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379617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学习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生学习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生学习概念的方法有很多种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念教学策略浅析学生获取概念的方法主要通过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两条途径。概念的形成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运用大量具体例子,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获得概念;如 :思 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1) 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体积为 。(2) 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 。(4) 数n的相反数是 。(5) 某服装厂原价为a元,降价10%后的价格为 元。上面列出的式子:100t 、6a2 、a3、2.5x 、vt、-n 、90%a,它们都是数字或者字母的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相式。单相式的定义就是通过大量的学生实际经验出发,进一步概括出100t 、6a2 、a3、2.5x 、vt、-n 、90%a的本质特征:都是数字或者字母的积的形式,舍弃了其他本质特征。概念同化则主要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依据,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实质,学生通过定义的理解掌握概念。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之后,在后面学习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学生学习矩形的定义就是在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概念同化主要依靠学生对自己经验概括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图形演示过程得到矩形图形,对学生用平行四边形概念去同化矩形概念有一定帮助理解作用。本轮培训课程分为六个专题:1、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2、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3、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4、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5、数学课堂练习题的设计;6、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请从以上某一方面,选择自己收获最大的一点,通过培训学习,促进了自己教学行为改进的事例以教育叙事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网上交流。注意事项: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学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学记叙文”而不是“教学论文”。这种教学“记叙文”比传统的教学“论文”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其研究价值。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学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5. 附件为教学叙事故事撰写流程及范文,请老师们参考!其它注意事项在写作“我的教学故事”中,要充分发掘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要注意文章的叙事性和个性特色,切忌抄袭现象。可将教案、学案等做为“我的研修成果”的附件一同提交3. 提交截止时间:2011年12月31日范文如下:初中数学教学叙事余角和补角(步骤一:选取的课例,主要写课例的教学内容或选课原因)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权力,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远远没达到以上所要求的,究其原因有二:1、怕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就完不成教学任务;2、教学中教师不知如何给予学生自主,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国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课的前后自己在教授初一数学角的特殊关系一课时的几点体会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步骤二:讲述国培之前的教学方法、讲课内容及简要介绍一下教学设计等)国培学习之前的教法:1、 复习角的概念和角的运算。2、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3、利用概念进行练习。4、讲解对顶角的概念及有关基础练习。(步骤三:参加国培前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重点说明不足及改进措施)以上参加国培前的教学过程,尽管复习讲解都很详细,教学层次也清晰,但还是没有摆脱老师牵着学生学的旧教学观,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自我意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教师备课时所想的应是学生如何会学会,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策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步骤四:介绍参加国培后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及收获的成果)罗琳老师在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一课中明确指出,初中生课上学习数学要注意“看”、“听”、“思”、“记”,在以上四点中我觉得学习的思又是最重要的,那么老师教学肯定要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要思考,老师就得给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探究互动,通过探究互动来激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国培学习之后的尝试: 1、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直角,然后在直角内任画一条直线,观察着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并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通过实践学生就得到了感性认识,而且会进行角度的计算。2、进行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进行有关基础练习3、再通过相同的方法教授补角和对顶角的有关概念及有关结论。(步骤五:感悟。通过国培研修所取得的成果)感悟: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和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本节课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概括,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究的思维空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图形的“静”变“动”,增强了直观性,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里,运用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作用,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深远的影响。对试卷讲评课认识 学生不知要经历多少次考试,教师更不知讲评过多少道题目?回头想一想,试卷讲评课如何去讲评质量会更高一些,通过专家讲评我有一些想法:讲评试卷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误区一:教师包办讲到底。长期以来,试卷讲评课现象是:教师把试卷从头到尾讲一遍,认为自己已经讲评过试卷,忐忑不安的心理可以安安心心放下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已经讲过了,没有什么大问题。这种认识误区危害是:把学生宝贵时间耽误了、学生思维处于昏昏沉沉状态,把学生弄成了接受容器,长期下来学生学习主动性就被扼杀了。教师则忙的满头大汗,结果被累倒在讲课堂上。误区二:学生犯的错误应由教师去改正。学生在考试时做错的题目,教师包办的、代替的去完成,不顾学生认知结构、能力情况能否接受,这种情况危害是:使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到有血有肉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能力发展长期处于僵化状态。误区三:教师讲评试卷笼统的讲评。学生犯的错误是千奇百怪的、是形形色色的,笼统讲评试卷结果是:头痛拿脚来医、脚痛拿头来医的局面,结果是把人医死,这就是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置人于死地做法。误区四:讲清试卷对于掌握试卷。教师讲评试卷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学生是听不懂,是囫囵吞枣这就是危害。 误区五:简单题目等于容易得分教师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题都做不出来”!把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等相起来,殊不知,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这就是危害。 编制试卷质量的提升长期以来,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我编制数学试卷的方法(当然其他数学教师编制试卷也是如此)第一:模仿上一届数学教师出的题目,经过适当修改、补充之后作为学生测试题目。第二: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筛选题目,给予适当调整,补偿之后作为学生测试题。第三:由于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现在可以从因特网上搜寻大量的教育比较发达外省的数学试题,通过下载、复制、粘贴手段出测试题,这种方法现在相当流行、发展可谓迅速,连一些专家都是这么出的测试题。通过学习思考之后,使我对编制试卷认识有了一个质分飞跃:首先: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目标。过去全凭自己教学经验、自己认识和领导要求出题目,现在要把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研读之后,再确定出考试目标,在根据目标出题目。进一步提高了编制试卷质量。第二:确定考查的知识要点,。授传统思想的影响,通常是把要考察的知识点融入题目中,就认为题目出好了,就万事大吉。而考试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 ,作为了解要求的内容可出也可以不出题目。作为理解要求的知识的一定要出题目,难度要适当控制。作为掌握要求的知识点题目的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加大。作为应用要求知识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题目比较灵活,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对这些要求心中有数之后,出题目就好把握分寸了。第三:不同题型的试题编制技巧。以前编制试卷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现在试卷中题型的设置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主,各种题型的编制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主次要求。如数学试题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选题,即每道题都给出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题一般适用于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性质的运用、公式的变形、数值的计算。第四:编制试卷的难度把握。过去编制试卷不知道怎样去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现在知道了试卷难度应该根据考试的类型、考试的目标来确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检查性的考试 , 难度不宜过大 , 一般控制在 0.8-0.9 为宜,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全卷难度一般为 0.8 左右;对于选拔性考试 , 全卷平均难度在 0.7 左右能够产生较好的选拔效果;因为试卷的难度值要在考试结束后才能统计得到 , 所以命题时必须对试卷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一方面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 , 精通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难度适中的试卷。 函数图形与函数性质 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花了很多时间、投入不少精力到教学中,结果是学生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学习了专家对初中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教学指导,对初中函数教学有了更新认识,我认为要学好初中函数必须: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画函数图形。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经历画函数图像过程,就不可能对函数图像反映出来函数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鉴于此,平时上课时教师一定要认真要求学生画好函数图像,在引导好学生观察图像,从中总结归纳出函数性质。 如 画正比例函数:y1=2 x y2 =-2 x 图像,教师引导学生 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填空 ) 第一:列表 x-3-2-10123 Y1-6-4-20246 Y26420-2-4=6第二:描点 函数图像12.gsp(超链接)第三:连接 得到函数图像,如何从函数图像上观察出函数性质是学好函数的一个关键,我把函数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在函数图像上用不同颜色标出,引起学生睡觉注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图像实际客观存在的性质,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体会到的、认识到的东西用笔写下来,通过小组或同桌共同讨论得出函数图像性质。 第二: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函数图像归纳总结出图像性质,这时学生的思想认识90%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还没有融入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必须趁热打铁进行练习,通过设置巩固练习组强化图像性质认识,然后又通过提高组深化图像性质认识。 第三:写小论文。函数来自于生活,也必须回归生活,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函数模型,对学生学生函数知识有较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下面是学生平时撰写函数方面一些小论文提供如下: 家 庭 中 的 函 数 我的家庭是“数学之家”。因为给我观察与思考,发现家里存在着有趣的数学现象。 正比例与反比例 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吃饭,所以在饭桌上,我用的是最小的碗,妈妈用中碗,爸爸则是大海碗。我在家里年龄最小,妈妈比爸爸小几岁,爸爸年龄最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小学毕业进了中学,在中学里,我个子窜得老高,人也壮实了,饭量大增。吃饭的时候,我惊异地发现,不知不觉,爸爸的大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里最小的碗,而我呢,却用起了号称“全家之最”的大腕。这个时候,我家三口人年龄与饭碗成了反比例。 直线函数y=kx“又涨价啦” !妈妈一面喊,同时一大兜东西有买回家来了。什么苹果,盐巴、大米.堆了满满一桌子,每一次涨价,家里吃的用的就会随着增多一次。这时,我脑子里突然闪过数学教师课堂上的讲解:直线函数y=kx的性质,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如果设k为一般常数,自变量x为涨价次数,函数y是家庭财物,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出现开头那一幕,随着一次次涨价,家里的东西也就一次次增多,但奇怪的是,银行存折上的数字是有增无减。 家庭里竞存在真直线函数y=kx!,我有开始问妈妈了:“涨价到底可怕不可怕” ?“嗯.看来并不可怕”。妈妈嗯了老半天,终于给出嗯出来了。把我和爸爸都逗乐了,妈妈也笑了起来.见 证“理论上的肤浅、教学经验的贫乏、学生渴望、教学硬件的简陋、信息闭塞,”这就是农村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我曾经迷漫、徘徊、困惑,常常在心理自问路在何方!? 梦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真的是太难了。正当我困惑的时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了,我积极参加培训、利用平时的时间自己认真阅读培训教材,思想上的“疙瘩”逐渐逐渐松动了,特别是参加国陪教育计划,在视频上看专家讲解,思想认识豁然开朗了,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我想说一说“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情况,过去我的课堂教学程序通常是:第一 把数学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把练习看一下作为课堂巩固练习,第二:看一下复习题作为课后布置的作业,第三:把课外书的相关练习看一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第四选择教法 第五书写教案 。根本不去研究教法,其实自己心理也还是想了解教法,但不知如何下手,就这样不知不觉教了几年书,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在加上数学抽象性学生更加厌烦学习数学了,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心理比较纠结。暗暗自问自己平时也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认真批改作业,冥思苦想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呢?通过国陪学习,我的教学行为从思想上发生了改变,听专家们对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讲解的思考,我认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结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存储在自己大脑中的原认知结构,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如:我以前在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节,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设计开头:思 考(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a.a (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a.a.a 式子 a.a可以简记作a2 ,读作:a的平方(或者二次方),式子 a.a.a可以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者三次方),记jzjz师生共同归纳:乘方概念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 纪作an,读作a的n次方指数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an底幂教学设计 乘 方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白纸珠穆朗玛峰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1: 欲与山峰试比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 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二) 尝试发现,探索新知 活动2:做一做: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多次对折,所产生的纸的层数和对折的次数有关系吗?对折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2次2次3次4次5次3次2次3次4次5次4次2次3次4次5次5次2次3次4次5次.2次3次4次5次纸的层数2481632.层数可表示为2 2122 22222 232222 2422222 25.如果对折n次,那么纸的层数是_2n_.学生合作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乘方概念: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a.a.a.a .a,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指数求n个相同的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做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幂 an 底数通过两次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理念影响下,设计出来的教案有着显著的差别,其教学效果应该是一目了然。前一种教学设计,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学生原有认知正方形面积、正方体体积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围绕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表面看来也符合教学常规,没有什么问题了。其实,学生发现问题的空间没有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消失了,学生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整个学生学习过程比较被动,主动性被教师压抑住了。这是教学设计过程存在的严重问题,归根揭底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仍长期处于传统落后封闭的状态中的结果。而新课程要求:要改变彻底教师的教法和重视学生的学法,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去吸收、改造、更新并建立新的教育理念,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了“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这一教学设计技巧,有了完整系统的认识,又尝试着把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并结合农村的教学硬件实际 和本班学生认知情况作了实践摸索,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充分解放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性,如上面后一种教学设计,不但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培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学生折纸活动这一教学情景设置,随着对折次数增多,纸的层数增加,纸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学生就会发现:对折的次数与纸的层数之间存在一个关系,通过小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进一步提出问题,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解放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落实,这就是参加学习国陪之后最大的收获。静态与动态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的教育领域,引起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到课堂去上课,广大一线教师也逐渐适应了当时教学要求,教师靠自己嘴巴把教材内容讲述的简洁、生动、明了。可是由于农村学生看见得少、听的少想象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思维自然也就难于打开。对教师简洁、生动、明了的讲解难以理解,学习受到了一定制约,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计算机技术渗透到教材内容之后无形中改变这样的状况,许多教材内容由静态变成动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清清晰晰的展现学生面前,由于动态过程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能快速调动学生思维,学生主动性就得到了发挥,学习效果就更加好。如:过去我们教授“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定理时误区与对策正比列函数教学片段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概念 1、课本P110页的问题: 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之后,人们在25600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1) 这只百余克重量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2) 这只燕鸥的行程Y(单位:千米)与飞行时间X(单位:天)之间有什么关系?(3) 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分析:(1)这只百余克重量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为: 25600 128 = 200(千米)(2)假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千米,那么它的行程Y(单位: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单位:天)的函数解析式为:Y=200X(0X128)(3)这只燕鸥飞行一个半月(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行程大约是X=45天时函 数Y=200X的值,即Y=20045=9000(千米)说明:以上我们用函数Y=200X对燕鸥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他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模型。2此类模型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出示P111页思考。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L=2r(3) 铁的密度7.8g/cm3,铁块的质量m(单位:g)随它的体积v(单位: cm3) 的大小变化而变好;m=7.8v(4) 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厚度h(单位:cm)随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h=0.5n(5) 冷冻一个0oC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oC,物体的温度T(单位:0OC)随冷冻的时间t(单位:分)的变化而变化。T=2 t填表:函数解析式常数自变量函数L = 2r2rr是L的函数M = 7.8v7.8vV是m的函数H = 0.5n0.5nn 是h的函数T =2 t2tT是 t的函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并归纳总结上述四个函数模型特征特征归纳:上述四个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乘积的形式。形成概念:一般地,形如y = 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注意:在这里为什么强调k不为零?在这里如果k为零,那么函数就变为y=0(常值函数),就不和自变量成正比了。这是正比例函数概念教学过程的一个片断,从表面上看,设计已经完整了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当学生在做下面作业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1) Y = 3x-1 (2) y = 16x2 (3)y = x + 1 (4)y = x (5)y = 16x 许多学生会把函数y = 3 x-1看作是正比例函数,我做了一番调查,在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中有75%的学生认为y = 3 x-1是正比例函数,研究其产生根源应该是:我的教学设计过程存在问题,问题出何处呢?我反复思考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学生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发现是我的教学设计存在一个问题,造成学生认识误区,即:在归纳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特征时漏掉一个特征:自变量的次数应是一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我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师生共同备课。从教师的角度说,虽然教师的知识比较丰富,对教材内容掌握十分熟悉,对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的十分到位。但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接受能力的掌握情况仍然是一知半解的,为了使教师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师生共同备课,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备课的一厢情愿。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教学目标逐一的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心理明白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并询问学生有什么困难,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困难的地方,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目标充分设计教案,有利于克服教师备课的盲目性和避免课堂教学时出现教学误区。第二:同行教师集体备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教学经验等等都是不一样,有些教师可能对教材掌握的比较深刻,设计的教案比较全面完整;有些教师可能师生关系比较好,对学生了解比较多,学生可能会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学习困惑说出来,对教师备课具有巨大的帮助,有的教师可能比较擅长留心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日积月累,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集体备课有利于每个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再现出来,丰富每位教师的认识,对提高备课质量,避免课堂教学时出现教学误区有一定的帮助。第三:关注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社会向前突飞猛进发展,人类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人们也在不断反思过去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断改进、深入认识,教师现在教学的知识是在七、八十年代由五、六十年代教师教授的,一些新的知识在不断的产生、也有一些知识在不断的淘汰,教师如果放弃了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那么教师教学知识必然落后,停止在过去教学方法上,就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甚至出现教学误区;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关注自己的教学知识的发展,关注学科知识的前沿发展情况,更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避免出现教育误区,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的人民教师。第四:填写课堂教学登记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自己设计了一个表格,把每节课后课堂教学得失情况登记在表格上,便于自己及时总结,及时发现误区,及时采取对策给予纠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表格如下:师生情 概 况念 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知识结构认知能 力口语表达工作态度知识结构上课听讲情况课后认知情况作业反馈情况正比例函数概念归纳函数模型常数(K不为零)自变量的次数正比例函数图像常数K0常数K0总之,出现教学误区是教与学脱节的结果,即使教师备课比较全面完整,如果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也会出现教学误区,这时产生误区原因主要由学生导致的;如果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马马虎虎,那么产生教学误区直接原因就是由教师导致的。因此避免教学误区产生,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晚婚晚育政策(一) 晚婚1、晚婚的定义。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2、初婚年龄的计算方法,以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婚年龄结婚证书上批准的日期本人的出生日期。3、注意事项:(1)晚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都必须为初婚。如果一方为再婚,另一方为初婚,初婚的一方即使已达到晚婚年龄,也不属于晚婚。(2)初婚年龄不能以举办婚礼的日期来计算。(3)法定结婚年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晚婚年龄是计划生育法规所规定的提倡结婚年龄,在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基础上各往后推3年。4、晚婚奖励:(1)符合晚婚年龄的初婚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三天外增加婚假十五天;双方达到双方享受,一方达到一方享受;晚婚假应当在婚假后连续使用。(2)所享受的休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 (二)晚育:1、晚育的定义。女年满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2、初育年龄的计算方法,以孩子出生的日期为准。计算公式:初育年龄孩子出生的日期母亲出生的日期。 3、注意事项:(1)晚育以女方年龄为准。只要女方初育时年龄已达到24周岁,就属于晚育。(2)男女双方都必须是初育(第一次生育)。如果男方为再婚并且再婚前曾生育过孩子,再婚后女方虽然是初育并且已达到晚育年龄,也不属于晚育。(3)晚育应大力提倡,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方式。4、晚育奖励办法:(1)符合晚育年龄的夫妻,给予女方增加产假30天,给予男方护理假7天。(2)女方30天假期应当在规定的产假90天后连续使用。男方7 天假期应当在女方产假期间使用。(3)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给予女方增加产假15天;(4)难产的(剖腹产),增加产假15天;(5)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6)增加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单位在自行规定时,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它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等。激情点燃热情产生真情 清晨,热乎乎的太阳照在脊背上暖洋洋的,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电铃声响过之后,带着一股热情拿着书、迈着稳健步伐走进教室,由于心情比较愉快,讲课兴趣非常浓,一节课不知不觉结束了,自己还陶醉在课堂上讲课余味中时,自己依依不舍离开了教室,回到了宿舍,到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又在大脑里默默播放一遍得意地放。可是到第二天,学生作业收上来时,才发现学生根本没有听懂,细细回想一下,才发现问题,教师上课不能仅仅凭借一股热情,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把教学质量提高,还是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自己今后的路还很长,如何走好今后的路,我想:必须勤奋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理论水平、丰富自己教学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试卷及分析试题的难度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单元的试题主要以基础为主占70%左右;中度的题占20%;难度占10%。考察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定义掌握不牢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的三个要素掌握不透彻。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的掌握其解法;有的做题马虎,导致解题错误。3、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多数学生没掌握好,今后要加强。4、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不足,今后要给学生时间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注意温习,造成知识的遗忘。试题分析本章试题多来源于全国中考试题,从难度来看,易中难比大约为5:3:2,期中第13、15题较难每个班只有1-2人做对,第13题本来是来源于课本,多数学生只考虑了一种情况,第2、3、4、7、8、9、10、19、20题属于中等难度,主要是做法比较灵活,导致一些优生也出错,第1、5、6、11、12、14、16、17、18题做得很好。简答题共考察了5题,主要针对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出题,难度不大,题目选择多数以云南省的中考题为主。从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证明的基本步骤,但是证明的方法不是最简单的,第25(1)最明显,本来一步就可以证明角相等,但很多学生通过反复的证明全等三角形才得到。所以,从结果来看存在以下问题待解决: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要加强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让学生吃夹生饭,2思维不灵活,死板,要加强灵活度的训练,3对考试具有畏惧感,看到题目出自于中考题,心里就害怕,要让学生慢慢习惯,4做题习惯不好,没做到先易后难,导致时间不够。第 二十 四 章 圆 单 元 测 试 题 (45分钟,100分)内 容设 计 意 图1、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半径等于12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2、PA、PB、CD是O的切线,A、B、E是切点,CD分别交PA、P B于C、D两点,若APB=,则COD的度数为( )3、已知OA平分BOC,P是OA上的任意一点,如果以P为圆心的圆与OC相离,那么P与OB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不能确定4、已知一弧长为m的弧所对的圆周角为,那么它们所对的弦长为( ) (C) (D)5、如图,正内接于半径是1的圆,则黄色部分的面积是( )(A) (B) (C)(D)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6、如图,M是CD的中点,EMCD若CD=4cm、EM=6cm,则 所在圆的半径为 cm 7、如图AD和AC分别是O的直径和弦,且CAD=,OBAD,交AC于点B若OB=5,则等于BC= 8、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弧长等于半径5cm的圆的周长的3倍,则这条弧的半径为 9、如图,在边长为3cm的正方形ABCD中,与相外切,且分别与边DA、DC相切,分别与BA、BC边相切,则圆心距为为 三、解答题10、(15分)如图,AB=BC ,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D作DEBC,垂足为E,(1)求证:DE是O的切线;(2)作DGAB交O于G,垂足为F,若A=30O, AB=8,求弦DG的长11、(15分)如图(1)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EF和O相切于点C,ADEF,垂足为D(1)求证:DAC =BAC.(2)若把直线EF向上平行移动,如图(2),EF交O于G、C两点,若题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这时与DAC相等的角是哪一个?为什么?12、如图、O的直径AB=4cm,AM和BN是O的两条切线,DE切O于E,交于,交AM于D,设为AD=x,BC为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出函数图像。(2)若直线y=x3与以上函数的图像相交,求交点坐标。(3)求两函数图像的交点与坐标原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本题考查学生垂径定理的理解、应用,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切线长定理的图形对称性的理解及形象思维的能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题考查对弧长公式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观察图形的能力及弓形面积的求法本题考查圆的对称性的理解和思维的深刻性本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圆心角、弧之间关系的应用本题考查观察图形的能力及计算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本题考查对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解学生题能力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题能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努力说明:由于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因此在设计测试题时有所侧重,有关试题难度和学生测试后存在问题分析如下表:考试分析题号易中难应得分实得分 文字分析存在问题选择题1易66从试题难易来看,学生对容易和中等难度题目掌握比较好,第五小题计算复杂,丢分较多,说明学生计算能力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教学应该重点加强。2中663易664中665难得分偏低填空题6易66从学生考试得分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第九小题难度大,得分偏低,说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今后教学有针对性加强。7易668中669难得分偏低解答题10中1310解答题侧重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难度,从测试结果看,学生丢分教多,题目难度不算较大,问题出在学生不知从何处切入,这是解决问题突破口,分析原因,应该是平时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做的不够。11中12912难108百年树人靠责任南方的雨水集中在七、八月份,暑期收假恰好碰在雨水天,新分配来的教师在雨中情里到学校报到,我就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员,去学校报到的路上,天下着大雨,路上的山水不断冲击路面,不一会儿路面石头就被山水冲走一段距离,留下一个坑,很快就被雨水填满,不经常走山路的我,一不小心就会踏进坑里而被绊倒,身上背的东西全都摔在地上,被雨水全都浸透了,脚又被扭伤了,一股纠结的心情油然而生思想上的矛盾激烈斗争着,这是什么地方?车路都不通,寨子里的人,有多么原始、信息肯定非常闭塞,是不是返回去算了?怎么办?一连窜的问题在头脑里出现!难啊!怎么办呢?细细思考一下,自己也是从山沟沟里走出去的,如果没有小学的启蒙教师能有自己的今天吗?咬咬牙,坚持走下去,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学校。回首往事,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难忘啊!一句话:“百年树人靠责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个朦胧清晨,突然听到有人叫我去读书(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学前班),模模糊糊背着书包就去读书了,新的生活开始了,当时只记得是一位衣着整齐、操一口四川口音的女教师。随着岁月流逝,渐渐地读到四、五年级,逐渐董事一些,这时我的启蒙教师在形式的影响下,返城回四川了,至今没有在见个面,后来我的启蒙教师的职业,尽成为我的理想,读到高中,这个理想信念仍然根深蒂固、坚定不移,后来报考师专,读了三年度过了大学生活,怀着一股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热情,走上了教书育人征途,热情可以替代当时生活的艰苦,热情可以化解业余生活单调,热情可以吸收掉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困难,热情就像万金油,可以到处使用,就是凭借这一腔热情、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能力,教学成果喜获丰收。有点沾沾自喜,进入城区教书后,猛然发现,自己教书育人水平还很低,继续学习,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几何画板进入几何教学中,使静态图形变成了动态几何图形,由于静态图形只能靠教师语言描述,受学生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影响,学生接受、理解能力有限,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动态图形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弥补上述不知,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依靠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前进,学习无止境,只要坚持,进步就会不断出现,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就会不断被开拓。教师的成长-读书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人育人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获得滔滔不绝的源头活水那么,教师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呢?教师职业生活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带着这些思考,我认为:读书应该成为数学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读书是教师专业长的重要途径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许多数学老师说:“我教了这么多年的数学,除了一本教材和教参,再也没有看什么书,我的教学也还过得去啊.”、“语文老师倒需多读点书,对我们数学教师而言,教来教去还不是就那点东西”,难道数学教师真的不需要再读书了吗?决非如此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任务完成以后还有时间剩余,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哥得巴赫猜想的问题,结果说来说去还只能是停留在“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如何了不起,攻克了世界难题,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打好基础”当一个学生举手说“我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并说“任何大于2的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时,老师却只能是“你知道得真多,真了不起”来了事“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更是不变的真理不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也好,“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也罢,教师还是教师,学高才能为师,数学教师的学识、专业水平总不能仅仅是弄懂课本上那点数学知识固然,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少不了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仅凭经验来实施教育,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规律的,更无所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当然就不可能有什么教育的创新与突破二、数学教师应读哪些书博览群书,汲取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精华,应该成为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针对目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读书现状,我们在数学教师应读哪些书的问题上达成了以下共识: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在研读教材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将教材读厚,如了解教学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理解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等等.另一方面要将教材读薄,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本质最重要的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还应该阅读比自己所教年级高和低年级的教材,了解学生以前学过什么,以后将要学什么,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比如,初中教师也应该读一读小学数学教材,看看自己的学生在小学到底学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们将要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加清楚所带班级学生的底子,因基础而施教.其次,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这些书拿到手里,读完就可以用到教学中.比如教学设计、评课一类能够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技巧的书籍.第三,要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数学专业书籍如果将教学技巧当作功夫的一招一式,那么数学专业知识就是我们俗称的数学教师的内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然而,就目前的数学教师的知识水平现状来看,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大多是中师毕业(虽然很多人已获得大专或本科文凭,但基本上不是学的数学专业),不仅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数学,就连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也存在较大的缺陷,走上教学岗位以后,又很难再有机会系统地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