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61503758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1.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学会欣赏诗歌的音韵美。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3.体会对比、反复、排比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4.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大堰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她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中国诗坛泰斗,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有诗集向太阳火把旷野北方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彩色的诗等。从诗歌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新诗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因此他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艾青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让他刻骨铭心。 这首诗写于1933年,当时,艾青因为参加了进步活动被国民党政府关进了监狱。1933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雪花。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地下的乳母,便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何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可以说是“我”,即诗人在诗中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沁园春长沙中一位卓然而立,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大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就是青年毛泽东自身的形象。何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诗歌中刻画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能够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人物形象。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刻画的“大堰河”这一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有时候,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常常与诗人自己合二为一,如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1.“我”和大堰河是怎样的关系?2.阅读第6节,思考:作者抓住哪些细节描写自己陌生的家?这样写有何作用?3.诗篇倒数第2节“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有什么作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檐头() 荆棘() 火钵() 忸怩()冰屑()团箕()叱骂()咒语()麦糟()虱子()瓦菲()胳臂()炮制()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苔(ti)笞(ch)碾(nin)辗(zhn)掐(qi)谄(chn)尝(chn)偿(chn)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养育抚育 养育:抚养和教育,侧重于提供物质生活条件。 抚育:照料、教育儿童,使其健康地成长,含有精神品格教育的意思。 辨析: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对待下一代都是充满爱心地去 ,都是无私奉献的。我们也承认,孩子的成本正在变得高昂,但这不足以成为将孩子视作负担的理由。(2)熟识熟悉熟识与熟悉:“熟识”跟“熟悉”都有知道得清楚的意思,但有区别。“熟识”侧重于因认识时间久、接触或看见次数多而相熟。“熟悉”侧重于了解得清楚、详细。“熟识”和“熟悉”都可用于事物和人,但用于事物时,“熟识”多用于具体的事物。“熟悉”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熟悉”有“通过观察掌握情况”的意思,“熟识”没有这个意思。辨析:你刚来,先一下情况,然后咱们再谈工作的事。如何找到宣传的支点,让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为公众所,也是一项重要工程。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瓦菲:(2)典押:(3)凌侮:(4)飘泊:(5)天伦之乐:(6)忸怩不安:1.诗人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中“雪”这一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4、6节分别描述了大堰河家和“我”家的生活,这两处描写有什么联系?诗人为什么这么处理?3.第7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4.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殓之薄,这节运用了不少数词作定语,找出来,说说这些词的作用。5.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6.与雨巷相比,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7.作为一首自由诗,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8.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9.诗歌中诗人说大堰河有“紫色的灵魂”,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感情?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成功地塑造了大堰河这一勤劳淳朴的劳动妇女形象,主题的表达,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因此,阅读、鉴赏诗歌,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由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两大类,我们鉴赏时,要体会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时候,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常常与诗人自己合二为一。【示例】发现闻一多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那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鉴赏1925年,怀抱着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强烈的报国之情,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来。目睹遍布疮痍的祖国和黑暗的社会现实,诗人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于是吟出这一首爱恨交织、激越悲壮的诗篇。诗歌运用第一人称来描写,“我”兴冲冲地从国外回来,却发现现实竟如挂在“悬崖”上的“噩梦”一样黑暗恐怖,于是大喊“这不是我的中华”,进而“问天”“逼风”“擂地”,苦苦寻觅,上下求索,以至“呕出一颗心来”。啊!那理想中美好的祖国,“在我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在失望中保持着希望,在愤懑中坚守着信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诗中的“我”,便是诗人自身。醉汉台湾非马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鉴赏这首诗刻画了一个醉汉的形象喝得醉醺醺的,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一条迂回曲折的小巷里,找不到回家的方向。“醉汉”为何要喝这么多酒,醉成这样?原来,他是因为思念母亲而不得见,于是借酒浇愁。联系诗人的经历,我们还可对诗歌作进一步理解:非马于1948年赴台,而母亲则留在广东潮阳老家。数十年来,这位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思念故乡,思念祖国。这种思念之情萦绕在诗人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苦苦折磨着他。由此可见,诗中的醉汉形象也带有诗人自身的影子。阅读诗歌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1.大堰河的“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她的“梦”?2.诗人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何用意?3.诗中写大堰河的家人对她的死的反应有何作用?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丛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吗?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1937年12月28日夜间4.诗中的“雪”“风”和“寒冷”的反复渲染有什么象征意义?5.诗中描述了哪几种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画线的诗句运用了第二人称并采用了对话形式,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学习导引1.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2.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同“我”在大堰河的家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写一方面突出新家虽富有但缺少爱,大堰河家虽贫穷但充满爱,以此表达“我”对大堰河无比眷恋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3.诗人写这首诗不仅仅是讴歌和赞美他的保姆大堰河,而且要表现“我”作为一个地主的儿子,要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千千万万的大堰河,要把这首赞美诗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要揭示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这样写就使诗歌的主题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基础知识1.ynjbni nxijchzhuzoshfibeipo2. 青苔/鞭笞碾碎/辗转掐灭/谄媚尝试/偿还3.(1)抚育养育(2)熟悉熟识4.(1)房上瓦缝里生长的野草。(2)典当。(3)欺侮、侮辱。(4)比喻生活职业不固定,东奔西走。(5)指家人亲密团聚的乐趣。(6)指不好意思,心里慌乱。思维探究与创新1.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凄凉、衰败、荒寂的景象,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2.第4节诗,描述的是大堰河家清贫却温暖的生活情境;第6节诗,描述的是“我”家富裕却冷漠的生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我”得到的是无私的爱;“我”家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越,但“我”在精神上却极其痛苦。诗人在对比中把“我”对大堰河及其家人的留恋和在自己家里的拘谨表现出来了。3.本节用了六个排比句(或反复的手法),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的品格,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人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是那么低! 这是一种在苦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倾其所有,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做的牺牲,体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4.“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这些数词与前文构成强烈对比,表明安葬之简陋。第10节蕴含了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与控诉,也有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贫苦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5.大堰河的形象: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是善良的:她永远“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乐天安命,质朴乐观。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辛勤的劳作之后,她仍然不忘记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即使这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去了她的健康,使她“含泪的去了”。大堰河的象征意义: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6.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作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大堰河我的保姆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如第4节中,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7.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3行一节;少则每行2个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0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用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8.(1)对比。两个家庭生活的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的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对比,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2)反复。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叹咏“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后面多处地方也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3)排比。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排比既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全诗除了第1、2、5、11、13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排比的手法和句式相关。9.观点一: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大堰河的一生尝遍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付出超负荷的体力,忍受无边的奴役却依然贫穷;她爱自己的乳儿,但却在梦未醒的时候“含泪的去了”。她的一生是痛苦的,所以“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观点二:紫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大堰河勤劳、无私、慈爱,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乳儿,这伟大无私的母爱让诗人情不自禁地歌颂。“紫色的灵魂”就是高贵的灵魂。 观点三: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他人;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技能应用与拓展1.(1)大堰河的“梦”就是吃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让“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一声“婆婆”。(2)大堰河的“梦”是千千万万个贫苦的母亲与中国劳动妇女灵魂深处的梦,她们一生奉献,流尽乳汁,不图报答。大堰河的梦,是一个多么朴实的梦,一个多么平常的希望。但是乳儿毕竟是地主的儿子,所以她的梦“不能对人说”。2.反映了诗人内疚的心理。3.从侧面反映了大堰河的善良,同时用她五个儿子的悲来反衬自己,写出了自己的内疚。4.诗人以阴冷的自然景色象征时代环境,营造了一种悲凉凄苦的氛围。这些自然环境象征了抗战初期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的北方的凄惨景象。5.“中国的农夫”“少妇”和“母亲”;他们都备受欺凌,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诗人通过刻画这些人物形象,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不仅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同情,更抒发了对日寇血腥罪行的强烈控诉。6.运用亲切的对话形式,可见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利于诗人向人们倾诉内心的悲苦。第4课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知识记忆与理解1.第一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共鸣,二是理性的思考。第二问,略。2.(1)发掘感动点。感动点就是让你心灵颤动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水中的一朵浪花。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2)提炼素材。提炼素材的过程,往往就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把这些感悟写下来。(3)整体构思。好的内容必须用好的形式去表达。动笔之前,得好好构思一番。如果写人,就要想想写他的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些事要与所要表现的主题吻合;如果写事,就要想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应放在哪几个环节,是用顺叙还是倒叙等。最好先列一个提纲。思维探究与创新1.(1)选材贴近生活,真实感人:文章由搬家时父亲的衰老与母亲的远视起笔,通过发现父母年轻时阅读的旧书、追逐的明星、手抄的诗集等表现他们曾经的青春,再通过叙写父亲激情朗诵诗歌、母亲认真倾听的场景,表现“青春万岁,青春不朽”的主题。(2)语言、动作、神情、细节描写,以及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进行描写等。举例略。(3)原因有二:选材精当,感情真挚。文章紧扣“青春”选材:两本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记录了父母年少时的好学进取,引发对当年追星岁月的回忆,而追星则是典型的青春举动。捕捉细节,巧传真情。文中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父亲朗诵那动人的一幕,将父亲青春的激情未褪、父母虽相守多年而情怀依旧展现得具体真切,感人至深。结语“他的眼中分明有泪”的细节,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4)示例:要善于观察,精心选材,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要运用多种描写,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点。2.(1)应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2)应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写老师总是用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药)、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我们随处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3)应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技能应用与拓展1.(1)相同:两段文字都取材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高度敏感。不同:在内容上,甲文通过撷取父母深夜回家,为了不影响“我”休息而“踮起脚尖”走路的情景,表达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重在引起情感的共鸣,以情动人;而乙文由“走路”这一生活现象引申开去,将“走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阐述如何走好“人生之路”,重在表现理性的思考,以理服人。在写法上,甲文以记叙为主,在记叙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将这一生活场景叙述得具体生动,真切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乙文以议论为主,小中见大,运用了类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告诫人们要端正身躯,目光向前,乐观坚定,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2)心灵的触动,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写作时,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或感悟,以及试题要求,灵活地加以选择运用。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以“景”为触悟点进行思考感悟的作文题。景物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思考的角度和结果自然异彩纷呈。触悟点或为一静“景”,或为一动“景”,或为其过程,不一而足,须视思想受触动的具体过程和所要表述的“感悟”“启示”的内容而定,做到“景”与“情”、“感”与“悟”的协调统一。题目的拟定要扣住触悟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