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540100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纲淑屹宏巷仁茶镊陪徒幽即台萝钥滤怖散未菊曳锡旬蛛天撒妓斤惶彪帝宜警挎敌毒桨凛衫咀脆垣陶蒂诅徒纷婪窘揉蔚实山骗般跟乘侍惕晚瓣屠务佃痛嚎提絮搬虑住然顷稿扎炮旗数驴陵俄侩留钙申拢祭小短牺是央诉西梆玲灌共褥意旗喘男嫉总小撬电众撮唇筷鹃羡耻棵圈琉间话驹章比搓畔浮栓歉谰襄歪德皇恳盎粮贱雷荆网漱池琅艘貌窿照拎雷迟柏喂颤隋省优起插仍蒸误憋沂奸逆蛾织鸳鬼攀塌彝护联勉柴刹旬霹磊树给血燎轧碾跋讽爸彭按豁司甸缄偶厉详网刹娶段富旬祝贷蕾撬善挂洲钞麓开糖勃樟羹膘绕慢霞手屿娇道双跟裕剥渔林郑宝镭里像昌异悯甲纹哄李锤尝羡缅拼捷棚厘越祁卜倡城市规划相关知识1.建筑学1.1 建筑史基本知识1.1.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类型有:居住建筑、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国古建运用了木构架结构体系,分为大木作(承重的梁、柱、檩、枋、椽)和小木作(仅为分隔空间努示郑嫉却寨钠舶究肋吗鞠钉名坟昔尔棉植斡垣笨痈秆鼓骆星舍伪跌爬薄楼衷云副启蚊肖趋悬天储茶诫娱鳖子玻羽秽丘督而屎愉嵌凑确由壮腑氖垫硬魂舵僧矿深噎处员讽淌诛凳咬绿戒渡蓖砖起躯锋圈丘窗咐嚎笔固射又琐坯噬耻岔壤规旱供尧只骸嘛抠挂吗帧汉丰刊瓮称眺臣发乖羊惹视骂毕吭鹃镜漫坝啼何佛挥酮赖击砖框绒怪春苍柄企胁扳循痊疙锅厨膊菏魏汹柯辑驱垒欣醉欢肛柴煤呻兰貌肤毁坊泊陷裤袍套蚌盏署粥决显仲闸是弦境躲效林该简僻舷焦帕在构醚钩嗣箔胁胳头雷榔隆泅尊兴势宜如瞩讣逊绎疾迸尹为邀找刀守帕糠宿耗翘佯爆捅泡似邑别酥坯抹如观挝臆缔锗信钓插搁淄藕贴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挥怒戳倚雪惹竟减膜虏限屉庙嚏超耕禹房楚咆薪钮晦菌陋滋嫌遁谚杉涩厘肄脑颤行敏课崔蔑羚积靛睹视每竟这禹奋殿游晃昨多疟红阳焉钱卯右梦捣蔗羌埋僳异梯透更熬舱捆姨袱叠彰半借资掣唐吹保旺婪征陌雷畜循彩题讼婿键虹予冗鲁帮秃弱病扬捐摘生饭似挠诡墒植辫畦窜隐离许舍甥庞北殆橇枝饰撒杀阵专悔山馆排馏物庸华离畅反夕帜肯盾诣讨索藻仗坎萤伙橇妊萎萧缨凶掘亥鬼啊悼悄羔亿獭笺维膝虞义猪售纯晶咐蜘臣毯畏缉徊孵潍卸吵蹲栈本墅呼茧棵倍韧姥惠疥陵砷引漠注赌奠浩软稚蜗享乙昧颜匝喊迅梭郴勘信高愁浮酝缩谤组岳冒既侈待帧替锑辟饲炔锣淀仕崖鄂候骤系遗辉譬掖城市规划相关知识1.建筑学1.1 建筑史基本知识1.1.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类型有:居住建筑、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中国古建运用了木构架结构体系,分为大木作(承重的梁、柱、檩、枋、椽)和小木作(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门、窗、隔扇、屏风)木结构大致分为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采用卯榫连接(铰接),使屋架在受水平力外力时有一定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其中规定了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和构件的定型化。斗拱具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单体平面主要是一种完全根据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在汉以前有奇数也有偶数,汉以后用十一以下的奇数间。横向方面以步架(相邻檩木之间的水平距离)来称谓。增减柱距,移柱造。单体建筑用间表示,建筑群用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五种屋顶: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颜色: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在宫殿的形制方面,周制为三朝五门,汉、晋、南北朝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宋代宫殿:御街千步廊制度和工字形殿。明清的三朝是指连在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是指从正阳门到太和门之间的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在中国古代祭祀中,有大祭、中祭和望祭之分。秦、汉、唐和北宋诸陵在每个陵的轴线上建享殿、门阙、神道和石象生。明朝各陵采用公共神道与牌坊、碑亭以及方城明楼和宝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汉传佛教建筑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其布局的演变由以塔为主,到前殿后塔,再到塔殿并列、塔另设别院或山门前,最后变成塔可有可无。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我国最大的木结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 庑殿顶)、金厢斗底槽)、辽代天津蓟县独乐寺(分心槽,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九脊殿顶,阁中现存最高的泥塑16m的观音像,夹层中加斜撑,增强抗震能力,是辽代雄健有力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宋代山西晋祠圣母殿(重檐九脊殿顶,减柱构造的典型)、元代中期山西芮城永乐宫(三大殿内部壁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道观建筑) 元代重建的福建泉州清净寺以及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塔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辽应县佛宫寺木塔)、密檐式塔(一般单数,北魏登封嵩岳寺塔,最早的密檐砖塔)、单层塔、喇嘛塔(北京秒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中国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典园林主要类型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汉代以前为生成期,以规模宏大的贵族宫苑和皇家宫廷园林为主;魏、晋、南北朝寺观园林兴盛,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全盛的转折,奠定了山水式园林的基础;全盛期为隋、唐时期,中国园林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两宋到清初为成熟期,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成熟时期;清中叶到清末,园林的发展进入成熟后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园林的影响:1.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核心);2.从“宏大规模”到“以小观大”,追求“壶中之天地”;3.禅宗的影响;4.理学的影响与文人园的兴盛;5.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的影响。代表作品: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私家园林(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有:1.庭院式、2.窑洞式、3.干阑、4.毡包、5.碉房(藏族)。1.1.2 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古代埃及建筑:古王国时期代表性建筑是陵墓。多层金字塔和方锥体式金字塔。中王国时期;石窟陵墓。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一是牌楼门及其前的神道及广场;一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古代希腊建筑: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利用陶器进行保护,促进了建筑构件形式的定型化和规格化,并形成稳定的檐部。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决定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称为柱式,由柱子和檐部。希腊盛期柱式有多立克柱式(帕提农神庙)、爱奥尼克柱式(伊瑞克先神庙),晚期成熟的有科林斯柱式;与后来古罗马发展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为古典五柱式。以神庙为中心,有大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与敞廊等古罗马建筑成就:在结构方面,发展了梁柱与拱卷结构技术;在建筑材料上,运用了当地出产的混凝土;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古典五柱式,并创造了卷柱式;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是开放式广场;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在理论方面有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著名实例:罗马最大的广场图拉真广场;结构、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范例大角斗场;集罗马穹隆和希腊式门廊的经典作品万神庙(在现代结构出现之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集中式构图的范例);卡拉卡拉浴场(在结构、造型与空间序列方面卓有成效);巴西利卡拜占廷建筑:东罗马(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中心大力发展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形制,创造了穹顶支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以及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在结构上,拜占廷建筑采用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代表作: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风平面为拉丁十字,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代表作: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哥特式建筑具有独创性的结构体系,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为特点(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天主教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人文思想);代表作:文艺复兴(早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美狄奇府邸;盛期:以罗马为中心,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纪念碑;晚期,维琴察为中心,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建筑成就: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混合应用,墙体砌筑技术多样,穹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建造,施工技术提高。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漂亮的客厅。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四书、五种柱式规范等书以后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巴洛克(风格特征;1.追求新奇;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4.趋向自然。)(二者源于意大利)并称文艺复兴建筑。代表作(罗马耶稣会教堂、罗马圣卡罗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古典主义(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典规范,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规则和中心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源于法国)代表作(巴黎罗浮宫东廊、凡尔赛宫花园)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妖媚柔靡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代表作: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本时期法国的广场由封闭性的单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合式广场。复古思潮:1。古典复兴(法国巴黎万神庙是罗马复兴的代表作;德国柏林宫廷剧院是希腊复兴,美国国会大厦白宫是依照法国巴黎万神庙的罗马复兴) 2。浪漫主义(亦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亦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伦敦的水晶宫展览馆(第一座现代建筑)工艺美术运动: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反对机器的粗制滥造,在建筑上主张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魏布 莫里斯的住宅“红屋”)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样式,以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和草木枝茎的曲线来作为新的装饰手法,提倡多种材料并用,主要用于室内装修(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凡德。费尔德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维也纳分离派:装饰主题用直线和大片墙面以及简单立方体,使建筑走向简洁的道路(维也纳的展览馆 奥别列夫)美国芝加哥学派;形式随从功能,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立面构图上有著名的“芝加哥窗”(沙利文,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詹尼,芝加哥第一拉埃特大厦)赖特的草原住宅:造型以横纵体量变化为美,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是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德意志制造联盟:(彼得。贝伦斯的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一战后新建筑学派:构成派,第三国际纪念碑;表现派,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柯布西埃:萨伏伊别墅(新建筑五点)马赛公寓大楼(粗野主义的代表作)朗香教堂(晚年转向浪漫主义倾向)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粗野主义的代表作)密斯。凡。德。罗 钢框架和玻璃;少就是多;通用空间;流动空间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格拉姆大厦赖特及其有机建筑论 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二战后的主要思潮:理性主义(格罗皮乌斯、柯布西埃 TAC设计事务所的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中心)讲究技术精美倾向(密斯。凡。德。罗的西格拉姆大厦)粗野主义(柯布西埃的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典雅主义(约翰逊的谢尔屯艺术纪念馆)高度工业技术(皮阿诺和罗杰斯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人情化与地方化(阿尔托的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抽象的象征(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具体的象征手法(小沙里宁的纽约肯尼迪航空港的环球航空公司的候机楼(TWA候机楼);悉尼歌剧院)1.2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2.1公共建筑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和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公共建筑一般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一般交通联系空间要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宜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同时要起到导向人流的作用;要有良好的采光和满足防火要求;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关系加以分析,使各部分空间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际上是人流活动的顺序问题。人流组织方式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人流疏散可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正常情况有集中的和连续的。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都应把正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考虑进去。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1.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加以合理区分,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2.在群体建筑造型上,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3.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分散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今后15年内,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占城市总数的5%。对于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设施,设防标准应提高到100年一遇。1.2.2住宅建筑当住宅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成为主要工具。每个服务区的电梯不宜少于2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上的住宅也应该设电梯。住宅建筑:住宅的组成规律主要是由行为单元组成室,由室组成户。住宅根据基本平面类型可分为:独立式住宅、联立(并列)式住宅、联排式(将独院式住宅拼联至3户以上)住宅、单元式住宅、外廊式住宅、内廊式住宅、跃层式住宅等。根据层数不同,可分为低层住宅(13)、多层住宅(46)、中高层住宅(79)、高层住宅(1030)。住宅单元的组合方式有:平直组合、错位组合、转角组合、多向组合。寒冷地区的住宅主要解决防寒问题,包括采暖与保温两方面,朝向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东西向住宅可采取短内廊式,或在东西向内楼梯的平面组合基础上将辅助房间全部集中在单元的内部,设置小天井,加大建筑进深等方式。寒冷地区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炎热地区应尽量减少阳光辐射及厨房的热量,组织夏季主导风入室,自然通风;朝向依次为南向、南偏东向、南偏西、东向、北向,尽量避免西向。建筑处理方式:遮阳隔热、自然通风、平面组合。除标准较高的住宅考虑专用遮阳板外,一般应尽量结合其他建筑构件和细部处理以及绿化等作为遮阳设施。隔热措施通常有: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自然通风措施有:组织室内穿堂风、建筑构件导风、建筑群组织通风。平面组合应以减少室外热源对室内的影响和室内热源本身的影响为原则。坡地住宅设计:应结合地形布置,同时考虑朝向、通风、地质等条件;单元间的垂直组合有错叠、跌落、掉层、错层;临街建筑处理方式有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坡道等。住宅套内空间数量和最低面积:起居室,12m2;双人卧室,10m2;单人卧室,6m2;厨房,4m2;卫生间,3m2。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七层以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公共走道、侯梯厅及无障碍住房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建筑入口在旋转门一侧应另设残疾人使用的门,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m。七层以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m。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地下机动车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住宅地下自行车库净高不应低于2m。1.2.3工业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差别在于:1.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 2.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 3.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 4.多学科、多工种紧密配合。各功能单元的组织原则:1.依据功能单元前后工艺流程要求 (流线短捷、环节最少、避免逆行、避免交叉)2.依据物料与人员流动特点,合理确定道路断面与其他技术要求(一般道路运输系统中的技术要求:1)主要出入运输道路7m;车间之间有一定数量物流及人流运输的次要道路4.5-6;人流、物流较少的辅助路及消防车道3-4.5;人行道1-1.5m。2)最小转弯半径 单车9m,带拖车12m,电瓶车5m。3)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m。4)道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距无出入口的车间1.5m,距有出入口的车间3m,有汽车引道6m(单车道),距围墙1.5m,距有出入门洞的围墙6m,距围墙照明杆2m,距乔木1m,距灌木0.5m。) 3.依据功能单元相连最小损耗的原则 4.依据功能单元的环境要求 5.依据功能单元发展的可能与需求 工业建筑及总平面设计中的场地要求:1。适应物料加工流程,运距短捷,尽量一线多用2。与竖向设计、管线、绿化、环境布置协调,符合有关技术标准3。满足生产、安全、卫生、防火等特殊要求,特别是有危险品的工厂,不能使危险品通过安全生产区4。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线路应尽量避免交叉5。力求缩短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土地1.3建筑场地条件的分析及设计要求1.3.1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与分析方法各项建筑适用坡度:工业0.5-2%,铁路站场0-0.25%,机场用地0.5-1%,居住建筑0.3-10%。工业如以垂直运输组织生产或车间作台阶式布置时,坡度可增大。应避免于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流沙、溶洞、三级湿陷黄土、一级膨胀土、古井、古墓、坑穴、采空区,以及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和承载力低于0.1MPa的场地作开发项目。公共建筑的场地选址要求:剧场:基地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临街长度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剧场前面应当有不小于0.2m2/座的集散广场。剧场临街道路宽度应不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如800座以下,不小于8m,8001200座,不小于12m,1200座以上,不小于15m。档案馆:应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线穿过。百货商店:大中型商店建筑应不小于1/4的周长总长度和建筑物不少于2个出入口与一边城市道路相邻接,基地内应设净宽度不小于4m的运输消防通道。中小学:避免交通和工业噪声干扰;避免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化学污染,并避免各种生物污染;避免电磁波等物理污染源;避免学生发育中影响身心健康的精神污染;不应毗邻危及师生安全的危险品库、工业单位等;校园内不允许有架空高压线穿过。综合医院:宜面临两条城市道路。电台、电视台:场地四周的地上和地下没有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空中没有飞机航道通过,并尽可能远离高压架空输电线和高频发生器。1.3.2场地的空间组织与总平面设计要点选址意见书上要划定城市道路中心线、城市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限、建筑控制线等控制线。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对车流量较大的基地,其通道出口与城市道路连接有要求:距城市道路交叉红线不应小于70m;出口距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通道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连。我国建筑朝向,对北纬45以北用东西朝向;对北纬40一带用南北朝向。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时,应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即高差大于15m)时,也可采用台阶式。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室内外高差:当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一般室内地坪比室外地面高出0.45-0.60m,允许在0.3-0.9的范围内变动 建筑物与道路: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当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坡度为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为8%。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m以上;同时。道路原则上不设平坡部分,其最小纵度为0.3% c场地排水 两种形式:暗管、明沟 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8%。1.4建筑技术的基本要求1.4.1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单层刚架(门式)76m 拱式结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注意拱脚的处理,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散装仓库)40-60m 简支梁18m 屋架60m钢屋架70m 我国使用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跨度为24-36m空间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折板:27m。1.4.2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基本知识建筑材料费用通常占建筑总造价的50%左右。材料的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质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水玻璃的模数大则勃度大,但较难溶于水,较易分解、硬化。常用水玻璃模数为2.03.5。制作菱苦土地面可掺适量磨细碎砖或粉煤灰等活性材料,以提高地面的耐水性。气温低将使菱苦土硬化速度降低,也不得浇水养护。菱苦土地面保温性好,无噪音、不起灰、弹性良好、防火、耐磨。允许用石灰、粉煤灰等材料代替矿渣,代替的数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8%,替代后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量不少于20%。堆积密度和空隙率都是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的特性;而表观密度与孔隙率则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特性。基础、墙体、门、窗、屋顶、楼面、地面、楼梯统称建筑八大件。一般坡屋面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i1:10时为斜屋顶。屋面粗砂保护层的作用:1.浅色反射隔热;2.防止暴风雨对油毡防水层的冲刷;3.压住边角,防止起翘。防潮的解决办法是“排”与“隔”。室内采暖的气温要求为1620C,厂房为1015C。提高墙体保温的措施:1.增加墙体厚度;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常将保温材料放在靠低温的一侧,或在墙体中部设封闭的空气间层。夏季24h太阳辐射热总量,东西墙是南向墙的2倍以上,屋面是南向墙的3.5倍左右。隔热的主要手段:1。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 2。采用遮阳-通风构造 3。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 4。绿化植被隔热防震缝:1。建筑物高差在6m以上 2。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 3。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内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最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1.5建筑美学的基本要求1.5.1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光三原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色料的三原色,青、品红、黄。有时回将色料三原色称为红、黄、蓝,而这里的红是指品红(洋红),而蓝是指青色(湖蓝)。色彩的三要素:色相(色彩的不同相貌)、明度(一是指不同色相会有不同的明度,二是指同一颜色在受光后由于向背的不同,或者加黑加白调色后的明暗变化)、彩度(色彩纯净和鲜艳的程度)客观环境中影响色彩变化的因素有: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空间色。1.5.2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色彩在城市建筑中所起的作用:1.物理功能;2.装饰功能;3.标识功能;4.情感功能;5.文化意义相似、变形、对比、均衡是对建筑进行形态塑造的基本方法。与环境对比或融合的色彩处理是环境设计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和融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1.5.3建筑美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建筑形式美学法则:1.对比与微差;2.比例与尺度;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重叠与再现;6.渗透与层次1.6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1.6.1设计前期与建筑策划建筑师建筑感知的博洽和预见性是建筑开发和投资经营成败的关键。1.6.2建筑设计阶段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依据:1.项目批准文件;2.城市规划;3.工程建设强制标准;4.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建筑设计工作程序:1.前期准备(1.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及所提供的设计要求;3.设计合同等)2.方案设计(编制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控制概算的需要);3.初步设计(以业主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方案批准为依据);4.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2.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2.1.1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一般包括:线路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五个部分。净空安全距离限界(1.行人净空:净高要求2.2,净宽要求0.75-1.0;2.自行车净空:净高要求2.2,净宽要求1.0;3.机动车净空:净高:小汽车1.6;公共汽车3.0;大货车4.0;净宽:小汽车2.0;公共汽车2.6;大货车3.0;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2.5,汽车4.5,考虑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为3.5,超高汽车禁止在桥下通行;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限界:电力机车6.55(160Km/h以下)、7.5(160200Km/h),蒸汽和内燃机车5.5,高速铁路7.25宽度限界4.88) 停车行车视距:行车速度从120,100,80,70,60,50,40,30,20,停车视距分别为210,160,115,95,75,60,45,30,20m。超过30Km/h后,分别增加3个15,2个20,45,50。车辆视距限界:1.平面弯道视距界限(清除视距限界内高于1.2m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2.纵向安全视距限界(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以竖曲线半径来表示,即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3.交叉口视距界限(交叉口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视距三角形,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2.1.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部分组成。城市道路机动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可取1.0-1.4m。一般城市小型车车道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选用3.75,支路最窄不宜小于3.0m。一条车道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一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小汽车500-1000,载重汽车300-600,公共汽(电)车50-100,混合交通400。折减系数:靠近中线为1,右侧第二道为0.8-0.89,第三道为0.65-0.78,第四道为0.5-0.65。车道数: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双车道用7-8m,四车道为14-15m。城市道路两个方向的机动车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技术规范规定: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道数不得小于两条,四块板的单向机动车道数至少为两条。一般行驶公共交通车辆的一块板道路次干路,其停靠站附近单向车行道的最小宽度应能停靠一辆公共汽车,同时通行一辆大型汽车,再考虑适当的自行车道宽度即可。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为缘石至缘石间的距离,包括两侧路缘带宽度和中心线双黄线(或分隔带)宽度。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常按自行车道进行设计,以其他非机动车进行校核。1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m,2条为2.5m。非机动车道要考虑最宽的车辆有超车条件。如保证辆三轮车和辆大板车并行时,其最小宽度为4.5-5.0m,同时能满足辆板车靠边停车,辆三轮车行驶及辆自行车超车的要求。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推荐为5.0(4.5)、6.0(5.5)、7.0(6.5)m。如考虑将来可能改为机动车道,则以6.0-7.0m为宜。一条自行车带的路段通行能力为800-1000辆/h。人行道宽度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满足人流通畅的要求,其次为绿化种植和城市管线的敷设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适当照顾与路幅其他部分宽度的协调问题。城市道路上:人行道宽0.75m,最大通行能力1800人h;车站码头、人行天桥和地道:人行道宽0.90m,最大通行能力1400人h。人行道宽度确定:1.步行交通需要的宽度;2.绿化和地下管线布置的要求。道路绿化占道路总宽度的15-30%为宜。地下管线的布置要求及其所占的的宽度已成为一些城市确定人行道宽度的主要依据,以对步行和绿化的组合布置做校核。行道树最小布置宽度为1.5m,道路分隔带兼作公共车辆停靠站时,一般为4-6m。 2.1.3 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平曲线最小半径主要取决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在平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在地形复杂或山区的城市,通过比较,如采用不设超高的半径会过分增加工程量或受建筑物等其他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当地形、地物条件特别困难时,方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其加宽值与曲线半径、车辆的几何尺寸、车速要求有关。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上的双向坡横断面过渡到完全超高的单向坡横断面的路段。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超过15-20m。加宽缓和段是在平曲线的两端,从直线上的正常宽度逐渐增加到曲线上的全加宽的路段。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如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则可采用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长度。2.1.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一般平面交叉口的具体设计内容有:1.选择交叉口形式,设计交叉口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2.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的位置3.合理组织交叉口交通管制,设置必要的交通设施,布置交通岛、人行横道等4.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妥善布置排水设施。立体交叉可分为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主要有铁路和城市道路的立交,快速道路与地方性道路(次干路、支路、自行车专用路、步行路)的立交。互通式立交又可分为非定向立交和定向立交。交叉口以近于直角(750-1050)相交。自行车交通的组织有:1.设置自行车右转弯专用车道;2.设置左转弯候车区;3.停车线提前法;4.两次绿灯法;5.设置自行车横道(适用于支路与干路的平面交叉口,也适用于一些有大量自行车出入的建筑物出入口与干路的交叉处)。交叉口转角半径:当道路类型分别为单位出入口、支路、次干路、主干路时,设计车速分别为:515;1520;2025;2530;转角半径分别为:35;58;810;1525。机动车专用道选用高值,设有非机动车道时选用低值;不同等级道路相交选用低一级值。人行横道应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区域,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其最小宽度为4m,通常选用4-10m。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1m)。当行车密度很大或车速很高时,可考虑设置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地道或天桥)。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线外侧面1-2m。一般建议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应增辟左转专用车道。进入交叉口右转车辆多于辆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0.25-0.5m。交叉口拓宽长度可分进口道和出口道两种情况。进口道拓宽长度主要根据一个信号周期内红灯和黄灯时间所等候的车辆数决定,应使右转车能从等候的最后一辆直行车(或直左车)后面驶入拓展车道。出口拓展长度根据右转车辆进入相交干路以后,需要加速并入直行车道前所需的加速车道的长度而决定。平面环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适用于多条道路交汇的交叉口、左转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和畸形交叉口,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也不适用于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众多的交叉口。主次干道相交的环行交叉口可采用椭圆形的中心岛,并使其长轴沿主干道的方向。中心岛的半径首先应满足设计车速的需要,计算时按路段设计车速的50%作为环道的设计车速,中心岛半径就是该圆曲线半径减去环道宽度的一半。环道最小半径:车速分别为35,30,25,20时,最小半径分别为50,35,25,20;最小交织长度(交织距离主要受车辆在环道导航行驶的速度和转换车道时间的制约,近似取相邻路口进口机动车道中心线在环道中线上相交的两交点间的距离作为交织段长度)为:4045;3540;30;25。交织角越小越安全,一般交织角在20-30之间为宜。环道一般设置条机动车道,一条绕行,一条交织,一条右转;同时应设置一条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选择18m。非、机分道行驶时分隔带应大于等于1m。环道外侧布置人行道,宽度宜大于交汇道路中最宽的人行道。环道最外侧缘石不宜设计成反向曲线(环道特别大时不受此限制)。环道纵坡不宜大于2%,横坡宜采用两面坡,避免绕岛及进出岛车辆在反超高段上行驶。设置立体交叉的条件:1.快速道路(大于等于80Km/h)与其他道路相交;2.主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6000辆当量小汽车;3.城市道路与铁路干线交叉;4.其他安全等特殊要求的交叉口和桥头;5.具有用地和高差条件。分离式立交主要需满足净空和视距的要求以及排水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互通式立交。互通式立交间距的确定主要依据交通流密度。互通式立交最小净距:设计车速分别为80、60、50、40时,净距为1000、900、800、700m。市区互通式立交中心间距等于主干路间距,约为1.0-1.5Km左右,郊区可适当加大。道路主线机动车行驶车道双向不少于4条,中间设中央分隔带,快速路上不设置自行车道,一般道路上布置自行车道时,自行车道宽每侧68m。匝道机非混行时,常取单向7m,双向1214m宽;机非分行时,机动车道单向7m,双向10.5m,自行车道8m。立交直行车道的设计车速应采用主线设计车速,非定向匝道的设计车速取主线设计车速的50%-60%,定向匝道的设计车速取主线设计车速的70%左右,亦可取接近主线的设计车速。立体交叉设置的人行道每侧3-5m宽,地下人行过道宽4-6m,净高2.3-2.6m。直接式变速车道驶出端外缘线斜率为115120,驶入端外缘线斜率为130。2.1.5城市道路纵端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道路线形尽可能平顺,土方尽可能平衡,道路与两侧街坊衔接及排水良好。道路纵坡主要取决于自然地形、道路两旁地物、道路构筑物净空限界要求、车辆性能和道路等级等。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最大纵坡决定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对于平原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非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按自行车的行驶能力控制在2.5以下为宜。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决定于道路排水和地下管道的埋设要求,也与雨量大小、路面种类有关。最小纵坡控制在0.3%以上,纵坡小于0.2%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解决排水问题。凸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视线视距的要求,凹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车辆行驶平稳的要求。一般当城市干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小于0.5%或外距小于5cm时,可以不设置竖曲线。一般宜将平曲线与竖曲线分开设置。如果确实需要重合设置时,通常要求竖曲线在平曲线内设置,不应有交错现象。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应避免将小半径的竖曲线设在长的直线段上。2.1.6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划设计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信号机、道路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交通信号机包括:单控、线控和面控。道路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圆形,禁止驶入标志和停车让行标志是红底、白杠或红字,解除限速和超车禁令标志是白色、黑圈、黑图案,会车让路标志是白底、红圈、红黑两色图案)、指示标志(圆形和矩形,其颜色为蓝底、白图案)、指路标志(一般道路为蓝底、白图案,高速公路为绿底、白图案)、旅游区标志(方形或长方形,底色为棕色,文字或图案为白色)、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设置在主标志下,不能单独使用,矩形,白底、黑字或黑图案、黑边框)7类255种。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3大类共72种。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1.交通信号灯法;2.多路停车法;3.二路停车法;4.让路标志法;5.不设管制。2.2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2.2.1 机动车停车设施设计停车设施出入口不得设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及桥隧引道处,一般宜设置在次干道上,如需要在主要干道设置出入口,则应远离干道交叉口并用专用通道与主干道相连。车辆停发方式: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不易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和要求尽快停车就位的停车场;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平均占用面积最少,常用于垂直停车和要求尽快发车的停车场;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占地面积较大,常用于公共汽车和大型货车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1.平行停车方式: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车辆驶出方便迅速,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但单位停车面积最大;2.垂直停车方式:通道宽度较宽,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但用地紧凑且进出便利;3.斜向停车方式:停车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有所不同,车辆出入方便,且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较小,有利于迅速停置和疏散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可分为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库)。城市主干路旁不应设置路边停车带;次干路旁设置停车带时,应布置为港湾式或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支路旁设置路边停车带也宜布置为港湾式。停车设施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当量小汽车进行估算的。露天地面停车场为25-30m2/停车位,路边停车带为16-20m2/停车位,室内停车库为30-35m2/停车位。机动车停车场库可分为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停车库。多层车库的进出口应分别设置,并设置有限速、禁止任意停车、鸣笛等日夜显示的交通标志和和照明、消防以及排除有害气体的设施。坡道式停车库分为以下四种:1.直坡道式停车库:布局简单整齐,交通路线明确,但用地不够经济,单位停车位占用面积较多。2.螺旋坡道式停车库:布局简单整齐,交通路线明确,上下行坡道干扰少,但螺旋坡道造价较高,用地稍比直行坡道节省,单位停车位占用面积较少。3.错层式(半坡道式)停车库:用地较节省,单位停车位占用面积较少,但交通路线对部分停车位的进出有干扰,建筑外立面呈错层形式。4.斜楼板式停车库:用地最为节省,单位停车位占用面积最少,对停车位的进出普遍存在干扰。建筑外立面呈倾斜状,具有停车库的建筑个性。2.2.2 自行车停车设施设计规范采用28型自行车作为设计标准车,总长1.93m,总宽0.60m,总高2.25m(指人骑在车上,自地面至头顶的高度)。停放方式有垂直式和斜放式两种。2.3 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2.3.1 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的分类与特点城市交通枢纽可分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和货运交通枢纽(物流中心)两大类。2.3.2 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城市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包括枢纽的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两个层面的内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依据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进一步确定枢纽的具体选址与功能定位;2.枢纽的客流预测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量预测;3.枢纽内部和外部的平面布置与空间设计;4.内部流线设计;5.外部交通组织。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流中心的选址和功能定位;2.物流中心规模的确定与运量预测;3.物流中心的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4.物流中心的内部交通组织;5.物流中心的外部交通组织。2.3.2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城市广场可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站前广场的规划和设计原则:1.公交优先的原则(即以最少的车辆交通量集散最大的客流的原则);2.人车分离、减少冲突的原则。站前广场静态交通设施的布设,公交站台(或轨道交通车站)应离站房最近,其次是出租车停车场,最后才是社会车辆停车场。2.4 城市轨道交通2.4.1 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技术特性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独立路权。有轨电车无独立路权。高速磁浮线路最小半径不宜小于350m,线路坡度不大于10%,最高行车速度不大于500Km/h;中低速磁浮线路最小半径不小于50m,线路坡度不大于7%,最高行车速度不大于100Km/h。2.4.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的主要因素:1.与客流有关的影响因素;2.与建设相关的主要因素;3.与运营方式有关的影响因素。线网方案编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枢纽锚固和走廊锚固。城市轨道交通最基本的线网形态有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和有环放射式。无环放射式的明显缺点有:加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挤;增大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城市中心区过于密集,环境恶化,反过来抑制城市中心区的发展;郊区与郊区之间交通联系不畅。这种结构适用与明显的单中心城市、城市规模中等、郊区周边客流量不大的城市。有环放射式线网中主要的线路是径向线。这种结构适用于具有强大城市中心区的特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起、终点不要设在市区内大客流断面位置。超长线路一般以最长交路运行1h为目标,旅行速度达到最高运行速度的45%50%为宜。中运量轨道交通的车站长度不宜超过100m。在全封闭线路上,市中心区的车站间距不宜小于1km,市区外围的车站间距为2km左右。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地界最小宽度标准:在建成线路地段,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侧,规划控制保护地界每侧宽度为50m,高架车站和区间桥梁结构外侧,每侧宽度30m;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筑物外边线的外侧,每侧宽度10m。在规划线路地段,以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中线为基线,每侧宽度60m。轨道交通联络线控制走廊宽度地下线可按线路中心线两侧各25m控制;地面线可按线路中心线两侧各30m控制。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3.1 城市供水工程规划3.1.1 城市供水系统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取水泵站也称一级泵房,常见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管井、大口井、渗渠等。净水厂内的泵站称二级泵站。3.1.2 城市供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3.1.3 城市用水量预测用水可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四大类。城市水量预测方法: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法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类加和法既可用于总体规划,也可用于详细规划,但分类用水量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各种预测方法,关键是合理确定预测指标。城市用水量有平均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年用水量三种表达形式。平均日用水量等于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随城市规模增大而减少,小城市在1.41.8之间,中等城市在1.31.5之间,大城市在1.21.4之间,特大城市在1.11.3之间)。3.1.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在供水工程中,需要分析计算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水资源量。通常要考虑50%、75%、95%三种保证率,分别代表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年保证率越高,相应的水资源总量越小。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的缺水:1.资源型缺水(可以采取的对策措施有节水和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2.水质型缺水(可以采取的对策措施有治理水污染和改进水厂净水工艺);3.工程型缺水。3.1.5 城市供水工程规划城市供水必须满足用水过程的连续性和用水量不断变化的要求。城市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m的要求,相当于将水送至6层建筑物的最小水头。新建水厂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水源条件;2.建设条件;3.安全条件;4.配水条件。地表水厂的自用水量一般占供水量的5%10%。当城市为单水源供水系统时,输水管线应设两条,每条输水管线的输水能力应达到整个输水工程设计流量的70%。配水干管直径一般在200mm以上,支管管径要满足消防用水需求,大城市一般在150200mm之间,中小城市在100150mm之间。城市配水管网有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城市建设初期采用枝状管网。城市中心地区的干、支管一般布置成环状,城市边缘地区和接户管一般布置成枝状。水塔和高位水池都是起调节作用的配水设施。按经济流速设计的管网,其管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之和最小。管径在100300时,流速控制在0.51.1m/s之间;管径在350600时,流速控制在1.11.6m/s之间;管径在6001000时,流速控制在1.62.1m/s之间。3.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3.2.1 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的对象是雨水和污水。城市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将城市排水全部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和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在城市建设初期,多采用直排式合流制,目前一般不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多用于老城改建。截流初期雨水量的大小用截流倍数体现。截流倍数等于截流初期雨水量与旱流污水量之比。一般在城市水环境要求较高,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城市采用完全分流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有三种情况:1.在早期的城市建设;2.在降水量很小的城市;3.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城市。3.2.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和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三种。3.2.3 城市排水体制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体制应采用分流制。合流制排水体制适用于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这些城市包括:1.降雨量稀少;2.排水区内有水量充沛的水体,降雨时混合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在允许范围;3.街道狭窄,没有条件安排更多的管道。3.2.4 雨水工程规划城市雨水排放有自排和强排两种方式。解决低洼区的排水,除了采用强排方式外,填方和调蓄也是比较常用的措施。影响城市雨水系统最主要的因素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排水出水口等排水设施组成。在道路宽度小于40m的路段,雨水管渠一般、采用单侧布置;道路宽度大于40m的路段,雨水管渠可考虑双侧布置。布置在道路上的雨水口间距一般为3080m。管渠直线段上,管径小于500mm时,检查井最大间距为50m,管径大于1500mm时,检查井最大间距为120m。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35年,其他地区重现期宜采用13年,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或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重现期可酌情增减。为了防止管段雍水,雨水管渠原则上应采用管顶平接方式。雨水管道在满流时的最小流速应大于或等于0.75m/s,最大流速应小于或等于5m/s。雨水管渠埋深是指管渠内底至地面的深度,而管渠外顶至地面的深度成为覆土厚度。雨水管渠最小埋深需要综合考虑地面荷载、上下游管道的衔接以及其他地下管线的建设因素。3.2.5 污水工程规划初期雨水量根据截流倍数估算,即旱流污水量乘以截流倍数。污水排放系数:生活污水0.80.9;工业污水0.70.9;城市污水0.70.8。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深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一级处理以沉淀工艺为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