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上传人:szh****04 文档编号:68010529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我国,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韩立福教授所倡导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应该走下神圣的讲台,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有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大限度知识。其基础就是新型小组合作学习。语文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一旦教师将学生纳入不同小组,独立的群体自然会产生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班内展演等过程,学生语文能力便会提升。如何科学构建学习小组和有效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扮演好自己导演的角色,在此,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开始,我自信满满地按照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却令我大失所望: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的组则在明知毫无意义的问题上纠缠不休,耽搁了讨论其它问题的时间;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面对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感觉到新课程的教学又陷入了一个误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这种既费时又收效不大的学习方式,我总有点因噎废食。而初中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课堂效率差的现状又使我深感忧虑,如何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语文是我不断思考的课题。在上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决定改变以往做法,试着让学生先自学,课后积极准备,然后请一名学生来讲这节课。结果,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不仅纷纷毛遂自荐要求讲这节课,而且下面的学生听得很投入,许多问题问出来了:“苏轼写这篇散文时又怎样的遭遇?”“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而不在白天?”“同样是写景抒情,这篇课文与答谢中书书所蕴含的感慨有什么不同”学生为此争论不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事后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感到新奇,有趣,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不再有象征权威的老师的存在,学生更放松,更自由,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那位讲课的学生对同学的提问一时感到手足无措,课堂上也显得有些没有秩序,但学生的注意力却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学习效果是明显的。受到启发后,我便试图让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初衷就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轻松有效地学习。在比较充分的思考后,我在课代表协助下对小组进行了划分。首先确定组长,我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只要是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成绩不落后,并能积极组织带领同学进行学习的学生即可报名。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如每组一号为优生,二号、三号为中等生,四号为学困生,由于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能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实力基本相当,便于展开竞争。刚开始,小组学习侧重于一些课堂上的拓展延伸,我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有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渐渐地,一些测试题做完后,我也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有解决不了的,组长统一提上来,我再讲解。这样,人人参与讨论交流,平时不能顾及到每个人特殊情况的问题得到解决,我在具体点拨时,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一个学期下来,这种学习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2.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做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体味结论的得出过程、探究现象中存在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动手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发现规律的求知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抒已见”、“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体现出了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让学生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实际教学中,小组成员分工合理,协作到位的,总是能够最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认为进行小组学习需注意以下几点:1.并非每节课都需要小组合作,只有那些单个人难以完成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需要讨论。有些老师认为,当前很提倡这种学习方式,便堂堂课要让学生讨论,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在公开课上一定要有小组讨论这一步骤,否则便是一堂不成功的课,这其实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误解,是同其最初目的相违背的。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就决不要为了形式而耗费时间与精力。2.设定一定问题后,要先留给每位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小组交流。一开始就让讨论,满教室的嗡嗡声势必造成学生思想不专注,同时因为学生思维能力不同,反应快慢有别,那些思维敏捷,言语流利的同学往往垄断了发言权,使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的同学考虑不成熟,只听不言。久而久之,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不善言谈的同学只会越来越自卑。3.保证交流时间。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富有个性地学习,合作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主权”回归势必打破教师预先设计的,看似有序、缜密,实则机械、呆板的教学流程,学生会走一些弯路。但教师大可不必为此惊慌,只有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火花,学生的智慧在合作中得到了展现,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此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4.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在建立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工作。如在教学杜甫诗三首时,我先授予了一首诗的解读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学习其它两首诗歌,这时出现了个别小组“冷场”的现象,于是我就参与到这个小组中,和学生一起示范如何交流所思所学所得、如何分工、如何做记录,如何总结小组的意见,这样给学生适时的引导,再让他们展开合作,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在高效课堂这种新课改的混流中,固守老旧、死板的教学模式,最终将被淘汰。因为教育要培养的是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标准的零件。穷则思变,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