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探究式学习的评价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6682707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探究式学习的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探究式学习的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探究式学习的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式学习的评价作者:张恩德刘炳昇(原载: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年第10期)摘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要点,但目前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在回顾传统学习评价的基础上,对探究式学习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关键词探究;评价;笔试1问题的起源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探究式学习主张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由于探究式学习在教育观念上主张开放学习,崇尚教学民主,追求师生平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及内化,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目标务实、多元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学形式生动、多样富有情趣。因此40多年来,该学习方式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青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和物理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既是一项课程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评价,人们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来评价探究式学习。为了促进探究式学习的顺利开展,本文在探索新的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方式上作了如下尝试。2传统学习评价的局限性评价手段单一:传统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手段是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的独立变量决定学生的升留级、升学就业以及作为教师奖惩的唯一依据。其它评价手段仅作为考试的辅助形式。教师为了追求学生学习的即时效果,向学生大量灌输,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剥夺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权利;学生为了追求学习的即时效果,注重对事实、原理法则、定义、公式、甚至例题的记忆,不愿意在“探究活动上费时费力,从而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机会。评价内容狭窄:传统的学习评价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理智的评价,特别是知识的记忆方面,而忽略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兴趣、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这种狭隘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只注重智能的发展,而不注意个人品德的培养,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的探究过程及方法手段;教师教学不把探究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兴趣、态度等作为重要的学习目标,而是作为发展学生智能的辅助手段。(1) 评价功能不全:传统的学习评价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忽视了评价促使学习发展的功能。探究式学习方式主要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发展能力,它注重学习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主体的错位:传统的学习评价,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探究式学习方式主张学生学习自主、主动,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3探究式学习评价的新理念评价手段多样化:不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成绩为评价的唯一独立变量。坚持笔试同时,采用建立成长档案,交流和汇报及实践技能考查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对探究学习作出评价。不仅评价结果,而且评价过程;不仅评价知识、技能,而且评价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1) 拓宽评价的内容范围:探究式学习评价重视知识的运用与理解、实验技能的评价,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收集气体、配制溶液等基本实验技术,查阅信息资料的技术等,更重视探究学习过程的评价,如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表达与交流等。不仅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意的评价。(2) 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探究式学习评价本着纲要精神,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同时,更要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注意总结性评价,同时更注重形成性评价,注意集体评价同时更注重个别评价,密切关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每一细节,及时提供反馈以便于调节探究学习活动。(3) 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是学习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还包括家长、同学和学生自己。这种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反馈,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这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增强,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探究式学习评价的方法与手段(1) 建立成长档案建立档案的目的: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那么评价也应该是连续的形成性评价而不只是终结性评价。建立成长档案目的是学生的学习与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自主地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进行回顾并作出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档案的内容:原则上一切有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发展的材料都可以作为档案的内容。如教师、家长、同学或学生自己对本人某一阶段的探究学习的评价记录或学生某一阶段探究学习的成果展示或者探究学习过程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记载,或者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的认知情感体验的记载。由于档案的内容没有硬性规定,种类繁多,因此学生或教师有必要将其进行整理归类。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一般来说,学生作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对成长档案行使管理权与使用权,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对成长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进行指导,并就档案存放的地点、使用的时间与学生磋商,定期组织安排档案的交流、汇报与评比,并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档案建立、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以避免建立成长档案评价方式流于形式。(2) 综合探究活动的交流和汇报交流和汇报的目的和意义:有关“头脑风暴法”的研究表明,交流和汇报可以激发参与者创新潜能,并促进他们的方法、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迁移,同时交流和汇报过程也是一种交往互动过程,学生作为交往互动的主体,与参与者相互理解、相互激发,发展探究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只要组织得当,学生在交流和汇报中一定能学习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同学的探究学习的同时接受同学的评价。交流和汇报的内容:交流和汇报既可以是对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对探究式学习的某一阶段作出总结性评价。它的内容既可以是学习成果的汇报,也可以是个人探究学习的体验心得的交流,还可以是问题提出或探讨及探究前景展望,甚至可以是探究式学习过程的情境的描述。学习成果可以是个人成果也可以是小组成果,可以是实物形式,也可是文字、符号、音像等形式。个人体验包括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及交往体验,通过体验的交流,激发学生更强烈的体验。探究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与同学交流汇报,可以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启迪与鼓励。探究式学习需要以一定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起点,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通过对情境的描述,可以对学生将来的或正在进行的探究式学习的物质环境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等都有好处,并能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3) 笔试笔试是一种古老的学习评价方式,传统上由于笔试具有过于强大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屡屡遭到批评。笔试虽然有其缺陷,但它也有诊断与指导等功能。只要笔试的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得好,笔试对评价探究式学习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笔试目标的确定: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评价不以分等划类为主要目的,目的主要是确定学生学习的水平状况,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调节改进,从而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因此应该多采用目标参考测验。目标可参照科学或物理课程标准,分为科学探究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及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目标,各目标所占的权重可依据学生的年龄、学习状况具体确定。上述各分目标还可以再细分(可继续参照各课程标准),但应该将探究目标置于首要位置,并与其它目标相结合,突出探究特色。 笔试内容的确定:为了使测验的内容有效,它的取样能满足探究式学习目标、内容及技能的要求,教师应该首先确定笔试内容范围和各认知层次,技能层次的测量数量的比率和权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目标-内容双向细目表,然后再依据该表选择具体的笔试测题。笔试测题的选择也富有艺术性,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项要求:a. 测题应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问题,摒弃陈旧和过时的题材,吸收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b. 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内容题材。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题材能整合多个笔试目标,使学生的测试情境贴近于真实生活,使学生在测验时体验探究、体验生活。c. 选择最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基本技能题材。学生探究学习是以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学生将无法开展探究。题材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探究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且难度合适。信度和效度是判断试题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笔试试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它能客观、真实、有效地反应学生探究学习水平,诊断问题。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测试之后进行试题分析,试题难度不可过大。(4) 实践技能考查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探究学习的问题可以来自实践活动,探究学习中的假说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证实或证伪,探究式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实践技能为基础,因此加强实践技能考查,将有助于学生探究学习水平的提高。实践技能考查的目标和内容:实践技能考查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目标达成情况作出判断,并进一步诊断学生探究式学习问题所在,以便于对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活动水平有高有低,活动空间有校内、校外之分,活动方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考察、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按指导程度又可分为指导性实践活动,非指导性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类型繁多,所以考查的目标和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考查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应该考查基本的、探究学习必不可少的技能目标。如学生的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技能,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 应该系统的、整体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不是孤立地考查学生个别技能,并且技能的考查应该与知识、能力、情意的考查有机结合。 考查最好在真实的探究学习情景中进行,不能为了考查而考查。考查还应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运用观察、交谈、动手测试等具体方式进行全面考查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作者:刘炳昇周晓燕(原载: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年第11期)上一期介绍了探究式学习评价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实施的原则(见探究式学习的评价)。本篇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给出一些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又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实施方法,以供教师参考。1. 经常性的课堂活动记录课堂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一些形成性”的测试,以选择性的判断题为主。新课程要求课堂评价应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因此要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重要的探究活动评价内容是: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参与的积极性动脑筋(提问题,出主意)动手实验(主动,严格,实事求是)关注合作(分工,尊重,善处分歧)收获(进步,特长)经常性的活动可按照探究活动的程序要求设计探究活动卡,让学生随探究活动进行记录,小组性的活动由小组记录员记录,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反思,简要小结活动的收获和问题。例如:某组同学的探究活动记录:题目:日期:2003年5月20日内容:用身边水透镜”观察的发现气泡如图1,在透明的可乐瓶中装水近满,盖紧瓶盖后,倒下呈水平状态放在一行字的上方,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匕你能提岀什么问题?甲同学:从上方向下看,透过瓶中的水,可以看到字变大了;透过气泡和水看到的字变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可以是一种类似透镜的作用。 请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是否与你有不同的现象或是更详细的记录?乙同学:透过气泡看到的字不是缩小的,而是放大的,放大的程度与只透过水看到的不一样。丙同学:透过瓶中的水看到的字是在横向上放大,透过气泡看到的字是在横向上缩小的。 交流后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对问题的答案有什么猜想?乙同学:为什么透过气泡看到的现象有的同学是放大的,有的同学是缩小的?为什么放大和缩小都在横向方向上?甲同学:可以把瓶子看成是一个充水的透镜。丙同学:透过水观察时,相当于透过圆柱形的透镜,这种透镜就是凸透镜。乙同学:透过气泡和水观察时,水透镜的上表面曲线的情况将由气泡形状决定,因此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 可否用实验来证实一下你们的猜想?实验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改变瓶中充水的多少从而改变气泡的大小,进行观察,发现气泡很小时透过气泡观察到缩小的现象。把水透镜水平抬高到一定高度,观察下面的字,发现只透过水看到的字左右颠倒了,而透过小气泡看到的字仍是缩小正置的。还有一些发现小结:我们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虽然有些问题我们还不能回答,但感到很有意思。每次像这样的活动记录请学生放在成长档案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报告记录刊登在教室里,对该组的同学起到鼓励的作用,也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启发。2. “小”活动的组织与评价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和小论文是训练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探究式学习评价的一个依据。应当有计划地把这些活动贯穿在学习过程中,使每组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做其中的部分课题,并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下面列举部分课题: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测试人的听力?设计并进行一个与听力有关的探究课题。学校内噪声的调查。比较材料的防噪声能力。用回声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描绘并分析一天中体温的变化曲线。利用电冰箱获得低于0C的冰,进行凝固与熔化的实验。制作蜡烛跷跷板,看谁的一分钟摆动次数多。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机械的组合,如何提高机械的效率。?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的控制电路对这些活动,可从选题、过程、展示方面进行评价:选题课题指导性的层次: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给出指导学生自己提出的课题;学生自己独立提出的课题。 课题的意义:对学习者自己的意义;对其他学习者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 课题的可行性:课题大小合适;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条件许可。 课题的准备情况:查阅资料,明确目标,分工,计划,物质准备。(2) 过程 情感,按以下三层次评价:赞同一一肯定的态度和意愿;参与一一有积极的行动;进取一一体现热烈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体现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合作的精神等。后者对前者有包容的关系。方法与能力: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辨别信息的可靠程度,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中的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灵活的非逻辑思维能力等。过程中表现出的操作能力:技术设计能力,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和技能。过程中表现的组织与交往能力:与他人交际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 展示科学性,知识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情况;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和多种方式(如照片、模型、实验演示、多媒体应用)的表达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思想、情感、方法能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收获;特长。以上小结的文字图片材料可放在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中。3. 观察力测验的编制与评价用文字来展示一定的情景对学生进行考核,有较大的局限性,很难考核学生的观察力,而且比较呆板,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果增加一种观察的测试题可以使考试更加生动活泼。这种考试可以用教师演示的方法,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还可以用网络试题测试的方法。内容举例如下:请同学们观看演示:如图2,有两个大小基本相同的气球,一个里面充满空气,一个里面装有水,将它们吊在支架上,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在两气球的下方加热,你看到什么现象?(充气的气球立即爆炸厂而充水的气球安然无恙。)能否用你学过的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你见到的现象?“总了图2演示:在透明的可乐饮料塑料瓶中装水近满,在其中放置一个下端开口的小玻璃瓶,小瓶漂浮在水上,盖紧可乐瓶盖,用手挤压塑料瓶,再松手不挤压它,你看到什么现象?(小玻璃瓶下沉和上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演示:单摆振动现象。请使用秒表测量出单摆振动的周期。从什么位置开始计时的?记录相关数据。观察测试的题目可以是课堂中学生曾经见过的,也可以是没有见过的。每个试题侧重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层次,主要考察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描述现象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的原理解释现象的能力等。4. 情境式笔试的编制与评价通常的笔试试题以概念规律为中心,咬文嚼字的比较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比较多,为改变这种倾向,建议多出一些情境式的试题。情境式笔试试题是一种提供情境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收集有关信息、回答有关问题的试题。可以考核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案例一:收听收音机中播放的音乐引发的思考当我们从收音机中听到一首美妙交响乐曲的时候,我们会沉浸在享受之中,因为声音传递了我们能够感受和理解的美妙的信息。首先,这种信息是从广播电台发出的,请问,广播电台依赖了来传递信息被电台接收到的;这种传播的方式是否一定要借助空气才能传播,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多少。(2) 当声音从收音机的扬声器(喇叭)发出时,喇叭的纸盆必定处于之中。由此而引起了空气,这种运动形式的传播称为,它把信息传递到我们的耳,被我们所接受。声音把乐曲的信息传递给我们,并被我们所理解,是因为声音的哪些特性决定的?什么特性决定了声音的大小?什么特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什么特性能让我们分辨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收听乐曲能使我们感到愉悦,而接收噪声时却使我们烦躁不安。这可以说是一种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生命活动的调节),人的生命活动主要靠人的系统调节的,此外,还依赖调节。(3) 某人酷爱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他就伴乐而歌,自得其乐。四邻向他提出抗议,他说,这是我个人的自由,况且我的歌声情感洋溢。音乐也会成为噪声吗?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 噪声能够损害人的听力,经常在噪声污染严重环境下生活的人听力就会变差,经常带着耳塞(随身听)走来走去的学生,听力也会变差。你是否有这种习惯,是否愿意改变这种习惯?你见到这种同学,是否愿意劝告他改变这种习惯?(5) 你能否提出一种简易的估测听力的方法,在一定的人群中进行调查和访问,用事实来宣传防止噪声污染,养成良好习惯,保护每个人的听力。你的方案是什么?案例二:植物喜欢”绿色吗?有许多植物叶子都是绿色的,人们常常夸耀绿树成荫,绿色是环保的象征等等。是否可以说植物偏爱”绿色,或者说植物的成长需要吸收绿光?(1) 请发表你的看法。(2) 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准备如何进行实验?(3) 猜想一下你的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4) 请用光的组成、光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等知识来解释你猜想的实验结果。5. 笔试与操作结合型的测试与评价操作型考试是实验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要求学生真正动手实验,不做实验的人是很难考好的。因此会考中规定了要进行实验操作考核,但许多地方学校每次考核规定34个实验,集中地让学生做一遍,然后再考其中的一个实验,从而达不到实验教学和考核的目的。这是需要从观念上改变的。另外,让学生考一个完整的实验需要时间较长,操作考试教师观察起来也比较困难。可以只考实验中的一部分,或是考学生已做过实验的迁移性的小实验,不必完全重复已做的实验。实验考核中,需要学生根据试题做必要的记录,以便教师根据记录来评价学生。有关操作考试的问题以前老师们有不少研究,本文不再多述。总之,笔试、观察测试、操作考试,各有其优点、缺点和特殊的功能,应当将它们优化组合,与平常性的多种评价手段结合起来,以达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的。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作者李翠花探究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各学科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而在数学新课改中也提倡进行探究教学,因此,本人通过自身教学的体验,总结岀了以下几点探究教学的建议:一、在问题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我们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及学生对情境的不同反应。例如,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反映,它是同人们的分类行为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概念中的情境应在有关事物分类中进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或深刻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数学规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重数学规律是如何发现的,怎样被抽象概括或证明的,它应用的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二、通过观察进行探究学习事实上,数学中的定理、命题几乎都是通过观察并早在严格论证之前就被发现了,甚至到现在还有许多熟悉而不能证明的命题,只有观察才知道这些性质。因此,创造性思维活动通常都是从观察开始。观察是通向创新的桥梁。从观察入手,从特征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平行线这一节课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如教室、操场等)的平行线”画平行线(有格子或用三角板);使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中学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评价的研究发表时间:2004-10-2016:14:44点击/评论:776/0感悟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成都市龙泉外国语实实验学校王川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数学教学教学设计策略文章摘要: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学习需要);集体制标”、心中有的”(目标设计);眼里有数、设计有源(学习材料和工具的提供);目中有情”、胸中有境”(人本思想、问题情境设计、合作学习设计);教学有法,力求有效”(教法设计: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正文:走进新课程,如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中、探索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课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无疑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的认知需要服务的;但是这种设计不是课堂教学教案剧”的重新排演,而是教师与学生探索创新的可能方案。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转变的动态调节的方案。于是,我们提出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和教学任务,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和个别学生的实际需要。经历一段共同研究后,我们总结了以下设计策略。一、集体制标”、心中有的”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教学的根本指向和核心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开学初,初一教师认真学习了七年级的具体要求,并和老大纲做过详细的比较。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制定了单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本班学生认知情况制定每堂课的三维目标。新课标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对目标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目标,为了克服目标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特别强调教学目标应具备可操作性、实效性、可调节性”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具体,尽量不用诸如理解、了解等模糊的字眼来描述,多用准确描述程度的字眼,诸如会、能、认识、知道”等结果性动词,并加上数量词或程度副词予以综合表达。针对知识和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突出体现知识技能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运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行为动词;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疑点、难点、生长点提出预设方案,主要有通过、根据、运用”等限制行为条件的动词来表述,并指明如变式训练、类比、归纳、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思维方法的学习提出恰当发展性方式,女口:有丰富的想象,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使制定的目标富有弹性,能灵活处理课堂不可测因素,课内不能完成的目标可留到课外完成;教学重点用概括的方式表述其主要探索内容。以下是笔者在上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动手操作探究,至少能说出两个直线平行的需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体会推理的必要性,知道推理的一些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实践观察-猜测假设-实验验证一逻辑推理一实践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方法,并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有丰富的想象,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探索平行条件的过程中来;通过观察一些美丽的图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直观美。重点是探索直线平行的几种方法及几种方法的应用。难点是逻辑推理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推理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时有教学目标完不成的情况,为此,我们制定了专门的课堂评价标准,目标完成情况只是占教学成功的很少部分,重点强调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以及教学后果反应。不认为有句号的课才是最完美的课。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放开手脚,放下顾虑,真正去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二、眼中有数、设计有源。教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资料,但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难以考虑地区性差异,存在着内容设计与实际实施背景的矛盾。我们的观点是:以教材为范,不依赖教材,创造性开发教材。对于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我们作了认真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编排内容,充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学生的资源,发挥学校的硬软件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1、提供适切性较强的数学事实。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首先要求教师用数学的眼光时刻留心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己与学生身边的数学事实。孙群芳老师上生活中大数字”课时,完全抛弃了书中提供的材料,适逢三峡二次截流”的现实背景,她把三峡建设中的众多数据展示出来,让学生以导游和游客的身份走近大数字世界”学生自主设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体验大数字,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完这堂课后,学生足足兴奋了一整天。其次,教师为数学问题设计生长、产生、应用的恰当背景资料,由于初一学生的近景性动机还占有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有待发展,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的生活的道理,逐步培养用数学”的意识。龙秋月老师在探索规律”一课的设计中,改变了教材中问题应用背景,从学校旗台处的圆形花卉摆放到广场上的棱台花卉的摆放,再到最近举办的花卉展示会上的摆放,以花为媒,不断变式应用,随着问题场景的变换,学生的情绪被一次次成功地调动,课堂探索的氛围异常浓厚。2、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环境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工具。这种学习工具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被称为认知工具。一种工具是否成为认知要看它是如何被使用的。任何一种工具,只要它用来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制学生思考,就可以被看作是认知工具。比如:IE浏览器被用来收集搜索信息时,NotePad被用来记录学生的思想时等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一一我善学”;利用计算器、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的统计、计算、运动变化的功能,减少轻学生的纸笔运算枯燥,进行形象直观的数学实验、合情推理,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体会到我能学”但是,现场展示的实物模型,有时是现代技术不可替代的。三、目中有情”、胸中有景”。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但要受学生的认知图式、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学习活动所在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因此,要想学生学习到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1、创设亲和的人际情境。教师倾注其真情实感,与学生心相通,情相联;换位思考学生的处境,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用眼睛表情”学生在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中,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真诚的情感交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经常模拟教学现场情境,充分考虑学生情意因素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接收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流程;并在教学积累中丰富自己的身体语言,设计自身的个性化教学形象和与学生交往的独特人格魅力。学习数学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伙伴合作。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亲和的人际情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体验,对问题的兴趣、好奇,对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澄清、认同,对探究过程中的困惑与理解,伴随着师生的情感及教材美的内涵而推进、深入。在和谐相助的情境中,促进了学生爱学、乐学、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2、创设我想学”的心理情境。这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提供脚手架的功能,支持帮助学生从较低的认知水平向较高的认知水平发展。设计出相应的针对整体和个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具体措施有:通过减少解决问题的步骤及简化任务,使学生能管理某些成分,并认识到什么情况下这些任务能成功地完成,女口:设置有台阶有梯度的问题串;淡化竞争氛围,提倡合作,控制解决问题可能造成的沮丧;对学生的作业表现和理想解法之间差距的特征作出鉴别以提供反馈并及时鼓励;激发和指引学生的活动,使之足以保证他们对目标继续进行追求。3、设计探究问题的情境。提供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主要是提供适切性的背景材料(已述,见前面)。设计数学体验的情境。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如何唤起学生情绪情境,可以是由实践活动、行为意外、不可思议的结果等产生情绪落差,将教学内容引导到心理层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就有可能自发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通过活动引发问题悬念激发问题的提出,通过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在乘方”一节的引入中,设计把一张纸对折20次的活动,或讲愚蠢的国王奖赏发明象棋的大臣的故事后,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陈老师在上银行定期储蓄计息问题”时,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信息,了解银行各种定期储蓄的年利率和工作程序,以我能做行长为课题,先由学生了解的各种信息反馈,模拟银行工作程序,如每4人为一组分别担任行长、出纳、会计、复核员,交互模拟银行存储计息。这样的数学活动虽然花学生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然而这样学习体验却是终身受益的。设置开放的问题情境。开放性问题的结论不唯一,指向多个方向,并能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此类问题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可以从以下多角度去设计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假如-”,列举满足条件的事例”,比较异同”,除了某个结论,还有吗”,存在哪些可能”,想象不同位置”,类推相似的结论有哪些”,有哪些组合”,六W提问”(Who、What、Why、When、Where和hoW)。实践证明,重视问题产生的情境设计,注重问题的提出过程设计,而不是去着重设计问题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严谨思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教学有法,力求有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相适应。我们结合引导发现式、讨论交流式、自学辅导式、讲解传授式等各种教学模式,兼容并蓄、综合运用,实施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学习形式上注重合作学习,学习内容上注重问题学习,体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1、设计探究学习的形式。我校数学教学实行小班教学”,每班有25人左右,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增加生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便于言语交流,老师们设计了马蹄型”、半圆型”等形式。根据不同探究内容、不同课型再选择相应的合作形式,有两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六人组,也有自由组合的形式。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座位编排形式的改变,它更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讨论不应过于注重形式,也不要去限制学生讨论的人数,不要让学生感受到是一种强制性命令,讨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发生的一种课堂学习行为,发挥好教师的指导者、调节者、合作者的功能。2、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核心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为保证合作学习有较高的实效性,应注意把握:任务应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合作交流的目的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中营造探究的氛围,因此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应设计在学生的困惑处、疑点处、难点处、知识的生长点处;设计问题合作交流时机,处理好集体教学、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习的时间分配,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质量。探究的学习一般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明白问题一独立思考一小组讨论探究-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总结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学生的表情和心理状况,适时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做到宁少勿滥,抓住契机;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人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都有可能与别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更是完全自然的现象,这也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为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个水平线”,并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超越这条线,只要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这样的评价,比量化的评价更有效果,可以激起部分学生再接再厉,可以燃起部分学生奋发”的欲望。3、自主探究式学习不意味着教师不再讲授,一些程序性或陈述性知识宜使用讲授的方法;对于有些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也宜使用讲授的方法。毕竟讲授的知识接受效率较高,也可以缓解由于探究教学引起知识量大与时间少的矛盾;但教师的讲授要特别讲究时机。只有学生需要时才讲授,有些学生当遇到困难会向教师提出帮助,这时教师的讲授不可避免。当然教师的讲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某种策略找出答案。而有些学生既使在遇到困难时也不轻易求助于教师。这时教师就应通过观察,判断学生是否遇到困难并通过友好的交流诊断出具体困难在哪里,再给予指导。中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心得导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注重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促进深层探究。摘要: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情趣;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运用教学手段,立足于引导积极探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注重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促进深层探究。关键词:引导;激趣;自主探索;评价作者简介:张良明,任教于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主动转换角色,自觉适应新课改需要。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是体现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但又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而欲望会让人产生一种冲动,是动力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情境,要把握好激励情感设计问题组织问题”三个环节,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难易适度。例如,教学从不同方向看”时可这样设计:我们通过Flash配乐诗歌欣赏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学生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使学生明白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校教学楼场景,并在相应的图形下填上观察的方向。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水管的三叉接头,交流结果并叙述观察方向。之后,让学生画三视图(根据所给物体)。接着给六块小立方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没有限制学生思维,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学习材料,使学生的操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二、信任学生,引导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初中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尽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就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应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就放手让他们自学;凡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得出的某一规律,就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凡是学习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寸,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摸球后尝试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和讨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然后小组活动,动手实验,收集数据。使学生在游戏实验中经历了猜测一一实验收集数据一一分析结果”的活动过程,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了描述不确定现象的随机概念,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三、鼓励质疑,提供钥匙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发现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借自己的直觉,先提出某种有目的的猜想,再进行验证,从而揭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有关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类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有目的地猜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教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寸,学生观察图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怎样计算?学生思考后大胆猜测计算方法,结果很快提出了两种想法:1.(n-2)180;2.180n-360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们又积极主动参与到检验中去,从而产生更多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郁,积极性高,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探索实践能力。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女口:教学探索规律”时,由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有一学生针对已知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任两点画直线,若平面内有n个点,可画直线多少条?”提出为什么要强调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要行不行?这疑就质得很好,显然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应引导学生排疑解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和解疑能力,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钥匙。四、注重评价,促进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去探究、发现。女口,笔者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时,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后,笔者就抽学生起来汇报自己组内的算法。当时,有个学生说出了他的发现是:设第一个数为x,其余两个数就是x+7,x+14。这个学生一说完,笔者就对他的这种独特的算法进行了夸奖,同时还让其他的同学也夸了他。经过这一评价,同学们的积极性高了,大多数同学都从中受到启发,立即说出,还可以设中间一个数为x,其余两个数就是x-7,x+7。或设最后一个数为x,其余两个数就是x-7,x-14。这样,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把握住激励性评价的时机,就会激起更多同学的探究欲望,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来。不过,教师在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时,也要注意激励”要有度,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五、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虽然探究性学习有诸多优势,探究性学习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第一,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较低。第二,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第三,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如不能实践操作的,就不能建立有效的假设,那么探究的结果就变成一种盲目乱猜,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第四,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发现、探究去学习,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任何研究都是不现实的。接受性学习也有其优点与局限,其优点表现为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达到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另外接受性学习对教育设施的要求较低,成本低,经济易行。但接受性学习也有其缺陷:首先,对于七年级学生,接受学习受到很大限制,因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多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八、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仍需要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因此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光靠接受性学习是不够的;其次,接受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如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研究性学习,其效率改期是很低下的,学生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研究。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从何而来呢?可以来自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来自探究性学习,但主要的是来自接受性学习。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接受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具体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性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基础。再者,在研究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知识,通过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使知识及其运用策略得到巩固并获得新的理解。同时,探究性学习在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探究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要途径。显然,这些作用都是接受性学习所不能替代的。总之,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存,并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探究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的材料等具体条件,选择教学方式,只有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好方法。参考文献:1 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2 郭思乐,喻纬.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 吴祯福.探究性教学实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学邮政编码:230022中学数学学习“探究法”来源:网络来源2009-08-3118:08:32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依旧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其实也就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即培养和掌握数学的四大能力: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教好初中数学,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思考的。现将自身的体会总结如下:首先,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因素,是实施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死套教材,照本宣科,显然是不行的;但超越教材范围,一味追求新意”,同样是不可取。课本上的题目很基础,而且有少量提高题。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因此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课本上的题目。做已学过的题目可以巩固基础,做没有学过的,即使做错,也会有很深的印象,待到老师讲新课时,就能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传统教学模式精讲多练”、高密度”、快节奏”、大运动量”等等,其实质还是突出了一个灌”字,它与新世纪的教育思想相差甚远。抓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比无限量的扩展要来得实际得多。其次,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授渔”呢?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问以提问方式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因势利导,突出了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但提出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产实际中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相关的观念来理解问题,也才有可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个问题,或学习某一个知识时,要一追到底,求精不求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推给学生,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当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时,在高兴的同时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新的教学理论,其突出特点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一句话,教师事事处处要为学生着想,而不是让学生去钻教师设下的一个个圈套”有些看似完美无缺”的课,其实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谈不上学法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因此,一节课的优劣与否,不能只看形式,而要看课堂上是否真正让学生自己做主,是否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再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其核心内容也应该是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应该贯穿在教学和教研的全过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者应长期坚持训练并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最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能力要体现在行动上,真正从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迅速过渡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上来,以彻底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数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因此,要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不管是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通过社会实践去发现新的数学研究课题,去创造性地研究和发展数学科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学数学教育最应该关注些什么呢?既不是解题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与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关注的问题同样也应该是数学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需要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思考范围,需要融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关注思考,才能将数学教好、学好、用好。(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沈颖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