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汇编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7870068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宝应县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资料汇编说明:二轮复习材料是集中县内部分骨干教师共同研制而成,内容按知识板块编制,有梯度。请各位教师根据本班情况对知识、题目进行选择使用。光一、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是指光可以在其中通过的传播的透明物质,均匀介质是指两点: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0m/s。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3/4。总之,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通常情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以3.0m/s。2、 2、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可包括两点:(一)、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记作:“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间。”(二)、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见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是要明确以下几点: (1)、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切不可当作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2)、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入射角减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即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这就是说,若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镜面上,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什么是虚像呢?以发光点为例,它射出的光线经镜子反射(或折射)后,反射(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光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叫做发光点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可用人眼观察到,它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不会变化呢?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但人们往往以为像“变大”了,这跟人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以为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4、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5、正确理解折射规律1、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里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上述规律有几点注意:(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是和界面的夹角。(2)、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3)、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界面时,通过分界面后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4)、光从空气射入透明物质时,如果增大或缩小入射角,折射角就随着增大或减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但如果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会发生全部反射现象,这时没有折射光线。(5)、折射现象的光路是可逆的。6、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有三种方法可供采用 (1)、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列表将物距、像的情况和应用填入表格内,见下表。(3)、口诀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三句话: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即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透镜U=(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2fV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V=2f等大、倒立、实像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电影机U=fV=同侧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7、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收到。8、凸透镜对光起到会聚作用,是否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要聚集一点,才可称会聚。如图甲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它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并没有相交成一点,这是否可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呢。如图,我们将入射光线FA、FC延长,即图中的AA和CC与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AB、CD比较。显然折射光线是相互“靠近”而相会了。在图乙中光线AB、CD入射到凹透镜上,折射光将入射线AB、CD延长。如图中虚线BP和DP,折射线BE和DE与入射光线的方向BP、DP相比较,它们相应“远离”了,它表明凹透镜对光起了发散作用,由此可见,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光线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二、例题选讲例1、百米赛跑是计时员为什么一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按动秒表,而不是等听发令枪的枪声计时?答: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当枪声从起点传到终点计时员耳朵里,时间差不多已过了0.3s,这样的计时,当然不正确,误差较大,而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火光传播到终点的时间只有3.310-7s,不会影响计时的正确性。例2、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光滑平面上,入射角为25,当入射角增大1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大?答:因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增大多少,反射角也增大多少,因为入射角=25+15=40,则反射角=4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为;40+40=80。例3、如图甲所示,A、B两点在平面镜前,现在要使A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B点,试用作图法求出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入射点。解: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找出A点在镜中的像,如图乙所示,过A点作镜面的垂线,交镜面于M点,并延长至A使AMAM,则A点为A 的像,连接AB交平面镜反射面于O,则O点就是光线射到平面镜的入射点。例4、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O处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折射角各是多少?MN的右方是什么物质?解:过O点作MN的垂线EF即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O、OB和OC分别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则入射角AOE=60,折射角COF=30。因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故MN的右侧是空气。例5、在杯子里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好看不到分币为止,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解:开始注水入杯时,将看不见硬币,当水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分币又能够看见了。如图,当倒入水以后,分币上一点S发出的光线射向水面时,在水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从S点发出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能够从杯的边缘射出,而且恰好又能射到人的眼里,这时人眼就可以看得见分币。人眼看到的S点比S点的位置高,所以人看到水中分币的像在分币的上方。例6、幻灯的幻灯片和透镜的距离大约在1530厘米之间变动,为了能在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现有焦距为fA=6厘米,fB=15厘米,fC=30厘米的三个透镜,选哪个透镜最合适?答: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u2f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中,15厘米u30厘米,所以应选fB=15厘米的凸透镜最适宜。例7、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路图作图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A A解析:空中飞机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到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射入水中并向该发现靠拢进入观察口,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好像是从A飞机射出,A飞机是A飞机的虚像,所以下面A飞机是实际飞机。专题练习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噪音 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 C、为了造型美观 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5、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6、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长最少应是人身高的 ( ) A、 B、 C、 D、一样高7、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入光射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 )A、靠近法线 B、远离法线C、方向不变 D、无法判断8、图中,MM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 )A、a B、b C、c D、d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演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B、 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C、 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 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 ( ) A、20、70 B、20、20 C、70、20 D、70、7011、光线射到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它的上、下表面发生折射,在图中正确的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潜水员从水中看岸边的路灯,所看到的灯的位置跟灯的实际位置比较 ( ) A、高一些 B、低一些 C、相同 D、无法判定13、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的凸透镜 ( )A、甲 B、乙 C、丙 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A、始终是放大的 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 (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 )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 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的道理,光在真空的速度是 m/s。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大约要用8min2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_m。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25,则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3、蜡烛在平面镜前10cm,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cm,若将平面镜往蜡烛的方向移近2cm,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4、为了使和水平方向成50角的阳光竖直射入井里,那么平面镜的反射面和水平面应成_度角放置;如果太阳光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仍使阳光竖直射入井里,则平面镜再转 度角。5、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则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折射角 。6、钓鱼时,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一些,这是因为水中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 的缘故。7、当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将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它的像到透镜的距离 。(变大 /变小/不变)8、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 、 的 像。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30cm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 ,像到透镜的距离 ,(变大/变小),在30cm处物体通过透镜成的是 _、_、_像。9、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放在离镜头 位置上,底片上成 。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要在银幕上得到幻灯片景物的 、 的 像,应使幻灯片到镜头距离在 的范围内。放大镜是一个 镜,使用放大镜必须将物体放在到镜的距离是 的范围内,才能看到物体 的 像。10、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但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 现象形成的;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 现象形成的。11、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时,这时的入射角是 度;保持光线的入射角不变,将平面镜转过角,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12、把一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13、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沿着与镜面成30角的方向以0.1m/s的速度向镜面运动,则S和它的像之间的接近速度是 m/s。三、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镜中的像2、要使光线AO的传播方向改变120,试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3、画出图中6个框中应放置的光学元件(入射光是单色光,框中只放一个元件) 4、在图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5、这是某同学自制的一个潜望镜示意图,请画出从潜望镜中看到的物体AB的像6、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B两光点,人站在镜什么位置观察A、B两点恰好重叠。用作图方法,求出人眼所在位置。7、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后的大致范围。四、计算1、 织女星与地球相距约2.61014km,则地球上看见织女星所发出的光实际上是多少年前发出的?2、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cm和20cm,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cm。求:入射点的位置 入射角的大小 3、如图,光线从空气射入某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这时折射角是多大?力学专题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3误差和错误。4长度的测量方法。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题和选择题型出现。其中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也能以实验题型或探究性试题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测量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好机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这不仅对刻度尺,而且对其它测量工具来说,也是适用的。要注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都是指它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来说的,这个用来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快,我们就说速度大,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表示运动快,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就必须给它下个定义,这就不能只看物体运动的路径,也不能只看运动的时间,要综合路程、时间两个因素,即看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径。从速度定义、综合速度公式,V代表速度,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读做米每秒。4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例如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秒钟通过的路径是5米,利用公式,得它的速度为5米/秒,表示该物体在第2秒钟,第3秒钟,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5米,即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方向还是沿原直线运动)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平均的运动的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5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呢?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初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同学们应先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同学们应思考: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它为什么跳动?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音叉振动,但可以从泡沫塑料球的跳动推想出发声音的音叉在振动。这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了直观地观察到发声物体怎样运动。且形成对振动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可以找一根橡皮筋,拨动拉紧的像皮筋,使之发声。就可以通过实验认识到拨动后的橡皮筋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从而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一切”两字有其广泛性,如发声的喉头、鸟、蟋蟀的发声器官、锣、鼓等乐器的发声。因此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媒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是其论据。因此要仔细观察“真空铃”实验并记清楚。先让电铃持续发声,开动电动抽气机,这时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直到听不见。停止抽气后,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这时电铃的声音又逐渐增强。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或通过课本上的小实验来体会。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但要注意: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6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7噪音 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了解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可以下方面着手: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处减弱c、在耳朵处减弱【例题选讲】例1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cm,木块的长度是_cm. 解:最小刻度是mm(即1小格)一大格为1cm,被测物体长准确值为2.4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2.47cm.例2 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cm,乙:18.50cm,丙: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答:只有乙是正确的,初看起来四个同学测出的木块长度通过换算后,似乎都一样,实际上从测量要求来说,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和单位,由题目可知四位同学用的毫米刻度尺,只能精确到毫米,毫米后还要估计一位,根据这个规则只有乙的记录才是正确的.例3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答:这题判断结果是: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因为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甲看高楼向下运动,那么要以高楼当参照物(高楼固定在地面上,相当于选地面为参照物),甲电梯一定向上运动,乙电梯是以甲电梯为参照物,同理可得,乙相对甲是向上运动,因为甲相对地面在向上运动,所以乙相对地面也向上运动,只是运动得比甲快,对于丙,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还是比甲、乙都慢的向上运动都能观察到甲、乙两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丙电梯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例4 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全程的距离:S=S1+S2=1200m+2160m=3360m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t=t1+t0+t2=120s+60s+180s=360s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例5 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解:S=Vt 例6 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解: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S=12.5m(51-1)=625m例7 骑自行车的人从A地向B地行驶,速度是15km/h,在他行驶到全程的处后,以20km/h的速度驶完全程,所用时间比以15km/h的速度驶完全程的时间少10min,求:A、B两地的距离。解:首先画出物体运动的示意图,借助示意图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联系(如图)设A、B两地距离为S,原来所用时间为t,后来用的时间为t,则t=t+时设V1=15km/h,V2=20km/h则t=,t=本题可解,具体解法如下因为:t=t+h,t=t=代入后得:解得S=12.5km例8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解: 例9 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为什么?答: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秒多一些。因此12.5秒的成绩不准。例10 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答: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 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例11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解析: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而琴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线越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A。例12 如果把书卷成小筒,对着筒讲话,声音就可以传得远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什么有的扬声器要装一个喇叭形的号筒?医生常常用听诊器对病人作检查?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用喇叭形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在传声筒所指的方向得到加强,也就能传得更远。声音如能沿着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了,响度减小得慢。扬声器的喇叭,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例13 马戏团的驯狗员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而观众又不能发觉这些信号,你能说出这其中的奥秘吗?答:人和动物都靠耳内鼓膜的振动听到声音,鼓膜的结构决定了听觉的范围。频率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赫兹的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驯狗员用一种低于20赫频率的声音驯狗,狗能听到这种声音,而观众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例14 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s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可取340m/s。实际上雷电是在看见闪电之前发生的,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得多(约为声速的90万倍),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5.5s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故打雷处与观察者间的距离为: s=vt=340m/s5.5s=1.9103m例15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析:声音在铸铁里传播时间t1=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时间t2= 所以t1- t2=- 由此得:v1= 由于v2=340m/s s=910m t2-t1=2.5s 所以 v1= =3.91103m/s【专题练习】一、选择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2、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50克的是 ( ) A、一只兔子 B、一个乒乓球 C、一个鸡蛋 D、一个足球3、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4、有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卷尺测量学校花坛的宽度,他们测量的结果正确的数据是 ( ) A、25.32m B、25.326m C、25.3260m D、253.26m5、测量时关于尺的用法和眼在A处的观察方法,属于正确的是 ( ) 6、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7、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驶过,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太阳8、有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m/s和3m/s的速度一前一后地同向而行。问:用下列的哪个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最小?(注意:不能选甲本身作为参照物) ( )A行人 B地球 C乙物体 D路边的树9、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 B7m/s C3.5m/s D2.5m/s10、一个人从甲地开始出发,10min后到达距甲地800m的乙地,休息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10min才到达距乙地700m的丙地,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 )A80m/mi n B70m/min C60m/min D50m/min1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12、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 )A、声波全部传入人体 B、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C、声音的音调变高了 D、锣面停止了振动 13、要提高鼓声的响度,应采取的办法是 ( )A、用较大的力击鼓 B、用较小的力击鼓 C、提高击鼓的速度 D、放慢击鼓的速度二、填空1、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32m,甲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结果是1.0543m,则乙同学的刻度尺的准确度是_,估计到_.2、物理课本中所用纸的厚度为75m,合_mm=_cm=_m.3、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三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0dm、14.46dm、14.51dm,他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根据测量数值,木板的长度等于_dm,合_m.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物体A的长度是_m. 5、物理学里把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它是_还是_,取决于所选的_,这就是_和_的相对性。6、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15min,通过的路程是270km,则它的飞行速度是_km/h,合_m/s。7、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看到云层向下移动,这是以_为参照物,若以云层为参照物,飞机正在_。8、做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5m,接着用10s钟通过的路程是25m,那么它在这15s内做的是_运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9、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10、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_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要想听见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_米。11、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三、计算题1、某同学测一木板长度的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14.53dm、14.54dm.试指出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木板长度的测量值应是多少?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1.5倍,甲车出发1分钟后,乙车才出发追甲车,问乙车要多少时间追上甲车?追上时离出发点多远?3、一支队伍长50m,以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00m长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C是A、B两站的中点,汽车在AC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20km/h,在CB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30km/h,求汽车在AB段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5、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min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最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6、有两座相距S=1000m的大山,有人在两座大山之间大喊一声,先后听到由两山传来的两个回声,时间相隔4s,设声速V=340m/s。求这个人到两山的距离为多少?四、问答题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顺序向北行驶,甲车比乙车快。问:(1)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北运动? (2)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辆车均向南运动。第二单元 物质的物理属性【考点聚焦】1知道质量的单位。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3理解密度的概念。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呈现形式】本部分涉及的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 物体和物质不同。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铁锅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2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不同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往往是不相等的。我们就用质量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例如一支铅笔芯比一个铅笔头所含的碳要多,一块平玻璃板,要比一块玻璃碎片所含的玻璃多,一把斧头比一把铅笔刀所含的铁要多。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它的形状无关。一块铁,无论是把它拉成长的,还是把它压成扁的,铁块中所含铁的多少是不变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位置无关。一只铅球,无论放在地球的两极还是赤道上;无论放在海边还是放在高山之颠,铅球所含铅的多少是不变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状态无关。一杯水,无论是凝结成冰,还是蒸发为水蒸气,它们所含水的多少是不变的。正因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它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无关,所以我们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可用天平去测量,用天平称量同一物体,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称,称得的数值都是一样的,因为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发生变化。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3怎样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相互区别、辨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可以用来区别物质。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或具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而对于不同种物质来说,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4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公式为: 对同一种物质来说,比值是确定不变的。当物体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由此可见,密度公式,只是密度的定义式,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质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质,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没有比例关系。因而单从数学知识看密度公式,得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明确物理公式的意义并正确地运用它们这是十分重要的。5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在密度知识中有三个比例关系。当同一种物质,密度一定时,这就是说,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质量无关,那么,在后两个式子中,物体的质量,体积怎么又跟密度有比例关系呢,这实际上并不矛盾,在后两个式子中研究的对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且因果关系也不同,它们研究的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而造成的质量或体积的不同。6怎样测定某种物质的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原理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的大小。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a选择样品,取被测物质的样品。b调节天平,用天平测出被测样品的质量mc用量筒采用排液法,测出被测样品的体积vd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测液体的密度,其实验步骤是a用量筒取出若干毫升的液体作样品。b调节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内装有样品时的质量m2,液体的质量m=m2-m1c用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a调节天平并测出样品的质量mb用沉锤法测出样品的体积,具体作法是:在量筒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铁块如图甲所示,记下水面达到的刻线位置V1,再将样品跟铁块系在一起沉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达到刻线位置V2,如图乙所示,则样品的体积V=V2-V1c用公式计算被测物质的密度。【例题选讲】例1 平时习惯于讲“大人比小孩重”和“铁比铅重,水比油重”是不是一回事?答:上面的讲法不是一回事,“大人比小孩重”是指大人的重力大于小孩的重力,这里指的是力,而“铁比铝重,水比油重”是一种很不确切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铁比铝重,水比油重。也就是说在体积相同时铁比铝的质量大,显然,这里指的是密度。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同理可知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例2 某同学用一已知质量是50克的铁块和一架托盘天平,练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他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拿出天平后,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红线。(2)把天平搬到光线好的水平工作台上。(3)开始称量,发现游码在横梁标尺中央0.5g处,再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点上。(4)把铁块放在左盘,右盘中加入50g砝码一个。你说天平会平衡吗?该同学用天平时做错了哪些?答:天平不会平衡,这同学把调节天平的顺序完全颠倒了。第一,调节天平的第一步是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如果把已调好的天平搬到另一地方使用,天平必须重新调节。第二,在调节横梁平衡之前,必须先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零刻度线,才能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这样称量时,等横梁再次平衡,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才等于被称物体的质量。这同学这样称量,即使他第一步不错,把天平是放在工作台上,以后也不搬动,称出的铁块质量也不是50g,而是49.5g。因为没称量前横梁平衡时游码已在0.5g处了,然后拨向零刻度线处,这样相当于在左盘加上一个0.5g的物体。例3某同学用一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大约在30g左右的铝块,在右盘中放30g的砝码天平右盘下降,若放29g砝码,天平左盘下降,要使天平平衡应怎样办?该铝块的质量比30g大还是小?答:天平称量物体时,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现右盘中放30g砝码时,右盘下降,说明砝码质量大于被测铝块质量,而当右盘中放29g砝码时,左盘下降,说明左盘中的铝块质量大于29g的砝码质量。因最小砝码是1g,所以只能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平衡,由此亦可知该铝块质量比30g小而比29g大。例4 一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它的密度是多少?是哪一种金属?当截去5cm3后,剩下的金属块密度为多少?解:由密度公式可得查表可得此金属块是铝,当截去5cm3后剩下的金属块还是铝块,它的密度还是2.7103kg/m3,这是因为物质的密度是本身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当截去5cm3后体积减小,其质量亦随着减小,而的比值不变。例5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铁球,质量是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铁=7.8103kg/m3)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解:此题是典型的一题多解通过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法一:密度比较法,求出球的密度与铁的密度相比较。球铁铁球是空心的。解法二:质量比较法,设铁球是实心的,求出实心球的质量与铁球的质量相比较。m实=铁V球=7.8g/cm340cm3=312gm球V实铁球是空心的。铁球空心部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