,研究方案较差,人们形容其实施研究是糊里糊涂开始,糊里糊涂进行,糊里糊涂结束,研究报告写来极为困难,常表现为支撑性理论不明,操作样式不清晰、不贴切,说明操作有效的绩效缺乏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等,即便临时邀请专家指导,几经修改以弥补缺陷,也难以达到要求。研究总结则是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的自然归纳。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本就是研究方案规定的要求,可据此形成在研究过程中。2它是顺利通过现场答辩和现场考察的重要条件。研究者努力按照清晰化、具体化、操作化的研究方案的要求实施研究,将促使研究者加深对课题研究所要求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理解,提高相应的能力,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素质,将保证结题鉴定时的现场答辩和现场考察获得好评。当然,我们强调搞好研究方案的设计,但并不意味着研究方案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实施研究时消极地僵化地按此一走到底。方案的设计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需要随着研究的进展,根据预期之外的新发现和新设想而作必要的调整,包括转换、细化和分化等。但是这种调整只能是局部的,否则将说明设计研究方案是较为草率的。有的同志设计研究方案不认真,还美其名曰“摸着石头过河”或当下广为推崇的“行动研究”。须知,“摸着石头过河”的本意是稳步前进,而非其它。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样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就要求明晰问题和摆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行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计划性,要求按照研究目的和行动计划,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顾名思义,“行动研究”应研究“行动”,不可不研究就行动。课题研究需要边行动边调整,但多变,特别是全盘推翻后重来,则说明设计者原先的设计是不慎重的,是其不成熟的表现。三、怎样搞好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我以为,搞好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重要的是贯彻“双规”要求。(一)规划。即首先搞好决策研究,根据教改实践的需要和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条件,研究选择怎样的主导性课题,具体研究怎样的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教育资源,突出重点、推动全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性作用。这包括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研究作为中介理论的新的教育的理论化的操作样式;为教改服务,为解决教改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为地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服务,促使地区、学校和教师在研究中塑造教育个性,把自己做强做大。(二)规范。即搞好规范研究。强调规范,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才能上档次。这就要求讲求科学性,学习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论。具体要求首先是具有规范意识,否则方案就可能等同于平时的工作计划,或逻辑不通,充满不可操作的口号。结果就可能如有人所说的仍像平时工作那么干,干到哪里算哪里。另一方面,因为方案设计要一下子达到规范化的要求不易,有一个过程,因而又要区别情况,要求适当,鼓励尝试,逐步向规范靠拢,努力矫正非规范行为。如何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中贯彻“双规”要求?这里,笔者想就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择要简说些建议。(一)课题名称。这关系到课题选择和表述两方面的问题。具体建议:1个性化。课题选择一方面需要参照上级的“课题指南”,另一方面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和本人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者的旗帜,体现研究者独特的教育个性和教育思想。2创新性。开发的新领域可反映在填补历史空白、拓展和改进自己或他人的研究、对有争议问题的验证和拟推翻前人的结论等方面。但笔者认为,就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更为切实可行的是上述第二方面,一般考虑在原有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有利于直接改进自己的工作。3大众化。地区和学校选择的教育科研课题最好能有利于广大教师参与,各得其所,使教育科研成为全员工程,而不是个别少数人“栽种盆景”。个人的研究课题拟选择及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项目。4简明性。研究什么,从题目就可看清楚,防止大而空,说得不明不白。5与研究目标和内容整合一致性。如果课题名称与方案中表述的 研究目标和内容等不相匹配,这就要更换课题名称,使其与研究目标和内容等相整合,或更换研究目标和内容等,使其与课题名称相整合。6量力性。课题名称及其要求完成的研究任务必须切合研究者的条件,这包括研究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把握(主要包括可继承的研究成果、需要剔除的陈腐因素、可找到的新的生长点、可借鉴的经验教训等)、课题研究的清晰度(主要是课题界定、研究价值、研究目标、指导观念、操作方式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清晰度)、自身条件(主要是可开发和利用的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教育科研资源,包括主持人的教育思想、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可用时间等,其他研究人员的数量、知识、能力、机构合理性及彼此心理相容程度、政策机制、科研氛围等)等。如有一所小学研究课题名称为“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现代化包括诸多内容,究竟研究什么不明确,如要在三、五年内都研究,那将力所不及。这样的题目,还是作为区域性协作研究课题为好。(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要求回答“什么是”的问题。建议说明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和重要概念及课题名称的定义、涵义及来源。必要时还要作相关概念的辨析。具体可通过阅读词典、相关经典著作,并分析比较后概括或自圆其说。界定概念后还有必要直接联系本课题,说明本课题的研究要求,概括地规定研究的范围、目标和操作变量等方面的大致轮廓,使问题清晰起来,有利于使研究目标、内容和活动等切题,防止研究目标和方向的任意转移或使研究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总之,科学的课题界定将准确说明本课题的涵义及其本质特征,研究方案的其它许多内容将由此而生发,照此要求设计的教育行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承担的“九五”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构建选修课程体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课题就分别界定了“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体系”、“特长”、“个性特长”和“构建选修课程体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这样一些关键词、重要概念和课题名称。在界定“课程选修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后,就马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选修课程体系侧重选修课程的设置、实施、管理和评价”,并在以后据此开展研究。(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研究价值要求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建议具体说明: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这要求在收集和研究相关情报资料的基础上予以分析和概括。现状分析时建议指向准确,筛选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部分,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需要研究而尚未研究的问题、需要进行拓展研究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需要推翻的结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等。同时预测其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时同样建议指向准确,重点概括本课题研究将关注并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趋势。现状与趋势分析要按不同维度准确说明,注意彼此逻辑关系。最后还可说明本课题研究将继承和借鉴相关课题哪些研究成果和经验,以此为起点,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本课题研究将如何顺应上述的发展趋势,研究过去尚未研究的问题,或虽已研究但需要拓展的问题等,走在教育研究和改革潮流的前头,体现大视野、高起点,从而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独具的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建议从这样一些方面说明其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1)课题来自问题。研究的课题是教改实践中真实存在的,且具普遍性的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所谓问题,乃是研究者选择的新的社会参照标准与教育现状之间的差距。设计者需要根据新的社会参照标准,从实际可能性出发,明确本课题试图在一定研究时间内致力于解决哪些主要问题,以 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实效性。问题的表述建议: 按一定的维度说明。要求彼此边界清晰,不致混淆; 前后一致。同一方案中旨在解决的问题前后一致,防止互相矛盾; 彼此逻辑关系正确。并列关系和隶属关系(母概念与子概念关系)清晰;总课题所列问题包容子课题旨在解决的问题。防止各说各的。子课题要根据总课题所列的某些问题作具体说明;旨在解决的问题与研究目标、主要观点、研究内容及操作变量等相呼应。前后照应,防止相互分离。例如江阴市徐霞客小学承担的“现代小霞客以培养学生现代“小霞客”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以培养学生现代“小霞客”人格这一社会参照标准考察教育现状后,明确本课题研究试图解决传统人格养成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按教育观念、教育目标与评价、教育环境和教育途径、教育内容与方法等四个相互并列的维度进行说明。其中教育途径上的问题着重指出忽视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人格养成教育,方案中“研究内容设计”就与此相呼应,设计的子课题明确开展这两方面的研究。(2)本课题致力于研究的新的教育的理论化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相关教育基本理论的具体化,又是相关优秀教育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对于广大教师开展教改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3)课题研究还有发展教育理论的价值。新的教育的理论化的操作样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中介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课题研究将为相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提供可加工的经验原型。(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目标。独特的研究课题应有独特的研究目标。作为应用性研究课题的目标一般至少说两点:(1)操作目标。也称中介目标、自变量,即解决问题的对策。常简述为探索某方面的操作途径或策略、方法和模式等。注意: 切题。与课题名称、概念界定、试图解决的“问题”、指导理论和假设中的“如果”部分相呼应。 体现先进性。在收集和研究相关情报资料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 如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时,宜对总课题和子课题分别作概括说明。(2)学生发展目标。也称教育目标、因变量。常简述为由于实施上述操作,学生发展将如何。注意: 切题。与课题名称、概念界定、试图解决的“问题”、主要观点和假设中的“那么就(有可能)”部分等相呼应。 理顺逻辑关系。如说直接目标1,由此导致目标2、3.如果抽掉直接目标1,直接说目标2、3,读者有可能感到突兀,甚至莫名其妙。 设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要将学生发展目标分解为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分解为指标,目标才会有清晰的显示点和实际意义。分解的指标应是目标的本质体现,考虑少而精(这有利于研究者集中注意力,节省测试、观察判断和统计的时间),尽可能可测量(含可观察判断)、数量化或等级化。与此同时,还要设计评价指标的测试及观察判断的方法,设计好相应的统计表格。这样做,有利于在研究中收集和整理、分析资料,并在以后通过观察前后面上指标统计的纵向或横向比较,作研究的绩效评价,解释研究结果,说明探索的操作样式是否有效。实践中见到有些课题研究在设计时未考虑评价指标,因而在研究报告中通过举个别典型例子说明研究的绩效,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点”是不能代表“面”的。如设计者将“学生发展目标与评价”作为单独的子课题,则这部分内容可在这里简述基本要求,在以后的“研究内容”中专题详述。有的设计者还提出了教师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如要求通过研究,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提升品位,形成教育特色等,那么,这些目标同样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指标和评价方法,防止其成为空洞的口号。近几年来,教育界一些人对“定量评价”颇有微辞,主张“质性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对教育事实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计算和分析,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数量化方法。它可以使一些概念清晰化、精确化,有助于提高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强评价的说服力。但是,教育现象中有许多因素是难以量化或无法量化的,实际教育评价时可注意“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或“定性评价”方法的结合,使之相互补充,兼取各者之长。质性评价是研究者以本人为研究工具,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力图在自然情境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用描述性、情感性的语言揭示和解释教育现象及其内部意义,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对教育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质性评价”并不排斥定量评价,而是把它统整于自身。“定性评价”通常根据预设的等级指标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实践中,“定性评价”可建立在“定量评价”或“质性评价”基础之上。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定性研究”和“定性评价”所指宽泛,几乎包括了所有非定量的东西,如哲学思辨,个人简介、政策宣传和解释以及对问题的界定和对数据的分析。许多“定性研究”和“定性评价”多为研究者个人观点与感受的阐发,结合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说或提供政策建议,甚至是工作经验总结,对此的诸多认识和做法有必要在辨析后作出正确的取舍。2.研究内容与重点。研究内容要分解(包括分解为子课题),使其具体化。具体可说明:(1)子课题与操作量变的确定。要求切题,与课题名称、课题界定、试图解决的问题、主要观点等相呼应,且少而精,突出重点,力所能及,有所为,有所不为。(2)具体内容表述。如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则总课题要规范子课题研究内容的大致轮廓,子课题则要据此细化。学生发展目标等因变量如作为研究内容,其要求已如前述。精选的每一操作变量则要求明确操作原因和操作规范,针对试图解决的“问题”,将主要观点化为实际的操作要求,并力求体现创新性。明确操作规范,即明确操作到位的“位”。方法按其概括性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指导思想的方法;第二层次为方式总和的方法;第三层次为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又称方式。为了增强操作性,要将方法分解到第三层次,即方式。如德育中正面教育的原则为第一层次,系德育指导思想的方法;其中分解出的榜样教育法为第二层次,系德育方式总和的方法;榜样教育又可分解为示范(即教师和学生家长示范)、典范(选择宣传伟大领袖和英雄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典型(选择宣传学生周围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等方式。如数学教学中启发式原则为第一层次,系教学指导思想的方法;其中分解出的发现法为第二层次,系数学方式总和的方法;发现法又可分解为提供典型事实、提出假设、组织验证和得出结论四个方式。如研究某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则要首先分解“模式”的构成要素,然后按要素分别说明规范要求。“重点”可理解为在搜集和研究相关情况资料的基础上,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精选的子课题和操作变量,以体现个性化和创新性。(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思路可作两方面说明:(1)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作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假设。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在有假设的实验研究中,研究必须围绕假设进行,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在以后的研究报告中说明研究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假设在内容与表达上建议达到这样两个要求:以陈述的方式表达。通常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那么就(有可能)”。假设有待检验,且必须可以检验。必要时可对假设作理性分析,说明为什么“如果,那么就(有可能)。”(2)操作设想。可考虑说明如何将前述的操作过程进一步细化:如何采取使操作者到位的措施等。2.研究的过程。建议说明研究过程如何实施目标管理,按目标管理三要素要求,做到可计量成果、可规定时间、可明确责任。具体可按时间划分,分别说明阶段研究内容、目标等。3.研究的方法。陈述研究方法要说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还要说明设计逻辑,如说明如何选择对象,包括要否通过前测对实验对象和对照对象进行等化处理或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数量等;怎样作绩效统计和评价、解释研究结果等。(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1.主要观点。课题研究需要有科学而清晰的主要观点作指导。在这方面,在实践中需要克服的问题,一是选用价值性观点较多,原理性观点较少,甚至没有;二是许多课题的指导观点相同,千题一面,缺乏独特性,且表述为目录式,似贴标签,高度原则、笼统,实际操作者难以理解和把握,因而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开列的指导观点也就难免流于形式和口号。如何选择和表述指导观点?笔者建议:(1)选择观点。主要选择原理性观点,针对本课题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和实际的操作要求。这可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2)表述观点。不只简单地罗列观点,尤其要针对试图解决的“问题”和操作要求,化为简明、贴切的贯彻要点,以便教师自身理解和把握。2.创新之处。这要求说明本课题研究在教育观点或操作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相比有何创新之处。如前述,研究者在选题时就可从填补历史空白、拓展和改进自己或他人的研究、对有争议问题的验证和拟推翻前人的研究的结论等方面考虑,说明本课题研究寻找到的新的生长点,由此体现本课题研究的先进性。(七)预期研究成果建议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和研究者的条件说明规划预期研究成果的名称形式、数量、质量和完成时间及负责人等。形式可考虑研究报告、其它论文、专著、音像资料、典型课例实录及解读(或评析)等物化成果。(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可按课题申报评审书要求说明:1主持人及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能力、研究成果。这除一般文字叙述外,要提供主要的事实依据。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可说明上述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研究结果,并与申报评审书中相关项目内容相呼应,体现课题研究的继承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和机制保障等。其中研究资料的获得要着重说明如何按方案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研究过程中搜集、整理和分析,据此改进研究等。研究时间的保障可说明如何使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相协调和结合及定期安排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时间等。机制保障可说明如何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部智力支持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等。上述研究方案中的第(四)至(八)部分的内容实际回答的是“怎么办”和“结果怎么样”这样两个问题。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和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是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作出的总体谋划,是研究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强调搞好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和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的填写有利于搞好课题申报、立项、论证、管理与评价,有利于高效实施课题研究,有利于今后顺利通过结题鉴定。搞好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课题研究申报评审书的填写有必要建议强调贯彻“双规”(“规划”和“规范”)要求,使方案不仅体现前瞻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切合研究者实际。在清晰度方面,则要在分项说明时特别注意理顺彼此的逻辑关系、相互呼应和照应等,清晰地说明“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办”和“结果将怎么样”这样四个问题。五/课题方案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必须在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大量教育教学事实依据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应符合教育科研方法的要求,既要充分考虑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和经费情况,又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有的研究方案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严密,水平很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现,因此,这样的设计方案也是不可取的。课题方案的设计是研究工作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课题方案只能是在研究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并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而不断修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包括对课题名称的表述)进行调整。 二、课题方案的设计要明确具体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必须明确具体,越明确、越具体就越能起到研究方案应起的作用。研究人员就可以按照研究方案有步骤地、有序地、有分工地、顺利地完成预先确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课题无论是大是小,研究计划结构中的项目都是必要的。在阐述科学理论或引用国家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有关条款时,一定要准确,并且要和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相吻合。如果课题研究范围较小,研究人员较少,最后两项,即“研究组成员”和“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要求”可以省略。另外,研究方案中不应该有套话、废话和罗索话,不应该有不必要的描述和修饰词。 三、课题方案的设计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认真细致是教育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作风。实事求是地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出发,根据研究任务的规模、性质、难度和研究的条件等因素来考虑,认真仔细地查阅有关资料,认真细致地进行思考,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集体智慧,认真地进行讨论和修改,尊重和注重研究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课题研究方案才能设计的比较合理,符合科学研究的事实和规律,课题的研究才能沿着方案设计的路子顺利地完成。四、大型课题研究方案应设计系列子课题。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大型课题,应设计系列子课题,并有子课题研究组提出的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方案。系列子课题应是在总课题的总思路下提出来的,应反映总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反映总课题的研究重点、难点或主要环节。子课题的承担单位还可以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的方面形成扩展子课题,为实现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做出贡献,使总课题的研究内容更加充实、研究重点更加突出。如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由于课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研究内容较多,于是就列出了考试制度的理论研究、小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初中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等四个子课题,在总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各子课题研究组提出了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分别独立进行研究,从而保证了总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全面的开展。六. 什么是观察法,怎样使用观察法?一、观察法的概念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具有直接性、情感性、重复性和目的与计划性的特点。直接性即指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接触与联系;情感性指观察者往往容易受到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先入为主”成见的影响;重复性是说,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详细观察,才能避免表面化和片面化。目的与计划性是指观察法不同于日常教学的观察,日常教学的观察大都以随机性、即时性的观察为主,而观察法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特殊选择的需要、发现一些内容的情况、回答特定范围的问题。所以观察法需要事先进行研究设计,突出目的地性和计划性。观察法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作为观察研究的手段,要求敏锐、仔细、准确。研究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宽的视野,能够从多角度看问题,以及借助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提高观察的精确性、系统性、全面性。观察的对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教育活动中的人和教育活动。观察对象的状态应该维持在一种“真实状态”,不致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干预或控制,而处于一种特殊的身心状态。保证真实状态下的观察结果。观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资料可靠性较高。观察法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观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同时观察的样本数小(样本容量小),观察的材料是表面性的和感性的等。所以,受局限性影响难免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二、观察法的类型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不借助仪器,靠自身感觉器官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直接观察比较简便,但人的视野与精力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适于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的观察,但使用仪器往往比较麻烦。2.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是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直接观察的优点是:观察研究者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使观察处于秘密的状态;由于参与进去,对观察对象的活动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体验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心理活动和动机,使观察比较深入。非参与性观察比较冷静客观,但不易深入。教师可以采用参与性观察,也可以采用非参与性观察。3.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有结构观察对于观察的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计和考虑,观察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对观察的记录结果也适于进行定量化的处理。无结构观察在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能够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必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是难以进行定量化处理。一般在研究的初期,主要是无结构观察,以便发现研究的现象,帮助确定主题和观察方法与项目;而在研究的后期,为了深入对某些项目进行观察分析,设计一些有结构观察。4.全面观察与抽样观察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比较容易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观察的视野有限,往往对观察者要求很高。抽样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小,容易使观察深入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它对观察者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取样上,要求取样有代表性。5.定期观察与追踪观察定期观察是非连续性的、按一定时间间隔做观察。比如对某个学生的行为观察,规定每周一观察一次,这就是定期观察。追踪观察是对某个对象或者某种现象进行比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发展性的资料。七/ 什么是调查法?怎样使用调查法?一、调查法的含义与特点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特有的,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正确理论与思想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材料,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访谈、问卷、开座谈会、测验等方式获取信息的方法。调查法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调查法基本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在时间上,调查法可以获取已经过去的事实资料,并不象观察法那样,只能获得正在发生着的事实材料;在空间上,调查法的跨度可大可小,甚至可以跨越国界。 2. 调查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材料。它可以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了解情况。也可以通过测验、收集书面资料等途径掌握情况,指导教育实践。 3. 调查法简便易行,效率高。调查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不象实验法那样通过控制实验因素的方法进行研究,因而比较简便易行。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涉及人数较多和范围较广的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4.调查法可以对客观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从复杂多变、模糊不清的教育现象中获得清晰明了的整体认识,以便于研究人员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与判断。一定要谨慎地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