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2585321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银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银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 龙 小 学 电 子 备 课2015年下银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作者:周洪新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更多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相乘。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务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1、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表:单元结束 期 末 平均错误率速 度 平均错误率速 度表内乘法6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 绝人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三、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丧失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支铅笔;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58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5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2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1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2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1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1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量一量 比一比1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六、教学进度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9。1-9。6认识厘米,用厘米;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解决问题5课时29。7-9。13辨别长度单位,整理复习与检测,教师节5课时39。14-9。20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庆中秋节4课时49。21-9。27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59。28-10。4国庆节610。5-10。11整理复习与单元检测、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会拼钝角5课时710。12-10。18整理复习与单元检测、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810。19-10。252-6的乘法口诀5课时910。26-11。1整理复习与单元检测、观察物体(一、二)5课时1011。9-11。15整理复习与单元检测、上半学期复习5课时1111。16-11。22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分析5课时1211。23-11。297、8的乘法口诀 机动1311。30-12。6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5课时1412。7-12。13整理复习与检测 机动5课时1512。14-12。20认识时间、用数学5课时1612。21-12。27整理复习与检测、机动5课时1712。28-1。3数学广角搭配(一) 5课时181。4-1。10总复习 元旦5课时191。611-1。17总复习5课时201。18-1。124总复习5课时211。25-1。31期末考试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_ 二_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单元、组一、厘米和米预授课时间所属领域图形与几何页码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7、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8、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 学重 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 学难 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安排1、认识厘米1课时2、认识米-1课时3、认识线段-1课时4、画线段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PPT课件。长度单位1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认识厘米(1)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一、长度单位页码P2、3页教 学目 标1、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 学重难点建立1 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 学准 备直尺、三角板、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 拃。生2:5 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 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 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 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 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3、教学例3(量一量)。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 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 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 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 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长度单位2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认识米(2)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一、长度单位页码P4页教 学目 标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 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 学准 备直尺、三角板、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明确:“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长度单位3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认识线段(1)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一、长度单位页码P5页教 学目 标1、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 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 学准 备尺子、三角板、PPT课件,各种直、弯的实物。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1、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2、小结导入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画线段。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长度单位4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画线段(2)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一、长度单位页码P67页教 学目 标1、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巩固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 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 学准 备尺子、三角板、PPT课件,实物。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三、拓展运用: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开放题:1、数线段。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长度单位5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实践活动:我长高了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一、长度单位页码P7、8页教 学目 标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3、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意识。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教 学准 备米尺、长绳、皮尺。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男生女生头围(厘米)4359,4258;身高(厘米)99133,98132。三、拓展运用: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4、课后完成测量任务。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_ 二_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单元、组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预授课时间所属领域数与代数页码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教 学目 标1、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能力、计算能力、估算的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5、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 学重 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教 学难 点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安排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教学准备小棒,PPT课件。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1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页码P11、12页教 学目 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教 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 学准 备小棒,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三、拓展运用:1、计算下面各题。59+40 20+67 24+63 46+5362+17 35+24 3+84 43+402、数学医院: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 3 1 9 7 6 7 2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 4 5 9 7 9开放题: 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100以内的加、减法(二)2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100以内的加法(进位)2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页码P14页教 学目 标、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在讨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发现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教 学重难点重点: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教 学准 备小棒,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1、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2、收集数学信息3、提出问题: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学生:(1)口算:35+30=65 65+7=72 (2)用小棒摆一摆。 (3)用竖式计算。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4、p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56+37= 46+24= 29+5= 5 6 4 6 2 9 +3 7 + 2 4 + 5 9 3 7 0 3 45、填一填 3 7 4 5 + 2 ? + ? 2 5 9 7 96、开放题: 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三、巩固练习:1、教材15页4、5、6题。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五、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35+37=72(名) 3 5 3 5 + 3 1 7 + 3 1 7 2 7 2 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后反思:100以内的加、减法(二)3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100以内的进位加法3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页码P14页教 学目 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 学重难点重点: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难点:熟练、准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的笔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教 学准 备小棒,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第16页7题计算。45+47= 25+63= 32+18= 76+5= 9+56= 37+38=教师: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完成教材第16页8题。在里填上“”“”或“”。4+3840+38 76+2199-5 67+969+783-383-8 57-538+17 25+4735+353、完成教材第16页9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进行检查。4、完成教材第16页10题。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结果。5、完成教材第16页11题。玩具飞机 玩具汽车 玩具火箭 玩具轮船23元 14元 27元 30元(1)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艘玩具火箭,一共要用多少钱?(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三、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要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在以后的练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2、做一做(指名板演):46+38= 56+24= 29+35= 5 6 5 6 2 9 +3 7 + 2 4 +35 9 3 8 0 6 43、填一填 3 7 4 ? + 2 ? +?4 6 2 79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100以内的加、减法(二)4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1)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页码P17、18页教 学目 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 学准 备小棒,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中国金牌51枚,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代表团 金牌数 美国 36 俄罗斯 232、收集数学信息:3、提出问题:如: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板书算式:36-23=师: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3 6 - 2 3 1 3 教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三、巩固练习。1、p18页,做一做:45-3= 64-( )= 4 5 6 4 - 3 -( ) 4 2 3 32、48-18= 25-21= 4 8 - 1 8 3 0 3、教材20页1、2题。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教后反思:100以内的加、减法(二)5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2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页码P19页教 学目 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2、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透过具体情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 学准 备小棒,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51-36=)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代表团 金牌数 美国 36 中国 51(1)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2)分小组交流想法:(3)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A、可以用竖式计算。B、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5 1 - 3 6 1 5(4)小结: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个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0,11减6得5。)2、教学例3: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 5 0 - 2 4 2 63、p19页,做一做: 6 5 4 3 - 3 7 - 8 三、巩固练习。1、教材20页4、5题。2、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3、以后要注意的是:( )。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例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51-36=15(枚) 、5 1 - 3 6 1 5 例3:50-24=26、 5 0 - 2 4 2 6教后反思:100以内的加、减法(二)6二 年级 数学 科目 检查签字: 课 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3预授课时间2015年9月 日所属单元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页码P 21 页教 学目 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 学准 备小棒,PPT课件。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21页第6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 0 8 3 7 9-2 8 - 3 5 - 67 2 2 4 8 2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2、完成教材21页第7题。计算:54-27= 66-49= 43-37= 95-63= 72-9= 36-28= 87-38= 54-36=1)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教材21页第8题。1)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2)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4、完成教材21页第9题。先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结果。5、教材21页第10题。夺红旗: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