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与管理者管理与管理环境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4613572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与管理者管理与管理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与管理者管理与管理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与管理者管理与管理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客观题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韦伯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二、多项选择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管理具有二重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时效性 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人际关系角色B组织角色C信息角色D决策角色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A信息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技能D概念技能 5.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 6.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等。A人力资源B物力资源C财力资源D技术资源三、判断正误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2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3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5组织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目标、结构和关系。()6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7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内涵也是不完全相同的。()8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握这项能力对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C; 3D; 4C; 5A;6. D; 7C。二、多项选择1ABC; 2.ABD; 3ACD; 4BCD; 5.ABCD;6.ABCD。三、判断正误1;2; 3;4;5;6; 7;8。第二章本章论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罗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齐名。3.行政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梅奥及霍桑实验乔治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行为科学理论对于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各学派的主要内容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亨利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只是侧重点不同。 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威克。该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的。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有效,也不是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四、管理理论新发展进入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思潮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成为勃兴于美国、风靡于世界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潮。2.学习型组织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他的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世界管理学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即:系统思考、超越自我、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3.企业再造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管理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 、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 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弗雷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提出来的。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A社会经济系统B社会经济组织C社会技术系统D社会生产组织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B先进的社会制度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企业制度D企业精神二、多项选择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塞缪尔纽曼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3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传统的权力B理性-合法的权力C纯粹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4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A精神文化B传统文化C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 5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内容。A系统思考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D建立共同愿景6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包括()。A产品设计B产品质量C厂容厂貌D员工服饰三、判断正误1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2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3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4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经济人”,行为科学家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6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授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A;2C; 3D; 4C; 5B;6B; 7C;8A; 9C; 10D二、多项选择1.BCD; 2ABC; 3ABD; 4ACD; 5ABCD;6ABCD。三、判断正误1; 2; 3;4;5; 6。计划职能是一项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它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居于主导地位。本章主要论述了计划工作的含义和类型、计划工作的程序以及制定计划的方法等。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二、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2.主导性。计划工作处于其他管理职能的首位,并且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工作展开的。3.普遍性。计划是组织内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做计划工作。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以高效率为出发点,即以较低的代价来实现计划目标。5.灵活性。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也就是说,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6.创造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三、计划的类型1根据计划广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为整个组织设立长远发展目标和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步骤、措施。作业计划规定了实现总体目标的具体方法。2根据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通常是指战略性计划,主要规定组织在较长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短期计划通常是指一年以内的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计划和当前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作出的具体安排。中期计划介于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之间。3根据组织管理职能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市场营销计划、研发计划、生产与运营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供应计划等。4.根据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两种。专项计划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定的计划。综合计划是指对组织活动所作的整体安排。5根据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等几种类型。宗旨是指组织要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性质的组织。 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果。策略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重要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 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规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策略、政策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预算是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如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广告预算等。四、计划工作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这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在每次编制和修订计划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延伸,所以称为滚动计划法。2计划评审技术也称为PERT网络分析技术,是运筹法的一种。它把网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之中,根据所要完成项目的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以达到合理安排可以动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谋求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代价来实现目标的一种计划方法。计划评审技术的关键是绘制PERT网络。3线性规划法这种方法就是研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实现目标的多种可行方案进行选择,以使目标达到最优的方法。也就是说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以便完成的计划任务最多。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A.决策B.预测C.管理D.领导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所有管理者 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性质。A.超前性B.普遍性C.创新性D.灵活性 4.制定作业计划的依据是()。A.年度计划B.管理者的意愿 C.指导性计划D.战略计划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A.更长B.更短C.适中D.不确定6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的关系。A.整体与局部B.纵向与横向C.综合与专业D.普遍与特殊 7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手段或技巧就是()。A.政策B.程序C.策略D.规则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A.产品预测B.市场预测C.财务预测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长期预测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D.年度预测 10.定性预测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A.年度预测B.短期预测C.中期预测D.长期预测二、多项选择1计划在管理的各种职能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计划和控制工作是不可分的B.计划的确定总是在其他管理职能之前C.计划工作是一成不变的D.计划工作始终贯穿于组织、人事等工作中2.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相比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战略计划的内容具有纲领性B.战略计划的对象是组织全局C.战略计划的任务是设立目标D.战略计划的风险性较高3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销售费用预算B.零基预算C.广告预算D.成本预算4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A.发展B.目标C.策略D.政策5任何组织的经营目标都是多元化的,比如:()。A.高学历者的比例B.高利润 C.提高市场占有率D.提高员工福利待遇6以下选项中,()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A.收益B.成本C.期限D.风险7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A.确定组织的目标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D.确定指标的权重8.通常,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等。A.预测时间长短B.预测方法C.人员的知识技能D.信息的准确度三、判断正误1.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2.只有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才有资格编制计划。()3.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4.一般来说,战略计划相比作业计划要承担较高的风险。()5任何一个组织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利润。()6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B;2.A;3C;4.D;5.B;6A;7C; 8B;9. A; 10D。二、多项选择1ABD; 2.ABCD;3ACD; 4BCD; 5BCD;6ABCD;7BD;8.ABCD。三、判断正误1.; 2.; 3.; 4.;5;6。目标是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是制订计划的基础。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就是围绕目标进行管理。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目标的含义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组织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现代管理中,人们通常不仅把组织看成是单纯的经济组织,也将其看成社会组织。组织目标不应是单纯地追求组织的发展,还要将社会责任、尊重人等都作为其目标的组成部分。二、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组织寻求生存和发展,既要为资产所有者谋求利润,又要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单一指标是无法胜任的,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目标群才能构成组织的总目标。在目标类型方面,它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主要目标由组织性质决定,它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并行目标可分为个人目标、社会目标,是为组织的关系人服务的目标;次要目标是贡献给组织本身的目标。在目标内容方面,彼得德鲁克认为,有八个领域必须订出绩效和成果的目标。它们是: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资和财务资源、可盈利性、经理人员的业绩和培养、工人的工作和态度、社会责任心。2目标具有层次性 组织目标要通过各部门和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去实现。因此,组织内各部门应围绕总目标制定出本部门目标,并作为子目标支持总目标的实现。组织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组织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这种层次性体现为组织目标从综合的组织总目标到具体化为各管理层的中层目标,直至具体到特定的个人目标。3目标具有变动性组织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组织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组织发展目标很多,组织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内容作为组织目标的主体。3定量化原则目标要实现由上至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组织的宗旨。比较而言,组织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四、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1.目标建立。从内容上看,组织目标应该首先明确组织的使命和宗旨,并结合组织内外环境确定一定期限内的具体工作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组织员工参与组织目标的建立。常见的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法和自下而上的目标制定法。2.目标分解,是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组织内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组织的目标,明确自己在完成这一目标中应承担的责任。参与制的目标分解方法强调上级与下级商定目标。3目标控制组织内任何个人或部门的目标完成出现问题,都将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4. 目标评定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因此对部门、个人的目标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议,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五、目标设立过程中注意事项1.目标要略高于组织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先进性与可行性要实现统一,在对职工的能力进行充分认定的基础上确定目标的水平。2.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组织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 3.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定的短期目标有利于目标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保证组织长期稳定发展。 4.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五个以内。目标少而精有利于在行动中保证重点目标的实现。 六、目标管理的优点 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目标管理对目标的强调保证了组织的所有管理活动围绕着完成组织的经营宗旨。这种有的放矢的管理一方面保证各层次管理人员权责明确,增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通过职工的广泛参与,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有助于组织组织机构的改革目标管理的机构设置是围绕着所期望的目标成果建立的。目标的归口管理要求组织结构权责明确,并根据责任划定组织结构。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原则要求结构的设定以分权为基础。 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目标设立期间职工的广泛参与,明确了职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职工不只是听从命令的被动的生产者,而是有相当自主权、在一定范围内主要依靠自我控制进行工作的、勇于承担责任的积极的生产者。“能力至上”的人事考核与评价体系,使职工的努力能够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自我控制与上级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控制体系,保证了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矫正各种偏差,保证劳动的有效性。七、目标管理的局限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要以目标的准确设定为前提。保持目标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要求经理人员的内在素质较高。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目标管理的思想基础是职工具有全局观念,长远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需要组织长期对职工进行教育。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由于目标设定中对不同部门的目标完成的难度很难做出精确判断,在评价、考核、制定奖惩方案时,上级领导会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方案,或为了回避矛盾不将目标成果与奖惩相结合,等等。 4组织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由于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是组织可以形成自觉、自愿、愉快的工作环境;职工乐于发挥潜力,承担责任,实现自我管理,体验工作成就感,而且认为工作中的成就感比金钱更重要。实践中并不完全如此。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 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原则。A现实性B可行性C程序性D权变性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C最大利润D理想利润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A企业目标B主要目标C次要目标D并行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AEC施勒BR利克特CD麦格雷戈D罗宾斯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A2个B5个C10个D15个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D重合性11()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初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权变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二、多项选择1.组织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组织目标具有如下性质:()。A多重性B层次性C单一性D变动性2.目标是组织制订计划的基础,确定合理的组织目标必需遵守正确的原则,它们是:()。A现实性原则B定量化原则C权变原则D协调性原则3.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A主要目标B综合目标C并行目标D次要目标4.目标分解过程中应注意()。A目标体系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B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目标分解C要突出重点目标D目标分解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批5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A自我评定B领导评审C小组考核D群众评议6.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A管理效率提高了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三、判断正误1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2依据权变原则,企业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比较看来,企业的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针对性。()3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4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5目标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6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他提出:工作目标=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7从形式上看,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和过程。()8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9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10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D; 2B; 3A; 4A; 5B;6B; 7D;8C; 9B; 10A;11B; 12D。二、多项选择1. ABD; 2. ABCD; 3. ACD; 4. ABCD;5ABD; 6. ABCD。三、判断正误1;2;3; 4;5;6; 7; 8; 9;第五章战略管理“战略”原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战略的含义及其特征战略就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战略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1.全局性。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追求整体绩效最大化。2.长远性。战略的着眼点是组织的未来,是为了谋求组织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3.纲领性。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组织行动的纲领。4.客观性。战略是在对未来环境变化趋势和自身资源、能力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决策而提出来的。5.竞争性。制定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赢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顾客。6.风险性。组织战略着眼于未来,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必然导致战略方案带有一定的风险。二、战略的构成要素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战略远景。战略远景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目标与目的。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的可量化的目标。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业务。指的是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组织。它指的是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等要素,共同形成组织的行政关系,维持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一致性,保证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三、战略体系构成一个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1.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也称为公司总体战略,它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二是确定每一种业务在组织中的地位。2.业务层战略,处于组织战略体系的第二层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选定的每一个业务领域里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因此也称为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是在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指导下,针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或专项工作所制定的谋划与方略,是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四、产业竞争结构分析按照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影响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竞争者的数量和相对实力大小。比如,当产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大家的实力相当,市场竞争格局会相对平稳。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这种威胁主要在于,新加入该行业的企业,不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增加,而且它们还会带来对经营资源、市场份额的要求,势必会加剧市场竞争,降低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往往会挤掉供方的一部分利润。具体的途径就是迫使供方降价,要求更高的产品质量或更多服务。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也可以挤掉购买者的一些利益。 5.替代品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出现会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产生冲击。因为,替代品往往在某些方面具有超过原有产品的竞争优势。替代品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替代品价格、性能等因素。五、稳定型战略的涵义和特征稳定型战略,是指组织在战略期内期望达到的经营状态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水平上的战略。在执行稳定型战略时,组织基本上很少发生重大的变化。稳定型战略具有以下特征:1.继续提供相同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原有顾客的需要。2.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规模或者略有增长,稳定和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3.满足于过去的经济效益水平,继续追求与过去相同的经济效益目标及其他目标。4.在战略期内,每年所期望取得的业绩按大体相同的比率增长,实现稳步发展。六、发展型战略的主要形式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战略:是指集中组织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来增加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或市场占有率。2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在前向和后向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一种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两种表现形式。3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关联多元化和无关联多元化两种发展战略。关联多元化,也称为同心多元化战略,是指进入与现有产品或服务有一定关联的经营领域,进而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战略。无关联多元化,也称为复合多元化,是指组织进入与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没有任何关系的新行业领域的战略。七、收缩型战略的基本形式收缩型战略是一种缩小组织经营规模或经营范围的战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1.抽资转向战略:是指减少在某一经营领域内的投资,并把节约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其他更需要资金的领域中的战略。2.调整性战略:这种战略是指为扭转不良的财务状况,使组织渡过危机而采取的收缩经营规模的战略。3放弃战略:就是出售企业的一个主要业务部门,这个业务部门可能是一个子公司,或一个事业部,或一条生产线。其目的就是收回资金,集中资源,发展其他业务,或进入更有前途的经营领域。八、竞争战略的类型竞争战略,就是业务层战略,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组织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波特教授在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采用降低成本的方法实施其战略。2.差异化战略,也称为标歧立异战略。如果一个组织在产业中寻求与众不同,它实施的就是差异化战略。3.集中化战略,也称为目标集聚战略,是指将组织资源集中于狭小的细分市场上,寻求成本领先优势或差异化优势的战略。第二部分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1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A决策B预测C计划D组织2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特征。A纲领性B长远性C指导性D客观性3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A竞争战略B公司战略C业务战略D职能战略4战略管理是组织()最重要的职责。A创始人B高层管理者C全体管理者D股东大会5.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A竞争战略分析BSWOT分析 CBCG矩阵分析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6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A竞争战略B组织目标C公司层战略D组织内部资源7.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A一体化发展战略B多元化发展战略C稳定型发展战略D密集型发展战略二、多项选择1. 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A经营目标B经营理念C企业宗旨D企业资源2. 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A语言晦涩B表述过长C狭窄D空泛3. 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4. 战略管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概括起来就是:()。A战略分析B战略制定C战略实施D战略控制5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A经营目标集中B管理简单方便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6.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A前向一体化战略B后向一体化战略C多维一体化战略D多元一体化战略7目前,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B同心多元化C无关联多元化D复合多元化三、判断正误1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2. 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3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4战略控制必须以战略目标为控制标准。()5. 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B; 2A; 3D; 4B;5.B;6C; 7. D。二、多项选择1. BC;2. CD;3. BCD;4. ABCD; 5ABC;6.AB;7CD三、判断正误1; 2.; 3; 4; 5.。第六章决策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由此可见决策职能的重要程度。决策是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并且渗透于管理的所有职能中。第一部分内容提要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具有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二、决策的类型1.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战略性决策、战术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2.按照决策的条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3.按照决策的重复性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4.按决策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三、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新特点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大2.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四、定性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决策方法,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包括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反馈。这种方法是就某一问题发函给某些专家,请他们提出意见或看法。经过多轮反复,直到意见趋于集中为止。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也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