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测数据分析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1743732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测数据分析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测数据分析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测数据分析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后测数据分析与思考应淑春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通过课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经历从实物过渡到图形再到抽象的数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分数的不同表现形式,体会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后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掌握情况。2了解学生脱离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的掌握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程度。 3了解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等。4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等。 调研形式:调查问卷、访谈。调研对象:抽取三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调研内容及形式:问卷调查:(全班53 人)第1题主要是考查学生从直观图形及抽象文字表达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重要性。其中第1小题 正确完成 53人,百分比 100 % ,第2小题正确完成50人,百分比 94 %,第3小题正确完成 15 人,百分比 28 %。从数据分析得出:从直观图形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得非常好,但用文字表达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有的学生很容易忘了“平均分”的前提 ,所以第3小题的正确率会低一些,跟前面两次后测结果比较差不多,虽然徐老师通过分蛋糕、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二分之一、折长方形纸等活动,从实物、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多角度理解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学生还是没掌握好,不知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处理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新授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实物,体验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练习时再出一道没有加平均分的文字题让学生进行判断,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是否可以加深学生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从而正确理解分数概念。 第2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掌握情况和它与单位“1”之间的大小比较,了解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后面学习几分之几的迁移能力的考查 。其中第1小题 正确完成 51人,百分比 96 % ,第2小题正确完成 51 人,百分比 96 %,第3小题正确完成 34 人,百分比 64 %。从数据分析得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及它和单位“1”的大小比较 ,第3小题正确率稍微低一些,原因是学生从18的意义迁移到38表示的意思对有些学生来说还有困难。这里脱离实物或图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正确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几分之一的概念掌握非常好。第3小题38 没教过与18比较正确率达64 %说明最后教师利用魔方图联想几分之一有的学生想到了几分之几,实现知识的迁移目的已达到。第3题从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感知程度及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的理解,提升对几分之一的认识。第一个立体图形,其中一个小正方体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正确完成 47 人,百分比 89 %,掌握不错。第二个平面图形,其中 19正确完成 45 人,百分比85 % ,16正确完成 44 人,百分比 83 %,114正确完成 33 人,百分比 62 % 。从数据分析得出:第二个平面图形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找到不同的单位“1”,如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用19表示,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用16表示,把整个图形作单位“1”时涂色部分用114表示, 特别是把整个图形作单位“1”时,有的学生把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弄错了,有的是粗心的原因, 即把 114错写成115。建议学生以后做题目时务必要弄清把单位“1” 平均分成多少份,这样才能写出正确的分数,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第4题是对学生的观察、分析、空间想象等能力考查,是否能结合分数意义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了解要求高于第3题。其中第1小题完成得比较好,正确完成 51人,百分比 96 %,第2小题有的学生错成28,有的学生错成24,正确完成 17 人,百分比 33 %。从统计的数据和错误的情况可知,部分学生对分数概念理解不到位,部分学生的观察、分析、空间想象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等不够强,特别是第2小题图形涂色部分要经过拼凑后才能看出可以用 14表示,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等,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加强空间观念和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第5题:你喜欢这节课吗?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分析:全班学生中有 90 %的学生喜欢,8%的学生说可以,2 %的学生不喜欢,从学生的喜欢度可以判断这节课是成功的,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等方面。 访谈:你能举个例子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吗?目的:调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结果分析: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在头脑中基本上建立分数的概念,被调查的10名学生,其中6 名学生能举例准确的描述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有4名学生表达不完整,比前两次后测的正确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改进,才能上出真正有效的数学课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本节课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 “学会 ”到 “会学 ”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完美的结合。 事实上一堂课结束了,要评价一堂课有没有效果,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关注:上课前学生的已有认知(前概念),上课后对学生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通过课堂后测,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此也可以作为自己在调整课程的依据,这种基于课堂后测的评价工作也更有说服力,这样的教学才是有针对性,不管是通过对一节课还是对同课异构的课堂后测,我们都可以及时进行反思,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所以说,课后评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