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都和全的使用情况和语义指向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7655575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都和全的使用情况和语义指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都和全的使用情况和语义指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都和全的使用情况和语义指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都”的本义:名词,有先君宗庙的城市。都:大邑,城市。左传庄公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p334 都:诸侯子弟、卿、大夫设有祖庙、经常居留的城邑。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P1475用作动词后产生“聚集”义。如,史记“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副词的“都”产生于什么 时候?大约是东汉。“然则凤凰、麒麟都与鸟兽同类。”(论衡讲瑞)这个“都”总括主语所指事物的范 围,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儒不能都晓古今,欲各别说其经。”(论衡谢短)这个“都”总括宾语所指事物的范围,指儒生 不能对古今事物都了解,与现代汉语不一致。魏晋六朝时期,副词“都”用例增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都”用于总括其前的主语所指事物的范围,“都”为全部义。“都”后的动词多为简单动词,尤以 “尽、无、灭、弃”等词为多。如:“器物都无,唯有铜镜一枚。”西京杂记卷六)“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诸葛亮作斧教)(此种用法与现汉一致)2、“都”用于总括宾语所指事物的范围,有“完全”义,语义指向宾语所指的事物。多为“都+动词+名词性宾语”的结构。如:“平至之日都委诸事,君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诸葛亮弹李平表)又如:“宁都亡诸宝,不失斯珠。”(晋法护六度集经)(此种用法与现汉不 同,是受了动词“都”的影响)3、 “都”为“全然”、“根本”义,主要表示程度。格式亦为“都+动词+名词”,但从语义上看,“都”的作用主要是表程度而不是总括。常见于否定句中。此种用法当是表范围义的引申。如:“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世说新语言语)“向使三贤都不晓画,直运素业,岂见此耻乎? ”(颜氏家训杂艺)4、“都” +数量词,为“总共”义。此类用法主要见于佛经类作品中,当是由“都”的动词义“聚集”义而来。如:“此中阿含凡有五诵,都十八品。”(晋释道慈中阿含经序)(2、4少 见,3略多于1)唐代“都”的类型未超出六朝,但1用法开始多于3出现一些新用法,如:“妾死非尖命,都缘怨断肠”(顾朝阳昭君怨),“都”前的名词指的只是一事,“都”可以理解为“只”义。这种用法在现汉中 有遗留,如“她不吃别的,都吃荤菜。”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 “都”表“已经”义的用例。如:“俭薄身都惯,疏顽性颇宜。”(白居易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现汉:都十二点了,都五十岁了,人都走了,你还做饭干什么 呢)“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韦应物逢杨开府)已与现代汉语表示强调的用法一致。(我都 不记得他是谁了)宋元时期,畐IJ词“都”的1类用法,即用于总括主语所指事物的范围已经占绝对优势。如全宋词中 这类用法占到5/6多,五灯会元中占4/5多。到元代“都”基本只用于1类。问题:明清时期,副词“都” ?现汉部分: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副词“都”的描写,一般有以下三个义项。如下表:ft-W义用沈辑征/句法幡式实例这些产艄都通过了喷检低措性“+都+全炼同学in1总括”都”酣咸分心”笺指性寂显十,。每竝同学郁要参! uCOf ft*+*+*任何人和军准雷震祁1羅件性3tp+那十十无论胡14下阳柚鄒僉来丨嗔切+ 了 +丨严都12点了 还不吃饭(14)动同 + SP +动词+ T +严做都做丁屆两世投用淫:表屮内的戒停丧示“e措向的嘴言锻分“p岌示某艸奥型的谄宕腔分丄农示谡通分町収省略.由此我们将“都”分成“都1”、“都2 ”、“都3”。注:“都1”表示范围上的总括,但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在表示复数意义时分指每一个。如:“教师节那天全班同学都给班主任老师送了花”这个句子,确切的意义应该是教师节那天每位同学分别给老师送了花,有几位同学就有几束花,而不是合伙给老师送了一束花。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都1表示总括时,有时是总括“都”前的成分,有时总括“都”后的成分。那么 “都1”的语义指向是什么?都1可以指向哪些成分?如何来判定都1的语义指向? “都1”的语义指向是什么?在作为表总括的副词时,它的语义是表示在它所限定的范围中的对象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属性或作 出某种行动。在划分句法成分时,“都”常常被当作状语,通常情况下状语是限制或修饰谓语的, 而都1不是这样,就语义指向来看,它所限定的不是谓语,而是谓语前面的主语,或者谓语后面的宾语。? “都1”可以指向哪些成分?(指向前/后两种情况)“都1”指向“都”前面的成分时a指向名词性短语、代词名词短语如联合结构、重叠形式、量化短语、“的”字结构等(1) 全世界都知道谁是这场阴谋的策划者。(普名)(2) 他朋友多,乡镇干部、小学教师、农民、专业户,都愿意和他说话。(联 合)(3) ”,一个个都如此,就成了歌坛的病态群像。(重叠)(4) 这一切都使人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量化)(5) 我看反正你们都知道什么意思,我就不再多说了。(代词)(6) 树上的桑甚,熟的不熟的,都摘下来往嘴里塞。(联合型“的”字结构)b. 指向时间词性短语(7) 学校每年清明节,都组织上千名初一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8) 很少回家的他,白天黑夜都在办案一线拼搏着。c. 指向处所词(9) 沿途都是遮天敝日的原始森林。(10) 南瓜实在是一种遍地都能种植的蔬菜。(11) 今天边界两边都十分平静。d.指向动词性短语、谓词性代词(12) 拉板车、蹬三轮儿,都干过。(13) 路这么宽,这么长,你怎么走都行。e. 指向形容词性短语(14) 质量之高,风格之多变,市场之广阔,都前所未有。(15) 其犯罪情节之恶劣,涉案金额之巨大,都是触目惊心的。f. 指向小句(16) 公民用什么观虫撰写什么著作,选择什么岀版社出 版,都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仃)为什么进步了 ?为什么退步了 ?都要好好总结。g指向时间副词指向表示“时间段”的副词(如“一直”“历来” “毕生”),不能指向其他类型的时间副词(“尽早” “待刽L” “曾经” “已经”),如:(18) 他同时强调,在整个项目的运行中,一直都保持着十分公正的立场。h. 指向介词短语(19) 在郭家和闫家,书记都具体地了解了他们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i. 指向零形成分这是说有时候“都”指向的成分并不在句中出现。如:(20) 她向我哭诉说,“都是我把孩子给害了 ! ”(21) 在很多父母看来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都是为了孩子好!”j. 指向非连续成分在实际语料中发现了 “都”指向的成分是不连续的,如:(22) 山是国家的,树是集体的,都不是我张某人的。都1指向“都”后面的成分时在疑问句中,“都” 一定指向它后面的疑问词。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都”指向当前话域中的一个全称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句中主要谓词的参项。而疑问句中的疑问成分要成为疑问点,就不能是一个全称集合,因为全称没有 疑问价值。试比较:(25) i谁知道银行的开门时间?ii 谁都知道银行的开门时间。例i是疑问句,其中疑问代词“谁”是发问人尖注的疑问点,这个疑问点对应着一个存在的集合,但不是一个全称集合,而是全称集合的一个子集(它其中的元素都是“知 道银行开门时间的人”,补集则是“不知道银行开门时间的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疑问才有 价值。例ii中尽管也有疑问代词“谁”,但无法被解释为疑问句,因为这里的谁不是一个疑问点,由于“都”的作用,使得“谁”对应着一个全称集 合,这个集合中所有元素都是“知道银行开门时间的人”。因此,由于“都”所指向的成分的全称集合性质跟疑问点的非全称集合性质相矛盾,所以“都”在疑问句中不能出现在疑问词之后,而必须出现在疑问词之前来化解矛盾。如:(26) 何先生日常都负责什么呢?(27) 你都找了哪些人帮忙?注:有两类疑问成分,“都”不能指向。A.表示询问原因的“怎么”和“为什么”不能成为“都”的指向对象,如:(28)你们怎么来了一一你们怎么都来了? 一一*你们都怎么来了?(表原因不可)你们怎么来的一一勺尔们怎么都来的? 一一你们都怎么来的?(表方式可)(29)你们为什么都把房子卖了? 一一 *你们都为什么把房子卖了?B.表示询问数量的叽”“多少”也不能成为“都”指向的对象。数量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这跟“都”的指向性质发生矛盾,“都”指向集合,而不是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如何来判定都1的语义指向?一般而言,判定范围副词“都”的语义指向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被指向成分X自身必须满足:i .X应该是复数成分;ii.X必须可以充任谓词的某个参项;(二)从结构位置上看,越靠近“都”的X,越可能是“都”的 指向对象。例如:(30) 老杨问明情况,把夫妻二人都叫到办公室,”(31) 我们要发动农牧民把能种树的地方都种上核桃与花椒树”特殊情况:(一)“都”指向的成分形式上是单数的,但实际上表示的是任指义,比如:(32)尽管现在经济发展,人民富裕,随便问一个新加坡人,恐怕至少都出国去过一、两个 地方,但出国并不必然地等于开阔视野。(二)考虑到实际运用语言时还存在着主观语气的因素,当句中同时出现几个可能的指向目标时,除了邻近原则,根据情况可以用重音来区别(吕叔湘1980)。(33)这几天,我们都忙着筹备拖拉机手培训班。副词“全”的产生和发展上古汉语“全”的主要义项:一是用为动词,有“保全”义,这是主要用法。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生。二是形容词, 为“完整的、整个”义,多用于定语。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牛也。”这种用法有很强的稳定性,沿用至现汉。如“全中国”、“全班”副词“全”始见于汉代,表示“全面” 一类意义的“全”出现于动词前时,“全”逐渐虚化产生副词用法。但用例比较少。如:“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全”用为副词的用例开始增多。这是副词“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种是“全”用为总括范围副词,多岀现于肯定句中,语义指向其前的主语或其后的宾语,女口 : “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三国志卷11)第二种是“全”位于否定词前,表示“全然”、“完全” 一类语义,如“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魏书卷33)第三种是出现了很有限的表示程度的用法。这是在表示“全然”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如口:“此事虽不全凶,亦未近吉。”(宋书卷17)唐宋时期:一、用为总括范围副词,语义指向其前的主语或其后的宾语,前者如“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杜甫腊日)后者如“白发沧浪上,全亡是与非。”(杜牧渔父)二、表“完全”、“全然” 一类语义,重点不在总括范围在于表达强调。如“只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 (贾岛寄钱庶子)三、表程度,这一用法是在表“全然”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表程度之高。如“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 卑”(白居易对酒自勉)注:较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新的变化,但是用例增多。元明清时期,元明用法趋于简单化,到清代晚期基本与现汉近似了。现汉部分: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全”作为副词使用时的用法如下:1、表示所指范围内无例外;都。概括对象通常置于“全”之前(作主语或者用“把”字提前)。如:稻子收完了 ;大树把阳光遮住了2、表示程度上百分之百地。八口:新的机器集中讨论义项1,即“全”作为表总括的范围副词的用法。1、“全1”的语义指向是什么?指向“全”前面的成分或后面的成分(句子谓语前的主语,或谓语后的宾语?)2、“全1”可以指向句子中的哪些成分?“全”指向前面的成分时,用法大致与“都”相同,很多地方可以互换(1 )指向名词、代词(表全称集合)、名词性短语、表示类概念的光杆名词 一家人全不说话了。 他们全是从欧洲来的。 不管在哪里,一个个全想着报效祖国。 犯罪分子全被一网打尽。(2 )指向动词性短语 接待客人、安排住宿,全是我一个人的活儿。“全”指向后面的成分时(1)代词(表全称集合) 我全教过他们。(2 )疑问代词(必须在疑问句中) 刚才他全说了些什 书全借给谁了?3、如何判定“全1”的语义指向? (1)邻近原则,即靠近“全”的成分比远离“全”的名词性成分优先成 为指向目标。如:这几天,我们全忙着筹备拖拉机手培训班。(2)疑问词优先原则如:你全教过他们什么?注:根据“邻近原则” “全”的语义指向目标应该是“他 们”,但是“什么”优先于“他们”成为“全”的语义指向目标。由此可见,疑问词优先原则邻近原则(表控制力前者强于后者)P.S.重音原则同样适用于实际的语言应用中,这点同“都1”。“都1”和“全1”在分布上的不同之处(仅考查了只能用“都1”不能用“全1”的情况)根据马真(2004)的观点:1、 “都1”能用于任指的句子,总括任指范围。“全1”不可以。如:谁都知道这件事。一一*谁 全知道这件事。他哪儿都不去。一一*他哪儿全不去。怎么说都行。一一*怎么说全行。每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一一*每个青年全要努力学习。和吕叔湘先生的看法不同,据现代汉语八 百词,“全1”所概括的对象可以用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不确定这是否是属于某方言区的使用方法。2、在总括的对象上,“都1”和“全1”有差异。“都1”可以总括主体、动作行为的对象、时间、处所、条件等。“全1”可总括主体和动作行为对象,但一般不能总括时间、处所、和条件。如:这个星期他都没来。一一*这个星期他全没来。(时间)我在上海、杭州、广州都遇见了我的老同学。*我在上海、杭州、广州全遇见了我的老同学。(处所)无论夏天、冬天,我都坚持锻炼。一一*无论夏天、冬天,我全坚持锻炼。(条件)持保留意见(不 管是诗歌还是小说,我全爱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