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重组基本思路及型式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394435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并购重组基本思路及型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公司并购重组基本思路及型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公司并购重组基本思路及型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I IIL公司并购重组:差不多思路及一种经典型式一、公司并购重组的差不多思路“公司重组” (Corporate Restructuring)是一个外延相当广泛的词,举凡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所进行的关于所有权、 资本结构和运营模式的所有重要变动,都可纳入广义的“公司重 组”范畴之中。比如,收购( Acquisitions)、合并(Mergers andConsolidations)、分拆或剥离(Divestitures )、资产变现 (Liquidations) 、公司操纵权争夺(Battles for Corporate Control) 等等。“公司重组”(Corporate Restructuring )活动一般可分为 三类:扩张活动、收缩活动与所有权和操纵权(Ow nership andControl)转移。下面重点论述扩张活动。(一)扩张活动(Expansions)指能导致公司规模变大、经营范围变广的那些重组活动,包括合并(mergers andconsolidations)、收购(acquisitions )、标购(tender offers )和合资联营(joint ventures)等活动。Mergers and Con solidati ons是指公司合并。其中,merger是汲取合并的概念,意即二个或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其中的一个公 司接着存在,其余公司消逝,资产与业务并入给接着存在的那个公司。接着存在的那个公司作为法律主体,也确实是合并完成后的新 公司。consolidation是新设合并的概念,意即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家新公司,原来的公司都消逝。我国“公司法”第184条对公司合并是如此规定的:“公司合并 能够采取汲取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汲取其他公司为 汲取合并,被汲取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 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协议, 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 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自 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 九十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不清偿债 务或者不提供相应的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公司合并时,合并各 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实践过程中,在合并各方规模、实力相当的情况下,通常发生新 设合并;在合并各方规模、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通常发生汲取合并 较大的一方存在,其余各方消逝。在法律意义上,汲取合并与 新设合并存在着明确的界线,它们所导致的权利义务变更专门不一 样。但在美国并购圈里的通常用语上,merger和consolidation 这两个词经常混用,都可用来指称任何形式的公司合并。图表2-1 : 1998年全球合并案扫描1998十大合并案合并价额valueJbn-(单位:10亿美兀)Exxo n/Mobil86.4Travelers/Citicorp/2.6SBC/Ameritech72.4Bell Atlantic/GTE71.3AT&T/TCI69.9Nati on alBa nk/Ba nkAmerica61.6BP/Amoco55.0Diamler-Be nz/Chrysler40.5Norwest/Wells Fargo3474Zen eca/Astra31.8资料来源:Securities Data Compa ny1998年是有史以来并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份,全年并购交易额较1997年增长了 50%,共逾2.4万亿美元。其中, 美国公司的并购交易占2/3,跨国购并占1/4。石油行业的 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合并案因此年12月份宣布,交易 额居冠,合并之后将成为世界上年收入额最大的公司。汽车 业的Diamler-Benz/Chryler合并案则是最大的跨国并购。医药方面,欧洲的一些最大的公司相互合并,法国的Rhone-Poulenc 与德国的Hoechst、英国的Zeneca与瑞典 的Astra合并。金融服务业方面,大银行变得更大, Travelers/Citicorp合并案是有史以来金融服务业方面最大的合并交易;一周之后NationalBank/BankAmerica宣布合并,合并之后将成为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第九大银行信孚 银行(Bankers Trust )因新兴市场金融危机而遭受损失,德 意志银行(Deutche Bank )出资100亿美元收购了信孚。 在那个日益数字化生存的世界,信息技术和网络领域的融合 趋势正在接着:闻名的 PC制造商Compaq吞并了数码设备 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出资42亿美元收购了网景(Netscape )。电讯方面,WorldCom 与长话公司 MCI合并, AT&T收购TCI,并与英国电讯BT联盟。媒体业的合并则跨 越大西洋,拥有闻名的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 )的加拿 大Seagram公司斥资106亿美元收购了 Philips属下闻名的 音像和电影公司宝丽金(Polygram );德国媒体巨头 Bertelsmann 收购 Random House 公司。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人”杂志(Eco nomist-02/01/1999 )收购(acquisition)与合并不同,它是指一家公司(收购方-acquiring firm )购买另一家公司(目标公司-target firm)的多数 权益或所有权以取得操纵权的活动。收购往往是一系列后续行动的 前奏,这些后续行动或者是前面所讲的合并,或者是收购方与目标 公司之间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或者是分拆目标公司变卖其资产,或 者是将目标公司私有化。收购有各种方式和策略。从交易标的物的角度考虑,可分为资 产购买和股权购买二种方式;从对目标公司的操纵程度及操纵形式 来看,能够有全面收购( 100%)、绝对控股( 51%以上)和相对控股 ( 50%以下,通常情况是 20-25%即可实现相对控股目的) ;在购买途 径的选择上,有定向收购、定向标购、全面邀约收购、分次购买、 二级市场收集等多种选择;从标的公司治理层的同意态度看,有敌 意收购和善意收购之分。在设计收购方案的时候,如此一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是选择 购买资产方式依旧选择购买股权方式?是全面收购依旧绝对控股抑 或是相对控股?假如是选择绝对或相对控股,那么控股比例该是多 少为合适?是协议购买大宗股权,依旧公开标购,抑或是二级市场 收集股票?是一次性购买, 依旧分时期买入?是选择善意收购方式, 依旧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地发动敌意并购?是以货币、债券或资产 支付对价依旧换股收购?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考虑专门多因素。 1、关于买资产( Purchase of Assets )抑或买股权( Purchase of Stock )。购并实务中,因买方 的购并目的千差万不,最终交割的可能不是一家公司而是它的部分 或全部资产。从法律意义上讲,购买资产和购买公司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在财务、税收、操作程序方面存在专门大区不。( 1)法律方面。公司做为一个法人,它不仅拥有相应的法人财 产 (Corporate Property) ,同时也是各种契约的承担者。购买公司 不仅是产权的转让,也是所有这些有关契约的权利和责任的转让。 购买资产则一般只包括该公司的固定资产、 经营许可和产品商标等, 契约的转让是部分的、通过认确实选择的。假如在收购过程中法律 评价认为该公司在某些合同或契约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会导致法 律纠纷或法律诉讼,对公司以后的经营活动产生不利阻碍,买方就 可能选择购买资产而不买公司。购买资产后重新注册一家公司,从 而规避了可能会发生的与原公司相联系的法律纠纷,减少了以后经 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而卖方在完成交割之后,尽管公司的资产已 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它依旧存续,仍要承担与以往经营相联系的 各种法律责任。(2) 税务方面。差不要紧反映在所得税、交易税及纳税主体上。 购买股权原则上可享受原公司的累积亏损 (Accumulated Losses) , 购买资产,这部分税务好处仍属于出卖资产的原公司。购买股权, 所支付溢价直接交付出让股权的目标公司股东,因而股权转让方交 纳所得税;而资产购买,收益反映在出售资产的原公司,由标的公 司纳税,尽管,最终仍由股东承担。因股权购买可享受原公司累计 亏损,实践中便存在以购并避税的案例,尤其对濒临破产公司的合 并。假设现实中有公司突然出现巨大帐面收益,则此公司可考虑合 并一家因非正常营运缘故(业务竞争力无重大损伤)导致近两年间 有重大亏损的公司,以利用这家公司的帐面亏损达到规避所得税的 目的。购买股权的交易税金较低,一般只有印花税 (Stamp Duty) 。在 美国,印花税为收购总价格的 0.6 ,我国对股权转让合同的印花税 没有单独规定,如按经济合同纳税,最高不超过万分之五;购买资 产,在美国印花税高达 6,使得两种交易方式存在较大的纳税差异, 我国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税率也为万分之五,区不不大。然而, 资产购买中,我国存在其它税目和交易费用,且比较高。如房地产 的转移,在股权购买中随公司产权转让,不需交纳名目繁多的不动 产交易费用,或可申请豁免;但以资产形式转移,房地产的过户费 用和增值税极高,各地实际执行税率有差异,一般平均而言,出售 方需交纳增值额的 20作为增值税,且交易双方需支付各项费用如 过户费、公正费等,累计约为交易价格的 5。因而,在我们国家, 如其中涉及房地产的转让,最好幸免资产交易形式。(3)财务方面。折旧基数不同。购买公司假如以股票支付,则 购方采纳权益法会计,仍按照原公司帐面净资产计提折旧。而购买 资产则必需以收购价格重新核定折旧基数。折旧基数的变化会对购 方当期收益和当期所得税产生阻碍,会计收益降低,所得税减少, 从而阻碍到现金流量。从财务效果看,权益法会计有利于节约购买 方的现金流,但从治理层的动机看,也许倾向于不减少当期收益的 交易方式,因而需个案个论。购买公司通常都包括流淌资产, 其中应收帐款、 库存、 在制品、 原料都由买方负责。 购买资产则能够不包括流淌资产 , 买方和卖方可 就这部分资产达成托付代理协议,由买方代理卖方处理应收款、存 货等,或按来料加工 (Tolling) 方式处理卖方的原料,收取加工费。资产收购中专门难配比负债,因而假如含有债务合同的一并转 移,建议以股权交易方式。这有两大好处,一是债务的存在,可有 效降低交易额,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和披露难度;二来能够利用某些 优惠政策,如争取银行呆帐的核销额度。我国目前的银行呆帐核销 额度,仅给予国有企业,因而股份制公司与国有母公司之间涉及资 产债务转让,能够合理争取银行债务的挂帐停息政策,从而取得债 务重整的收益。( 4)交易时刻和收购程序方面。 购买公司涉及诸多复杂的财务 和法律问题,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和时刻,而购买资产则相对简单。 交易完成后,对资产的整合也较对公司整合容易得多。假如收购方 仅对某项资产的收益性感兴趣,而忽略目标公司的其它业务,则建 议采纳资产购买的形式。因此,决策要紧取决于总体的评价,交易 费用、时刻、程序怎么讲是次一等的问题。2 、关于持股比例。要紧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其一、资金情况。 在收购方资金充足、融资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可考虑一次性完成收 购以幸免各种不确定性,或者能够多收购些股权以巩固控股地位。 其二、目标公司的股权分布情况。股权分散度越高,为了操纵目标 公司所需收集的股权比例就能够越低。在股权专门分散的情况下, 较低的持股比例就可取得目标公司的操纵权。其三、目标公司股权 的“估值”。 在目标公司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时候,或者在看好 目标公司前景的情况下,在设计收购方案的时候可考虑全面收购或 争取尽可能多的控股比例。3 、关于敌意收购与善意收购。善意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治理 层对收购行动采取配合和 / 或同意的态度。敌意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 治理层采取反对或拒绝态度的收购行动。在善意收购( friendly takeover )中,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治理层和董事会提出收购建议, 包括定价、对价支付方式、收购后的处理等。在敌意收购 (hostile takeover) 中,收购方能够采取“熊抱” (bear hug )策略,即事先 向目标公司董事会提出收购报价,要求后者在专门短的时刻内作出 拒绝或同意的决定。假如报价未被同意,收购方则可能进行标购并 在标购之前知会目标公司董事会。收购方亦能够突袭方式直接向市 场股东提出标购,而不在事前向目标公司治理层提出任何建议。所 谓标购( tender offer ),是指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正式的 要约,以特定的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标购价格通常会高于当 时的市场价格。标购方有权选择或全部购买或部分购买或不购买同 意要约的股票。从公司进展的角度来看,善意收购方式较诸敌意收购为佳。首 先,目标公司无需将资源白费在反收购上。其次,善意收购更利于 今后的公司整合和治理协调。再次,善意收购不致挫伤目标公司人 员的自尊、心情和积极性。收购是手段,目的是整合和利用目标公 司的资源以实现自我进展。为了在整合和利用的过程中得到目标公 司治理层或者职员的支持和配合,公司收购最好是采取善意收购的 方式。假如善意收购被拒绝, 那么收购方最好是取消该等收购打算, 除非出现非收购不可的情况,或者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发动收购的利 益大于因为敌意所可能带来的弊端。发动敌意收购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因素:其一、从个人性格、 恩怨心态、利益安排等各方面认真分析和推测目标公司治理层对收 购行动可能作出何等反应:是同意依旧拒绝,是配合依旧反对,是 坚决抗拒依旧可争取动摇?其二、目标公司的“防鲨网”情况。比 如它的持股结构是否差不多有了较好的反收购安排,公司章程的反 收购条款设置有哪些,这些反收购条款如何样去反制或者是否不可 逾越。其三、目标公司可能采取哪些反收购策略,是焦土战术依旧 毒丸打算,是白马骑士依旧帕克曼防卫,等等。这些策略采纳后究 竟会给公司带来哪些阻碍。其四、目标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通常 情况下,对以智能为核心资源的行业和公司,不宜发动敌意收购。 比如投资银行业和高科技行业,其核心资源是人才。人才一走或闹 对立情绪,这类公司将丧失其核心价值。因此,收购这类公司的前 提应是取得目标公司人员尤其是关键人才的支持和配合。而敌意收 购的结果往往是与此背道而驰。4、关于用什么方式来收集股权。在目标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而 且其大股东有意出让股权的时候,宜与大股东谈判以实现大宗股权 协议转让。大宗股权协议转让方式,能够节约时刻,有利于操纵收 购成本,幸免因收集股权导致二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我国“证券 法”第78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能够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 方式”。在我国现时期, 上市公司的收购多以国家股法人股协议转让 的方式来进行,股权转让价格远比二级市场价格要低。依照证券法 的规定, 以协议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时, 达成协议后, 收购人必须在 3 日内将该收购协议向证监会及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并予以公告。在 未作出公告前不得履行收购协议。在二级市场超跌的时候, 可考虑收集二级市场上的股票。 公司股 价是否超跌,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投机(指 Speculation ,无贬义) 的角度上讲,一只股票的价格超跌,能够指称是这么一种情况:该 只股票在与市场大盘的比较中,以及在股票的比价结构中,处在一 个明显低估的价位水平。 从公司买卖的角度上讲, 当公司 “估价率” 小于1的时候, 其股价明显处于超跌状态。 这时候,在一个效率市场 里,由成本 - 收益法则所决定, 对该公司的收购行动或迟或早必定会 发生。“估价率” 是公司并购决策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 它是指一家 公司的股票市值与其资产值之间的比,即:估价率=股票市值 / 资产值=股票价格 *股票数量/净资产帐面价值。 专门显然,当一家公司的估价率大于1的时候,对该公司的收购应是溢价收购。一冢公司的估价率越小,收购该公司所需支付的溢价就越低。当一家公司的估价 率等于1的时候,则意味着能够以相当于公司资产值的价格来收购该 公司,即平价收购。当一家公司的估价率小于1的时候,则意味着能 够以低于公司资产值的价格来收购该公司,即折价收购。在那个时 候,理论上讲,收购者就能够收购该公司,然后拆卖资产以获得利 润。之因此讲是“理论上讲”,是因为在公司买卖的实际过程中,还 存在着许多因素阻碍着这一买卖行为的最后结果-终究是盈依旧 亏,是盈多依旧盈少。比如讲资产的帐面价值与事实上际市场价值 之间的差异、资产的流淌性大小和套现能力强弱等等。学者库恩研 究了 1969-1975年英国35,000多家公司之后,得出结论:公司估价 率与被购并的可能性之间呈逆反关系(参见图表2-2 )。图表2-2 :估价率与被购并的可能性被兼并的可能性O 51a234565、关于支付手段。支付手段不仅阻碍并购交易的实施和完成,还阻碍到交易完成后对目标公司的整合和后续经营。在实际做法中,并购支付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有现金、股票、债券、优先股、认股 权证、可转换债券、实物资产、应收帐款和票据等等。这些支付手段的不同安排和组合,又衍生出内容丰富的支付品种。在金融创新 日益进展的今天,各种新的金融工具逐渐被购并者所采纳。从收购方的角度上讲, 选择支付方式一般会着重考虑如此一些因 素:(1) 现金紧裕情况。 收购方现金来源充裕甚至于有过剩资金闲 置,则多宜选择现金支付。假如收购方现金不宽裕,现金用于并购 之后可能阻碍公司的正常运营,那么最好选择其他支付方式。(2) 资本结构。假如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实现购并支付,那么 收购方必须考虑这笔举债对本公司资本结构的阻碍。同时还要考虑 到,假如合并成功,两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结构变化。若这种阻 碍和变化不利于公司的长期进展,致使公司资本结构严峻偏离最佳 资本结构,收购方应考虑放弃现金收购。( 3) 融资成本差异。融资方式一般有借债和发行股票两种,企 业通常选择其中融资成本较低的方式。收购方可视收购为一项投 资,假如该项投资的长期回报率高于举债的利息率,则举债支付收 购对价是一种比较合算的做法。反之,则应考虑发行股票筹资或换 股收购。(4) 收益稀释 。假如收购公司不能筹集足够的现金来兼并目标 公司,它能够通过发行新股来换取对方的资产或股票。 但发行新股, 意味着参与分配利润的股份增加,假如不认真考虑并做出妥善安 排,原来股东的收益就会被摊薄、稀释。因此,选择股票支付方式 时,应设法使每股收益尽快提升。( 5)控股权的稀释 。采纳股票支付时,应考虑到这一方式将会 稀释老股东拥有该企业权益的比例。 在换股之前, 应作好各种安排, 确保操纵权可不能发生转移。此外还可通过限制新股数量来操纵控 股权的稀释程度。若这些措施仍无法解决股权转移问题,则应考虑 实施混合支付方式。通常,目标公司股东在确定是否同意对方提出的支付方式时,会着重考虑下列因素:收入、税收和对被收购公司操纵权的丧失。根据产业和公司发展与回报筛选侯选者根据现金流量折现的客观分析,放弃一、二个侯选者挫折开始出现;促使交易的压力增大;对协同效应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影响现金流量的估算以巨大的溢价完成交易收购后经验表明,预期协同作用是不可靠的公司回报减少,股票价格下降图表2-3合并的典型失败模式I UM I假如在收购时,采取的支付方式是交换股票,那么对目标公司的股东而言,从购并公司新股中获得的收入至少不应低于从原来目 标公司股票中获得的收入。因此,在决定是否同意股票支付时,目 标公司的股东应注重购并后购并公司的进展前景及其股票的以后收益。若换股后,目标公司的股东所持有的股票不涨反跌,则应选择 同意其他支付方式。依照大多数国家的法律,目标公司的股东因出售股权收到现金 后,应立即向政府缴税。但若采取换股方式,目标公司的股东因无 现金收入,则不必立即缴税,能够享受延期付税的好处。 尽管如此, 若目标公司急需现金以偿付债务或投资其他领域,延期付税的好处 会缺乏吸引力。这时,目标公司股东就应同意现金而不是股票。另外,在用现金支付时,除非目标公司的股东再用现金购买购并 公司的股票,否则目标公司的股东会因此而失出对公司的操纵权。 若目标公司的股东对目标公司的业务前途仍充满信心,只是因临时 的困难才遭致被收购的厄运。这时,目标公司的股东就应考虑同意 股票支付而非现金,以此能够分享公司以后进展所带来的收益。图表2-4 成功合并与收购打算的组织步骤管理收购前阶段 把保密要求告诉职员 评估本公司的价值 确定增值方法理解工业结构,加强核心业务 利用规模经济利用技术转让2、筛选侯选者 确定淘汰标准决定如何利用投资银行 确定机会的优先顺序考察上市公司、公司分部及非上市公司3、评估中选侯选者 确切了解你如何补偿接管溢价弄清真正的协同作用 决定调整计划 决定财务工程机会谈判 决定最高保留价格,坚持不变 理解对方的背景和诱因 弄清第三方可能支付的价格 确定谈判策略 进行严谨的项目评估5管理合并后一体化 尽快采取行动谨慎管理整合过程标购(Tender offer ),是收购公众公司的一种方式,即公开要 约收购。其做法是,收购方通过在传媒上发表收购要约等方式公开 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要约,承诺在特定的期间内以某一特定的价 格(或可含有其他条件)购买一定比例或数量的目标公司股份。我 国“证券法”第78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能够采取要约收购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收购方的出价通常都要高出当时目标公司股票的市 场交易价。否则,需要出售股份的股东无须通过同意要约来售出股 份,而能够直接在市场上抛售。标购方式往往可使目标公司股东得 到一个较好的卖价。但对持有大宗股份的股东来讲,情况有点不同 大宗股票的市场售卖造成一时刻买卖供求关系的失衡,容易导致股 价下跌造成持有人损失,亦往往需要持续较长一段时刻方能售罄, 不利规避此间市场波动的风险。因而,标购方式对持有大宗股票的 股东更有意义。对收购方来讲,标购方式能够以测定的成本在特定的时刻买进特 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大大增强了收购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尽管是 否同意要约、卖出多少股份乃持股人利益所系,当由持股人自做决 策,但目标公司治理层(董事会)是否同意标购要约中所列的收购 条件,仍与收购的成败有专门大的关系。假如目标公司治理层(董 事会)不同意标购要约中所列的收购条件,那么收购就变为敌意收 购,收购方就要面临反收购行动的挑战。反收购策略的采纳,即便 最终不导致收购失败,但总是要增加收购难度和成本。标购方式针对公众股东, 对股东利益和证券市场会产生重要的阻 碍。因此,世界各国都对公司标购的条件和程序规定有详细的要求。 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规范的重点之一确实是公司标购。美国国会在1968年通过并于 1970年作了进一步修正的“威廉斯法案” (The Williams Act ),对1934 年“证券交易法” (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进行了修 改,在 1934年“证券交易法” (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第13条中加入( D)、(E) 2项,在第 14条加入( D)、(E)、(F) 3项, 使公开要约行为能够受联邦证券法规的约束。依据 1934年“证券交易法” (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第13条(D)项和SEC依该项所制定的13D-G规则(Regulation 13D-G of the 1934 Act ),任何个人或“团体”(Group)假如购得5%以上 的公众公司所有权( Beneficial Ownership )时,必须在持股比例 达到5%后的10日内,向SE(填报13D表格(Schedule 13D),同时必须 将该表格送达标的公司及证券交易所。依照 1934年“证券交易法” (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第 14条(D)项和 SE(所制定的 14D-G规贝V ( Regulation 14D-G of the 1934 Act ) ,任何个人或团体假如以公开收购要约的方式而能购得公 众公司5%以上的所有权时,必须在进行收购要约的同时向SE(填报14D-1 表格(Schedule 134D-1 )。为了规范目标公司反收购性质的股份回购行为,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条(E)项和SE(所制定的13D-G制定了 3项“规则”(Rules), 专门用于规范目标公司的股份回购。标购或大宗股权收集常常导致目标公司董事会成员的更换。对此,1934年 “证券交易法”第14条(F)项和SE(所制定的14F-1规则 (Rule 14F of the 1934 Act)规定:假如标的公司过半数董事,因为上述缘故而发生变动时,必须及时向股东公布。该等公布所包 含的内容,相当于征求托付书者所必须公布的内容。所有这些规定, 都旨在实现信息公开, 以便股东们能够依照 “足 够”的信息对要约收购或大宗收集股票的行为作出合理的推断,从 而“正确” 地抉择是否同意要约的条件。 收购者的义务仅限于及时、 充分、真实地公开信息。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4条( E)项规定, 在任何公开收购要约中,不得有“不实陈述” (Material Misstatement) 、“误导性疏漏” (Misleading Omission) 和“欺骗性 或操纵性行为” ( Fraudulent or Manipulative Acts )。常常与标购相联系而发生的,是收购方的强制收购义务( Mandatory Offer )。依据这一义务,收购方在购得目标公司股份 触及一定比例的时候( 30%或 35%等有可能操纵公司董事会的持股比 例,具体比例数, 各国法律规定不一) ,必须对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 出收购要约,以特定出价购买股东手中持有的目标公司股份。比如 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第 26条确实是专门规定这种“强制要 约”义务的。我国“证券法”也规定有强制收购义务。其第 81条规定:“通过 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 30%时,接着进行收购的, 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 要约。但经国务院证券监督治理机构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 ”第 82 条规定:依照第 81条发出收购要约, “收购人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 监督治理机构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 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收 购人的名称、住宅; (二)收购人关于收购的决定; (三)被收购的 上市公司名称;(四)收购目的; (五)收购股份的详细名称和预定 收购的股份数额; (六)收购的期限、收购的价格; (七)收购所需 资金额及资金保证; (八)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时所持有被收购 公司股份数占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比例。”另外, 我国证券法还规定:要约收购的期限不得少于 30天不得多于 60天;收购要约 中提出的各项收购条件,适用于被收购公司的所有股东;收购的股 份数达 75%以上的, 目标公司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交易; 收购的股份 数达90%以上的,目标公司的其余股东有权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将 股票出售予收购人;在收购要约期限内,收购人不得采取要约规定 以外的形式和条件买卖目标公司的股票。因此,在持股比例触及强制收购义务规定的比例之前, 收购方也 可自由发动公开收购要约。然而同样需要履行有关义务,比如信息 披露义务。合资联营( joint ventures )是企业扩张性重组活动的一个重 要方式。它与收购及合并方式不同:首先,合资联营的双方不发生 相互之间的所有权买卖和接管,因而合资联营的成本没有接管溢价 问题。其次,合资联营的的目标往往侧重于业务体系中的某些部分, 比如销售、生产、开发等。而合并与收购则多半涉及一个公司的整 个业务体系,具有整体加入的性质。再次,合资联营常常会规定一 个合资期间,到期解散。而合并与收购不存在合作期限的问题,一 经完成,即永久存续。1993年,J. Bleeke 和D. Ernst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抽取 50家 市值最大的公司,对它们的合资经营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 的结论是:1、 跨境收购和跨境联营的成功概率大致相同,约为50%。所谓成 功的联营,至少应该:A、合资双方实现其战略目标;B、合 资双方收回其财务成本。2、收购对核心业务和现有地理区域来讲效果不错。联营则对相 关行业或新的地理区域更有效。因此收购更宜用于对同行业 和同区域的业务整合和协同;而联营则更宜用于进入新业务 和新区域。3、强者和弱者之间的联营专门少成功。合资经营的所有权若在两个母公司之间平分,双方成功的概率为60%;若不平分,成功的可能性则为 31%。4、成功的联营必须有能力超越最初由母公司确立的目标,而随市场和技术变化的要求做相应调整和进展。这就需要合资企 业自身有自主权和灵活性。做到二件事就能够确立合资企业 的灵活性和自主权:A、为合资企业任命一位强有力的独立的 总经理,使之拥有自己完整的业务体系 - 研究与开发、销售、 制造、营销、分销。B、为其配备独立和强大的董事会。5、联营常常在合资人的目标实现之后便告终止。终止的联营有 75%以上最终被一方母公司收购。(二)收缩活动( Contractions) 指能导致公司规模变小、 经营范围收窄的那些公司重组活动,包括 sell-offs, spin-offs, divestitures, equity carve-outs,资产放弃( abandonment ofassets )和清盘( liquidation )等。公司出于收缩性目的进行的资 产重组活动,经常被称做 sell-offs ,要紧包括三种形式:分拆 ( spin-offs )、剥离( divestitures )和 equity carve-outs 。分拆(spin-offs )是指公司将资产分拆开来成立独立的新公司。原公司股东依其在原公司里的持股比例取得新公司的股权份额。如 此,原公司的资产负债一分为二,股东们通过持有分拆后公司的股 份拥有与分拆前同等数额的资产负债。股东们能够自由选择持有、 卖出或增减分拆后公司的股票。尽管同是那些资产负债,但由于分 拆后的公司各自独立,而且它们的股票自由流淌,因此分拆导致资 产操纵权的转移。AT&T确实是采纳这种方式分拆为一个个区域性电 讯公司。分拆( spin-offs )要紧分为 split-off 和 split-up 。在split-off 情况下, 一些股东将原公司的股票兑换成新公司的股票。 在 split-up 的情况下,原公司的所有资产都分拆到多个新公司里去了,原公司不复存在。剥离(divestitures)是指公司直接将部分资产出售给其他公司,往往是为了变现。equity carve-outs是介乎分拆和剥离两者之间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它象剥离一样会给原来的公司带来现金收入, 另一方面它又象分拆一样将部分资产分离到原公司之外,并会产生 新的法律实体。在equity carve-outs中,原公司将部分资产分离出去成立一个新公司,然后售让该新公司的权益获得现金,该新公 司权益的买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原公司的股东。(三)所有权和操纵权(Ow nership and Co ntrol) 转移含在市场上的股权争夺、股票回购打算、私有化(goi ng private)等。为了保住对公司的所有权和操纵权,公司规章经常会订立反收购条 款,比如董事任期交错及董事轮换比例限制、董事会投票制度上的 绝对多数规定、金降落制度等(参见“反收购策略”章节)。异议股东争夺公司操纵权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向宽敞股东征集投票代理权, 即进行所谓的Proxy Battle 。二、公司并购重组的一种经典型式: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LBO)杠杆收购是公司并购重组的一种经典型式,它将公司并购重组 的专门多重大思维、理念和金融技术涵纳于一身,有着“集成”和 标本的意义,值得我们剖析。杠杆收购盛行的背景杠杆收购是80年代盛行的公司重组新概念,风靡一时。其产生背景大体如下:其一、开始于60年代一直连续到80年代早期的长期通胀,给美国公司带来两方面的结果。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