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3848154 上传时间:2022-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五石之瓠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厘清文章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庄周梦蝶,知鱼之乐,一个个寓言故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让我们从表面向深层次进行探讨,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哲学智慧。让我们一起学习五石之瓠。 2、写作背景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大量出现。这种社会与文化状况对庄子思想的形成起着重大作用,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面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身处政治黑暗、尔虞我诈、民不聊生的环境中,庄子对昏君及趋炎附势之徒无比憎恶,而对苦难中的平民寄子了无限的同情。庄子大体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但他并非仅仅对老子思想进行发挥,而是有其独自见解,形成了其个性鲜明的哲学、艺术特色。 3、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寥、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该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4、题目解说 “石”是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瓠,葫芦。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5、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 第二部分:运用言说理:宋人不免于洴澼絖;客裂地而封之。(所用之异) 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超出常规思维。 6、全文分析 1.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事例,有何用意? 明确: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2.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明确: 庄子在文中是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的形象;患子则是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的形象。 3.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 明确: 惠子用“五石之弧”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4.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人们要更善于去发现这个事物的最大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7、写作特点 寓言之中蕴含哲理 (1)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 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2)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 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内核。 (3)以小见大,思辨性强。 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