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650858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我们遴选了20 个经典案例,基本涵盖了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疾患。如果君的孩子有些许心理问题,可在赐赏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加重, 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因此,儿童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据调查我国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 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透视一个个的心理辅导案例,就在于家长、教师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我们不是老师,但可以和老师一起教育好孩子。在偏僻的县城及乡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客观地讲,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我们去完成。下面我们遴选了二十几个经典案例,希望各位父母能从中得到启发。典型案例一基本情况及表现:黎雪,女, 11 岁,五年级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交往:不合群,喜欢独处。害怕参加活动。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尤其是作文,十次有八次都不会交。父母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早出晚归。周末在家,则常会约上几个朋友打麻将,与她交流的时间很少。 她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会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嘲笑。归因分析:通过几个月深入的观察与了解, 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只要老师耐心地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促进她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辅导过程:(一)老师谈心。我选择了她看起来心情比较高兴的一天,把她请到办公室,请她面对面地坐下来, 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 让她对我产生信任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并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谈心后,我也随时对她进行关注。上课时,选择一些她会解答的问题主动请她回答,只要答对就马上表扬她;她的作文有困难,我就单独辅导她,一有进步就夸赞她;平时一有机会就对她嘘寒问暖,百般关注。(二)家校合作。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周末多陪陪孩子, 和孩子多交流, 及时了解她的学习、 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 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 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她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 并帮助她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建议家长对她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她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 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 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 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她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三)同学关心。与她朝夕相处的是同学, 所以我也让一些学生参与到帮助她的活动中来。首先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做她的同桌。 这样当她有困难时, 同桌就能及时、 有效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 同时,也能让她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她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辅导效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黎雪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不仅课堂上能与老师交流,而且课下也会和我说一些很知心的话。慢慢地,在班上她有了好朋友,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人也精神了很多,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家长反映她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了。辅导感悟:1、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 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2、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良好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转变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典型案例二基本情况及表现:蔡余平,男,小学二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没读过书。也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归因分析: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 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2、学生方面。小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 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辅导过程: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 ;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 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 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 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 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典型案例三基本情况及表现:蔡施婷,女,小学二年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 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归因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就可以此为突破口, 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蔡施婷的情况看,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 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 而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蔡施婷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过程:在帮助学生过程中, 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 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1、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 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 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 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 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 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 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2、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 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 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 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蔡施婷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 鼓励她赶上去、 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 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 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 蔡施婷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 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她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典型案例四基本情况表现:于彩 , 女, 10 岁,三年级,父母文化水平:初中.外在表现:瘦小,说话慢,动作慢,胆小。经常无缘无故地躲藏起来, 任凭家里人有多着急, 不找到她,她绝不会自己出来。 找到后,问其原因, 就是不吭声。 搞得父母,老师非常费解,而且替她担心。归因分析:于彩从小体弱, 常被别的孩子欺负, 父母教给她的应对策略就是”惹不起,躲得起” 。只要看到她与别的小孩一起玩,怕她又受欺负,母亲就会赶紧把她叫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打理一家理发店,无暇顾及于彩的生活。除在校外,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父母很少和她沟通,对她的关爱也非常少。她放学回家,就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性格变得非常内向。于彩说话慢,动作慢,她的母亲对她的表现很不满,经常当客人的面叫她”木头人”,后来弄得老师和同学也叫她”木头人”。于彩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自己的父母, 没有一个能和她亲热的, 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 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 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这又遭来了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不满。于彩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但均未实现。一次偶然,她没和家里人招呼, 就和一位亲戚回去了, 这使得她母亲和老师非常着急,连夜到处寻找,父亲也连夜打的士回来参与寻找。找到后,母亲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而于彩此时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她意外的收获。此后,于彩在孤独难耐的时候就会躲藏起来,让父母,老师寻找她。辅导过程:1、实施了个别辅导,减缓心理压力。长期以来,于彩由于得不到家人足够的关心, 心理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她选择了采用躲藏的方式,以引起别人的重视,从中得到心理满足。而今天,在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原理后,我们再也不能呵斥她,她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和关怀。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 也不敢跟老师接近, 老师就应主动接近她。我和班主任王老师分别找于彩进行了两次个别心理辅导,详细了解,询问了她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王老师向于彩坦诚表露了自己, 说是平时还不够关心她, 同时也如实分析了她这样做带来的危害。并再三启发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要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学会倾诉。由于对于彩的理解,关心,于彩对我有了好感,好几次都主动找我说些”悄悄话”。2、 实施了家庭辅导,提高家教水平。这个案例显示, 家教的失误常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 一般父母认为,只要给予孩子吃,穿,玩,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但他们忽视了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帮助。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同情和关爱,可还没等孩子把要表达的意见说出来,就遭到父母的厌烦,呵斥,这样,孩子还有什么心里话能对父母说的呢诚然,家长生意忙,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子女的关心。因此,我们和家长诚心诚意地交谈了这些问题, 并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 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 家长表示后悔,很感激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并一再表示要改变以往的家教方式。其父借去几期莫愁家教杂志,说, ”要好好看一看” 。其母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常主动来校了解孩子的情况。3、实施了体育疗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于彩从小身体虚弱, 自我感觉不如其他小孩, 害怕和其他小孩交往。我们除督促她上好体育课外, 还由体育老师根据她的情况专门设计一个体育治疗方案, 以引起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她自觉参与体育活动, 并按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她在体育活动中良好的心理品质。4、 实施了交往辅导,培养自尊,自信。长期以来,于彩处在一种心情压抑的状态。她长得瘦小,学习成绩不好,说话慢吞吞,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赞可夫说过: ” 个性的发展, 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她缺乏自信,更谈不上自尊。这次在交往辅导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她恢复自信,培养自尊。我和班主任王老师作了专门的研究, 并把我们的方案告诉了执教该班的所有老师:(1)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谜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 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2)把班组中最热情的小丽换成于彩的同桌,以此来感染她,带动她;(3)让她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表现自己,让她和大家一起玩,使她真正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比一个人玩快乐。辅导效果:经过几个月的辅导, 我发现于彩比以前开朗多了, 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的伙伴交往中,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学习,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她已不再孤独,至此,她再也没有躲藏过。 她的个性已逐步得到完善,变得自信,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更有进步。这个案例表明, 如果我们家长和教师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很可能会引发孩子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还是可以弥补修复的。因此,我们教师应与家长紧密结合,寻找孩子的“病根”,“对症下药”,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作出努力。典型案例五基本情况及表现:李园园四年 3 班女同学, 她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乎黑黑的。 成绩很差,非常腼腆, 性格内向,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 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 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 仍坐着不动。归因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 有的同学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 那儿也不如别人, 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 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3、教师因素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 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 园园同学出现这种情况, 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 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 走出这个阴影呢?辅导过程: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园园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师爱是教育的基础” ,为了去除园园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园园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园园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 ”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园园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园园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您喜欢唱歌吗?我高兴地告诉她我很喜欢唱歌。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唱歌比赛, 作为胆小的园园被所在小组选上了, 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 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她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 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 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你这么棒,当然行。歌都唱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的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的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园园心理上的自卑,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 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我还建议园园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 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 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她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往学习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 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她,让她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 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 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 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 在评价中园园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 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 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园园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 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 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 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5、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园园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 由于成绩差, 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以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 心里产生孤立, 缺乏自信。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险的。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对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欢, 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你,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 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6、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学习上严格要求,如:上课时,多提醒她认真听讲,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用眼神肯定她的做法。辅导效果: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园园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辅导反思:自卑,往往是因为缺少了自信, 或对于自己的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 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 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是自己的,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的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的温暖!典型案例六基本情况及表现:莫秋茹,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 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 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归因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 就可以此为突破口, 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莫秋茹的情况看,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 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 而不是个例。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秋茹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过程:在辅导过程中, 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 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 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 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 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 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 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 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莫秋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 莫秋茹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 这是发生在我实习期间的一件事情。 实习快结束我们要走了。 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自己最喜欢的新老师, 莫秋茹写给了我。她说: “王老师我很喜欢你,如果你能一直留在我们学校做我们的班主任, 教我们班就好了。 我会记住你的话认真学习的,不给同学取绰号了。你有空一定要来看我们啊!”到我们走的那天下午,莫秋茹一直送我到校门口,伤心地哭了。经过这件事情我能深深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她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典型案例七基本情况及表现:婷婷,女, 3 岁,六年级学生。性格: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如果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归因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 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促使她改掉自卑, 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二)家校合作。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 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 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婷婷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 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 及时检查她的作业。 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 多关心少打骂,为婷婷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 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 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 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婷婷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三)同学关心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 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 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 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婷婷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 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婷婷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 婷婷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 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 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典型案例八基本情况及表现:秦涛,男, 12 岁,五年级,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父亲为小学,其余文盲。主要表现:1、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也不听,垂头丧气,一言不发。2、学习成绩差。所有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3、不愿完成作业。各科学科作业全不完成,数学是不会,语文,英语不愿写。4、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他玩,谁也不愿跟他坐同桌。5、严重缺乏自信。和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 感觉他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结成了冰,任凭阳光多么强烈,也别想照进来。6、情绪总是郁郁寡欢,独自一个人呆在角落里。7、行为懒散,做事拖拉。写字很慢,也不认真。归因分析:结合与家长交流及他的综合表现现作如下分析:(1)自卑 (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不完整, 缸乏温馨的家庭,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 觉得自已低人一等, 下课也不与其他同学玩。(2)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自卑心理使他处处提防,以防别人伤害自已, 所以对于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教育, 有抵抗情绪和行为。(3)对学习自暴自弃(家庭的不幸给其心理留下创伤,影响了他的学习,再加上父亲的不管、爷爷、奶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他心中无明确的学习目的,无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上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学习上受的挫折越来越多,索性自暴自弃。辅导过程:根据他的心理问题, 我重点培养他的自信心, 让他学会与他人交往,帮他树立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1)用爱的力量把他拉向学生中间。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 他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 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他一些爱护,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忘却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人格”上的伤害,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自暴自弃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他最近情绪不好时,就让他与我谈心。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了解到他和张苗苗有话可说, 是好朋友,特安排他俩坐到一起,并让在张苗苗学习上、生活上多帮助他。(2)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 孩子更是一本书,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 作为人民教师应该认识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 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 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 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 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在社会上,他们也很在意他人的态度。秦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 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人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人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耐心说服、暗示提醒。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 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4)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 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降低了他的声誉, 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味着自已被抛弃, 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 用引导代替讥讽, 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 增强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增强信心。(5)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 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 守纪律的好习惯, 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辅导反思: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但要切记无论我们教育哪类学生,都别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细流,河中流淌的应是爱心、耐心。会让该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生活的快乐, 感受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快乐。同时在学习上要多给他一些指引。 我想这样辅导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这只是很短辅导,该生已经有了不少的转变, 秦涛与同学的关系有所改善,能按时完成作业了, 学习成绩有一定提高。 可见离异家庭的子女,教师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让我觉得很开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继续用我的爱心和耐心辅导该生,我相信他会有更大的进步!典型案例九基本情况及表现:梅梅,女,八岁,三年级。脾气暴躁,易怒。没有责任意识,爱怪罪他人。归因分析: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 但小学生的愤怒来得急, 去得也快, 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 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表现尤其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 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 内经上说:”喜怒不节, 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愤怒可使食欲降低,影响消化,经常发怒可使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愤怒还会影响人体腺体的分泌功能。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辅导过程: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 勃然大怒” 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1、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比如,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 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 心情就会好起来。2、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 !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 !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3、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要生气时,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4、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儿。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 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作出过激的行为。5、目标升华法。愤怒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能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 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典型案例十基本情况及表现:莹莹,女,四年级。胆小,怯懦,内向,有些自闭。归因分析:像莹莹的这种反应就属于典型的恐惧情绪反应。有的人特别怕小动物,如小老鼠、小狗、小兔;有的人走在路上害怕汽车;有的人怕上高一点儿的楼梯;有很多人害怕见到生人或客人等。在这些害怕心理中, 有些属于正常现象, 如人一般都有点儿怯生,见到陌生人都会有点儿害怕;有些则不正常,如怕上楼梯,怕看见汽车等。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原始情绪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觉得无能力摆脱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退避的动作并伴有异常激动的表现和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毛发竖立、惊叫并有奇怪的面部表情等。 引起恐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熟悉的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奇怪、陌生、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黑暗、巨响、坏人、失去平衡及被其他人的恐惧情绪感染等。辅导过程:1、转移刺激法。把引起恐惧的刺激物暂时移开虽然不能消除对刺激物的恐惧,但能消除惧怕心理。例如,小学生看见狗就惧怕,不让他看见狗,就消除了对狗的惧怕。可是他以后再看到狗,仍然会和从前一样怕狗。所以,这种方法控制恐惧是不理想的。2、系统脱敏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反应有一种习惯化倾向, 习惯化指每当某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就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反应, 但当这种刺激不断重复出现时,人对它的反应性逐渐下降,直到最后不再对此反应,就好像产生了一种习惯似的。因此,不断地重复做某一件事,就可以对这事产生习惯化的反应,从而降低人的反应性。同样,如果让人反复接受恐惧刺激物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物,习惯成自然了,便不再害怕这种刺激物。例如一个恐惧考试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参加考试,才会消除这种恐惧。当然,反复练习的开始要注意降低难度。例如,为了消除对高度的恐惧,开始时只要求登上三个台阶,以后才逐渐向 1 米、 10 米、 20 米或更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