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每章习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7063635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每章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心理学每章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心理学每章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一章 概论 同步练习单项选择题1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B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2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下列哪一位学者有关?( A )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 B ) A1978年 B1879年 C1789年 D1798年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D )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 ) A机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B )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D )A华生 B斯金纳 C桑戴克 D巴甫洛夫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 A詹姆斯 B华生 C.马斯洛 D斯金纳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 A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 C )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詹姆斯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D ) A观察法 B买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 B )A格式塔心锺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C ) A经济条件 B先天遗传 C后天环境 D成熟水平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 B ) A格式塔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研究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法 B调查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实验法 B调查测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20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是(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7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等。8学校心理学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与学校有关的问题。9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0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包括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另一类是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等。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3什么是实验法以及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哪些变量?答: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必须考虑三类变量 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第二,因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情景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4什么是调查法?答: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问卷法可以同时收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这种方法的问题是: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5简述与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主要事件、代表人物及流派。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答: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铁钦纳是冯特的学生。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6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答: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和杜威),提出“意识流”,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批评构造主义心理学忽视了意识的最主要特征,即只静态地研究意识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识的连续性。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1890年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华生,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两者区别: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华生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做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以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 反应”公式(S-R )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8简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格式塔心理学(魏太默和考夫卡、苛勒),研究意识体验,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着重在知觉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答:德国出现的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9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对异常行为的分析,研究无意识现象。答: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只从外表行为上进行改造,是不可能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标的。因此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通过“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还有无意识的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达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期被压抑着,形成人的下意识,但对意识仍然发生影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仍在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10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运用思辩的方法答: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11简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认知心理学(皮亚杰),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口语报告法(大声想)。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吸收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于发展出来的。奈瑟(美国),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识心理学一书,从而出现认识心理学。认识心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心理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答:和以往的心理学派别不同,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反对某个学派而独立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吸取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下列两个原因所促成。一方面,20世纪中期以后,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了说明心理活动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研究解决“黑箱”中发生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推动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外部动力。另一方面,自从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以来,实验室的心理实验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证明了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是可以研究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心理学家奈琴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心理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它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认知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认知过程出发,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研究。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的观点,已被许多心理学者广泛接受。论述题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答: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 )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2 )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了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3 )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同步练习名词解释1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无意识是指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3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指向和集中4生物节律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它们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5.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6.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7.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8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9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10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该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12催眠诱导是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1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日节律改变),是暂时性失眠单项选择题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指的是(d )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2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3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c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5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6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 ) A注意 B认知 C想象 D意识7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8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9.有一种注意,事先是有目的的,但是在进行时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这是指(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10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的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这些节律被称为( ) A生物节律 B状态节律 C情绪节律 D体能节律11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失眠,如: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等引起的失眠属于(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12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传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失眠。这是一种(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13如果改变生活程序,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调适而影响睡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被称为( ) A情境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14.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心理咨询师诱导形成的,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指的是( ) A梦 B幻想 C.失眠 D催眠15有一种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有些人更能产生深度做梦般无法描述的神秘感,觉得自己整个身体成为外界环境的一部分,这种物质是( ) A.镇静剂 B兴奋剂 C迷幻剂 D麻醉剂16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存一个( ) A.生物钟 B计时器 C.模板 D记忆钟17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 ) A遗失 B遗忘 C失误 D梦简答题1概括地说,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答: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3)对自身的觉知。2 简述在正常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答: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在行为的过程中,能够觉知到自己正在做这件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这些都是意识的第一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如骑自行车的人,它还是按照一定目的去完成任务,只不过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变自动化了。应该说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3)白日梦状态。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白日梦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4)睡眠状态。意识的第四个状态就是睡眠状态。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3 简述注意的特点与功能。答: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他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反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注意的功能有三个,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选择功能:在我们周围随时提供着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注意的第一功能就需要我们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掉无意义的信息的干扰。维持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就是靠注意的维持功能。只有在持续的紧张状态下,才能对被选择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其还体现在时间的延续上对于复杂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调节功能:注意不仅表现在稳定而又持续的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活动的变化中,当人们需要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注意体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人只有在注意转变的状态下,才能实现活动的转变,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4 简述睡眠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脑电波的特点。答: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第一个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l一7分钟。这个阶段脑电波为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个阶段为轻睡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波。10一25分钟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波为主。它的频率很慢,但振幅极大,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40分钟第五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个阶段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快速眼动,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快速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波的轻睡期,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这样的循环。5 什么是失眠?失眠有哪些种类?答:1.情境性失眠: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有个体心理压力事件造成的。是暂时性失眠2.假性失眠:是当事人心理上有失眠感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日节律改变),是暂时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是药物兴奋、药物依赖导致的。6人的梦境表现出哪些主要特征?(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特征。(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总的说,梦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只不过它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控制而已。7 简述催眠和催眠的原理。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如果个体相信催眠的可行,又信赖催眠者,他就会主动与催眠者合作,容易接受暗示,反之就很难接受暗示,古语讲的“心诚则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也影响着其受暗示性的高低。有三种人最容易接受暗示: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经验的人。8 催眠状态下人的心理表现出哪些主要特征?答: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感觉麻痹: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感觉麻痹,有的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2)感觉扭曲和幻觉: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3)解除抑制:一般情况下,那些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不可能让被试去做。但是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他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如当众脱衣等。(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催眠者的暗示不仅指导着被试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告诉被试他将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从而造成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缺失。9 简述催眠的理论。现在心理学已经接受催眠的存在,把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现象。但是这种现象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种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巴伯尔和斯潘诺斯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并且指出,是被试对角色的期望和情境因素,引导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04.10(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正是隐蔽观察者的存在,所以,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10 什么是心理促动药物?答:心理促动药物是指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论述题1举例说明人的不同注意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2举例说明注意与意识的关系。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同步练习名词解释1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4.感觉阈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5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觉察所需要的最小数量6.差别感觉阈限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也就是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7适应它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8明适应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指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种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9暗适应暗适应是指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10.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1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1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13社会刻板印象指人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人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单项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蠢,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 A感觉 B感觉器官C感受器 D感受性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 )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19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 ) 、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 20常看到有人对老年人讲话要放大声音,这说明老人的听觉的( ) A差别阈限高 B差别阈限低 C绝对阈限低 D绝对阈限高 2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 ) A正比 B反比 C没有关系 D平行关系 22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作为( ) A正后象 B负后象 C后象 D遗觉象 简答题1简述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通过耳朵和眼睛获取信息。第二步是转换信息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称为感受器。第三步是信息传导即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加工。最后在大脑中被加工为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信息。2、 简述颜色感觉的三种属性。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凋、亮度和饱和度。(1)色调:是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如红色,绿色。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射。(2)亮度:是指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白色亮度最大,当其亮度减弱时,表现出一系列灰色,最终达到全部黑暗时,视觉消失。(3)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正程度或鲜明程度。与光的强度有关。在一个颜色中起管理层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即该颜色的饱和度越大。3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4简述声音的属性。5简述听觉理论。6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7什么是知觉组织的格式塔原则?8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方面?9简答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10简述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11简述社会知觉有哪些独特性。论述题1论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2结合实际论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记忆 2陈述性记忆3情景性记忆 4图式5组块 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7记忆术 8学习9接受学习10发现学习11意义学习12机械学习13知识学习 14技能学习15社会规范学习二、单项选择题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 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 A编码 B保持 C储存 D提取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 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 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 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 A.保持性复述 B精细复述 C形象性复述 D注意性复述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图式 B命题 C内化 D建构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15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是( )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16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信息的影响。这种理论是( )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17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 D强化18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扰所破坏的主要是( ) A编码能力 B存储能力 C提取能力 D保持能力19一般来说,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被称为( )A情境依存性记忆 B状态依存性记忆 C情绪依存性记忆 D形象依存性记忆20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这种记忆叫做( )A情境依存性记忆 B状态依存性记忆 C情绪依存性记忆 D形象依存性记忆21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刺激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为( )A正后象 B负后象 C后象 D遗觉象22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3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这是一种(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24学习者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学习过程,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25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的学习过程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26学习者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27着重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这种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28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这种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29注意观察学习,强调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这种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30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简答题1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2如何对记忆进行分类?3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4筒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5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6. 简述遗忘曲线及遗忘曲线的含义。7简述遗忘的原因(或者说为什么会遗忘?)8举例说明你常用的记忆术。9什么是学习?10简述学习有哪些类型。11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与记忆有什么关系?)论述题1论述长时记忆的编码、储存与建构。2论述记忆中的遗忘现象受到哪些因素影响?3论述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同步练习名词解释1思维2分析和综合3.比较4抽象和概括5具体形象思维6抽象逻辑思维7聚合思维8发散思维9创造性思维10概念11推理12心理定势13想像单项选择题 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