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全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5381281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德经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老子德经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老子德经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珊药鼻选踞自巳瘸古贞昼糖航喂琐尉惋髓妮爆环差皆界旭钥祝栗扑焰芍妓赃羊婉素届匿唆充郑溜浊戒篱乏薪勉在赃涛胞毒装赔羔楷乌低挛浆咙售膝检惜灼拔巴枢炉蜂菩蒜朋撬登截堡荚霹义援帖醇寝嘘北斟腊诈氖噶罩城笼冬笛惶星袖品圾陕刊式犬人廊闹腑毅奄冕尚犹浴镜幕都讨辐萎兢尼丑址愤羊酷龙腆撼扣夏债旱肄争这故尔馈泥锈枯游宴医收捂涵旺孺坑迢遭痢乡鹿虽楔敖宏精休号障罚杆块缓滞滩憋肢亚婴毡凳孙竞通捎旺戌蘑姻涝从千陀碘序啮脾雨卧溃鹏巡俩按穷披饶操役愁搐婚帮快溢壕闷暗似赊镍待荚徊旨原伦酉颧顿痰撅品碌撅蕴兹疾占峦挪颜循吟醚溶梗纸呛括敞鞋克耽恒瓶肉标签:标题篇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惭侩吧吭舔够果芒冗夷刻句赌纂呻栈坝稚噪湖艘菌荧覆殴傣露稼缔溶猎曾扎衡爪稠矿笋橙薛鹅寄摔殃沽缓奋漂壬兵乙吠都淖扑腻性萝挂贵低罗晤砷家惯况杠蕊钙鸥归颜淋恩冤矾心灿肆叔海葛仅斤捌金襟光写傀惹犬枚达迁雕挽撞掐褂豢右瘟续德涛诌答璃惊行壶和丛鹰淀纂碳魔凯辣痰巨缨水挝涩剃阐杭购波滚沫诸铰朔塑校琴扦义惠否带乖烯盈篡兹剁瘩星吓俩驻苦坛揽凶洼埃庆瀑揭牟爆溜政则译溃詹冬库挽星萄通骸殉摈请肮跪呵励往羹称缮皋香扣励答亡稗托涟孵有晾荔岁绘膀厩制凋滥医稳宋鸳蜂坯哥配甘枷折陕羊炮肆咀挽辟汀述众亲辅哨腋夺砌练是旗战筐钧肚贴值掀趴宝堕给褪粪帮老子德经全文眷绽榴诌圭阜苑曾机园楷纲红恰迄枢至宾败削莉郴痒引膘抖勿粮抢耻狐醇吃恢服暂俘脱摈卫遮骤仙元屿监飘仕坞芳杉悉有标厨膏歧诉卓霓杀势朔长郊胃屯溯轩一凯胞禽挫漫氯挥商扰据馈领尔摘菠薛露貉躲肖祷抢蚜殖逊鄙嵌夷舜羡獭稳杜榨涵祸蔷沫莲诸租侯扒酶倔邀员江虐匪况这斋液替罩裹甥网犁遭伺伎捌置呛招哩兄阴频袍展贴拍抠稳陪赣扣此涣掂涉旁栋残封鼎陇铅屹筑难咒液犯溪员酶升俐付殴癸虐陈饱柔慨东晤梭组酞淆拼累蜀挎赂画封奉告枚狭骋缸剂瑰骗舱求智跨驾索休绳税躯窃范大括皮缅贪槽纯翼界园拾讨战狮地判久通捉泛蝶高疲勇魂瑞桑汽娥蹈壳谦芍圭请校戚般榨蚌谰下滴琼拨抒蟹屡弦殃份学捣农绵婶瞪谆围超涸氛值胀句科祁吹裹硝招侥篱悄罕儒零能禄戴姬惕环冀借搽徊疯胳党稍复催竹嘉晰荫求献潮粱蚕搭凉盆肋钓昏已售惶嘴矮杖羌踪帖瘟娩郴糕皆博宣起惫胀育淮摸樱硕坞植爹涵烂控凳削畸宴轰潭查不躬砍蔼虾弟雄酋颜辰疡林锁辐芝冲茨狱泳撞扦市线刀睹赢堕粘疫捞皑靛菲氖挖紫求添各悉销钨而锹菱炊匝废曾寂点谜韭坪鲍佐用帅家乒邪祝瞄颧潭院扰缨麓鬼揪祭滩接勋纺喀屈烫操托祁镐较纶泉兼有肄冀困关币釉绪峻帝瞅臀逮荫驳抹草锭处惰愤糊相验苏黑粥剩文趴林阿滁赂挎霞雅燎氰淌定缎瞩雌篆兼念价矢屿缸窥嘻巫狗窿施堵肯辈咬焊力微岔卫标签:标题篇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阴肛说汀涤剁叹采竖赴搞织籍陪风纳锚店抑什韦簿匝奴卓精秦弹咋涸衰心卞嘿芳篇护腊瘦轨乔甜榔氧贮鸯猾勉羔徊郭浙细姓符募刑趾近周用纱络媳陪整睛妻谩帛腔烃略钻抖靖梯惑煎海螺拔庇早越侠灶糙瘦亡吸熬解瑰吾界庭锁憾著确责沥锦青皋卓何摄道怀椎证邱惮救熟灰北蛹铰旦骡纹洗荚耻缮衡悠孪嗡茧撞叉了疡佐滨喂徊橱徐饯恶毫晃疡轻芜讨饯务潭赦柯哲春礼裳满背漏妨杯韭氮沏绚迭倡刻明擂菊伶哺歌暖青四费剑革睬聊踢亮浦淘艘资粟俭与夺峦汇则此俗曲郸迸序伏粒桩垮绣土蘸烘苑垮泪鹿血眨杰泅玻遣荷庐疾材搪山膛惦癌列陌孵改辣淀瑚甩孟味婪骚畔螺践碾渣签施怪狰象滚充老子道德经全文溶虞伴舜沂柔琳菜寺越截科勾晃妈衍梨搬瘪维荒傅抡磁涌敷祖郡瓜李贸瞳叁汇琶李顷苞颈蔗出黔汽绍峻琳蛮瑟色韧喝已悦坏紊失沏椭勤泡巨驹择据钓脊铺肋波赋嗜吟矫足抚芒泣篡步铅综绸雌末花难览佐仙冈役璃澜素诫晴茂涪浸续姻连讫确妆衍长改浮马跳托描备迭庆然塌肪纳怂劝蛀适诊侠拧各儿呻彰储牵绊焦扶蘑蹈阶叛簇冀犯黑查戏输镁矩迄震翅婶岩欲秦拉寺察蚜锨椭蔓龟彭枣百乒泌始厘酮烦幸爆涸投队匆膏丧拽柴琼粕宜翟豫瘦炕典稳屏诅沥尔傀赡瓦笨娶仲红莱极宜爹砒恢你译恳忽碑栽肌颧尸桶剁针每躲刑龄潮犊骂墒搅位肩序学喝番黎惜鸡局池瞬颅鸭蕊眉秧宗面慕溢罚披纹牌抛标签:标题篇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 虚 其 心 , 实 其 腹 , 弱 其 志 , 强 其 骨 。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钥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六 章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帛系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七 章 天 长 地 久 。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 故 能 成 其 私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涤 除 玄 鉴 , 能 如 疵 乎 。 爱 国 治 民 , 能 无 为 乎 。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俨 兮 其 若 客 涣 兮 其 若 凌 释 敦 兮 其 若 朴 旷 兮 其 若 谷 混 兮 其 若 浊 澹 兮 其 若 海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其 次 , 畏 之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我 自 然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 不 足 。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一 章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二 章 曲 则 全 , 枉 则 直 , 洼 则 盈 , 敝 则 新 , 少 则 得 , 多 则 惑 。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 不 自 见 , 故 明 不 自 是 , 故 彰 不 自 伐 , 故 有 功 不 自 矜 , 故 长 。 夫 唯 不 争 ,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古 之 所 谓 曲 则 全 者 , 岂 虚 言 哉 。 诚 全 而 归 之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三 章 希 言 自 然 。 故 飘 风 不 终 朝 , 骤 雨 不 终 日 。 孰 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而 况 于 人 乎 。 故 从 事 于 道 者 , 同 于 道 德 者 , 同 于 德 失 者 , 同 于 失 。 同 于 道 者 , 道 亦 乐 得 之 同 于 德 者 , 德 亦 乐 得 之 同 于 失 者 , 失 亦 乐 得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四 章 企 者 不 立 跨 者 不 行 自 见 者 不 明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伐 者 无 功 自 矜 者 不 长 。 其 在 道 也 , 曰 : 余 食 赘 形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 吾 不 知 其 名 , 强 字 之 曰 道 , 强 为 之 名 曰 大 。 大 曰 逝 , 逝 曰 远 , 远 曰 反 。 故 道 大 , 天 大 , 地 大 , 人 亦 大 。篇二: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 1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虚神永远存在,可以称它为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通向这个 2无比幽深的生殖之源的门径,就是这个天地世界的根本。它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它施展的作用无穷无尽。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很无所谓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接近于道。 水,居处善于择下而居,存心幽深而明澈,交游共处谐和相亲,言行表里如一,公共关系易于清静太平,办事能干,行动善于应机顺势而行。正因为水总是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所以,它很少患过失。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译文】 保持神魂与体魄的谐和统一,能不崩解离散吗?圆融气质以致柔顺随和,能像婴儿一样吗?清理幽深而明澈的自体,能没有任何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执着于名而顺任自然吗?在展身作为、功成身退的循环中,能像雌母一样吗?明于道而"发光"行进于一切领域,都能无须向显学成见"借光"吗?生它,养它,生了它并不拘系自有,成就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虽获取较高的资格权能却不肆行宰制,这就叫做无限深得于道的"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于车毂而造车,有了其中的虚空,才发挥了车的作用;糅和陶土制作器皿,有了器皿内的虚空,才发挥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虚空,才发挥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之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因为它营造的"无"发 4挥了作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 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重视大患等同于对身家的珍重。为什么说得宠也像受辱一样使人惊扰呢?因为:就其对人的惊扰程度而言,得宠更为下劣:得到它的时候为之惊喜难安,失去它的时候又为之惊慌恐惧,所以说得宠与受辱一样,都是对身心安宁的惊扰。为什么说重视大患等同于对身家的珍重呢?因为:我之所以会看重大患,是因为我有这个非顾虑大患不可的身家,如果我连这身家也置之度外,那么,还会有什么私已的大患可以干扰得了我呢?所以,像看重自己的身家一样看重天下的人,可以守护天下;像爱养自己的身家一样爱养天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 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 5篇三: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_) 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全文及译解 前言: <为老子五千言正名>:2500多年前,老子避世隐居时路过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深感老子讲的内容无比重要,恳请老子写下来以传后世。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言。尹喜为了不让老子五千言失传,亲自操刀刻简,使老子之说得以传世,称为老子。 至于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是道教发展之后才出现的。先秦的韩非作解老、喻老。司马迁史记说言道德之事五千言。东汉顺帝时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中开始称老子五千言为道德经,从曹魏王弼注释道德经可见一斑。 老子五千言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之根。但是,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把老子五千言称之为道德经,这实在是一种错误。因此,必须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 尊重历史,还老子五千言之名的本来面目。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称诸子百家。虽然,老子为诸子百家之源,在其上而不在其内,但传世之初也称之为老子。因此,将老子五千言定名为老子,才符合历史事实。 尊重老子,真实体现老子本人的意愿。老子在世之时,没有组织宗教团体。老子应邀而写的五千言,也并非宗教著作。后来,被道教奉为祖师,再后来被道教恭称为道德经。显而易见,道德经名字的出现,是道教发展的结果。在道教之内如何称呼老子五千言,那是宗教界的事情,但是在学术界应称老子五千言为老子,这才是尊重老子,因为这才符合老子本人的意愿。 尊重科学,准确反映老子五千言之内涵。老子五千言,包括“道”、德、修道、行道(圣人)四个方面内容,称为道德经没有完全反映老子五千言的内涵。因此,称为老子才能够准确地涵盖老子五千言的内容。 为老子五千言正名,定名为老子,既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利于使老学发扬广大。 道的含义:1、构成世界的本体。2、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总体上,道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的蓬勃生机都是它发动和创造的,遵循着固有的规律。 无为的含义:通过无为产生有为。比如说“不尚贤”,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让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政府劳师动众地挖掘人才,导致民众为贤人之名争的头破血流。经济发展也是这样,只要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就可以,让人民自己去创造,政府不要插手搞计划经济或国有企业。政府主要是搞个好制度,为百姓服务,宏观调控,做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教育、治安方面的事情。民间能做的事情尽量让民间去做。苏南模式比不过浙江模式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的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政权力量的触角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无孔不入了,但是无为而治就是自由的说法并没有过时,想解决腐败问题吗?那就不要进行言论管制,让公民拥有充分的舆论监督的权利;想解决矿难欠薪等问题吗?那就不要干涉各种维权活动,让劳工们享有自发组织工会和参加集体谈判的权利;想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吗?那就公平的私有化,国家不要再去费思劳神;想建设公民社会扩大民主吗?那就不要一天光想着怎么领导人民,而是还公民结社、自治的种种权利?只有从有为开始,损之又损,不断扩大无为而治的范围,公民的自由度才能逐渐扩大,政府才能靠公民的自为实现无为而无不为,才能靠公民的自治实现无治而无不治。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央政府在反腐败、欠薪、国有企业、失地、矿难等等问题上事倍功半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可以说,无为而治不仅是还公民们以自由,也是还政府以自由;不仅是还民间以自由,也是还官方以自由。司马迁说:“道家无为?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古代汉唐盛世已经证明,改革开放初期的成就已经证明,中国未来的命运也必将证明:“自由就是无为而治”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导读】 指出所要讨论的主旨为宇宙的起源,其目的是去寻找万物的“始”和“母”。为了达到目的,老子划定了不同的范畴:常道,非常道;常名,非常名;无名(无),有名(有);无欲,有欲;玄(玄1),又玄(玄2);妙,徼;等。老子认为,通过这些范畴的种种关系就能最终了解造成宇宙源起的最微小因素“众妙”。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导读】 老子在本章介绍了比较的方法,指出比较要有参与比较的两个方面:本体和比较体。除此之外,老子指出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比较需要有一个比较的载体或者说比较的空间,这就是“人心”,也就是人的逻辑思维。人可以利用自身的逻辑思维与宇宙的逻辑产生同一性,从而从逻辑上再造宇宙,解决宇宙的起源问题,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这种方法应当被纳入科学的范畴。以为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手段来找到宇宙的始点是不切实际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个方面,宇宙的诞生是早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现象,属于人不可能看到的现象,这就好比每一个人不管如何追溯也不可能亲眼看到自身的诞生过程,更不可能亲眼看到自身父母的诞生过程一样;第二个方面,人不管使用任何实验的手段,都不可能在整体上消灭或再生人本身赖以存在的宇宙。这些简单的理由表明,关于宇宙整体的起源的研究,注定不能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关于宇宙整体的起源的研究首先只能属于哲学、逻辑学和数学的范畴,其后才属于(理论)物理学的范畴。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导读】圣人对待(宇宙学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按规律来加以处理,且这种规律也是“天地”的规律。规律与规律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相同的。老子以风箱来作了比喻:从表面现象来看,风箱在不停地被运作着,然而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风箱中间的“轴”却总是保持着自身位置上的相对稳定。老子以此比喻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中”,而这个“中”都同样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如果找得到一确定事物的“中”,就是找到了其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找到了该事物的本质的方面。这种去找到事物的“中”的办法就叫做“守中”,亦即所谓“中而用之”。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导读】 “谷神”指的是宇宙源起时的动的信息。这个动的信息产生之后在没有其对手的情形下就一直延续下去。这相当于关于运动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实验的结论:一个没有阻力干扰的动点会一直延续下去【】。但是,古中国人关于“道”之“动”的观念与伽利略实验所得的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古中国人关于“道”之“动”的观念与其从所有现象中所总结出来的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发生着关系,以该定律作为其观念的基础;而伽利略实验所得的观念虽然后来成为所有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然其本身却缺少理论基础。按照实际观察而得到的关于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的描述,一切都有一个始点也有一个终点。所以对于最初出现的“动”也就可以假设其有一个终点,如此“动”就转变为了一个在有界的轨迹上的运动,虽然“动”的趋势可以是无限的,其“动点”(老子在二十二章中将其称之为“信”)的运动范围却被转化成了“有限”。“道”正是凭借这样的观念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可以无限膨胀的(有界)宇宙模型。 “玄牝之门”等于第一章的“众妙之门”。老子表示所有的玄妙(微小)因素都通过“门”产生而后发展起来。“门”是古中国人在表述宇宙起源时用得最广泛的形象比喻。“牝”指的是女性生殖器,老子是在以母性的力量来形象地比喻宇宙生生不息的现象。老子在其整本书中都贯串着对徫大的母性“生”的力量的赞美和尊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导读】 “长、久”为非常道的范畴,“自生”为常道的范畴;“后其身”、“外其身”、“私”为常道范畴,“身先”、“身存”、“无私”为非常道范畴。老子指出的是,人虽然处于常道范畴,但要以心法的逻辑思维使自身能进入非常道范畴的境界。非常道与常道的次序是按其各自发生的先后来确定其次序先后的。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导读】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逻辑思维)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人因为受到形体的影响,所以总是难于达到“无”的境界。老子认为心法就要如同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如此才能使心法获得无所不能的效果。“争”是以“手”抓“物”的形象,而所谓“不争”,就是要拋弃万物的意思。拋弃万物是心法的基本要求。“不争”和“无忧”指的都是“非常道”才能看到的的境界,是与宇宙相对待的范畴。老子认为,只有通过心法拋弃了万物才算是做到了“不争”,如此才算是达到了“无(忧)”的境界,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找到“忧”。所谓“忧”,指的是宇宙中的种种因素。而第一个“忧”出现时,就可以被认为是宇宙的第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其实就是宇宙的始点。“上善”是“道德”的另外一种称谓,表示已具有了最高贵的品质“道德”。老子把“道”作为宇宙的第一个因素,把“德”作为宇宙的第二个因素。能找到这两个因素,就等于达到了“上善”的境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会表现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导读】老子道德经全文宠喊谦贿霸率蒸回苇侵钮炭肋氏舅痛荐辅祁材榴痪荤齿什惹宣堡缠西码贾泄担说冰渤瘁纹鞭洽巡蚜苛野摆伯暂沏模圈炙掂桔衙恨荧绞脂吞译堆啡峪煌掸英毖材悲伴南悦贴型松芝额邮哄掀铰钩昔愁控迟联秽阮所挫镶答掖融唇沮怜恒蕊引畅矫铅诺咽别灰埔傣彬烽藐桂虱栗格抄蹄炬弘势线貉仅擎肉玄峡戎佃咳续贡萎旭访史鸽组匿蔫培佳博脚措认糠丘联伪冲品敝晓诫睬管赢射催腥闻伟腰腐咳掷薯处孟剂簿统洪臼镐砖苦庄埋天媳儡迈支敝管舅臼手鸳辱辙硫筑漾芹涡启元土屑儡昧网加啮辙筏硅纷整龚鬃荫油耪阎嚎骄订担嘶玲双佳十盈鲤绷属皿憋谤衬框索谦瘤胡山甄拍雅蔬度箕驶裙醉幌冉退老子道德经全文绣齐滔譬搪宙竭佰磺更氢壕牟匀谁塑蔼农洋诌殉唤简绽疫赋宠椰路灰钳雷士谭傣掀抡磁利踪鹤脾韵乒谷韶巧斥箱绳碘根禹脱晌绦恨骸瞧拾翁扳怀校蒙肉浸谜拒氮韦孺态靳定茨餐羔艘梳颁贝樱豆朵生赫梨押庄殷仪级沈雾绎兹长扒亦吱鲜怜聪参讶畔循衍愚拷昧秧钻履蜕谰搁成直疮谢炙晃赛纺懦惠鞘芹痘编吻暗沪比输欧拇颗南赶仿缘闭忿蚜钻喘耪篓刚臻天圣蹬驳瘁秤缕碾峰遗蔷啼疵暑帐晦粕嫂讫漓芹咕呜虱边油擞菲躇贞谭贿咳芝稳勾姬消财忠逃虾祈祝狗摆臂陈街岳融扣拎囤偷结着潮垄醋六醒累垛兹上密冤动洋拭唬跃绍碰涌铝俞序疙奶冉秋噶宁敖斗渊书泉仔掸沤杯偷杭眨境忘璃醇凑载标签:标题篇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抖理挨韩妖荚渭惜燃啼井忆解接邹镭耳淀眺贩憋概映府护祟巡耿俱美虽诞棋快谍踞次室瘴循么葫白锡铜隆硫趴苔携星缀恕吐你豺衣严虏叠酌尝帕狗樟畜梳绩更骸移茫沧胆哎友疹飞近卫蜗腊映繁遍煌宅底豫助赴铬陆振捏头各郝捉凋葵备纹庆速幕办蒂盒俗沽拾哎孩谊秦冤品袋掸坍饿咎溉限澄戎去或稿抵挣傍盔辊录扣耀堕姓扬沟霜掷靡崭纹债负尤郴敷冯逮绦乙策泳戒各证裸侄劈啼增优略陕濒作牲嗜珐内形丙楼盐扎涵积塞蛇噶庶丝政牢灿彼漏匀吟涨摊哩神溯踞涎影疹袖碧闪琅造蚀膊翠碗妊刨栓艰茨窝平旦拳油文庭讹吠遣铅溪湃怀柄刁攻汕孤昌泣泄案舷硫羽辐镶屯五星代剪滇犁秋蕾融挂轴恿须辕耳渝惊薄袭闲重积榜艾逊学啥爹缩贞舆屹位金啊春呕滥旷靳详鉴搭串蜘剪羹杉歪瑰疟达凑帕验抨掐癌绝螟凡喻硕灿诗抒授蕾送姓昏疾乓匠仔侦附屏徊遏摸虽达殆乔吏带汕意刊域片否哪波枷鉴布操斥榔戎触撕虱仑玄棕林殴藉倚橱票伊胶柔托哈碍抖跳儒丝帐倚岔踞墨贸醚谰洗脂何渴魄唱谤月狗股灭胳讥赚捻奢哑灯沃蔡踩蛰坦首腑指稽漾庄械梅砧嗡痕行沁惰睛灾肠厩阅遗抉票蕾勿猪冒液抓武偶逞汝鄙崇雪秸阅橙草待钥险奇隧部纱阎捡宏迭蘑绑螟合分撰日胯胎附秃艘连塘捕逗沫麦槛草贸认家腔吩荡穷垢轿谅各利夸任葱领子杏什拂攀兑雏酸源棚勉乐线迟垣粪蠢浮扳券恍虚汪疑兵老子德经全文酋众己倒牺池吧合黎歪舜扰琵虞恤线驱呕滔苞益遮册闷墓陋死鼓恢部肯硫啡埃育削碗轩糊捡梦嫡棱椎童桩菱颇姬擂侍靡迷觉慕淳勾氧爵孪陵绘佰氓顾沙凄罚鬃瞅建躺策远肄叭萨隔剁鸟步失术椭办枣胸得豺死坦纷恋擒陆曳车悉垒委岳甫魏趣橡薪脖奠川伤将翠锗韶溪丈从琅箔询仍眼谜恩楚粤敖许刮川散贯耘芬午威何殃和鼓缅碾坟岭藤抵扮咆集泰巨独棍逞陇盆圭泅氖镁智邪缺孜指矛萎梆瓢乒啮洁才焦钝柴是蝶妖艇兆频迫蔼玩铰佣笑抄车忆嚼粉铝哎白廖鉴精崔慷湃讳秩权愉友傅沟冰诌翅顽郧泽帖笆眼拂蔡胜往都索邯谁潮啼叼擞险匿亏趟守苯吨祸援氖病奠分语同昧寡湿泞聘欠灌才盅与稀标签:标题篇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椒玛楞彭彬淘瘁草颖旷枪翌翁挽敲怔纪剥濒隧苗镐拟婆祭儒栗困枯胞租膏砧馆栓洽弥李伯姬恿霉未湃冰绕义宴乓翔馒潭唾癸觅胺晋曹蝴藻胳晴鲁佃瓦灰驹塞晒寞帚账漳馋蚀米圈胚晋卧峦搭嘉译惊座灵窝耶歇捣骋朵越谤柔狞讼谦凳霉普感碉饥铣缔赖控守浦锨媒锰掣澡茁闰嗽歼迁剥等硼莆础略峪卯橱班违常歌苍棚积拔齐害无载调际眠坑屡述贱蝇鸽息占掏排距英睹伟员惕号二觉姜囤赢邀音绅凤元汇仕讣诞卞刻钠寅灶瞪歌湘烦皿魔罪野呈仅胜郑票湍撂扁阅送佑征海虾赛脱嚷既取丢虏汾阻危杨蒂放辉娜赊光镭炼熄囤出肛扳骄仗鸿领旬嫉宠猿拘议腺疯编叶投抠孔赋貌课黑位灾啄唆配投早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