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2584920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师编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师编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及其规律的科学。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 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 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动机 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 现。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和言语等。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 产生的态度体验。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 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 制止作用。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 识特征,主要包括 能力、气质和性格。1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 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 与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 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 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 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 制的心理现象。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 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18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 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19德国 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20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内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21机能主义 美 詹姆士,代表人物 杜威;心理机能。22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23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24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无意识。2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 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2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第二章27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 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 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 六个方面。28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9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或称中间 学科(前沿学科、综合学科)。 30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 学。31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 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3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33改造期学习苏联心理学。繁荣期 1963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34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 律的科学。 35高教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教育任务不同、教育对象不同、社会职能不 同、地位作用不同、培养方式不同。36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 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 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3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 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4)为 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三大社会职能: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 38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高等教育心理 学的主要作用):(1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40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 (口头、书面);(4)个案法。4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 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第三章42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 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43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 为角色期望。44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对他相应的角 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45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 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46教师的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 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47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 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 对学生的影 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48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可分为四种:强硬专 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49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 采用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 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5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 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 5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5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53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54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55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 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 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 果的判断。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5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 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两个方面。一般 教育效能感与班杜拉的结果预期相一致,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效能预期相一致。 57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58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59教师自身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一是向他人学习;二是注意对自己的教 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60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 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 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 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61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的 验证。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 观察和分析阶段。62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63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 6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 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 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根据作用范围,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 65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 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 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V66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1)能动性(2)普遍性(3)有效性。V67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以 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68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 到达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 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69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 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7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 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71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病调动积极因素, 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正确成长。(2)善于随机应变,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 ,是教育艺 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3)善于对症下药,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 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 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 72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73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 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 响威信的树立(首因效应)(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74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 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 的楷模。75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 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 广博性。师爱是教师职业 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 。 76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 能。 77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 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第四章78广义的学习,指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 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79次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学 习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有目的、自觉 地、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 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80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81加涅(美)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 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 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 息(4)动作技能(5)态度。8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 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 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8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 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 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8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 S 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 惯。85俄国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86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由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 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87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88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 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 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 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 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 件作用过程。8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在操作性。90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9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和操 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对操作性行为的研究更能揭示人在 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规律。92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 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93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94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 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 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 与理解获得期待。 95布鲁纳(美)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96学习的本质是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含的三个过 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 97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 结构的一般理解。98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 则(4)强化原则.99奥苏伯尔(美)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0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 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01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 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V102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接受者(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 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103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 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10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10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06信息流是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10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 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 编码过程。108控制结构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109学习阶段: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110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11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11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 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 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 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 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 点。第五章V113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 114动机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 115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 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V116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 态。117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118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 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交往内驱力(也叫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 的一种需要)。119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为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青春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20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121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 刺激物。122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学 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123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 ,两者密切相关学习 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124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1)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 关系,可以分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 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 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 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可以分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 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12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26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四大类:(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2)自我实 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3)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127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 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V128强化动机理论(由行为主义学派提出)认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 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 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129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 的愿望或趋势,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 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V130成就动机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50% (2)避免失败的动机(特难特易)。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 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勺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 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寸,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131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 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132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 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133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 满足。134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V135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136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就不 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 能感。137对新异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学习需要。138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习 效果。139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1)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 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分化的学习需要 (2)间接转化途径, 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140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 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14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42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 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 称倒“ U曲线)。143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44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145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 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六章 146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 习的迁移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147学习迁移的分类(例子判断题):(1)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 正迁移和 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2)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 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 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3)按照迁移的先后,分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4)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 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 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148学习迁移的作用:(1)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 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 界。(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 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149形式训练说: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无条件的。150相同要素说(反对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有条件的):当学习情境与迁 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 移。151经验泛化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 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152关系转换说:关系转换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两个事物 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153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 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 的影响是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 识的组织特征;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154经验整合说:经验整合的实质就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 网络化的心理结构。 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 155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 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时的作用。156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 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V157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 就越好。158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 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 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V159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 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16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 移)(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 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 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 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 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把各门学科中那些 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 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第七章161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知觉反映 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 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16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 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 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163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 批判性等五方面。164思维的敏捷性:迅速。灵活性:随机应变。深刻性:思维的深度。独创性: 新颖、独特、有价值。批判性:严格估计、精细检查、正确判断。165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0 1岁)思维开始萌 芽;(2)知(直)觉行动思维阶段(13岁)思维的支柱是 实物和动作;(3)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7岁)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表象;(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也叫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活动的支柱是 概念,小学时期是形式逻辑思 维的形成期,形式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 166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 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常规思 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 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大 学生的思维基本属于常规性思维;(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即对认知活动的认知。)167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 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168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三种。169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 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 直观形式。 170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适当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结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强度律指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组合律指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 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 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观察后要 求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写出观察报告。(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71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 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 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概括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72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1)感性概括即直觉的概括,是一种低级的 概括形式,只是知觉水平的概括。(2)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 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 系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思维水平上的概括。173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指把事物的整 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综合指把事物的各个部 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形成一个整体。(2)比较。比较是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 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以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础。(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 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法则与思想。 74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A正例 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B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指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 例证.(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 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 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 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3)科学地进行比较。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 指导法和发现法。第八章V175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存贮和提取的过程,是人脑对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176 “记”就是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回忆。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 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 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两个记忆环节来实 现的。177记忆的类型:(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语义记忆(4)情绪记忆 (5)运动记忆。178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境记忆是对个人 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 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 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也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 忆。179瞬时记忆:存储时间大约为 0.25 2秒。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为 5 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7士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从 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 180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 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 )得到全面发展,大学期间是人生记 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181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182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视觉编码是 感觉记忆的主 要信息编码方式。(2)语音听觉编码,语音编码或听觉编码是 短时记忆系统的 主要编码方式。(3)语义编码,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 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4)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 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18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效果随 所识记材料的数量增加而递减。a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 料效果要好b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c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d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的主动性越高, 识记的效果就越好。(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 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4)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 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 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 。(6)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7)识记的信心。V184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185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186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 (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V187联想组织是人们对字词水平的语义信息储存的重要方式。网络组织是语义记忆的主要方式,人类的概念和命题主要是按网络组织储存在记忆系统之中的。V188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 发生错误,就是遗忘。V189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 一时不 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190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 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后,几乎不再遗忘。 191遗忘规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 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192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1)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桑代克进一步发 展。(2)干扰说,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的 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的学习材料对保 持和记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3)同化说,当学习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 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 轻了记忆,是一种积极的遗忘。(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遗忘是因为不想 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 193合理复习,防止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 方法要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 重复阅读。整体复习指每次复习整篇材料,部分复习指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进 行复习。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如果材料是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采用部分 复习法,如果材料是彼此具有联系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安排:材料比较 短,可以采用整体复习法;材料比较复杂、冗长,则宜采取综合复习法。(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可采用“过渡学习”来提高记忆效果。过度学习指在 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寸,记忆效果最好。第九章194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195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9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的问题,也称为记忆性知识,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19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 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 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V198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V199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V200兀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 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元认知策略可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 略调节策略.201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202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203心智技能的特点:(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 动作经验。(2) 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在性和减缩性。心智活动的进行是借 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 的活动方式。V204认知策略:(1)注意策略(2)编码与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 复述策略(5)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205注意策略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 策略。206编码与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 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网联策略。对于复 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 比较分析(“网联”策略)。207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 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 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记忆术是典型的精细加工技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 持的记忆方法。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做笔记是复杂知识精细加工。208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要想通过复述真正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宜采用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的方法。209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要用划线、 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出.V210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 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 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 教授认知策略.211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212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 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 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 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 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21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 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除上述三 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 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 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第十章V214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直接加以处理 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 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15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 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 案、解决问题)(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216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1)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模型,认为问题解决是一 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盲目的、渐进的,是在没有推理和判断的情况下进行。尝试错误的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2)苛勒的顿悟模型。(3)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问题解决一般包括 5个步骤: 失调诊断假设推断验证。(4)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 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四个阶段为: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验证 期。217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 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 算子(即操作)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 状态。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 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 四 个阶段。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 动,也叫算子。 218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认清问题的关键) 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 检验假设(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即通过 实践来检验和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检验)。219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220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221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定势。222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223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它可能会 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224原型启发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225在一定的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 但动机太强 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226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动机)(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 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 问题解决的计划并给予反馈。227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型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 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成品 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228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 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 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咼(4)咼创造性者必须有咼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29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是智力活动的对象和材料。操作指智力加工活动,即对给予的信息 内容进行处理。智力活动的产品指运用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 230发散性思维及其转换与创造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 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流畅性:反应迅速而量多;灵活性:思维变化多端,类多;独特性: 观点新颖,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成分。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23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柱性因素的,发散 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232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自重与胸襟开阔的人格特征。233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 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地想像。234创造性思维的构成: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 结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像.235辐合思维遵循单一的模式归一地求取答案, 思维的过程就是要明确的指向 这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是假定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维的方向往外发散, 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236想像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像是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而相应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活动中,人脑 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是创造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 237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联系实际或结合具体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造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 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 出评价,以便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 题)。第一章 238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239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认 知)、自我体验(情感) 和自我调控(意志)。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自尊是 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2)从内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