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历史题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6360550 上传时间:2022-03-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历史题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题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题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广东省中考历史题题型分析与方法指导一、 题型分析二、 方法指导(一)单项选择 1、命题原则及特点 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题型之一,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陈述句或疑问句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一般有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几部分。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之中最为合适的一项。2、题型及答题技巧(1) 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解题技巧: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但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把中考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命中率。一般都采用直选法。【例题】1、【2014广东中考16】60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2014广东中考18】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2)因果型选择题 这类型的题目的特点是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考查角度有两个: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另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解题技巧: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例题】1、【2014广东中考17】见题17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题17表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统计表1980年粮食产量5.02亿千克1981年粮食产量6.70亿千克1982年粮食产量7.15亿千克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2013广东中考19】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一些小小的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们。”这段话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A. 获得财富 B. 传播文化C. 倾销商品 D. 和平交往 (3)逆向型选择题 亦称否定型选择题,这类型题目的特点是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题干中一般有否定的提示或限制,如“不是”、“不正确”、“没有”等。解题技巧:可用正推法,选出符合去掉了否定意思的题干要求的三个备选项,那么第四个备选项就是正确答案。【例题】1、【2012广东中考24】.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4)排序型选择题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史实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通常是时间先后排列。解题技巧: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首尾结合法,按时空延展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中间判断法:如果首尾相同按中间的先后顺序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例题】1、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三角贸易”的贸易路线的先后顺序是(C)A、 B、 C、 D、(注:北美洲 拉美 欧洲 非洲) (5)组合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解题技巧:可运用选基法,即首先确定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例题】1、【2014广东中考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赵州桥A. B. C. D.2、【2013广东中考4】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鲜卑贵族改用汉姓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 B. C. D. (6)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文字材料、图表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选出设问要求的正确选项。近几年中考越来越青睐这类题型。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包括材料的出处及其他信息,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搞清四个备选项的内涵与材料的关系,提取有效信息。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例题】1、【2014广东中考9】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2、【2014广东中考22】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协约国”的暴行3、【2014广东中考11】观察题11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题11图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7)最佳型选择题 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目限定要求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中往往会有“最主要”、“最突出”、“最大”、等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解题技巧: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例题】1、【2009广东中考19】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对法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A领导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率军远征俄罗斯(8)比较型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解题技巧: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例题】1、【2012广东中考9】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A.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C.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 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3、选择题易错“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二)材料分析题 1、命题原则及特点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试题类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史料的整理能力,及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这类题型是中考历史的必考题,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了中学历史考试中最具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材料来源往往是课本之外,学生比较生疏,试题的答案并不是集中在某一课,某一册书,而可能涉及古今中外,跨度相对较大,学生对此类题感觉无可适从,不知从何下手,也是考试失分较多的题型。2、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第一,注意阅读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阅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阅读相应材料。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读懂问题。这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假如连题目都没办法读懂,更不用谈答题。读懂问题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读懂问题问的是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一般情况下,问题有以下几类:是什么、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谁;哪里。同时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也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二是读懂一小道题有几个问题,有一些问题当中有几个问题,假如没注意到,很容易漏大。如2014年广东中考26题的(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很多人只看到了第二小问“国际或地区组织”看漏了“具体措施”。第三,读懂材料。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或材料对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这是解题的基础。另一方面,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把我解题关键点。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1)要抓住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如:材料的来源,文献的名称、事件名称、时间,地点、作者等关键词。(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及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四,规范答题。规范答题,力求完整。在书写上,务必注意格式的规范,在字迹清楚的基础上,要做到四化: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2.段落化。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3.要点化。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4.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次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3、典例演示【2014广东中考26】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辉煌】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近代屈辱】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 见题26图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 【当代复兴】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题26图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五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并说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答案:(1)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日本 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投资办厂(3)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4) 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外来技术 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5)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解题步骤:1、先读问题,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针对性强、效率高、思路清晰。2、 读懂问题。首先读懂问题问什么,如(1)“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问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问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其次,看清问题当中有几问。如(4)问,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具体措施”,二是“国际或地区组织”,很多人只注意到后面一个问题,忽略了前面的问题。再次,要看清问题是依据材料回答还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2)问,这里除了依据材料以外,也要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 读懂材料。这就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一般而言,命题都将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放在材料的开头或者结尾。在读材料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从而解题。如(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是“西域”“中国”“西方”等,从这些关键词中知道“这条道路”是在西域的,是沟通中国和西方的,从而判断出是“丝绸之路”。第二小问中,是依据材料概况“作用”,材料中“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说明“这条道路”是沟通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从而得出答案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如(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并说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第一小问“刚刚兴起的岛国”,先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甲午战争”、 材料出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中是日本从而判断这个“岛国”是日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可知,是“瓜分中国”,从漫画中也可以获得信息是“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这种现象是在马关条约刺激之下的,因此得出答案是马关条约。 上述仅是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所以,要真正做到正确答题,提高得分率,还必须从基础知识入手,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历史观。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面对不同类型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全面作答。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