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中的尴尬及其思考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711526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中的尴尬及其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管理中的尴尬及其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管理中的尴尬及其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霉”的老板 在国外,有一个建在机场旁的电影制片厂。该厂常因飞机起降的噪音而影响工作,老板让人在房顶上写标语:“请注意,这里是电影制片厂,需要安静!”每个字母八尺见方,希望飞行员看到后自觉降低噪音。结果,这条标语却带来了更大的噪音。原因是,飞行员们看到横幅,个个都想看清楚到底写的是什么,只得把飞机开低点。这个老板最后破产了。 在班级管理中,要力求管理方式科学、有效。有一个高年级班的孩子们,由于年龄渐长对异性产生了好感,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他们喜欢私下议论说某某喜欢某某。班主任老师听言色变,决心在班里杜绝此类有伤风化的言论。于是,他规定:谁再说这样的“下流”话就要请家长来校处理。没想到规定颁布后就出现了屡禁不止、越禁越烈的状况:他自己频繁接到各种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有人乘其不在时直接将言语刻写在课桌上,涂写于黑板上,而他又苦于查不到“现行”,无法按章办事。这位教师威信骤然下降。 算命先生的“预言” 村里有个算命先生,许多人都说他算命很准。有个人不相信,他把算命先生请到家里,拿出一把名贵的茶壶,问:“请给我算算,这把茶壶什么时候碎?”算命先生毫不犹豫地说:“明天中午。”“那好,我倒要看看你的预言灵不灵。”第二天,主人把茶壶放在桌上,坐在一边看着,生怕别人碰着。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厨房准备午饭。饭做好后,她喊丈夫吃饭,丈夫没动。她又喊了一遍,丈夫还是没动弹。女人怒气冲冲地从厨房出来,见丈夫正盯着茶壶看,更加愤怒,冲过去,一把把茶壶扔在地上。此时,钟正好敲响12点。 可见,盯得太紧,看得过重,就是产生相反结果的原因,而班级管理也需松紧有度。某班学生十分调皮,新任班主任发明一种“盯人战术”,就是将班级中每两名同学组合成“对子”,互相监督,互相检举,所有同学的一言一行都被同伴观察和记录,并且在班会上公开报告。刚开始,这项制度起到一定作用,但很快就失效了。由于盯得过紧,同学之间关系极度恶化;肆意编造同学违规现象成了家常便饭,班会课成了狡辩大会,课后同学则相互侮辱。老师整顿后又成了另一番景象:大家互相包庇,一起隐瞒班主任,班级常规陷入混乱中。这项制度被迫在两个月后废除。该案例中的班主任采用了紧盯不放的过度管理策略。孩子迫于压力,为了自保则出现上述乱象。其实班级管理中制定的制度应当松紧适度,既能制约孩子的不当言行,又要留给孩子空间,甚至有时应该给予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纠错中促其成长。 “不幸”的蚂蚁 一名男孩被判刑12年,在狱中颇为无聊。一天,他发现一只蚂蚁竟然能听懂他的话,于是开始训练它。几年后,蚂蚁不断会倒立、翻筋斗,还会跳舞。后来他出狱了,第一件事便是去酒吧,准备炫耀那只神奇的蚂蚁。他先向酒保点了酒,然后把蚂蚁掏出来放在桌上,大声对酒保说:“看这只蚂蚁”酒保过来,一掌把蚂蚁拍死,然后抱歉地说:“对不起,我马上换杯新的给你!” 确保师生之间畅快地交流表达、沟通倾诉,这是班级民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次课堂听写过后,老师安排同桌互相批改。巡视时老师发现一个孩子几乎在交换听写卷后的同时就在对方的试卷上画上一个大勾。老师当众批评了她。和孩子谈心后得知,孩子只是习惯于先为对方画上勾,然后再仔细为对方寻找差错。她认为这么做能够给对方以鼓励,让同桌有一种成功感。事后,老师满怀愧疚地说:如果当时给给孩子陈述、表达的机会,就不会有这样的误会了。 误会,很多时候产生于表达不清、不畅,或是根本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表达水平有异,但都应该享有表达的权利。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保证孩子此项权利,让孩子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后再做决定。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管理问题,今天在座的老师绝大部分是班主任或副班主任,所以,我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班级教育管理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一、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尤其是班级教育管理,仍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管得过多、过死的状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管理理念上,重教师的作用,轻学生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控制,忽视超越与创新素质的培养。二是在教育方式上,对学生批评、训斥、处罚多,尊重、鼓励、引导少;整体的、共性的、单向的教育多,个别的、双向的沟通交流少;学生被动地接受管教多,主动地参与管理少。三是在教育管理的内容上,大多数教师忙于一些表面的、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对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心理需求则很少甚至无暇顾及。这种教育管理,不仅会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的失落、人格的亏缺,影响创新素质的培养,而且会剥夺学生对班级管理过程的体验,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甚至会使教师异化为学生的对立面,使教育管理效率不断递减。另外,这种教育管理还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障碍。二、教育管理的对策1、高接纳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基本之道。 老师的价值观经常的会和学生起冲突,老师认为很重要的,学生往往认为不重要。做老师的要了解学生,要去接纳学生的观点,不要老是想着去控制学生。今天的教育从来不缺少理念,缺少的只是用心的实践。想用一种办法解法教育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好的教育就是用五十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不好的教育就是用一个方法一个老得不行的方法去解决五十个问题。大部分的班主任都会认为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花在极个别学生的身上,而忽视了班级工作的主流。在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后进,怎样把后进的不好的东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让他成为主导的力量,才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你班级的主流是什么,如果后进不能成为主导的力量,你还有必要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几个后进生身上吗?如果能形成一个好的班级文化,那么后进的学生定然会被这种文化所感化。现在的学生哄也哄不住,吓也吓不倒。你知道的事他都知道,你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他基本上也知道。我们传统中教育学生的哄与吓肯定是行不通的。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老是拿自己读书的经验去教育学生,只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无用与无能。比如贴吧文化,如果它不构成道德层面的,让学生发发牢骚甚至是泄愤应该是可以的。压抑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太多的压力,让他们以某种形式来发泄自己的情感,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也有帮助,但一定要引导学生不庸俗不低俗。2、教师批评学生时要理性。我们通常对学生一无所知,而学生对教师却是了如指掌,这就是为什么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被动的关键。比如:班级管理要立规矩,立规矩的前提是你愿意、他愿意、他能够。有些制度虽然大家都愿意,但是学生却是有心无力的,他不能够,这样的制度往往会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学生不清楚他能不能够,但是教师清楚。立法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比如请假制度,要说明白什么情况下以什么形式向什么人请假。再比如危机管理,当班集体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能大包大揽。处理的目的是亡羊补牢,不让事态扩大。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往往是以应该为逻辑前提,学生的逻辑则是无所谓。这样便产生了矛盾,教师觉得你应该这样做,学生则认为无所谓。教师思想合理不合情,孩子的思想则是合情不合理。我们教师批评学生常常是用两个不需要回答、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的:你是不是不想学了?你是不是想混下去啊?那你为什么犯错误?这样的问话往往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批评学生是让学生从错误的事件中获得生命成长的经验。偏离了这个根本,一味的教训学生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3、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各家各派的共同理想。它的内涵就在于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作为教育管理的策略,它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减少显性教育,尤其是无谓的说教,要把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尽可能地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减少教育的痕迹;二是要敢于放手,凡是学生自己能管或者应该由学生自己管的事,要让学生自己去管,或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去管;三是一定要教师出面管理时,也应尽可能减少刚性的干预,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通过引导和讨论,由学生自主地做出判断,做出选择。(1)实行学生自治,转变“为”的主体。过去的班级教育管理之所以存在种种弊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缺损。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管理的客体,而教师为实现某种功利的管理目标,会过分压缩学生的活动空间,压抑学生的个性,并会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说教。要实现无为而治,必须使学生成为管理的主动参与者,成为教师管理班级的伙伴。为此,必须实行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治。在学生自治的过程中,教师由居高临下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2)实行民主开放式管理,转变“为”的方式。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为”的一种方式。实行民主开放式管理,转变“为”的方式,是落实学生自治,实现无为而治的配套措施。所谓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是指民主型的教育管理和开放性的教育管理两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所谓民主型的教育管理,一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教学的合作伙伴,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承担一定的责任;二是要逐步形成一套被学生认可的民主自治管理制度,使班级民主管理有章可循。所谓开放管理,其一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班委和同学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二是教育形式应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具有时代气息,为学生所接受。其三是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教育等结合起来。(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转变“为”的内容。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班级文化的物质层面,主要是指班级环境的布置;行为层面主要是指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师生的日常行为;制度层面包括经过讨论形成的书面的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精神层面包括班级的奋斗目标、形成的班风及其价值观导向等。班级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潜移默化、渗透性强的特点和优点。三、要明白的几个问题管理是即时性的,立竿见影,马上生效;教育则是慢性的,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长期的耳提面命。我们不能期望一次的提醒就把孩子的问题改掉,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但是教师要明白几个问题:1、冲突(矛盾)无处不在,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不仅仅是在学校里面,社会亦然;2、别人跟我们不一样,因此与自己不同并不代表了不对;3、学生、家长、领导与教师不同,因为环境和立场不一样。冲突无非两个走向:1、接纳妥协合作和谐。这是其一,也是良好的正确的走向;2、冲突坚持战斗战争解决方式(要么破裂、要么谈判,谈判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新的轮回)。所以,一个聪明的教师懂得在必要的时候示弱,而非一味的执拗的强硬。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