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 第九章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练24 含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5347838 上传时间:2022-03-2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 第九章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练24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 第九章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练24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 第九章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练24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课练24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及二战后的经济改革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2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1卢布的1/13000。这从侧面反映出()A当时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当时以物易物,市场贸易被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4(2017福建福州质检)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5(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7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后 ()A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C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D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8“斯大林模式”作为20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普遍采用的一种发展方式,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在苏联的强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可以说“斯大林模式”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下列选项不能佐证这一论断的是()A注意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B使苏联在工业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快速实现工业化C造成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最终积重难返D是苏联走向解体和东欧剧变发生的重要因素9(2017苏锡常镇调研)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A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1932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发展机会10(2017湖南十三校二联,34)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 B区域分工合理与专业化程度高C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11“1956、1958和1962年风调雨顺,(苏联)粮食丰收,粮食产量分别达到1.25亿吨、1.34亿吨和1.402亿吨,但在1957、1959和1963年,却分别陡降2240万吨、1520万吨和3670万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B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科学性、连贯性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投入严重不足D勃列日涅夫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牺牲了农业1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访,奏响了一组访苏“交响乐”。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材料二这就是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已经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一个在供应危机时期编制的计划,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12分)(2)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4分)这些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9分)14苏联的“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经济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练高考找规律1(2016课标,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2(2015课标,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3(2014课标,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4(2013课标,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5(2013课标,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6(2013课标,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练模拟明趋势7(2017海南七校联考二)复旦大学历史学家姜义华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旧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其意在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专制色彩 B旧俄国宗法传统在苏联得到推崇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合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革命彻底失败8(2017郑州模拟)“战时共产主义对当时的苏俄、对后来的苏联以及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使苏维埃政权集中力量战胜了敌人 B适应了当时战争条件的需要C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引发了危机 D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落后9(2017青岛一模)列宁在评价某项经济政策时说:“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下列属于该政策内容的是()A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食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B将部分国有企业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C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开展大规模加入集体农庄的运动10(2017豫东、豫北十校联考)列宁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下列内容不属于“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的是()A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B将中小企业交给私人资本家经营C允许商业贸易 D实行余粮收集制11(2017贵州模拟)1918年,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说:“我知道我们才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我们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我们甚至远没有结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观点()A认为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B为实行新经济政策做出说明C总结了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D认为应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2(2017广东广州一模)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13(2017太原二模)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千克3.29.4戈比,而每千克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14(2017贵阳一测)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是愚蠢之至的。”材料从根本上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15(2017云南质检)1933年8月,中国的东方杂志指出:“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世界潮流 B肯定了苏俄五年计划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全人类 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16(2017南京、盐城一模)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A加强对工业部门的管理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17(2017湖南十三校二联)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材料主要反映苏联 ()A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改革从经济领域已转向政治领域C改革派主张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D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练纠错提知能易错点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区分不清18某同学在关于苏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易错点2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区分不清19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失败的相同原因主要是()A缺乏全面一贯的指导思想,带有盲目性B把重点放在农业上C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D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易错点3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斯大林模式”20(2017烟台模拟)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过去的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课练24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及二战后的经济改革双基达标课时作业1D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以判断,这一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对农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影响,但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故D项正确。2BA项是“这一问题”,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题干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C、D两项错误。3C由材料信息“1920年”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买卖,通货膨胀严重,人们不得不以物易物,C项正确。阶级矛盾尖锐与通货膨胀无关,故A项错误;通货膨胀严重主要是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故B项说法不准确;西方国家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到二战前一直存在,并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4C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1年”可知,此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企图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脱离了苏俄的国情,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并非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5C结合题中的关键信息“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可知,此政策是为了缓和工农之间的对立情绪、巩固工农联盟,与此直接对应的是新经济政策。农民完税后,可将多余的粮食拿到城市中出售,有利于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融合,故正确选项为C项。6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材料“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体现出其以公有制为主体,排除C项;“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说明其在公有制下允许私有现象存在,排除A、D两项,故选B项。7C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根据题干可知,列宁将要维护小农经济基础,并利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办法巩固工农联盟,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实现的是土地国有制,A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是在1936年完成的。8A“斯大林模式”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所以A项与“斯大林模式”不符,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是其积极或消极影响,故排除。9D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1年”“1932年”,此时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生产过剩的问题,产品大量积压。材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发展机会,故D项正确。10C由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过于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地方利益,造成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现象,故选C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11B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他执政时期,靠垦荒等粗放经营的方式扩大生产,违背自然规律,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导致劳动生产率很低,产量波动很大。从材料中也可以看出,苏联粮食生产增收缺乏持续性,甚至出现隔年下降的现象,这是其政策缺乏科学性、连贯性的结果,故选B项。12C根据“1971年”可知当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选C项。13(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12分)(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农民;社会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4分)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9分)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成就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来分析。14.观点论证“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的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4分)苏联公民受到严重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8分)“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对象(4分)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8分)“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4分)面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了苏联的做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8分)解析: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明确观点,没有观点不得分,在选取观点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找便于论证的角度;第二,论据必须充分,且与观点保持统一,能够充分说明观点的正确性,所列举的论据层次和逻辑要清晰。加餐练练高考找规律1B题干中的“四年以后”,即1932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当时苏联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B项。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2A19301931年,苏联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仍然扩大出口,其目的是换取外汇支持工业化建设,说明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奉献,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都没有涉及。3D“由德国公司负责”体现了当时苏联将部分企业以租让制的形式转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的思想,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建设初期采用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选D项。题干信息并不能说明苏联缺乏基本的技术基础,排除A项;此时,苏联刚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表述不确切;C项中的“依赖”表述与“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不符。4D材料充分肯定了苏联1952年的农业成绩,并认为以前最严重的谷物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问题始终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A项错误;1952年前苏联已实现工业化,B项错误;1952年,苏联并未进行农业改革,C项错误。5B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6B“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重工业。该思想推动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C、D两项与史实不符。练模拟明趋势7A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到俄国长期存在的专制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能体现出旧俄国宗法传统的影响,但不能看出“在苏联得到推崇”,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它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战争时期巩固政权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能表明无产阶级革命彻底失败,故D项错误。8C据材料信息“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B两项是其积极作用,排除;D项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只有C项符合题意。9A根据材料中“做得过分,超过了限度”等信息可知,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属于其内容(余粮收集制)。B、C两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10D“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指的是新经济政策。A、B、C三项均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选D项。11D材料重在强调苏俄应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没有说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918年,新经济政策实行于1921年,故B、C两项错误。12B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和“实行有秩序的退却”可知其是指苏俄政策的调整。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经济条件,故B项正确。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推行于斯大林执政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1921年”不符,排除C项;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13C“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千克3.29.4戈比”“每千克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反映了当时苏联政府利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进行资本积累以发展工业,故答案为C项。14D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斯大林驳斥了社会主义建设“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的观点,由此可推断出斯大林主张引进各国的先进技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答案为D项。15BA项中的“成为世界潮流”、C项中的“适合全人类”的说法明显错误,A、C两项可以排除。东方杂志对苏俄的五年计划持肯定态度,B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16C二战后苏联改革主要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A项错误;“租借、租让工业企业”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等信息可得出,当时苏联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故C项正确;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7D从材料信息看,改革派主张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但利加乔夫不赞同此观点。这说明当时苏联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和市场的争论,故选D项。A、B两项与当时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反映C项。练纠错提知能18A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理解不到位。通过左边材料可知这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的内容;右边的材料主要在讲一个政治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这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相同。右边的材料与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态度不符,排除B、C两项;从左至右材料反映的是由计划经济到注重市场的作用,排除D项。答案为A项。19D本题易错原因是不能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A、B两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C项是二者的外交相同点。二者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为D项。20C“过去的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衰退,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项全面体现了这一点。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A3B2C1D0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A球B圆柱C圆台D圆锥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ABCD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A2B3C4D55已知向量=(1,2),=(x,4),若,则实数x的值为()A8B2C2D8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15,5,25B15,15,15C10,5,30D15,10,20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D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但不垂直D异面且垂直8不等式(x+1)(x2)0的解集为()Ax|1x2Bx|1x2Cx|x2或x1Dx|x2或x19已知两点P(4,0),Q(0,2),则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A(x+2)2+(y+1)2=5B(x2)2+(y1)2=10C(x2)2+(y1)2=5D(x+2)2+(y+1)2=1010如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已测得隧道两端的两点A、B到点C的距离AC=BC=1km,且ACB=120,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 kmB kmC1.5kmD2k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1计算:log21+log24=12已知1,x,9成等比数列,则实数x=13已知点(x,y)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内运动,则z=x+y的最大值是14已知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则a的值为15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现在沿EF把这个矩形折成一个直二面角AEFC(如图2),则在图2中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的大小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1) 求tan;(2) 求的值17某公司为了了解本公司职员的早餐费用情况,抽样调査了100位职员的早餐日平均费用(单位:元),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标注a的数字模糊不清 (1)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a的值,并估计该公司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的众数;(2)已知该公司有1000名职员,试估计该公司有多少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18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2,a3+1,a4成等差数列(1)求a1及an;(2)设bn=an+n,求数列bn的前5项和S519已知二次函数f(x)=x2+ax+b满足f(0)=6,f(1)=5(1)求函数f(x)解析式(2)求函数f(x)在x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0已知圆C:x2+y2+2x3=0(1)求圆的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长;(2)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且不与y轴重合,l与圆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求证:为定值;(3)斜率为1的直线m与圆C相交于D、E两点,求直线m的方程,使CDE的面积最大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A3B2C1D0【考点】并集及其运算【分析】根据M及M与N的并集,求出x的值,确定出N即可【解答】解:集合M=0,1,2,N=x,且MN=0,1,2,3,x=3,故选:A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A球B圆柱C圆台D圆锥【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锥【解答】解: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圆锥故选D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ABCD【考点】几何概型【分析】由题意,要使此数大于3,只要在区间(3,5上取即可,利用区间长度的比求【解答】解:要使此数大于3,只要在区间(3,5上取即可,由几何概型的个数得到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为;故选B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A2B3C4D5【考点】程序框图【分析】根据题意,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如下;输入x=1,y=11+3=3,输出y的值为3故选:B5已知向量=(1,2),=(x,4),若,则实数x的值为()A8B2C2D8【考点】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分析】根据向量平行的坐标公式建立方程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42x=0,得x=2,故选:B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15,5,25B15,15,15C10,5,30D15,10,20【考点】分层抽样方法【分析】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建立比例关系即可等到结论【解答】解: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高二:,高三:451510=20故选:D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D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但不垂直D异面且垂直【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连接AC,则ACA1C1,ACBD,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正方体的对面平行,直线BD与A1C1异面,连接AC,则ACA1C1,ACBD,直线BD与A1C1垂直,直线BD与A1C1异面且垂直,故选:D8不等式(x+1)(x2)0的解集为()Ax|1x2Bx|1x2Cx|x2或x1Dx|x2或x1【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分析】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的实数根,即可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解答】解:不等式(x+1)(x2)0对应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和2,所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1x2故选:A9已知两点P(4,0),Q(0,2),则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A(x+2)2+(y+1)2=5B(x2)2+(y1)2=10C(x2)2+(y1)2=5D(x+2)2+(y+1)2=10【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分析】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因为圆的直径为线段PQ,所以圆心为P,Q的中点,应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半径为线段PQ长度的一半,求出线段PQ的长度,除2即可得到半径,再代入圆的标准方程即可【解答】解:圆的直径为线段PQ,圆心坐标为(2,1)半径r=圆的方程为(x2)2+(y1)2=5故选:C10如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已测得隧道两端的两点A、B到点C的距离AC=BC=1km,且ACB=120,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 kmB kmC1.5kmD2k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分析】直接利用与余弦定理求出AB的数值【解答】解:根据余弦定理 AB2=a2+b22abcosC,AB=(km)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1计算:log21+log24=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分析】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log21+log24=0+log222=2故答案为:212已知1,x,9成等比数列,则实数x=3【考点】等比数列【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x2=9,由此能求出实数x【解答】解:1,x,9成等比数列,x2=9,解得x=3故答案为:313已知点(x,y)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内运动,则z=x+y的最大值是5【考点】简单线性规划【分析】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求最大值即可【解答】解:由已知,目标函数变形为y=x+z,当此直线经过图中点(3,2)时,在y轴的截距最大,使得z最大,所以z的最大值为3+2=5;故答案为:514已知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则a的值为4【考点】函数的零点【分析】根据函数零点的定义,得f(a)=0,从而求出a的值【解答】解: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f(a)=2log2a=0,log2a=2,解得a=4故答案为:415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现在沿EF把这个矩形折成一个直二面角AEFC(如图2),则在图2中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考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分析】由题意,AE平面EFBC,AFE是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题意,AE平面EFBC,AFE是直线AF与平面EBCF所成的角,AE=EF,AFE=45故答案为4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已知,(1) 求tan;(2) 求的值【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分析】(1)由,结合同角平方关系可求cos,利用同角基本关系可求(2)结合(1)可知tan的值,故考虑把所求的式子化为含“切”的形式,从而在所求的式子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2,然后把已知tan的值代入可求【解答】解:(1)sin2+cos2=1,cos2=又,cos=(2)=17某公司为了了解本公司职员的早餐费用情况,抽样调査了100位职员的早餐日平均费用(单位:元),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中标注a的数字模糊不清 (1)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a的值,并估计该公司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的众数;(2)已知该公司有1000名职员,试估计该公司有多少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求出a的值,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的小长方体的底面边长的中点即是众数;(2)求出本公司职员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的频率就能求出公司有多少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解答】解:(1)据题意得:(0.05+0.10+a+0.10+0.05+0.05)2=1,解得a=0.15,众数为:;(2)该公司职员早餐日平均费用不少于8元的有:2=200,18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2,a3+1,a4成等差数列(1)求a1及an;(2)设bn=an+n,求数列bn的前5项和S5【考点】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1)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的中项的性质,解方程可得首项,进而得到所求通项公式;(2)求得bn=2n1+n,再由数列的求和方法:分组求和,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即可得到所求和【解答】解:(1)由已知得a2=2a1,a3+1=4a1+1,a4=8a1,又a2,a3+1,a4成等差数列,可得:2(a3+1)=a2+a4,所以2(4a1+1)=2a1+8a1,解得a1=1,故an=a1qn1=2n1;(2)因为bn=2n1+n,所以S5=b1+b2+b3+b4+b5=(1+2+16)+(1+2+5)=+=31+15=4619已知二次函数f(x)=x2+ax+b满足f(0)=6,f(1)=5(1)求函数f(x)解析式(2)求函数f(x)在x2,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以及开口方向,通过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函数的最值即可【解答】解:(1);(2)f(x)=x22x+6=(x1)2+5,x2,2,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x=1时,f(x)的最小值为5,x=2时,f(x)的最大值为1420已知圆C:x2+y2+2x3=0(1)求圆的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长;(2)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且不与y轴重合,l与圆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求证:为定值;(3)斜率为1的直线m与圆C相交于D、E两点,求直线m的方程,使CDE的面积最大【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1)把圆C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2)设出直线l的方程,与圆C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的值;(3)解法一:设出直线m的方程,由圆心C到直线m的距离,写出CDE的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大值,从而求出对应直线方程;解法二:利用几何法得出CDCE时CDE的面积最大,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对应直线m的方程【解答】解:(1)圆C:x2+y2+2x3=0,配方得(x+1)2+y2=4,则圆心C的坐标为(1,0),圆的半径长为2;(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联立方程组,消去y得(1+k2)x2+2x3=0,则有:;所以为定值;(3)解法一: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b,则圆心C到直线m的距离,所以,当且仅当,即时,CDE的面积最大,从而,解之得b=3或b=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y+3=0或xy1=0解法二:由(1)知|CD|=|CE|=R=2,所以2,当且仅当CDCE时,CDE的面积最大,此时;设直线m的方程为y=x+b,则圆心C到直线m的距离,由,得,由,得b=3或b=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y+3=0或xy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