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69940647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广汉市雒城九小 刘 莹摘 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关键词 自主学习 实践操作 合作交流 发展个性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唯理式和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与专制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求建立新的学习观。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一、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转变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一) 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比一比”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录音机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学生们听了故事,个个跃跃欲试,很想去看看小猪为小兔修的房子漂亮吗?坚固吗?小兔子又用什么来感谢小猪的,这样学生整堂课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学习。(二)、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好学求知过程“自主化”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如在教学“9加几”的计算时,教师不暗示学生计算的方式、方法、仅提出要求:“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移一移,说说这些饮料一共有多少盒?”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有的是重第9个开始数,一直到数完为止;还有的是从纸箱外拿一盒放进纸箱内,纸箱内就刚好是10盒,然后加上纸箱外的,就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盒了。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学习图形应用题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讨论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地挖掘出课堂教学的巨大潜能。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质疑、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二、变教师“讲数学”为学生“用数学”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运用一次,胜过死记十次。”正是“运用”这一方法使兴趣与实用、知识与目的结合起来,从而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但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源头的思维活动。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实物,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展开讨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根据图形拿出相应的实物。最后,先让学生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学习过的。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实践能力,认知水平,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三、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但这种方式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氛围,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二)、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三)、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真正达到既训练学生思维,又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构建和知识的创造。四、变统一要求为张扬个性传统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人人都学着毫无差别的数学,把课堂变成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天天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上演着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学生变成一群毫无个性的演员,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现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这种学习显得尤为迫切。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提倡凸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多元的研究性学习。(一)、形成学生的个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使学生参与教与学,使他们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使学生参与教学,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质量,都会起到积极作用。2、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造个性,就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思路的训练,创造机会自我表现。例如,在练习“2、4、6、7、10”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当中的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学生在这个探索空间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由于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是说“7”与众不同,因为2、4、6、10、都是双数;另一种说“10”与众不同,因为2、4、6、7都是一位数,10是两位数。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学生不仅主动参与了学习,而且更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有长期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成为有自身独特性的个体,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数学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小学数学教学论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