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训练案(有答案)

上传人:wkd****90 文档编号:7711305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训练案(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3课训练案(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3课训练案(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时训练 (80分)1这一决策能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许多“左”的思想、传统的思维定式还束缚着人们头脑的情况下提出并实施,以至于西方评论家称其为“致力于现代化的大胆行动和创造性的决策”。这里论述的是A设置经济特区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答案】A 据材料“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现代化的大胆行动和创造性的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现代化的创造性决策”,故A正确;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都晚于设置经济特区,故BC排除;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故D排除。2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A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C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 D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经验【答案】D 深圳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地方法规,可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其内地其他地方提供借鉴,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经验。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引进外国技术,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深圳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引进外资,排除C项。3197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约31.41万人,1988年约120.14万人,2012年约1054.74万人。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A适应了外向型经济需要 B源于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 D加速了社会老龄化进程【答案】A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从材料中人口数据的变化来看,说明深圳常住人口的增长适应了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没有史实依据,B排除;人口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老龄化进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项。4广东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南生在等办深圳经济特区时,决定出租土地,吸引投资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在公开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把土地出租改称土地有偿使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特区的创办 B经济特区发展有待于思想进一步解放C土地公有制度阻碍经济特区的发展 D创办经济特区已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答案】B “土地出租改称土地有偿使用”体现当时对于实行出租土地仍然持有观望态度,害怕经济改革路线的错误,说明经济特区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在创办特区过程中思想束缚,故A项错误;阻碍经济发展的不是土地公有制问题,是思想开放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论述创办经济特区已引发国外高度关注的信息,故项错误。51979年广东设想划一个地方出来,搞改革开放,然后全面推开。邓小平很赞成,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答案】B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说明经济特区的“特殊性”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其实质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008年,故C项错误;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是经济特区的表现,故D项错误。6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种变化反映出A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C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D 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答案】C 题干中并未提到粤语成为时尚潮流,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说明粤语地区即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力提升,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成熟,D项错误。7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17元和12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24.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也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答案】D 结合所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推动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故D正确;A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并非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排除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8 1985年,邓小平指出:“外国有的评论家说,中国的现行政策是不可逆转的。我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此处“不可逆转”的判断主要是基于A.沿海经济开放区相继开辟 B.经济特区与农村改革的成功 C.人民公社化体制已经撤销 D.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B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陆续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成为改革开放的“不可逆转”政策,故B项正确。沿海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之时人民公社化体制并没有完全撤销,故C项错误。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全面展开符合1985年史实,故D项错误。9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醒目横幅,引起现场群众的一片欢腾。邓小平赢得当时群众支持的原因应不包括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部分沿海港口城市 D实施改革开放【答案】B 根据材料“198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故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0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外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外汇额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反映出我国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对外开放策略突出时序和区域【答案】D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对外开放。题意主要体现了我国引进技术和资金的内容,不能说明开放领域的深入,也没有体现公有制经济表现形式的变化,故排除A、B项;我国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90年代以后,故排除C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引进的技术和资金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说明对外开放突出了时序和区域,故选D。11“可以划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A特别行政区 B民族自治区 C经济特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D 依据材料中的“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区域”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故答案为D项。材料信息显示的是经济上的政策优惠地区,不是行政区划上的特区,排除A项;民族自治区并不是在经济上的政策优惠地区,排除B项;从材料中的“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来看,该区域不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12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答案】C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实行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材料中邓小平讲话的意思是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A项是在农村推行的,与题干不符。材料说的是对外开放,B项与此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ABD三项。 13“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扬一益二 B广州十三行 C上海浦东 D新阿姆斯特丹【答案】C 扬一益二是唐朝后期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但是它们没有起到辐射作用,故A项错误;广州十三行只是清朝对外贸易的场所,不能体现材料的意思,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年代初上海浦东开始开发,经过开发后,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核心,包括周边地区的经济开放区,故C项正确;新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早期开拓者在现在的纽约曼哈顿建立的他们的领地,并没有起到辐射作用,故D项错误。14某地对外开放时,有人总结其定位是:所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具有的十大政策,都可操作;所有五个特区在此以前确定的九大政策,它都有;所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特区都没有的五大政策,它也有。下列对其开发开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意义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C它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 D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答案】D 分析材料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浦东的开发开发。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浦东的开发开放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特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体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5浦东开放之初,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说“上海的任务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它是中国与世界的对话者,何谓对话,就是交流”。“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这一讲话的主要依据是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特区建设的经验教训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C 根据材料的关键词“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表明上海面对的是全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是解决对内改革问题,故A项错误。特区建设的经验教训和上海浦东的开发有关,但是非赵启正的讲话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21世纪,故D项错误。16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结合下图所示可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A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B成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C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基地D成为深化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答案】D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通过的时间为2013年,这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的时期,故D项正确;“成为全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成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经济特区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故AB错误;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是1992年开放的浦东新区,故C项错误。17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下列项中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属于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 B的回归实现于1999年C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D问题的解决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答案】C 本题考查港澳回归。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地是珠海,地是香港,地是澳门。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不是1984年中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B选项错误,香港回归实现于1997年;C选项正确,澳门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D选项错误,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81979年到1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 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C正确;材料信息只是中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没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排除D。19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但当时的中国尚不允许外商独资。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这一事件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 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中美之间的交往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的出现说明了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A项是1984年开始的,排除;“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但不能体现出“开始”,故B项错误;D项是21世纪初,排除。20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 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 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答案】D 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经济形势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很大,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故B项错误;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年度如2002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显著,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DABBCDBBDDCCDCDCCCD21.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四月,广东省委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据谷牧回忆邓小平等整理材料三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以上材料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变化:(4分)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半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外贸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原因:(4分)通商口岸增加,由一口通商变五口通商;上海港距离生丝等手工业产品生产地较近,运输方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国际、国内因素。(10分)因素:(10分)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内: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深圳特区人民思想解放(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10分)特点:(10分)从边缘到中心; 自下而上; 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 开放推动改革; 先试点后推广。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阶段概况1983年1997年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1997年2002年“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2002年至今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示例:趋势:政府对出境旅游政策不断放宽,限制减少。原因: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内地和港澳居民交往逐渐频繁。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如黄金周)政府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增多,在境外的时间延长。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大力鼓励出埴境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