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模块3 单元检测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6692083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模块3 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模块3 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模块3 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模块3 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B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理解。题干中“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体现了一种从属关系,B项正确。2(2012皖南高三联合测评)下图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大一某学生在查阅某部法典资料时其中的部分目录。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部法典应是()第二章法的渊源(14)第一节制定法(14)法律(lex)和平民会决议(plebiscitum)(14)元老院决议(16)皇帝谕令(16)A十二铜表法B秦律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民法大全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由题干目录中的“法的渊源”“平民会决议”和“元老院决议”可以判断,这是罗马法。而且从这部分目录可以反映出这是罗马法的完善阶段,由此可推理这是民法大全,应选D。3(2012长春期末)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选项叙述历史时期A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古代希腊B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文艺复兴C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宗教改革D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启蒙运动解析:选C宗教改革并没有取消宗教仪式,只是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信仰得救,不再以天主教会为中介,突出人文主义色彩。4(2012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解析:选B政权的更替只是表面现象,国力对比变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两种社会形态质的悬殊,所以本题最佳答案为B项。中国明清政权更迭,封建社会在延续;英国则是封建专制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5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影响力的商人组成的。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着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近代的殖民贸易。17世纪英国正处于资本积累时期,东印度公司属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和当今的跨国公司一样,通过投资、融资获得巨额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故B、C、D三项是其相同点。当今的跨国公司与殖民时代的跨国公司有本质的区别,故答案为A项。6(2012商洛高三期末考试)某人在阅读了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_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其中“_”应该是()A宗教改革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新经济的出现解析:选B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煤是当时主要能源,故工厂都要有烟囱。材料反映的是工厂大量出现,因此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电为动力,“烟囱”不符合这时期特征。7根据下列图表的逻辑关系,椭圆处最有可能是()A空想社会主义 B共产党宣言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解析:选C社会主义运动第一次从理论到实践是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列宁主义。因此,这里最有可能是巴黎公社。81873年,保皇派代表麦克马洪当上了法国总统。1877年5月16日因与总理朱尔西蒙政见不合,强令朱尔西蒙辞职。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麦克马洪的这一做法()A完全符合宪法的规定B完全违背宪法的规定C缺少相关的宪法依据D必须经过众议院同意解析:选D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故D项符合题意。9(2012广州调研)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A摇滚、爵士乐盛行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选C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盲目发展,C项正确。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社会动荡,B项错误;二战后,摇滚乐和爵士乐出现,A项错误;D项出现在1933年后的罗斯福新政中。10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A BC D解析:选A本题学生最容易误选C项,错选原因是审题不清。解题关键是审清题意,题意是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时期作用不同,并且已被历史事实证明。斯大林模式前期适用,后来没有适时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导致苏联解体,故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20世纪70年代又导致经济“滞胀”,故符合题意;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模式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一直起积极作用;故不符合题意;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时间短,自始至终起积极作用,故不符合题意。11(2012青岛一模)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解析:选A二战后,西欧经济普遍衰落,美国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是西欧的“强心剂”“及时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又促使西欧走向联合,所以也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黏合剂”。但是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所以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12(2012厦门一模)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一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二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三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一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解析:选C模式一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二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三符合亚太经合组织。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泰安质检)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了主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葡篇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英国篇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材料三美国篇20世纪中期,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材料四争鸣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40年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不得摘抄原句)(4分)(4)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要求: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紧扣主题,观点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问考查对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可知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多;与美洲有了联系说明市场在扩大。原因可以从市场的扩大、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加以分析。第(2)问考查对英国1640年1870年殖民扩张的政治经济条件的理解。根据所学,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又通过责任内阁制和1832年议会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经济上进行了工业革命,建立了世界工厂。第(3)问考查对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的理解,可以从科技发展、经济秩序的建立、扩大市场等加以归纳。第(4)问考查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的理解。可以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角度归纳。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条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3)原因:美国从一战后到二战后,经济日益强大;经济政策从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技术转让和提供贷款,开辟新的市场等。(4)例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言之成理即可)14(2012日照高三模拟考试)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7分)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 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高达41.6%。截至2011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8分)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右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5分)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中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在当时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第(2)问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可以了解到,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被迫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有必要进行改革。第(3)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福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民众和政府都应从长计议,依据本国实际厉行改革,缓解政府经济负担。答案:(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