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海事现场监管与应急反应信息化手段的几点建议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64613909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海事现场监管与应急反应信息化手段的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提高海事现场监管与应急反应信息化手段的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提高海事现场监管与应急反应信息化手段的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海事现场监管与应急 反应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几点建议 -中山海事局港口海事处 海事现场监管与海事应急反应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工作。在日常现场监管中,强化海事现场应急训练,通过经常性的现场应急训练,不断提高现场监管与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执法资源、海巡装备资源整合外,充分利用现代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辖区水域海事现场管理和海事应急现场指挥监控系统,对中山辖区水域的重点航段实现远程、实时、可视化移动监控,通过远程移动监控与日常巡逻、固定布点监控有机结合,对提高监管、应急指挥和执法快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中山海事管理执法装备水平尤为重要。 建立辖区水域海事现场管理和海事应急现场指挥监控管理系统,是海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我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如下: 一、以专线和无线网桥系统相结合为技术支持,完善中山海事局局域网,并与覆盖全省的广东海事广域骨干网(内网)相联,建立无线网桥;实现局属各海事处、执法大队、海巡艇、监督站与广域骨干网(内网)的高速互连,通过无线网桥实现无线连入内网,确保海巡艇的连接达到,提高航段水域无线信号覆盖率。这对海巡艇通过无线接入方式链接内网为移动办公和现场执法采集信息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拓展海事业务系统在内网平台上的应用,完成现场检查活动中的远程查询任务等。 二、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科技监管手段;在重点水域、重点港区码头设置CCTV监控点,在内河小型船舶上推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在主力海巡艇上安装远程移动监控(包括室外水域交通环境监控摄像头和室内执法(调查询问笔录)过程监控摄像头)作为固定监控的网络延伸。 三、建立中山海上搜救与安全监管中心(或“水上搜救与交通指挥中心”);该中心由数字远程监控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CIS)、固定通信网络短信平台、接处警系统、高频对讲系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组成。 数字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固定点、移动点的视频采集、压缩,并通过电信宽带网络或无线传输进行实时传送与远程控制,锁定监控船舶数据资料,系统保证724小时录像。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船舶位置定位,跟踪、调度、指挥海巡艇,实现水上交通的高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辖区水道交通地图电子化、矢量化,全面管理航区的航道交通与船舶动态。固定通信网络短信平台:通过定期以 短信的形式,实现中心与水路运输、港口码头和生产企业间的信息互动。接处警系统:接收全市水上报警,快速接处事件,实现 、 、高频的船岸间报警,实现自动数字录音记录,收集接、处警资料。VHF高频对讲系统:系统内部建立高频对讲网络,实现跨区域互通。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用于水上交通联络和指挥的岸船、船-岸,以及船-船之间的通讯、导航系统。辖区水域海事现场管理和海事应急现场指挥监控管理系统,依托于海上搜救与安全监管中心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系统作用。 (一)应用先进的航道远程数字监控系统,固定监控与移动监控相结合,高效监控航道通航状况,及时控制、指挥航道上船舶航行秩序,调节船舶流量、引导船舶分流、有序航行,保障航道安全畅通。对航道内发生的突发性紧急事件,航道堵航、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等,监管中心可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对讲系统调度现场海事巡逻艇,引导在航船舶,用GPS、高频、短信等方式直接发布信息,以最快速度采取措施,指挥现场船舶、调度施救工具与管理力量,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形成重点港区、重点水域定点监控(CCTV)和动态监控(海巡移动监控)互为补充的监控体系,为海事现场搜救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 (二)搜救与监管中心建立24小时服务体系,运用GPS系统与固定通信网络短信平台向船户提供及时、高效、准确、优质的信息服务。实时发布航行通(警)告、航道状况、气象水文资料、水运市场供求信息、修造船舶价格、水运政策、水运法规宣传、水运市场调查、友情业务提醒 (办证、缴费)等信息,全天候接受船户咨询,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与航行指导,听取船户建议,解决船户需求,构架船岸间沟通桥梁,实现船岸信息互动。通过船岸信息互动,及时接到水上交通事故报警,实时发出事故警告,根据中心各系统的信息有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查,快速有效地追查肇事者。(三)规范海事执法行为,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即时由决策者、指挥者在监控中心或移动办公场所通过远程视频传送了解现场执法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力量增援或提出指导、完善要求。通过船载室内外监控的摄像头及时准确摄录和保存现场采集的证据。使海巡艇通过无线接入方式链接内网为移动办公和现场执法采集信息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四、海巡与搜救装备条件对提高海事监管和应急救助水平尤为重要。为提高海事巡航搜救和快速反应能力,不仅需要装备巡航搜救一体化的海巡艇,使其在设备配置及救生救助能力方面都应该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以及具有性能可靠的高速推进主机和传动齿轮箱,而且还应具有小型(目标跟踪及避碰)功能的组合导航系统,将雷达、卫星导航、测深仪、电子磁罗经等集中控制与显示;还应配置具有夜视功能的监视取证系统及无线网桥等网络设备,使之通过中山海事局内网实现对摄像监视系统的远程控制和图像的无线传输,进一步提高海巡艇全天候巡航监管能力。另外,还应配备采用无限制转动的新型扫海灯和白灯光、紫灯光,白灯光射程达公里,紫灯光可在能见度极差的气候下,如夜晚、雨、雪、雾时,对搜救落水者或发现浮油污染带来极大的帮助;此外,装备微光夜视仪、救生抛投器、救生网等救助设备,能进一步提高海巡艇全天候救生、救助能力。针对提高海事巡航搜救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海事现场监管与应急反应的信息化管理是手段,但仅强调管理信息化跟上,而忽略了海巡与搜救装备条件,也不能充分发挥搜救与安全监管中心的系统作用,仍不能达到提高海事巡航搜救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目的。因此对海巡与搜救装备条件的完备性、系统性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五、远程移动监控的功能需求:(一)需求分析1、船上的摄像机数量和安装位置: 摄像头1:安装在驾驶室舱顶旋转设置,能看到海巡艇周围的实时情况。(可根据船的结构与需要确定摄像头的位置和数量。) 摄像头2:安装驾驶舱或工作舱里面看到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取证询问的情景。(可根据船的结构确定摄像头的位置和数量。) 2.设备需求 (1)、要求摄像机设备是长焦变倍镜头、防暴、防水、防腐、穿透雾霾、带有红外夜视功能。(2) 、设备要求有升级空间、兼容以后发展的网络。 (3)、能够兼容以前的监控设备。(4)、能实现电源、设备故障报警。(5)、应急电源与数据保护装置。 3.功能实现需求 (1)、全天候监控:通过摄像机的透雾模式可实现全天候监控;能保证白天和晚上视频能看到海巡艇周围的实时情况。 (2)、船上的所有的视频能保存30天。 (3)、保证本地录像清晰流畅,在有信号情况下远程查看图像清晰流畅。 (4)、可以将以前的船舶监控整合到同一个操作平台上。 (5)、实现远程故障报警与应急数据保护。(6)、监控设备加电启动后,即保持与监控中心的通讯连接。如果通讯连接丢失,监控设备可以快速恢复连接并且再次发送图像。(7)、监控中心可以任意调看一台或多台监控设备拍摄的现场实时图像。 (8)、大范围监控:通过大变倍镜头(201000mm)可实现半径6公里的水域的监控。(推荐使用YF-228A数字透雾摄像机) (9)、无线传输:通过无线网桥可实现25公里的视距传输。(如CwnMobile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机载模式最大可达到110公里的传输距离,船载模式最大可达到50公里。) (10)、电脑控制:通过无线通道,可用电脑控制:1摄像机的工作模式;2镜头的光圈调整、变倍、变焦;3云台的方位调整;4对目标进行录像或抓拍。 (二) 设计描述 根据以上需求,设计采用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船舶本地视频(音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方案,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链路采用无线网桥线路与局域网相联,保障无线通信稳定可靠。系统能够兼容下一代网络扩展,系统能够对原有系统进行利用改造。其设计图如下:原理框图:图示: CwnMobile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简介: 目前,应用于公安应急指挥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北京中网信安科技的“CwnMobile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在非视距条件下、高速移动中、双向、实时的视频-音频-数据的传输需求,能够建设一个高效、稳定、覆盖覆盖面广的无线移动多媒体通信网络,并通过车载、单兵背负、机载、船载等多种载体实时传输至现场指挥中心。根据CwnMobile系统的特点,可担负应急机构现场多媒体信息实时、动态收集处理传递的重要任务,可成为应急移动通讯中心和应急通信枢纽。CwnMobile系统还可以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GPS等系统无缝结合。系统通常由CwnMobile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中心站、CwnMobile远端站、通信指挥车船、现场图像采集及显示系统等设备组成。 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工作原理描述: 1、移动远端站在现场,单兵、车辆、船舶甚至飞机等平台搭载CwnMobile终端设备,在CwnMobile覆盖范围内执行任务,并实时传送现场音频和视频信息。 2、中心站在通信指挥车或固定指挥中心内,CwnMobile中心站设备接收远端所传信息,即可对受灾现场实时监控,同时可对远端进行远程指挥。 3、数据传输中心站和远端站之间,还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 系统覆盖区域: 一般城市条件下,中心站与远端站间距离可达15-25公里。 一般城市条件下,车载站与移动远端站间距离可达3-5公里。 机载模式最大可达到110公里的传输距离,船载模式最大可达到50公里。 六、相关问题建议 (一)、在推广船舶GPS终端安装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对船舶使用GPS终端设备行为的管理规定。规范船载GPS终端的安装和使用,对不正常使用设备或故意脱离监控的行为纳入执法监管范围。进一步优化完善水上GPS监控网络和功能。 (二)、积极探索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对各港口企业现有视频图像资源的整合联网,完善重点港口码头、水域视频监控摄像系统的设置。逐步与GPS监控系统相结合,改执法人员现场值守为电子远程监控纠违,扩大监管覆盖范围,加大对水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经常性、多种方式组织有关信息化管理应知应会的培训,提高海事人员对各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的正确使用与管理能力,有效发挥各种信息化装备的功能与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安全监管与应急搜救工作。 上述是我处对海事现场监管与海事应急反应信息化管理的几点建议和粗浅认识,涉及到的更多的专业性知识与技术问题,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指导和进一步扩大交流,以帮助我们不断深入了解和学习有关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