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5月仿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2231914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5月仿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5月仿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5月仿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 文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第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那些执政卿大夫们提出各种思想主张、政策谋略,施展于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周礼可以说是殷周社会秩序思想的一个总结,核心是设定了家庭血缘关系与社会等级关系之间的同一秩序。对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仁”。“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仁政”。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正是 “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其一是执“法”的严厉。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的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其二是推行“作内政而寄军令”,以乡建制,推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强化了军队的战斗力。他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帮助齐桓公成为霸主。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管仲真正要干的是要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在老子看来,整个春秋时代是历史的倒退,文明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因为社会的退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有的政治策略都导致社会危害。“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他希望“无为而治”,绝圣弃智,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无知无欲,才能获得幸福。 春秋时期的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张力结构,首先在政治文化内部,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彼此对应,由此导致王道和霸道相互制衡,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张力。而道家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对立面出现,它把人们的目光由现实世界引向对个体生命的自觉和感悟,又和政治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仅对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继承得最全面和最深入,而且还扩大了礼的范围,并为之找到了人性的根据“仁”。 B.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的创造者是齐国名相管仲,他将孔子的“仁政”用到人才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 C.老子的道家文化实际上是春秋时期的政治文化的对立面,老子认为当时所有的政治策略都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D.孔子的“仁政”、管仲的“霸道”、老子的“道”,三家学说构成了春秋时期的重要文化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春秋时期的三个文化流派是在面对当时社会“礼乐崩坏”的局面,各诸侯国感受到严重危机,都在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形成的。 B.对以家庭血缘关系与社会等级关系为基本框架的政治文化,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这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C.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有民本思想,讲究礼;还显露了强势一面,仁政在他那里不过是增强实力、实现“霸道”的手段。 D.在老子看来,整个春秋时代的政治文化都导致了历史的倒退,并且认为所有的争权谋利、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都是虚无而且无益于社会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实施以乡为建制单位,来推行全民皆兵的政策,既强化了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策略,即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 B.老子的道家思想有着针对性的社会现实基础,它正是面对春秋时期“礼乐崩坏”、人心不古的政治黑暗现实,主张 “无为而治”,回归于 “道”。 C.春秋时期的儒家、法家、道家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张力结构,即儒家文化与法家文化构成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合在一起与道家文化形成对立。 D.儒家、法家、道家文化构成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着,相生相克,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注释: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4.对于文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今欲汝俯就卑职 俯就:屈尊就职B.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 端拱:恪守本分,清静无为C.后又潜入画策 画策:画像,画图D.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 超迁:破格提拔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杜如晦家世显赫,世代为官。曾祖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曾任河内太守,祖父任温州刺史、工部尚书,父亲曾任昌州长史。B.杜如晦聪慧明达,深受器重。隋朝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另眼相看,说他是栋梁之材。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在秦王府众人被外迁之际,奏请把他留下。C.杜如晦功勋卓著,多次被封赏。在跟随太宗征讨天下之际就被高祖封为建平县男,待太宗即位后,升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D.杜如晦生前辉煌,死后亦荣耀。他死后,太宗很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在第二年他的忌日当天,太宗还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7.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5分) (2)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卜 算 子 葛立方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8.上片是如何描写荷花的?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9.本词使用叠词多而且好,请任选三个描写对象不同的叠词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1)逍遥游中,指出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2)杜牧在阿房宫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自己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具体语句是: , 。 , 。(3)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老作家的义举奚同发老作家是在生命的最后当做“收山之作”来写那部长篇小说的。闭门谢客,十年磨砺,当六卷本二百多万字的小说最后封笔的时候,他想想自己的生命之灯是否也快熄了。想一想,十年来,天天忙于写书,犹如与世隔绝,竟再也没有踏上街道。出版社的人拿走书稿后,老作家决定出去走走。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先是说问他一下路,而后就说自己是来这座城市工作的,把工作的地址丢了,一天下来钱也花完了,小孩子很饿没吃饭。老作家当即拿出十元钱让他们去吃饭。没有走出六十米,老作家就看到一个脖子下挂着牌子的孩子,站在街边,说父母有病,自己没钱上学,求好心人相帮。老作家的老眼竟泛起一层潮雾,他没想到在这儿竟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相遇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五十元钱给了这个孩子。想着那个失学的孩子,他的心里不好受,一边走还一边喃喃自语。突然,一个穿着很不错的青年女子挡在他面前。女子一副为难而不好意思的表情,老作家瞧着她问有什么事。她似乎犹豫再三才下了决心说似的,原来,她去别的地方办事,转车到这儿,没想到钱丢了,没办法回去,看老作家能否帮帮她,有个车票钱就行,还让他留下地址,回家后就把钱寄来,只是“借”。也是的,出门不容易,一分钱困倒英雄汉的事多了。老作家一问原来需要四十多元钱,好吧,老作家就拿出五十元给了这女子。老作家遇到了一位因交通事故死了儿子来城市告状的老人,背着脏兮兮的行李卷,一副走到哪儿就住到哪儿的样子遇到一个残疾儿童没有饭吃了,或是要看病了什么的与一位穿着很体面的小伙子相遇,小伙子手里拿了一封已经写好的电报,说是来这儿办事,钱丢了,想找他帮忙就是十多元的电报钱。老作家没想到,在他一个个遭遇这些人的时候,手里的钱早已送完。这时,老作家身上嘟嘟地发出声响来。原来他写作时养成了每天在自己的小院里散步的习惯。老伴儿怕他出事,就专门为他买了个传呼机,也只有老伴儿和两个儿子知道号码,平时几乎没响过,老作家甚至都忘记了还有这个玩意。老作家拿出传呼机一看就急了,原来老伴儿发病住院。这可怎么办?他急忙返身才发现早走出很远的街道,至少乘公交车也有五六站了。他一边摸钱一边拦的士,可是他发现自己分文皆无。当然,出租车仅仅开出去不到五十米,司机就让他下车,并说,没钱坐什么车呀。再想解释什么时,出租车早一溜烟开走了。老作家跑步赶到公交车站牌下,要先投币,他无奈地站在车门口说自己的钱刚才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他要坐车回家,家里他的话没说完,公交车的门便“咣”的一声关了。他好像还听见司机说了一句,这种人见得多了老作家想用公用电话只花几角钱打个电话老作家拦了一个蹬三轮车的老年人老作家拦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老作家与刚才他给过拍电报钱的人相遇,那人还在那儿向别人要拍电报钱老作家的额头上早就汗流如雨。他开始跑步急跑不足一百米,加上刚才的一系列遭遇,他开始感到头晕眼花,五脏翻滚,只好一下子就蹲下来。可是没有谁问他一声,最多是回头多看他几眼。当那个手拿一串红红的糖葫芦的小女孩,跟着爸爸从老作家面前走过时,她问了一声:“老爷爷,你怎么了?”可是,她的话没说完,爸爸已严厉地训斥她了:“不要跟陌生人乱讲话,瞧他那样,也是个骗子。”老作家的心里似刀剜一样地痛。而后他的眼睛望着天空,他想象不出,现在的人为什么都成了这样?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那就是“听天由命”吧。“老爷爷,你是饿了吧?给你吃串糖葫芦吧”一个童声打断了他的思维。老作家看着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她一定是偷偷地或是强行挣脱了爸爸的手跑回来了。老作家眼里放出了亮光,流下两行热泪。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那种想象中的东西了(选自小说集最后一颗子弹,有删减)(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第三人称讲述了老作家上街的遭遇和他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揭示下层市民既可恶又可怜的生存现状,并暴露了他们虚伪丑恶的灵魂。B小说开头交代老作家为完成“收山之作”十年“没有踏上街道”,暗示作家对外界的变化缺少了解,同时也为后面写他接连受骗作铺垫。C老作家帮助了“父母有病,自己没钱上学”的“一个脖子下挂着牌子的孩子”,这一情节既表现了作家的美德,也顺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D小说写公交车司机拒绝帮助老作家后说“这种人见得多了”,这一细节透露出司机的冷漠麻木,也暗示了作家之前接连受骗的必然性。E“瞧他那样,也是个骗子”这句话给了老作家心灵沉重的打击,他对人性的沦落已经彻底绝望,只好“听天由命”,不再作无谓的追寻。(2)小说中老作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三处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小女孩给老作家糖葫芦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费孝通:“自将磨洗认前朝”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学者,一名在中国人类学、社会学领跑了半个多世纪的学术健将,跑上最后一段路的时候,费先生说了一句话:八十岁了,才知道八岁的时候该看什么书。费先生认为自己从幼年时就接受新学教育,欠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训练。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下功夫“补课”,很多内容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费先生把论语放在手边,带到实地调查的路上。他写怀念恩师的文章,从论语中找到了题目:人不知而不愠。顺着论语精神脉络的延伸,他读起了钱穆,从精神上感到了钱先生的亲切,感到作者在向他走来。比如,钱先生是个热衷于“天人合一”的学者。费先生也认为,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人合一”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他觉得,用钱先生主张的“天人合一”去思考东西文化的差别,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费先生想写写钱穆,写自己何以如此晚了才好好读起钱穆的著述,想到的题目仍出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大体是在同时,费先生又读陈寅恪。费先生说,读陈寅恪的书,想到了一个词,叫“归宿”。他自问:陈先生的归宿是“前朝”,自己的归宿是哪里呢?恍然间,心底冒出了“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诗句。他想再写一篇学而时习之。费先生的“学而时习”之所,在书房,也在田野。他去调查太湖水的污染、治理、开发情况,走到了宜兴。在著名的紫砂村的一个农户家,他饶有兴趣地观看紫砂壶的手工制作过程。看着工作台上壶身的旋转,费先生目光里是由衷的羡慕,他轻声问那女工:“你收不收老徒弟呀?我想学,这工作多好啊!”在无锡,市长拿着费先生赠阅的新著问:费老,您的书里的例子和数据,都是怎么来的?费先生说:“都是我走到实地一点一点问出来的。我的老师遍天下啊!”太湖调查工作结束了,回北京的火车上,费先生还在想太湖。他说:“我在想太湖精神,想到了八个字汇纳百川,润泽万民,我想多懂一点水。”有人建议费先生把想法写成文章。费先生谈兴更高,从写文章说到教书:教授的本领在旁白。写了文章,拿到课堂上去念,不算稀奇。要用旁白把正文里没有讲出来的东西烘托出来,提高一步。旁白比正文好。正文的写作常受拘束。光有正文,传达不出旁白的东西。有的教授只能上课念讲义,那成什么教授啊,要会旁白才好。类似的微言大义,费先生有很多。说者有意,也希望听者有心,能听懂那些不宜说破、不想说破、不能说破的话头中藏着的正文和旁白。有机会常听费先生说话,可以体会到一种智慧的快乐。上好的课堂,正文精彩,旁白更妙。费先生的绝妙旁白,来自他的聪明,也来自他的用功。出门调查一圈,随身带的小本子上就多出好多题目:新城加旧城,生态循环,效应交织.一个个题目活跃着费先生的脑细胞。不久,就有了新的正文,新的旁白。费先生有个特殊的本领,晚上躺下后,能把白天里写的文字在大脑“屏幕”上很完整地过上一遍,琢磨哪里欠缺,需要补充;何处不妥,有待修改。同时,他也能把尚未落笔的腹稿显示在大脑“屏幕”上。在这个天地里,他劳作,他快乐,他年轻,他灵动,他左右逢源,神思如涌。精神上可以为友的贤者,一个个向费先生走来。孔夫子、钱穆、陈演恪、费达生,吴文藻、潘光旦、梁簌溟.费先生也以奉为上宾的心情向他们一个个迎去,倾心长谈。 (摘自晴耕雨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费孝通搞研究的地点,不光在书房,还在田野,他搞实地调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好多调查过程中想到的题目,这主要表现了费先生的聪明。B.费孝通除了向钱穆、陈寅恪等人学习,还深入民间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不仅体现了韩愈倡导的“圣人无常师”观点,也体现了一代学者的广阔胸襟和治学精神。C.费孝通和钱穆一样主张“天人合一”,认为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人合一”是最好的表达方式,用“天人合一”去思考东西文化的差别,有豁然开朗的感觉。D.费孝通把论语放在手边,带到实地调查的路上,他不论是写怀念恩师的文章,还是写怀念故友的文章,文章的题目都是从论语中寻找到的。E.“八十岁了,才知道八岁的时候该看什么书”,费孝通从小接受新学教育,欠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训练,人生最后几年,他专门补习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费孝通身上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3)费孝通谈到教书时提及“正文”与“旁白”,在他看来怎样对待这两者才算是好课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学者,费孝通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B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有益的加以改造,_,_,_;_,_。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A. B. C. D.16.请根据下面的一则消息,先拟出一个新闻标题,再写一则观点性简评。(5分)据湖南岳阳市有关部门人士介绍,2015年春节期间,游客只要在10分钟内用普通话背诵出岳阳楼记,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通行证”,可在当天免费畅游岳阳楼。从初一至初三,已有1300多人在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368字的岳阳楼记,免票登上了岳阳楼。岳阳楼景区2013年开始推出“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活动。截至目前,已有数万名游客通过背诵古文登上岳阳楼。新闻标题(20字以内): 观点性简评(30字以内): 17.依据示例,以“李清照”为话题仿写两个句子组成完整的一段话。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6分)示例:“蓦然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未谙世事、青春正好的李清照; ;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南方山区盛产竹子。几乎百分之百的竹子竹节均匀周正,节间长度整齐划一。在竹乡农民眼里,这些都是上好的、能成材的竹子。偶尔,偌大的竹林里也会出现变异的竹子:节间歪斜,节纹交错,斜面凸出,很像龟甲。因此,人们就叫它龟甲竹。一旦竹林里出现了龟甲竹,竹农就像见了瘟疫,生怕其到处长,会立即将其连根铲除。有一位广东商人,却对龟甲竹十分感兴趣,翻山越岭,到处收购,并花大力气专门修建了龟甲竹种植园。今天,龟甲竹虽不能作为正常竹材使用,但因它花纹奇特,形态别致,样貌古怪,竹杆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象征长寿健康,其竹的清秀高雅,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成为我国的珍稀观赏竹种。为城市绿化、家庭种植、手工工艺品制所青睐。各地客商纷纷到龟甲竹园中订购龟甲竹,龟甲竹的价格已经是普通竹的100多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将孔子的仁政用到人才上”错,原文是“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2答案D【解析】“整个春秋时代的政治文化都导致了历史的倒退”与原文不符;“所有的争权谋利、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都是虚无”错,原文是“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3答案C【解析】“儒家文化与法家文化构成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合在一起与道家文化形成对立”错,儒家与法家是“王道和霸道相互制衡”,“合在一起”也于文无据。4答案C 画策:筹划策略5答案D6.答案B “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错,原文是房玄龄的陈述。7. (1)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5分)(2)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5分)给分点(1)“画象于丹青者”,1分;“为冠首”,1分;“其见重如此”被动句1分,意思对1分;整句通顺1分。(2):“忧”,1分;“存问”,1分;“名医上药”,1分;“相望于道”,1分;整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曾祖父杜皎,北周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杜徽,北周时任河内太守。祖父杜果,北周时任温州刺史,进入隋朝,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加封为义兴公,周书上有他的传记。父亲杜咤,隋朝时任昌州长史。杜如晦年轻时聪慧明悟,喜欢谈论文、史。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按常规参与官员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对他说:“你有应变的才华,必定会成为栋梁之材,希望你保持并崇尚美德。如今想让你暂时屈身就任低级官吏,只是少些俸禄罢了。”于是杜如晦被任命为滏阳县尉,不久他弃官归家。太宗平定京城,引荐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又升迁他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亲王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掉到外地做官的有很多人,太宗担心这件事。记室房玄龄向太宗建议说:“秦王府中的属官离开的虽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惋惜。只有杜如晦聪慧、明悟、多识、通达,是王佐之才。如果大王您只是想保守籓王的爵位,恪守本分,留下杜如晦就没什么用;如果您想君临天下,统治四方,除此人就没人能帮助您。”太宗十分惊讶地说:“你不说,我差点就失去了这个人!”于是奏请留下杜如晦为亲王府属官。后来杜如晦跟从太宗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曾经在军营中参与谋划军机要务。当时军队和国家有许多事,杜如晦分析、决断军国大事如流水一般,众人人被他深深地折服。杜如晦多次升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后被高祖加封为建平县男,赏赐三百户封邑。不久又以原官兼任文学馆学士。天策将军府建成之后,太宗任命他为将军府从事中郎,有十八位功臣被画像悬挂,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这样被器重。隐太子李建成很忌恨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让我们惧怕的,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龄罢了。”于是就在高祖面前诋毁他们,杜如晦和房玄龄一同被逐出亲王府。后来他们又秘密地进入秦王府,出谋划策,等到太宗即位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一样,被提拔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迁为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赏赐实际封邑一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杜如晦以原官兼任检校侍中,暂代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事务,被誉为“称职”。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掌管官员选举的事务,和房玄龄一同掌理朝政。以至于台阁规模和典章人物,都是二人拟定的,在当时很被称誉。谈到治国良相,房玄龄和杜如晦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当年冬天,杜如晦身患疾病,上奏请求辞去官职,太宗答应他的请求,但给他的俸禄和赏赐和原来一样。太宗十分担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问候,有名的医官和送上好药材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贞观四年,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问候。皇帝还亲自来到杜如晦的家里,扶着他流泪,并赏赐丝帛千段;趁他还没有去世,让他的儿子出来并任命官职,于是破格升迁左千牛杜构为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时年四十六岁。太宗哭得十分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改封他为莱国公,谥号“成”。太宗吃到美味的指爪,想到杜如晦不能和自己一同吃而很伤心,吃了一半就停了下来,派使者将剩下的一半送到杜如晦灵前祭奠。后来,太宗忽然梦见了杜如晦,宛如生前。天亮后,把做梦的事告诉了房玄龄,言谈之间歔欷不已,并派人送御馔去祭奠。第二年杜如晦忌日那天,太宗又派遣尚宫到杜如晦家慰问他的妻子儿女。这种自始至终的恩遇,从来就没有过。8、参考答案:直接描写,“袅袅”写出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红”写出荷花的颜色之美及其开放之盛;“脉脉”写出荷花含情脉脉之美。侧面烘托,“西风”“疏雨”两句,以写荷花所处的秀美的自然环境烘托荷花之美。(以风写荷,写出荷花翠盖临风,翩然起舞的灵动之美;以雨写荷,则更显雨后荷花如美人出浴之美,再配上那轻纱般的“淡淡烟”,于是“烟雾蒙玉质”“绰约如仙子”的形象便活现在眼前了。)(5分)9、参考答案:写荷花形象的:“袅袅”“脉脉”“盈盈”“叶叶”兼写荷花的外貌与精神,写出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脉脉”还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写自然景象的:“淅淅”“淡淡”“疏疏”这三个叠词用的很有分寸。“淅淅”轻微的风声,以写金风初动,摇荷传香;以“淡淡”状烟,写出烟朦胧轻灵的特点;以“疏疏”限雨,写出雨的疏朗、轻柔。写词人动作情态:“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形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6分)10.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1(1)B(3分),D(2分),E(1分),A、C不得分。【解析】(A“揭示下层市民既可恶又可怜的生存现状”,对写作意图分析错误,并没有表现其“可怜”之处。C“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错,小孩子是实施欺骗的人,小说并没有交代他的真实身份,没有“不公”的依据。E“已经彻底绝望”不准确,从“他想象不出,现在的人为什么都成了这样?”可以看出,作家心中对人性的沦落是极为困惑的,看不出到了“彻底”的程度。)11(2)参考答案:勤奋。他十年如一日,闭门写作,笔耕不辍。善良,富有同情心。对需要帮助的人慷慨救助。心地纯厚。相信他人像自己一样真诚。11(3)参考答案:将老作家慷慨助人与自身无人救助对比,使善与恶在对比中凸显。将成人的冷漠麻木同小女孩的纯洁善良作对比,揭示成人世界的污浊。将作家的主观愿望与冷酷的社会现实作对比,暗示改造世俗的灵魂任重道远。(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1(4)参考答案:扬善批恶。小女孩重新点亮了老作家的希望之光,寓示了世间自有真情在,同时也批判了成人世界的冷漠。(主题角度)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样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急转。(情节角度)使读者心情由沉重转向愉悦,对未来充满希望。(情感角度)联系现实:谈到社会人情的冷漠却也不乏真情与希望即可。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2(1)参考答案:选B得3分,C得2分,E得1分。【解析】A项,文中说费孝通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录了很多东西,主要表现的是他的勤奋和用功,不能表现他的“聪明”。D项,“文章的题目都是从论语中寻找到的”太绝对。E项,“专门补习”不准确,是“补课”的“很多内容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12(2)参考答案:晚年还补中国传统文化课,读论语,把它放在手边,带到实地调查的路上。 读钱穆的书,感觉与之在思想上亲近,在想法上相通。读陈寅恪的书,仰慕其优秀人格和品质,沉思“归宿”问题。 到多地实地调查,对自己感兴趣或不明白的东西,甘当学生,向劳动人民请教,勤于做笔记。12(3)参考答案:正文是课堂上必须传授的知识,旁白是正文之外需要拓展的知识,是正文的升华。教授在课堂上不能只念讲义、念正文、念文章,要用旁白把正文里没有讲出来的东西烘托出来,提高一步。正文精彩,旁白应更妙,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从那些不宜说破、不想说破、不能说破的话头中藏着的正文和旁白中体会到一种智慧的快乐,这是上好的课堂。12(4)参考答案:博学、好学。既接受新学教育,又学习传统文化,还学习其他学者的治学、思想、人格等。注重调研。如实地调查太湖水的污染、治理、开发情况,关注祖国传统手艺等。治学严谨,注重积累。重视第一手材料,文章中的一些例子和数据,是到实地一点一点问出来的。出门调查随身带本子记录调查过程中想到的问题等。精益求精,善思深思。他认为教书应该注重“正文”之外的“旁白”。白天写的文字,晚上躺下后还要在大脑中过一遍,琢磨欠缺、不妥之处,以便补充修改。13.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1)处应选“买椟还珠”。“异曲同工”:指不同曲调演得同样美妙,比喻不同人的辞章、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2)处应选“殊途同归”。“如临深渊”:指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3)处两个成语都可以选用,但依据前两项,应该选择B。14. 答案C【解析】A项,句式杂糅,“原因之一”和“是因为” 杂糅;B项,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 项,成分赘余,“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应删除“的工作”。15. 答案A【解析】(承接上文,“建设乡村新文化”是建立在“挖掘、保存”并“改造”“乡村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讲的是“建设乡村新文化”对农民个体的意义,讲的是“建设乡村新文化”对农民群体的意义,并且有“不仅”“而且”的语言提示。16. 参考答案:新闻标题(20字以内): 逾千游客背诵岳阳楼记免费登上岳阳楼背出岳阳楼记免票 上千游客获“通行证”观点性简评(30字以内):“背古文免门票”让利于民,又传承了中国经典文化。 “背古文免门票”为旅游加入了“文化味”,不妨推而广之。17. 参考答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新婚别离、浓情似水的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国破家亡、身世苦寒的李清照。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