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建议书可编辑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3394203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建议书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建议书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建议书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投资建议书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2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7四、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8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与经济水平分析13一、项目区城市概况13二、项目区经济水平分析29第三章 萧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建议43一、萧县广播电视局发展现状43二、2008-201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45三、发展重点47四、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51第四章 主建筑规划布局与技术方案53一、规划设计依据53二、规划设计原则53三、规划设计整体框架54四、总平面布局方案55五、演播大楼功能安排方案55六、演播大厅布局方案55七、钢结构建筑设计技术方案57八、演播大厅音响设计方案60九、高清演播室内部通化系统设计方案69十、演播大厅灯光与幕布设计方案76第五章 附属设施技术设计方案85一、给排水85二、供电工程85三、消防系统86四、节能方案86五、布线系统87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安全88一、设计依据88二、环境保护措施88三、劳动安全保护90第七章 节能措施92一、原则与要求92二、节能措施93第八章 工程招标方案96一、总则96二、投标内容97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99一、项目管理99二、项目建设工程与实施进度安排99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01一、投资估算101二、资金筹措方案104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结论及建议105一、效益分析105二、结论106三、建议106附件:项目单位证明材料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萧县广播电视局(台)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工程 (二)项目单位:萧县广播电视局(台) (三)项目法人代表:张玉成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选址:萧县龙城镇虎山头(原广播电视发射台) (六)项目编制单位: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七)项目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安徽省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3)萧县城区开发总体规划 (4)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宿州市定额站宿州定额信息2007年第四季度 (6)广播电视中心建设规范 (7)县级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规范 (8)县级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标准 (9)县级广播电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10)广播电视中心工艺设备安装工程定额 (11)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技术资料 2、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研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10)项目可研结论与建议 二、项目单位及法人代表简介 萧县广播电视局(台),于2001年8月在原萧县人民广播电台、萧县电视台、萧县有线电视台、黄口电视差转台、萧县教育电视台建制撤销的基础上,合并为萧县广播电视台,与原萧县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合并的机制,对外两个牌子,一个机构。现有职工110人,其中财政供给70人。办两套电视、一套广播节目,有线电视传输50套电视节目,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覆盖全县90%以上的人口。 多年来,萧县广播电视局(台)在社会各界的大力之持下,几代广电人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推动着萧县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 (1)新闻宣传硕果喜人 作为全县舆论宣传的主力军,多年来,萧县广播电视局始终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报道先进经验,不断强化典型引导,对推动县委、县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萧县人民广播站从建站初期,仅有工作人员两名,全天播音三次,共两小时三十分,主要转播中央、省电台节目,自办节目每日一次仅10分钟。之后,随着设备和人员的增多,自办节目时间不断增加,相继开办“全县各地新闻联播”、“新闻”、“农村科技”、“法制园地”、“生活顾问”、“企业之窗”、“星期天文艺”、“广播书场”、“每周一歌”等等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栏目。 萧县电视台1993年1月1日正式开播,自办节目萧县新闻每周播出两档,每档约15分钟;自办节目每周一歌每档5分钟。1995年增设专题栏目五色广场,每周播出1档,约15分钟。1999年开办农业专题栏目农科教之窗,2004年改版为走进画乡。2006年,县电视台自办的萧县新闻每周一至周五晚19:50 首播;萧县观察和新闻周刊周六、周日播出。全年播出电视新闻稿件播约1550篇;播出走进画乡、萧县观察、健康生活等专题50期。萧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稿件约2800篇,开设专栏9个。与此同时,县电视台还制作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皇藏峪、画乡风光一批宣传片,为省、市电台、电视台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稿件,为对外宣传萧县,树立萧县良好形象作出积极的贡献! (2)事业建设发展迅猛 萧县广播站建立之初,广播站通过有线广播传输信号,主要设备是275扩音机,L200开盘机。1993年萧县人民广播电台成立时,改用调频发射,主要设备有300W调频发射机,MD光盘机,背包式录音机。采编播设备得到较大的更新。 萧县电视台1993年1月1日正式开播,其主要设备有100米铁塔一座、1000W发射机及备份机各1部、摄像机3台、3/4低带编辑线一套、编辑播出字幕机2台。2004-2007年,先后投入了约100万元,购置了2套硬盘播出系统、6台数字摄像机、3套非线性数字编辑机等设备,完成了电视采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改造,有效地提高了节目播出质量。 1993年12月8日,萧县有线电视台正式开通,播出16套节目,主要设备有播控台、调制器、解调器、卫星接收机等,开通时架设主干线约7公里,终端用户约1700户。1997年开通多路微波电视传输分配系统(MMDS),一次性投入150万元,输出16套电视节目信号,随后各乡镇相继通过MMDS与县传输中心联网。2001年,萧县有线电视台上划归安徽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线公司管理,成立安广网络萧县分公司。目前,县城已经完成有线电视光缆网改造,有线电视传输节目达43套,节目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开通数字电视,传输节目上百套。 在县级广播电视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广播网也日臻完善。1957年5月1日,县广播站通过电话线首次向全县播音,1969年全县生产队通播,全县80多个公社都建成广播站,并配备机线员、广播员。1975-1979年全县架设通向区、乡、镇的广播专线250.31杆公里。1992年,全县所有乡镇都建成了广播站,并有7个乡镇进行了机房改造,达到部颁乙级标准。全县行政村通播率达88.6%。 (3)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萧县广播电视局是萧县政人民府主管全县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视事业的直属事业单位。1969年全县80多个公社相继建立了广播站,1989年全县乡广播通播率100%,行政村通播率98%,自然村通播率65%。1990年全县23个乡镇广播通播率100%,行政村广播室116个。1992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13个区广播电视管理站撤销,80多个区、乡、镇广播站并成23个乡镇广播站,股级建制,属全民事业单位,对外呼号为“乡(镇)人民广播站”,编制数116人。同年5月份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乡镇广播站的人、财、物三权下放,移交职工110人。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保留23个乡镇广播站。目前全县23个乡镇均建有广播电视站。 乡镇广播电视站是最基层的广播电视部门,也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媒体。多年来,县广播电视局始终坚持对乡镇广播站的业务管理和指导。局多次组织人员对全县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进行大清查,较好地规范和整顿了广播电视发展秩序。 (4)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转变行业作风,树立县级广播电视队伍的良好形象。萧县广播电视局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行业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健全规章制度、落实服务承诺等各项措施,逐步打造一支党性强、作风正、风格高、业务精的广电队伍。萧县广播电视台建台14年来,共有81篇稿件在省、市评比中获奖,2件作品在国家级评比中获奖;25人次受省级以上表彰。 五十年来,萧县广电人,以高度的责任心、顽强的进取心,努力推动着萧县广电事业的发展,全方位反映着萧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巨变,扩大了萧县对外宣传的广度和力度,为萧县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任法人代表张玉成,1964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2007年10月从县杜楼镇委书记岗位调任县广播电视局(台)局(台)长、党组书记。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项目建设规模 萧县广播电视演播中心,计划占山荒地50亩,其中演播主楼六层,用地1100平方米,公建用地2000平方米,道路用地400平方米,露天文化广场用地5000平方米,绿地5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二)项目建设内容 1、按照两套电视节目的需要,可以分为节目制作区、新闻中心区、800平方米主演播大厅一个、80平方米演播室和120平方米的演播室各一座。80平方米演播室主要用于新闻节目的演播。120平方米演播室主用于访谈类、互动类节目演播。800平方米演播室主要用于群众参与性、庆典性活动和大型比赛等。 2、建筑一个5000平方米的露天演艺广场,主要用于举办大型电视直播活动,县委、县政府的大型文娱活动、庄典集会等。 3、广播中心设施:建设直播室、录播室、导播室,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音频工作站、合成复制站、总播控室等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编辑、播音员等办公场所80平方米。使中心能够进行中小型节目的演出、录音和制作。 4、网络传输前端:按照收转50套电视、4套广播节目的要求,设置专业的播控中心、播出机房、网络维护站、行政办公等场地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5、技术服务行政管理与公共设施用房,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 6、配电动力机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四、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萧县广播电视由于一直受历史和经济的局限性,一直停留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水平。随着广播电视网络事业的不断发展,演播场地小、建筑设施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宣传职能作用的发挥。 现在的办公场地建于七十年代末,是按当时县广播站级的水平建设的,根本不具备电视节目的演播、制作要求。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县的广播电视宣传取得了较大发展。广播的直播节目陆续上马,电视访谈性、互动性节目也陆续推出,有线网络也逐步进入城乡千家万户,这些都迫切要求尽快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广播电视演播中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最为广泛的县级新闻媒体,迫切需要转变职能和创新制度,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对新闻媒体的要求。 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到人才、资金、设备等众多因素的制约,虽然在新闻界激烈的“争夺眼球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由于它直接面对当地群众和广大农民,因此还是深受这些观众喜爱并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纵观当前县级电视台对“三农”的报道,虽取得不少成绩,但总体上尚存不足,相对城镇受众而言,农村受众大多处在某种程度的“传媒缺失”状态中。因此,充分发挥县级电视台在“三农”建设中的鼓劲、引导和服务作用,不仅符合党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有利于县级电视台自身的发展。 县级电视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鼓劲作用一方面来自政府,另一方面来自人民群众。各级政府在“三农”建设中,都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或措施,这些措施鼓舞人心,可操作性强。及时、准确地向老百姓传递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起到凝聚民心、形成合力的效果。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如何搞好“三农”报道?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建设画乡新农村”两个栏目。前一个栏目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与当地新近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后一个栏目则以乡镇为板块,对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方式、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三农”建设的经验做法等进行了集中宣传。通过宣传,让酒都人民切实认识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了解农村实情是搞好“三农”报道的前提。把农村的实情及农民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时予以报道,可以为各级组织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从而起到鼓劲的作用。它有利于群众转变观念,对农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农”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单靠政府和农民是完不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县级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把社会力量引入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萧县电视台深处基层、扎根群众,对“三农”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乡土人才、致富项目等都可以说是“零距离”接触,因此,抓住身边发生的典型向社会广泛宣传,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就能最大程度地为农民创业致富鼓与呼。 “三农”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矛盾,需要一个正确的舆论监督。作为县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点是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当然也要监督基层政府和干部。舆论监督既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又得到党政领导的认可。 在“三农”建设中,新闻媒体是科技传播、信息服务的主阵地。根据视听监评调查和农民的信息反馈,农民群众对电视节目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一是需要增加新闻资讯的信息量和时效性。因为在市场经济面前,他们只有靠信息畅通寻找致富路子,研究经营策略。因此,县级电视台应增加信息资讯类节目,不仅要介绍本地的经济信息和市场行情,同时要介绍周边县市乃至全省、全国的经济信息和市场行情,使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外面世界,放开眼界,拓宽思路。二是需要技术类、知识类的节目。因为这类节目对农民致富增收直接相关。县级电视台可开设农业专栏,提出并解答一些农民关心的问题,比如:是否处理好了眼前效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合理?是否与本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有关?等等,以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技的欲望。三是需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对农民群众最有说服力。县级电视台可以多报道相关节目,讲述老百姓的致富故事。四是需要文化娱乐类的节目。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枯燥的,农民盼望媒体能带给他们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我国毕竟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倘若家家安装有线电视,户户爱看反映自身生活的节目,那收视群体扩展的前景将十分可观。过去,由于县级电视媒体涉农节目不多,许多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广告客户不太愿意寻找其发布广告,如新农药、新种子、化肥、薄膜、劳务输出、招工信息等。如果重点强化新农村建设宣传,广告客户就会注意到农村到达率高、收视群体广泛的节目,因而县级电视台的广告收益也会随之增加。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与经济水平分析 一、项目区城市概况 1.城市概述: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纬33度56分至34度29分,东经116度31分至117度12分。主属黄淮海冲积平原,东南部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其余为黄泛平原。山丘、谷地占总面积22.2%,平原占77.8%,河流主属淮河水系。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候区。常年平均气温24.3?,年均积温达5678?度,无霜期206天,年降水量854.6毫米左右。 萧县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萧县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萧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航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萧县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临京沪铁路,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24.3,年均无霜期206天,年均降雨量854.6毫米。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萧县水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 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开发商,近2万家乡镇开发商,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开发商相继来萧投资。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萧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秦置萧县。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风骚人物荟翠,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擅长丹青者2万余人,其中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然、吴燃等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犹如繁星璀璨,县城书画艺术一条街集书画创作、装裱、展览、交易、鉴赏于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投资近亿元的书画艺术博览城已完成规划设计。突出的人文优势同时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萧县饮食文化闻名大江南北,“萧县羊肉汤”、“皇藏峪蘑菇鸡”、“圣泉寺烧全羊”等各种风味小吃成了黄淮地区城乡人们的美味佳肴。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萧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于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萧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 2.萧县农业 萧县盛产小麦,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个小麦示范县之一。 年种植优质小麦100万亩,亩产375公斤,总产3.75亿公斤;优质玉米50万亩,亩产400公斤,总产2亿公斤;优质棉花25万亩,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175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30万亩。形成了马井镇万亩韭黄、韭青基地,酒店乡、黄口镇万亩西瓜基地,杜楼镇小圩子1000亩香椿基地,龙城镇帽山万亩大棚菜基地,孙圩子乡5万亩胡萝卜基地,大屯镇芦荟基地,杨楼镇白蒜基地,沿国道两侧5万亩鲜豌豆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瓜菜基地30多个,总产6亿公斤以上,优质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万亩;以辣椒制种为主的蔬菜制种近万亩,总产值1亿元左右。萧县杂交辣椒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除在国内的广东、广西、海南、北京等20多个省市销售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各国等。 林果业 萧县是闻名全国的水果大县,目前,基本形成了沿官桥-白土-龙城-圣泉-刘套等乡镇的葡萄产业带,以黄河故道为中心的苹果、梨产业带,以郑腰庄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以东南山区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同时有早熟梨、早熟苹果、加工专用葡萄、桃、干杂果等新品种50多个。萧县现有水果面积50万亩,其中梨20万亩,苹果10万亩、葡萄8万亩、桃7万亩、干杂果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3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6亿公斤左右,2007年,萧县水果面积将发展到70万亩。 萧县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林木覆盖率达32.8%,特别是近年来,农民跟着市场走,栽植杨树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60万立方米,杨树可采量22万立方米,带动了板材加工业的兴起。 畜牧业 萧县是安徽省养殖大县。目前,形成了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西门塔尔肉牛、黑白花生奶牛、樱桃谷鸭等高效品种和特禽、长毛兔、鸵鸟、土元、蝎子等特种动物及珍稀动物养殖基地。萧县常年存栏牛17万头、羊100万只、猪40万头、禽1000万只,出栏牛8万头、羊120万只、猪50万头、禽1500万只。形成了庄里乡、白土镇波尔山羊、皖北白山羊规模养殖,黄口镇三元杂交猪养殖,新庄镇牛肉养殖,永?镇天牧集团奶牛养殖,杨楼、刘套、圣泉等乡镇肉蛋鸡养殖,丁里镇樱桃谷鸭养殖,大屯镇鹌鹑养殖等规模养殖小区,萧县养殖龙头开发商近50家,养殖专业协会达200多个,专业村80多个,规模养殖户达5万多户,引进新品种150多个,开展了山羊、生猪、肉奶牛的杂改推广,加强蓄禽疫病的监控与防治,确保了畜牧业的发展。 水产业 萧县水面积达11.5万亩,共有大型水库4座,可养水面3万亩,已养水面2.4万亩,开发精养鱼塘5000亩,主要引进建鲤F6、F7,湘云鲫,彭泽鲫,团头鲂,美国叉尾鲴等品种,推广种草养鱼、颗粒饲料养鱼、池塘鱼鳖混养等技术,形成了以故黄河塌陷区为主的两个养殖基地,年水产品产量达5000吨左右。 农副产品加工 近年来,萧县立足实际,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培育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龙头开发商,基本形成了8大类加工基地:1、以荣昌板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张庄寨板材加工基地,年产值近亿元。2、以园艺总场、黄河故道园艺场、樱桃酒厂、古井集团等为主的水果加工基地,其中县园艺总厂的葡萄汁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3、以棉花加工开发商及黄口纱厂为龙头的棉花加工开发商。4、以县罐头厂、冷冻厂、裴顿公司为龙头的瓜果菜及蓄禽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基地。5、以皖王集团、锦丰集团、祥超面粉厂、金鸽面粉厂为龙头的优质小麦加工、深加工基地。其中皖王集团日加工小麦700吨,年生产各类面粉14.7万吨;锦丰集团年加工小麦24万吨,生产方便面17亿袋。6、以康达尔、步强饲料厂为龙头的饲料加工基地。7、以天牧乳业集团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等基地。 3.萧县工业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开发商,近几年来,美国裴顿、四川天牧乳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清大集团、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台湾王品农产品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开发商相继来萧投资。萧县已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75公顷,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煤炭: 主要分布在县内六个区域,即义安-汤岱区、郭庄-孙庄区、李庄区、张大屯区、永固区、孤山-白土区,探明地质储量7.5亿吨,-600m以上为4.2亿吨。萧县范围内煤炭后备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开发条件的矿区如下:(1萧县张大屯矿区,现在正在详查阶段,煤炭地质储量1.5亿吨,可建年生产90万吨矿井一对。2 郭庄矿区勘探资料齐全,地质储量约1800万吨,可建年生产能力21万吨矿井一对。(3)金黄花矿区勘探资料齐全,地质储量5000万吨,可建年生产45万吨矿井一对。(4)三仙台矿区,现在进行详查阶段,地质储量约1300万吨,可建年产21万吨矿井一对。另有煤炭普查项目三处,即萧县郝庄勘查区、萧县王大庄勘查区、孙圩子勘查区。目前县内国有煤矿4个,集体煤矿13个,年设计能力为90万吨,今年产煤80万吨左右。 磁铁矿: 主要分布在张大屯镇旗杆楼,工业储量为1368万吨,并伴生疏18万吨,可综合开采利用。 石灰岩: 分布较广,主要分布:瓦口-龙城北一带、永固镇、老孤山、皇藏峪至官桥一带,地质储量约30亿吨,保有储量6542.72万吨.其中白土镇牛头山水泥灰岩储量3500万吨。目前县国有水泥厂一个,石灰厂一个,乡镇水泥厂9个,采石及石灰厂40个,个体开采户100个左右。年产水泥能力45万吨,石灰10万吨,建材石料70万立方米。 大理石: 分布较广,主要有两种:即沉积岩类和火成岩类。沉积岩类主要分布四个地区,分别是:?帽山、官桥燕子山、萧城的老虎山、杜楼镇所里等四处,地质储量约2120万立方米。火成岩类主要分布于丁里的花岗岩体,储量也十分可观,萧县大理岩有近三十个品种,目前尚无开发利用。 高岭土: 主要分布白土镇、龙城镇范围内,矿产分为软质高岭土、硬质高岭土两种,地质储量约1000多万吨,目前有一个集体矿、四个个体矿开采,年产量约1.5万吨,但未进行深加工。 瓷石、瓷土: 主要分布萧城帽山、辘湾村附近,矿石质量可达二级日用瓷。地质储量约3000万吨。目前有一乡镇矿开采,年产量约10万吨。 矿泉水: 主要分布萧城南郊梅村中学附近,矿产主要有赋存于石灰岩与花岗岩岩体的接触带或断裂带上。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臭、口感良好。九三年经水电部淮河水资源保护办公室、地矿部南京综合岩矿试验室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该矿泉水含多种人体发育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铁、铝、锂、锰、钻、锌、硼、钡、钒、镍、氟等。常量元素Ca、Mg. K、Na等含量也适中,属低钠盐、中等、矿化度。其中偏硅酸、锂含量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微生物细菌总数每毫升2个,大肠杆菌每毫升小于3个。实属卫生条件上等的优质矿泉水,是萧县发展饮料工业良好的水源基地。 彩色水泥: 萧县石灰岩储量达50亿吨以上,且品位高,其中仅龙城镇白瓷石工业储量达5亿吨,可开采150年以上,被国家地质部门已认定为优质彩色水泥生产原料。 白云岩: 萧县产地9处,主要分布在白土镇白虎山、马头山、黄包顶;官桥镇皇藏峪东北;庄里乡官山、胖妈顶、前白庄东北拐山、歪头山西北独山、陶墟东南。经安徽省地矿局.325地质队勘探,资源量约1.7亿吨,含量成分高,是提炼金属镁的上乘原料。 4.萧县人文历史 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文化之邦”的美誉,风骚人物荟萃,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 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擅长丹青者3万余人,其中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燃、吴燃等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犹如繁星璀璨,县城书画艺术一条街书画创作、装裱、展览、交易、鉴赏于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投资近亿元的书画艺术博览城已完成规划设计。突出的人文优势同时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萧县饮食文化闻名大江南北,“萧县羊肉馆”、“皇藏峪蘑菇鸡”、“圣泉填充烧全羊”等各种风味小吃成为黄淮地区城乡人们的美味佳肴。 萧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萧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窑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好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为安徽省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点之一。 5.萧县旅游资源 萧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萧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窑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好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为安徽省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点之一。 皇藏峪 皇藏峪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此处群峰突起,谷幽林密,溪涧长流,不仅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也较为丰富。这里恬温带阔叶落叶林残存地区,森林面积3100多亩,146种树木,58种鸟类,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区暖温带生物群落面貌。被省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皇藏峪原名黄桑峪。据旧志记载,早年因峪内长满黄桑而得名。 孔 庙 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顺治萧县志对其建筑布局作了如下描述:“中为先师庙,东西两厢。前为庙门,门外东为名宦、西为乡贤二神祠。前为泮池,跨以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前为屏墙,棂星门西为儒学大门,由大门直北,东向为仪门。先师庙后为明伦堂,堂东为崇德斋,西为广业斋,东北为启圣祠,堂西北敬一箴亭。”古时为祭祀孔子的地方,科举时代是县内的最高学府。因风雨剥蚀,战火焚毁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今仅存孔庙大成殿。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旧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会议休息时,五位首长在院内合影留念。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军指挥部已迁入该村,到49年元月,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共在蔡洼工作28天。现该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及总前委会议旧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室内用具老式床、桌椅、条几等保存完好。 圣泉寺 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 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为矿泉水中的上品,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山泉 圣泉 圣泉是萧县最著名的一处泉水。涓涓细流,虽一勺之泽,却常年不涸。水质清澈味甘,堪称萧县第一泉。清人王维翰题圣泉诗赞云:“瀑布山腰老树前,僧寮一簇锁寒烟。不经陆羽煎茶过,谁定江南第几泉?” 北泉 又名栲栳泉,在永雷达寨北门外。大小泉眼10余个。泉水涌出,常年不断,形成一水塘和小溪。 雾猪泉 位于皇藏峪 北部雾猪山下。泉水微温,四季畅流。如适雨季,清水喷涌,颇为壮观。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过此地,猪干渴而拱地,一母猪竟拱出水来,成为一泉,遂得名“母猪泉”,后讹传为雾猪泉。宋代时苏东坡知徐州时,曾祈雪于此,作祈雪雾猪泉文。 蚂虾泉 位于永雷达铙钹山东麓。一石坯下泉水流出,水量不大,但四季不竭。水中常见蚂虾戏游,故名。 拔枣泉 位于永雷达铙钹山北,水库西。是季节性山泉。雨季时水柱高达一、二米,旱时干涸。泉名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赵匡胤和周世宗、鲁郑恩结拜为三兄弟,落泊时避难于永雷达,住院在一家王姓客店。因付不起食宿费,与店家伙计发生争执,以至打了起来。赵匡胤等3人赤手空拳,不能敌众,鲁郑恩一怒,拔起一棵枣树,顿时泉水喷出,故名。 花甲寺古遗址 花甲寺古遗址,位于萧县城东南17公里花甲寺村南。倒流河把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9米,文化层厚约5米。 该遗址先后出土有古生产工具石斧、石凿、骨针、陶纺轮、陶瓶、刮削器、砸击器和渔猎工具、网坠等。从出土器物的形状,纹饰等分析认定,该遗址属新石器晚期遗址,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项目区经济水平分析 经济增长稳中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萧县生产总值完成6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达27.89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达15.78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达22.06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4.6:21:34.4调整为42.4:24:33.6。一产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二产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三产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表明萧县产业结构调整已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全部工业达15.78亿元,增长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达8.11亿元,增长62.9%。工业产品销售率96.66%,实现利润5058万元,增长215.9%,利税总额9659万元,增长140.7%,工业效益综合指数181.32,为历史最高。工业对萧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工业开发商改革继续深化,一批原特困开发商资产重组后,恢复和激发了活力,成为萧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骨干开发商和优势产业支撑拉动作用明显,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凸现。全力推进“1313”工程,精心打造“工业航母”和“龙头”。2006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开发商6家,其中有2家超5亿元。在全力扩张经济总量,打造优势产业和“龙头”开发商的前提下,产业特色十分显著的产业群快速聚集。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及纸制品、板材加工、煤炭、面粉加工等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从而使萧县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具有自己地方特色、一批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开发商支撑和推动作用明显的发展格局。 农村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农业科技入户工1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项目为抓手,奋力抓好粮食生产,农业生产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建成绿色食品小麦原料生产基地30万亩,优质小麦90万亩,主要农作物全面丰收。萧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3.75亿元,增长8.1%,其中,农业产值27.75亿元,增长18.8%。全年粮食总产75万吨,增长14.2%,其中,小麦总产40.65万吨,小麦核心示范田最高亩均单产达1167斤,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开发商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开发商7家。建成了全省县级中唯一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年外出务工农民28万人,务工收入1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00元,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有新增长。目前,萧县已发展合作经济组织300多个,发展会员2.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占萧县农户40%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编制实施了2个镇、2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规划。萧县农村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工程正在兴建,目前已经联网400多个行政村,用户已达4万多户,灵山电视发射台建设也已进入实质阶段。农村“村村通”工程建成200公里,续建的“国债”、“通达”等工程全部完成(总里程170公里)。新增“村村通”客车22台。“百镇千村农信通”工程开始启动。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城乡市场趋于活跃。萧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9亿元,增长10.7%。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消费观念及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 2.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新的突破,资金争取成果显著。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9亿元,增长3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97亿元,增长58.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增长42.1%;房地产投资0.2亿元,增长42.9%。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特点是工业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明显提升。全年争取国债及各类政策性资金1亿元以上,落实开行贷款1亿元,为各类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全力推进“1313”工程,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锦丰实业、虹光彩印、熙可安粮罐头生产线等项目已竣工投产;金黄庄煤矿、贝钢件铸造、虹光80万吨玉米加工及虹光、林平热电节能项目、丁里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项目、萧国特色美食城项目、萧县粮食产业园区项目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萧县经济开发区项目第一批用地报批工作已全部完成,近期即可入园建设;孙圩子、张庄寨、薛庄等工业集中区加速发展,工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积极落实东向战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跟跑沛县的步伐,创新招商方式。萧县共组成31个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主攻苏、浙、沪、鲁等地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萧县共引进招商项目88个,协议引资18.4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14亿元,增长37.87%。利用外资121万美元,是去年的60.5倍。目前萧县在建续建招商重点项目23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个。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已经动工,初步显现出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良好态势。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出口供货和出口贸易额突破亿元大关。 统筹能力显著提高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健康。全年财政总收入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7.7%,财政总支出7.62亿元,增长63.1%。其中,基本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农业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存贷款大幅增长。萧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70亿元,比年初增加7.68亿元,贷款余额15.37亿元,比年初增长3.02亿元。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谐萧县建设扎实推进。萧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97元,增长21.3%。农民人均纯收入2663元,增长17.8%。“村村通”公路建设、农民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农村沼气等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力度加大。2006年,萧县高考文、理科上线3244人,比去年净增935人,在全市增幅最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了对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加快了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萧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291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53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87人。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710人,其中新增参保人员305人,征收养老保险费3367万元;发放开发商离退体人员养老金328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620人,共为671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助金147.56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950人,支付基本医疗费966万元、大病救助198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260人,支出工伤保险13.6万元。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年共发放救灾款145万元,救灾面粉250吨,救灾衣物2000余件,救助灾民、特困户2.9万户,下拨救助款146万元,救助特困群众16046人,发放低保金778.3万元,低保对象6853户,11670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区域形象得到提升。县城建设全面启动,城市面貌发生了变化。投资580万元对中山南路1800米路段进行了改造,投资129万元修建了健康路北段350米路段,投资200多万元新铺设直径50mm以上的自来水供水管道3000多米,同时在老城区逐步改造了锈蚀管网,更新了老管道,减少了跑、冒、滴、漏现象。疏通了交通路、淮海路、中山路等城区主干道的下水道,开挖了民治街中段的下水道,从而结束了这些路段长期积水现象。修铺人行道并铺设彩砖10800平方米,更新改造两侧路灯和灯箱各120盏。拆迁了原招待所20800m2,兴建萧国商贸城。龙山子立交桥已建成通车,凤山新区和新宾馆建设已经开工,四通公司开发进入实施阶段。加强了土地红线控制区的管理,有效遏制了凤山新区、行政中心、道东301省道南侧、郝庄南侧等五大块连片土地区域5000亩土地内的违法建房。通过开展“四城”同创活动,城市建设和管理迈上了新台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33 / 33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