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学复习提纲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60243035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合学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牙合学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牙合学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功能性外斜面(functional outer aspect,FOA)支持尖外斜面在ICP时仅有一小部分与对颌牙接触,另有约1mm范围,在下颌侧方运动或咀嚼运动时才与相对应的引导尖内斜面接触,这一部分称之,有保护颊舌软组织的作用。支持尖(功能尖,捣碎尖)为下颌后牙颊尖,上颌后牙舌尖。支持颌间距离,捣碎食物。引导尖(非功能尖,剪割尖)为下颌后牙舌尖,上颌后牙颊尖。下颌侧向运动或咀嚼运动时引导支持尖离开和返回ICO,并有剪割食物的作用。前止接触(anterostopper,AS)或闭合终止点(closure stopper)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后止接触(posterostopper,PS)或平衡点(equalize)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颌位下颌骨对上颌骨乃至颅部的位置关系,决定牙合的接触状态。牙尖交错位ICP(牙位、最大牙间交错位、正中牙合位)上下颌牙齿处于尖窝交错接触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牙位(tooth position)/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al intercuspation,MI)牙尖交错位可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又称之牙位。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al position,COP)因多数人ICP位于正中,ICP又称正中牙合位。肌接触位(muscular contact position, MCP)/肌位(muscular position, MP)下颌从开口至闭口过程中,下颌随升颌肌群作用的方向运动,其运动轨迹被称为肌力闭合道。肌力闭合道的终点为肌接触位,也称肌位。下颌后退接触位RCP(韧带位、后退边缘位、铰链位、终末铰链位、正中关系位)下颌骨位于正中,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韧带位(ligamentous position)由于髁突从ICP后退的程度受到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限制,韧带被拉紧的位置即RCP,故RCP又称韧带位。后退边缘位(retruded marginal position)RCP为下颌后退运动的边缘位,故称。铰链位或终末铰链位(terminal hinge position)即RCP。以RCP为起点做开口运动,髁突可在关节窝内作单纯转动运动至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分离1825mm的距离,故RCP又称为铰链位/终末铰链位。髁突铰链运动所产生的1825mm开口范围称之铰链开口度。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在铰链开口度的范围内,髁突凭借盘-髁复合体与关节结节后斜面在前上方向上保持紧密接触,此时,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统称正中关系,是一个集合。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 position, CRP)在自然牙列,RCP是正中关系的最上位,具有唯一性,因此RCP又称为正中关系位。正中关系牙合(centric contact coolusion,CRO)为后退接触牙合的旧称。一位与二位一位即RCP与ICP是同一位置(10%);二位即RCP与ICP是两个不同位置。长正中(long centric)下颌由RCP向ICP移动过程中,下颌无左右偏斜的前后向位置关系(位移距离约0.5mm)。正中自由域(freedom in centric)正常人下颌前移时左右偏倚的范围,通常不超过0.5mm。姿势位(postoural position, PP or mandibular postoural position, MPP)头直立,眼平视前方,口腔无功能活动,下颌骨所处的位置。息止牙合间隙(freeway space)MPP时,上颌牙与下颌牙牙合面间自前向后存在一楔形间隙,称之,约24mm。前伸牙合颌位下颌位于ICP前方时相对于上颌的位置。对刃颌位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颌前牙切缘相对时下颌的位置,是前牙切咬食物时下颌的功能性位置。最大前伸颌位下颌前伸至最大前伸位并保持咬合接触时的位置,此时后牙接触,前牙不接触。侧牙合颌位下颌保持一侧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移动,运动过程中所有下颌的位置均为侧牙合颌位。移向侧为工作侧,对侧为非工作侧。尖对尖位下颌侧方运动中,尖对尖位为后牙发挥咀嚼功能的起始咬合接触位。最大侧向颌位从尖对尖位开始,下颌还可继续向外侧移动至最大侧向运动的位置,称为最大侧向颌位。T-Scan咬合检测仪为一种咬合电子检查设备,可记录牙合接触发生的位置、牙合接触点面积、牙合接触的力度和分布,尤其能判断牙合接触发生的时间顺序。渗透性液体流过多孔固体基质时的摩擦阻力。渗透性越低,物体在承受载荷时液体流动的阻力越大。黏弹性蠕变效应瞬时对软骨试件施加固定载荷并维持到实验结束,在施加载荷的初期,试件的压缩变形较大,随着时间延长变形逐渐减少并至平衡状态,称之关节软骨的黏弹性蠕变效应。弹性发生弹性形变后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的一种性质。应力松弛黏弹性材料在总应变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试样内部的黏性应变分量随时间不断增长,使回弹应变分量随时间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变形恢复力(回弹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蠕变材料长期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之。混合型纤维(hybrid fibers)单根肌纤维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MyHC异构体者。此种纤维收缩特性介于其所表达两种MyHC异构体之间,具有产生极细微级别的张力和速度的能力。咀嚼肌可借之在连续范围内精细调整其收缩力量和速度,以满足其在行使不同任务的功能需求。运动单位(motor unit,MU)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之。运动单位募集(motor unit recruitment,MUR)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称之。Henneman“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不同运动单位的募集遵循从最小、慢缩抗疲劳型向最大、快缩易疲劳型的顺序募集。在低张力水平,慢缩、抗疲劳的运动单位首先募集,随着力量的增大,其后才有更大、更快、易疲劳的运动单位的加入。其生理意义为,更完善、精确地控制肌收缩的参数,保证肌从弱到强收缩时产生的肌张力按梯度平滑增加。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仅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也称静力性收缩,此种收缩形式不能克服阻力做机械功。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张力小于最大张力而不为零的情况下,肌收缩时既产生张力,又出现缩短,且每一次收缩开始,肌张力便不再增加,这种收缩形式称之,也称动力性收缩或时相性收缩。前负荷在肌收缩之前就加上的负荷,使肌在收缩前即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并在一定初长度情况下进入收缩,这种负荷称之。后负荷在肌收缩后遇到的负荷或阻力,不能增加肌收缩前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收缩时的缩短程度,此种负荷称之。神经反射(nervous 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所做的规律性应答反应。逆转牵张反射(inverse stretch reflex)牵张反射引发的肌肉收缩至长度停止变化时,若持续收缩则肌张力升高,此变化可兴奋腱器官,通过传入纤维兴奋中间神经元,后者对其支配的腱器官所在肌肉的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使强烈收缩的肌肉舒张,避免肌肉受损,这一反射过程称之。个体下颌运动型(individual pattern of mandibular movement)支持组织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应力刺激,传导神经中枢,经过信息整合作用,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相关肌活动,形成对个体消耗能量少、避免疼痛与不适、能发挥最大效能的个体下颌运动型。切道斜度(incisal path inclination)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4560左右。髁道斜度(condylar path inclination)下颌在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有一定的生理可变范围。Bennett运动下颌在侧方运动时整体地向工作侧方向滑行的现象。Bennett角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中,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滑行,其运动轨迹与矢状面所成夹角,称之。牙合干扰(occlusal interference)下颌在保持咬合接触情况下作各向运动时,由于咬合高点阻碍或干扰下颌进行各种平滑协调的功能运动,迫使下颌产生偏斜运动或非功能性接触,称之。早接触(premature contact)下颌由MPP闭合至MCP,只有少数甚至个别牙接触,而非牙间交错广泛紧密的接触,称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一类病因不明、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一般包括:颞下颌关节区及相应的软组织、肌肉痛下颌运动异常伴功能障碍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等,可单独或同时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多为功能紊乱性质,也有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器质性破坏,一般有自限性。绞锁(lock)开闭口过程中遇到阻碍,如关节盘脱出、破裂等,而不能继续开口或闭口的现象称为绞锁,由关节盘移位或病变引起。支持尖与引导尖的解剖特点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60%;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ICO的接触特点(1)上下颌牙列中线齐,除上8和下1外,呈上下牙一对二对应接触关系;(2)前牙接触特征:上下颌牙齿间存在覆牙合、覆盖关系;下颌切牙切缘及唇侧与上颌切牙的舌面和切嵴轻接触。(3)后牙接触特征:颊舌向:存在覆牙合、覆盖关系;牙弓颊侧宽于舌侧;上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颌颊尖颊斜面接触,上颌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颌舌尖的颊斜面接触(ABC点接触)近远中向:上颌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与下颌远中邻牙牙尖的近中斜面相接触,上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与下颌同名牙尖的远中斜面相接触;(终止点、平衡点)上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可与下颌同名后牙的远中边缘嵴相接触,远中斜面可与远中邻牙的近中边缘嵴相接触;下颌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可与上颌同名后牙的近中边缘嵴相接触,下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可与上颌近中邻牙的远中边缘嵴相接触。牙合面:分为面接触、尖-窝/接触、尖-沟接触、尖-嵴接触。上下后牙中央窝相连形成中央窝线,上颌舌牙合交界线与下颌中央窝线接触,下颌颊牙合交界线与上颌中央窝线接触;三点接触近远中向:终止点(前止接触),平衡点(后止接触);意义:对闭口咬合分别起着限制过度向前、过度向后的作用,被视为前后想的稳定接触关系。颊舌向:ABC接触点A点:下颌后牙颊尖颊斜面与上颌后牙颊尖舌斜面的接触区;B点:下颌后牙颊尖舌斜面与上颌后牙舌尖颊斜面的接触区;C点:下颌后牙舌尖颊斜面与上颌后牙舌尖舌斜面的接触区。意义:牙合面最稳定的接触,被视为颊舌向的稳定点,B点接触尤为重要、动态牙合的接触特点(1)前伸牙合切牙引导;上颌切牙舌面形态决定引导方向;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2)后退牙合后牙(主要为最后磨牙)引导;上颌后牙牙尖近中斜面与下颌后牙牙尖远中斜面的接触;双侧后牙引导作用同时、对称、均匀。(3)侧向牙合工作侧尖牙引导;下颌尖牙牙尖(远中)唇斜面与上颌尖牙牙尖(近中)舌斜面的接触;非工作侧后牙无接触(4)组牙功能牙合工作侧多个后牙引导;下颌后牙颊尖颊斜面与上颌后牙颊尖舌斜面接触;引导方向趋于斜嵴方向(远中颊尖近中舌尖);非工作侧后牙无接触。(5)咀嚼运动咬合期牙合的生物力学(1)牙合面承载特点粉碎/捣碎食物,以垂直载荷为主;碾磨食物,以侧向载荷为主;咀嚼早期载荷大,随着食物碾碎、磨细,载荷减小,食团形成时,载荷终止;下颌后牙牙尖的远中斜面与上颌后牙牙尖的近中斜面、下颌颊尖的舌斜面与上颌舌尖的颊斜面承担最大咬合负荷。(2)侧向载荷特点下颌位置不稳定,存在以侧向移动为主的滑动;牙合面承载力的大小、方向及咬合接触部位可动态变化;上颌后牙颊尖舌斜面和舌尖颊斜面是下颌滑动运动的引导斜面,也是上颌主要承载部位;下颌后牙颊尖顶及其颊舌斜面为下颌的主要承载部位。(3)承载辅助结构牙列弓形结构;各牙间弧面邻接关系;牙周韧带的弹性缓冲;牙槽骨的夹层结构。(4)降低牙合面承载负荷的解剖结构及机制牙合面特殊形态结构可分散垂直载荷,避免根尖应力集中;承载辅助结构通过神经-肌负反馈调节作用减弱肌收缩力。牙合面形态变化对承载特点的影响(1)后牙静态牙合接触形式改变表现:牙尖斜面对垂直载荷的分散作用改变;机制:牙合面重度磨耗或牙尖斜面过平牙尖斜面对垂直载荷分解能力丧失根尖主要应力方向由远中舌侧方向变为近中颊侧方向,应力值增加。(2)后牙动态牙合接触形式改变表现:引导下颌运动的动态咬合接触部位改变对侧向载荷方向的影响;机制:后牙异常咬合关系牙合面对侧向咬合的引导方向改变侧向咬合运动轨迹异常,方向紊乱后牙侧向承载功能障碍。(3)牙合面接触密合度下降表现:咬合面对应力分散和咬合运动的稳定性方面的影响,以及对TMJ各结构间接触关系的影响;机制:牙合面高点接触,引导非主流方向的咬合运动下颌运动轨迹异常;影响TMJ髁突、关节盘、关节窝的紧密接触下颌运动轨迹异常;承载力不能被牙尖斜面有效分担牙合面局部受力不均,根尖应力集中。牙合的分类形态学分类:正常牙合,错牙合;功能分类:生理牙合,病理牙合;临床分类:适应牙合,不适应牙合。肌位与牙位的判断肌位MP:下颌由MPP闭合至上颌牙最初接触时的位置,即轻咬时下颌位置;牙位ICP:重咬时下颌位置。肌位即下颌从开口到闭口的运动轨迹(肌力闭合道)终点,正常情况下,该终点即ICP,即ICP与MP应相同,此时ICP与升颌肌功能协调。牙尖交错位ICP(1)形成机制:上下颌牙齿间的牙合接触(2)特点: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解除关系; 髁突多位于下颌窝中央位置,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间紧密接触; 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 ICP随ICO存在而存在,变化而变化; ICP由上下颌牙牙合面尖窝解剖关系决定,是可重复下颌位置; ICP是下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3)影响因素:牙间交错牙合异常:多数牙缺失、牙合面重度磨损、错牙合等; 肌功能异常:一侧咬肌痉挛等; TMJ异常:髁突发育异常、髁突重度骨质吸收、下颌骨骨折移位等。(4)意义:ICP是下颌主要功能位,具有可重复性; ICP正常有利于口颌系统健康; ICP在人的一生中相对恒定,并随着口腔环境逐渐变化。下颌后退接触位(1)形成机制:TMJ的结构:髁突后方下颌窝内有软组织,具有一定可让性与缓冲空间,髁突可后移;关节韧带的可让性:限制髁突过度后移;肌肉收缩(2)意义:为下颌在ICP时承受咬合力提供缓冲; 是口颌系统疾病诊断及咬合重建的记录位; 检查ICP的牙合障碍是以RCP为基础,ICP-RCP咬合干扰对TMD和磨牙症有重要病因学意义。姿势位(1)形成机制:升颌肌与下颌骨重力平衡 牙周组织的本体感受器反馈调节 TMJ感受器反馈调节 软组织的黏滞性(2)特点:位于ICP后下方24mm处; 无咬合接触,存在息止牙合间隙,大小受体位影响(前倾,后仰); 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稍前下方; 靠肌张力和下颌骨重力间的平衡来维持,受体位、下颌骨重量、肌紧张度及异常咬合关系影响,随咬合因素变化而变化;但在一定时间内可保持相对稳定,具有可重复性。(3)意义:息止牙合间隙的维持有益于TMJ、肌肉、牙周等口颌系统健康; 可作为恢复ICP的参考颌位。牙合的检查(1)项目:牙合型、咬合对称性、缺牙及修复情况、牙磨耗程度、咬合接触部位、RCP与ICP关系、牙合干扰、牙周即牙松动情况。(2)方法:临床检查:问、视、触、叩、听,咬合纸法,咬合蜡片法,硅橡胶法,咬合线法,研究模。仪器检查:牙合架检查、T-Scan咬合检测仪、光咬合分析、计算机咬合印记图像分析、咬合音图、下颌运动描记仪、肌电图仪。全身检查:三叉神经传导通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检查,血液分析,相关学科检查、心理测试。TMJ的独特性双侧联动关节盘-突复合体具有高度灵活性(通过转动+滑动完成复杂髁突运动功能)被覆纤维软骨(与关节盘构成TMJ承载和缓冲力的结构基础)髁突运动受关节面形状、咀嚼肌收缩和牙列的影响通过改建来适应载荷TMJ的功能解剖特点可转动、滑动,是滑动关节与铰链关节的符合关节,同时还是负重关节;为左右联动关节;有多个运动轴心,能完成多种形式的下颌运动或髁突运动;TMJ功能需要多个器官协同完成,包括牙、牙合、肌肉、关节,牙合是TMJ的延伸,TMJ是第三磨牙的延伸。关节盘的生物力学效应关节盘由纤维软骨组成,较透明软骨具有抗压碎力、抗剪切力;关节盘大于髁突,小于关节窝,消除了过大关节窝对髁突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使关节结构之间的接触相协调,关节运动灵活稳定;关节盘呈对凹形,凹面对关节结节后斜面及髁突前斜面,协调两关节面,增大接触面积,分散负荷,缓冲咬合冲击力;关节盘各部厚度不同,为不均质体,可调节髁突运动时关节间隙的变化,起稳定作用;使关节面间存在间隙,利于滑液扩散及储存,减少关节运动摩擦力;调节不平行的髁突水平轴为平行轴,完成下颌铰链运动;翼外肌上头及关节盘双板区上层弹力纤维是维持关节盘和髁突正常关系的平衡装置,在关节运动中和咀嚼运动中均起着重要生物机械作用。关节盘与关节软骨的组成及结构关节软骨关节盘组成软骨基质胶原(型、型)胶原(型)蛋白多糖蛋白多糖结构糖蛋白弹性纤维水水脂肪无机盐软骨细胞关节盘细胞超微结构胶原:呈片状、束状交织成网状结构,与糖蛋白交织成编篮状结构前带胶原:前后向,波浪状中间带胶原:前后向+内外向,致密板层状蛋白多糖:呈瓶刷样结构后带胶原:三维网状上下面胶原:致密网状边缘胶原:胶原环关节盘生物力学特性与关节软骨比较:关节软骨 关节盘渗透性 较高 低蠕变效应 量依从性 没有量依从性压缩刚度、抗压强度 较低 高其他 具有一定的拉伸应力松弛效应1、弹性(1)测试指标拉伸模量 压缩模量(2)影响因素拉伸模量:胶原纤维的走行(中间带前后向走行;前后带内外向走行)压缩模量:蛋白多糖的含量(3)特点中间带拉伸模量:前后向内外向前后带拉伸模量:内外向前后向2、黏弹性(1)特点:具有应力松弛现象、蠕变现象(2)意义:应力松弛:防止过多的能量聚集而损伤关节,发挥吸收应力和分散牙合 力的作用。蠕变:使应力在关节盘内被分散,通过改变关节盘的形状来减小应力强度,防止损伤的发生。关节软骨生物力学特性1、压缩特性(1)测试指标渗透性 黏弹性蠕变效应(2)影响因素固体基质性质 间隙液流动 固体基质与间隙液相互作用(3)特点黏弹性蠕变效应:量依从性 抗压缩应变2、拉伸特性(1)测试指标拉伸刚度 拉伸强度(2)影响因素基质内胶原含量及其排列方向(3)特点各向异性(表层深层) 前后向内外向 抗拉伸应变3、剪切特性(1)影响因素载荷的频率和方向 剪切应变和压缩应变的大小(2)特点各向异性 前后向内外向 抗剪切应变4、关节软骨内部应力缓冲体系表层 中层 深层特点蛋白多糖少,胶原多; 胶原纤维粗大 蛋白多糖增加,胶原减少胶原排列:平行关节表面 胶原排列:随机 胶原纤维粗大 胶原排列:垂直关节表面作用抗拉伸应变 承载、分散、缓冲应力缓冲关节表面载荷 关节润滑骨骼肌纤维类型及特点根据代谢方式氧化纤维(型纤维) 糖酵解纤维(B型纤维) 氧化糖酵解纤维(A型纤维)红纤维;有氧代谢 白纤维;无氧糖酵解 中间型纤维;有氧代谢+无氧糖酵解根据生理特性慢缩纤维;快缩抗疲劳纤维;快缩易疲劳纤维慢缩纤维快缩抗疲劳纤维快缩易疲劳纤维(型纤维)(A型纤维) (B型纤维)收缩速度慢快快兴奋阈低,容易发动疲劳最不易疲劳不易疲劳 容易疲劳产生张力较低高功能参与耐力运动,维持肢体姿势参与持久的快速运动参与爆发性的短时、高张力快速运动根据肌纤维收缩蛋白构形MyHC-(慢缩型)、MyHC-a(快缩a型)、MyHC-b(快缩b型)、MyHCc(快缩c型)、MyHC-x(快缩x型);MyHC-cardiac(-心肌型)、MyHC-eo(眼外型);MyHC-neo(新生型)、MyHC-emb(胚胎型);MyHC-m(咀嚼型);MyHC-ton(慢紧张型)。收缩速度:MyHC-eoMyHC-mMyHC-bMyHC-xMyHC-aMyHC-cardiacMyHC-抗疲劳性:与之相反骨骼肌运动单位1、相关概念运动单位大小:单个运动神经元轴突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可通过神经支配率反映。(神经支配率,神经对肌的调控精细度,产生收缩力)运动单位空间结构:一个运动单位中肌纤维在肌腹内的分布情况,代表运动单位的范围。2、类型与特征慢缩抗疲劳型(S型)快缩易疲劳型(FF型)快缩抗疲劳型(FR型)大小小型运动神经元大型运动神经元介于两者间纤维类型ba传导速度慢(不应期长)快快收缩张力小大大收缩时间50ms25ms疲劳不易疲劳极易疲劳不易疲劳咀嚼肌纤维类型及特点(1)纤维类型:主要是MyHC-、a、x、b;成熟纤维还有MyHC-cardiac、eo、neo、emb。(2)纤维分布特征:咀嚼肌含有大量混合纤维;闭颌肌:型纤维多,a型纤维少适于缓慢张力性运动;开颌肌:型纤维少,a型纤维多适于快速的时相运动。(3)纤维形态特征(与肢体肌、躯干肌比较):咀嚼肌纤维肢体肌、躯干肌纤维纤维直径细小粗大纤维横断面积型型型型型纤维收缩速度慢较快型纤维收缩变异性大较小咀嚼肌运动单位1、构成特点咀嚼肌的一个运动单位可由多种MyHC异构体肌纤维组成;一个咀嚼肌运动单位中可有大量混合型纤维和多种MyHC异构体,故不能简单将咀嚼肌运动单位分为上述三型;2、运动单位与运动调控调控机制:募集运动单位,诱发运动神经冲动频率。前者在产生低肌张力时发挥主要作用;后者在产生高肌张力时发挥作用。两者同时存在。特点:(与四肢肌、躯干肌比较)咀嚼肌神经支配率较低;运动单位范围局限;调控肌肉精细度高。调控遵循大小原则。3、生理特性与功能富含慢缩型运动单位的肌区具有精细调节肌力和抗疲劳的功能;运动单位的局部区域化特征使其可精确调节各个肌区的活动,使咀嚼肌具备产生多样化的力学作用的能力;大量混合型纤维的存在提供了产生力量和运动的非常细小的等级机制。具有依赖性。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的关系及负荷的关系等长收缩出现在所有等张收缩的起始静态期,此时肌产生的张力等于将要克服的负荷。等张收缩:肌肉后负荷肌肉收缩力;等长收缩:肌肉后负荷肌肉收缩力咀嚼肌的收缩特性与下颌功能运动(1)咀嚼肌收缩的前负荷为下颌骨的重量;(2)开口、前伸、侧方及从开颌到闭颌的运动以等张收缩为主;(3)ICP紧咬牙为等长收缩;(4)开颌肌在小开口位可产生最大的等长收缩张力,在大开口位时张力降低;(5)闭颌肌在闭颌运动初期的收缩速度快于闭颌末期,收缩张力在闭颌末期下降;(6)咬肌和翼内肌在闭颌运动中维持一定的肌张力,在闭颌末期存在离心收缩;(7)开颌期间,闭颌肌被动产生的张力可限制开颌运动,使开口末期减速,对最大开口度有决定性作用。下颌运动的控制因素3个解剖性控制因素+1个生理性控制因素:双侧颞下颌关节:作为下颌运动转动、滑动轴,限定下颌运动范围,不可变;咬合接触:限定下颌运动上界和有牙接触时的下颌运动轨迹,可变;神经肌肉系统:下颌行使功能时的必要因素。下颌反射活动(可出选择)(1)闭颌反射(颌跳反射) jwa-closing reflex升颌肌的牵张反射反射弧:感受器(闭口肌肌梭)+2个神经元+1个突触特点:潜伏期短,6ms(2)开颌反射 jaw-opening reflex反射弧涉及两个或多个神经元及多种感受器。为胎儿最先表现出的反射活动。(3)肌紧张 muscle tone为肌对牵张的阻力,是牵张反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亦称咀嚼肌的静态牵张反射。感受器为肌梭,突触不止一个,投射区及神经元与闭颌反射亦不同。(4)逆转牵张反射 inverse stretch reflex过程:下颌闭合至ICP,升颌肌长度不再改变,通过逆转牵张反射控制牙合力,避免肌过度收缩导致肌疲劳。牙列缺损、重度磨耗不利于此反射的出现。(5)下颌卸载反射 jaw-unloading reflex保护性反射,防止牙齿突然咬碎硬物造成上下颌牙齿相互有力的撞击。过程:升颌肌阻力突然消失,使升颌肌活动急剧降低,降颌肌活动升高。(6)水平颌反射 horizontal jaw reflexes下颌向外侧或水平方向运动的反射,涉及侧方牙合 接触及牙导,有较大临床意义。(7)牙周膜反射 periodontic reflex刺激牙周膜中的本体感受器可通过不同传入通路诱发下颌活动。下颌运动的形式(1)开口运动 小开口运动(转动) 大张口运动(转动+滑动) 最大张口运动(转动)RCP起始开口范围 2025cm 2025cm髁突运动形式 转动 转动+滑动ICP/MPP起始开口范围 开口 髁突运动至关节结节前下方 最大开口位 髁突运动形式 转动+滑动 转动(2)闭口运动(3)前伸运动(4)后退运动(5)侧方运动 侧向咬合运动 Bennett运动下颌运动的范围(1)边缘运动侧方运动:10mm;开口运动:5060mm;前伸运动:9mm;后退运动:1mm(2)习惯性开闭运动(叩齿运动)为边缘运动后界前0.51mm范围内(3)功能运动咀嚼运动依食物大小决定其运动范围牙合 架一种模拟人体咀嚼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机械装置。(1)基本要求能稳定、准确、可靠地重现下颌正中关系位;能转移、重现铰链轴与上颌的位置关系;能重现下颌对上颌的各种非正中颌位关系;能模拟患者个体下颌运动特征。(2)分类简单牙合架;半可调节式牙合架;全可调节式牙合架(3)临床应用制作修复体体外咬合分析体外模拟或再现下颌运动通过牙合架观察患者咬合关系,对口颌系统病变作出分析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设计、改变咬合关系(4)面弓及颌位转移步骤(知道)面弓转移:利用面弓将铰链轴点与上颌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使上下颌牙模型与髁球空间位置关系&上下颌与髁突铰链轴位置关系相一致。牙合干扰的表现形式(1)前伸牙合干扰:后牙干扰表现:下颌前伸时,前牙无接触而后牙有接触;或前后牙都有接触,但后牙的接触大于前牙。原因:后牙spee曲线曲度过大;上前牙过度前倾,前牙覆盖过大:下前牙失去上前牙舌面接触;下颌第三磨牙伸长。前牙干扰表现:下颌前伸时,上下前牙非对称性成对接触,近个别牙齿接触。原因:个别上颌前牙舌向错位。(2)侧方牙合干扰表现:下颌从ICP向一侧做侧方运动时,工作侧牙无接触,非工作侧有接触;或非工作侧牙接触重于工作侧。原因:wilson曲线曲度过大:工作侧上下颌牙失去牙尖斜面引导、接触、支持;远中错牙合:下颌最后磨牙远中尖位于上颌最后磨牙的远中;对颌磨牙伸长;医源性因素;工作侧修复体牙合面形态不良:与对颌牙咬合差,侧方运动失去接触;非工作侧后牙牙合面过度充填,牙尖斜面过陡。(3)后退牙合干扰表现:下颌从ICP后退到RCP过程中,仅一侧后牙有接触,另一侧后牙无接触或其引导的后退运动有明显偏斜。原因:下颌后牙牙尖远中斜面与上颌后牙牙尖近中斜面之间的早接触;内倾型深覆牙合;上颌第三磨牙伸长。牙间交错位异常的表现及原因表现:(1)上下前牙中线不一致 (2)牙位肌位不一致原因:(1)早接触(2)肌功能不协调:外周刺激、中枢性因素、局部因素(3)颞下颌关节病变咬合异常对牙体、牙周、TMJ及神经肌肉的影响(1)对牙体结构的影响牙折:冠折、根折、牙根纵折等楔状缺损:特定部位的咬合创伤导致牙颈部应力集中,且牙颈部结构薄弱牙隐裂:导致或加重牙隐裂,早期咬合痛,晚期自发痛牙髓炎:导致牙髓血液循环障碍,发展为炎症(2)对牙周的影响早期:尖周膜炎(牙周膜微循环改变牙周组织损伤)后期:牙周组织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牙周膜破坏牙周纤维排列紊乱)*原发性牙合创伤:牙合紊乱导致健康牙周组织创伤;*继发性牙合创伤:病变牙周组织承受正常/异常牙合力后病变加重。(3)对TMJ的影响异常下颌运动(髁突、关节盘、关节窝对应关系错乱)TMJ退行性变(TMJ微小创伤)(4)对神经肌肉的影响牵张反射:肌紧张性(肌痉挛、强直、僵硬)开颌反射:闭口肌活动,开口肌活动逆转牵张反射:牙列严重缺失/重度磨耗不利于反射出现牙周膜反射:通过肌活动模式的改变从而调节施加于牙体表面的咀嚼压力,对咀嚼肌正常活动和TMJ产生不良影响身体姿势:下颌偏斜,咀嚼肌、躯干肌收缩不一致,为维持姿势平衡,脊柱侧弯中枢神经敏感性:致痛物质,中枢神经对致痛物质敏感性(5)对全身的影响颈背部肌紧张性增加,肌肉疼痛;眼眶周围痛;剧烈头痛,头晕;精神紧张、烦躁甚至抑郁;内分泌紊乱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1)精神、神经因素(2)牙合因素(3)其他因素行为习惯:偏侧咀嚼;食物癖好;职业性劳损;口腔副功能;不良姿势。创伤因素:外伤;咬合创伤;医源性劳损。自然环境因素:寒冷刺激。代谢因素免疫因素关节形态发育异常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表现(1)颌面部疼痛(2)颞下颌关节杂音(3)下颌运动异常(4)其他颌面部疼痛(1)肌源性保护性肌强直:咀嚼肌对伤害性刺激的最初反应特征:不自主的肌张力过高表现:肌无力;静止无肌痛,运动肌痛;开口受限;缓慢开口可达正常范围。局限性肌痛:肌组织局部环境改变所致特征:有致痛物质产生表现:肌无力;静止时局部肌轻微疼痛、触痛,运动加重;开口受限;缓慢开口不能达到正常范围,被动开口可达正常范围。肌筋膜痛特征:有扳机点,激惹扳机点可改变疼痛方式,出现牵涉痛、头痛表现:静止时局部肌疼痛,运动加重,有扳机点;可伴头痛;下颌运动速度、范围受限。肌痉挛表现:肌紧张;肌痛,运动疼痛加重;触诊肌僵硬,有触痛;运动明显受限。慢性肌炎:神经炎在咀嚼肌的表现表现:肌紧张;慢性、持续性、局部性肌痛,运动加重;弥散性肌触痛,触痛明显;下颌运动速度、范围明显受限;可发展为肌挛缩。(2)关节源性关节盘韧带痛原因:盘突关系异常(韧带受牵拉、外力或开口过大导致损伤)表现:急性、短暂疼痛,与下颌运动相关;关节弹响;运动受限。盘后组织炎原因:髁突后移(致盘后组织炎症)表现:疼痛,吞咽加重;急性错牙合;易发展为纤维性关节强直。滑膜炎或关节囊炎原因:外伤、微小创伤表现:关节区直接压痛为特征,运动时加重;边缘运动略受限;急性错牙合;关节囊炎迁延不愈易致关节囊粘连纤维化。骨关节病原因:非炎症性退行性病变,与关节负荷过重、关节盘移位、盘穿孔有关,髁突及关节窝表面破坏。表现:持续性疼痛,运动加重;关节杂音;典型影像学改变。关节杂音类型:弹响音、破碎音、摩擦音、捻发音等机制:(1)关节盘移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特点:关节盘前内向移位,可复位。表现:开闭口往返弹响,较清脆;开口弹响:开口任一时期,为移位关节盘复位发出;闭口弹响:接近ICP时,为关节盘重新移位发出。下颌运动范围正常,开口型异常。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特点:关节盘完全位于髁突前内侧,髁突向前下移动推压关节盘,盘不能复位。表现:可无弹响,多有弹响史;开口度2535mm,被动开口不能增加开口度; 开口型偏患侧; 下颌向对侧运动受限; 可伴疼痛。(2)关节骨质增生破坏伴关节盘穿孔撕裂表现:运动时连续破碎音和粗糙摩擦音。(3)滑膜病变表现:细碎捻发音。(4)翼外肌上下两头功能紊乱表现:盘突关系失调;弹响。(5)肌功能与牙合形态不调表现:咬合至ICP时有响声。下颌运动异常(1)运动受限关节外原因:升颌肌痉挛、发炎、挛缩。表现:轻度完全受限;伴疼痛;被动牵张可增大开口度。关节内原因:盘突结构紊乱,盘突复合体与关节窝粘连,关节囊炎性水肿或纤维性变。表现:无痛性开口受限;被动牵张不能增加开口度;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患侧关节前伸侧向运动受限)(2)开口型异常关节外原因:双侧咀嚼肌运动不协调表现:一侧翼内肌痉挛开口下颌对侧偏斜; 一侧颞肌/咬肌痉挛开口同侧偏斜; 翼内肌伴颞肌/咬肌受累,或双侧肌受累开口受限,无下颌偏斜关节内原因:关节盘移位、脱位表现:开口型异常,下颌一般偏患侧(3)关节绞锁闭口绞锁表现:闭口后有阻碍,不能再张口原因:不可复性盘脱位开口绞锁表现:开口后有阻碍,不能闭口原因:大张口,伴关节盘脱位一过性绞锁表现:开闭口过程中短暂停顿原因:可复性盘脱位其他临床表现(1)头痛:双侧持续钝痛,紧束感(2)耳症:耳痛、耳鸣、耳闭、眩晕(3)眼症、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反射性痛TMD临床检查相关数据v 下颌开口度:4060mm开口受限:小于40mm开口过大:大于60mmv 最大侧移和最大前伸范围:8-12mm受限:小于8mmv 正常关节间隙大小:关节上间隙:2.8mm关节后间隙:2.5mm关节前间隙:2.06mmTMD分类诊断(了解)(注意轴、轴的概念)Dworkin & Le Reche TMD双轴诊断轴颞下颌关节紊乱并状况评估(1)咀嚼肌紊乱疾病肌筋膜痛诊断标准:肌痛主诉;三处以上触痛;至少一处位于主诉痛侧。肌筋膜痛伴开口受限诊断标准:肌痛主诉;无痛开口度40mm;最大被动开口度大于无痛开口度5mm以上。(2)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移位诊断标准:开闭口往返性关节弹响,连续检查3次出现2次以上;开/闭口和侧向或前伸运动关节弹响。不可复性盘移位伴开口受限诊断标准:开口受限史;最大自由开口度35mm;被动开口,一般仅增加4mm以内;对侧侧向运动受限(7mm)和(或)开口时下颌偏向病侧;无关节弹响或关节弹响不负荷可复性移位诊断。不可复性盘移位无开口受限诊断标准:明显开口受限史; 最大自由开口度35mm; 被动开口,开口度可增加5mm以上; 对侧侧向运动度7mm; 有关节弹响但不符合可复性盘移位诊断; 影像可明确诊断。(3)关节痛、骨关节炎、骨关节病颞下颌关节痛诊断标准:一处关节部位触痛;至少有以下一条主诉:关节区疼痛、大开口关节痛、被动开口关节痛、侧向运动关节痛;单纯关节痛须无关节杂音。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一条或全部: 关节杂音(摩擦音或破碎音); 影像学明确的骨关节病X线表现:皮质骨破坏等。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标准:无关节痛表现; 满足以下一条或全部:关节杂音(摩擦音或破碎音);影像学明确的骨关节病X线表现。轴与疼痛相关的功能丧失和心理状况评估(1)疼痛强度和功能丧失0级 前6个月内无TMD疼痛级 轻度功能丧失、轻度疼痛级 轻度功能丧失、重度疼痛级 重度功能丧失、中度下颌运动受限级 重度功能丧失、重度下颌运动受限(2)抑郁正常;中度(大于普通人群分值均数的70%)重度(大于普通人群分值均数的90%)马绪臣、张震康TMD双轴诊断轴躯体疾病评估(1)咀嚼肌紊乱疾病 肌筋膜痛;肌痉挛;肌纤维变性挛缩;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2)结构紊乱疾病 可复性盘前移位;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开口受限;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开口受限;关节盘侧方移位;关节盘旋转移位。(3)关节炎性疾病 滑膜炎;关节囊炎。(4)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 骨关节病或关节炎伴关节盘穿孔;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不伴关节盘穿孔轴与疼痛相关的功能丧失和心理状态评估(1)疼痛强度及功能丧失分级级 轻度功能丧失轻度疼痛级 轻度功能丧失重度疼痛级 重度功能丧失中度活动能力受限级 重度功能丧失重度活动能力受限(2)精神心理状况正常 SCL-90分值普通人群分值均数加1倍标准差中度 SCL-90分值普通人群分值均数加1倍标准差,加 2倍标准差重度 SCL-90分值普通人群分值均数加2倍标准差TMD治疗(知道)(1)治疗原则可逆性保守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不可逆治疗:调牙合,咬合重建,非保守治疗(2)治疗方法支持治疗;对症治疗;药物治疗;牙合治疗;外科治疗;组织工程学治疗;基因治疗;免疫学治疗牙合的三分法规则早接触点在牙尖斜面内1/3选择性调牙合早接触点在牙尖斜面中1/3固定修复体早接触点在牙尖斜面外1/3正畸咬合板的作用及机制作用:(1)减少异常肌活动,改变、重建符合生理的下颌闭合型;(2)暂时性地提供一种使TMJ更稳定的矫形位置;(3)保护牙齿、牙周组织;(4)减少副功能活动频率;(5)前牙松弛咬合板矫治深覆牙合;(6)建立适当的垂直距离和切导关系。机制:(1)机械性调位(2)升高垂直距离,拉伸咀嚼肌(3)神经-肌肉反射性控制(4)精神安慰咬合板的类型及适应证(1)稳定咬合板咬合要求:覆盖全牙列;与对颌牙尖点状接触,前牙轻接触;牙合面平坦,无牙尖锁结关系。适应证:肌功能亢进、肌痉挛、颌位关系调整;紧咬牙、夜磨牙;局限性肌痛或慢性中枢介导性肌炎。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2)松弛咬合板咬合要求:覆盖上颌前牙; 仅与下前牙点状接触,后牙不接触。适应证:牙合突变所致肌功能紊乱及颌位不稳(张口受限,咀嚼肌痉挛,下颌偏位); 副功能活动 深覆牙合使用时间:不超过3个月,否则致后牙开牙合。(3)再定位咬合板咬合要求:覆盖全牙列; 与对颌牙有明显尖窝锁结关系。适应证:盘突关系紊乱;盘后组织炎。使用时间:6个月,多夜间戴用。(4)后牙咬合板咬合要求:覆盖下颌后牙; 与对颌牙有平坦稳定的咬合接触区。适应证:垂直距离过低;Spee曲线过陡。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5)枢轴咬合板咬合要求:覆盖全牙列; 仅在最后磨牙上有解除关系。适应证: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脱位伴张口受限或闭口绞锁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全天戴用。(6)软弹性咬合板咬合要求:与对颌牙均匀同时接触适应证:有特殊要求者; 夜磨牙、紧咬牙; 青少年TMD。使用时间:可长期戴用。(7)牙合调位性咬合板咬合要求:牙合面有适当尖窝咬合关系。适应证:颌位调整后咬合重建;咬合距离过低需咬合重建。使用方法:戴用13个月。(8)流体静力咬合板咬合要求:置于双侧上下后牙之间;与上下牙有均匀的咬合接触; 使上下牙之间形成12mm间隙。适应证:顽固性颞下颌关节疼痛;肌筋膜疼痛;辅助调牙合治疗。(9)NTI-tss咬合板咬合要求:仅覆盖上颌中切牙,与下颌中切牙接触,其余牙无咬合接触;适应证:缓解肌紧张;增加张口度;减轻关节痛和头痛。注意:不可用于16岁以下患者。调牙合适应证(1)病因不明的TMD症状者(关节弹响、张闭口异常、颌面部疼痛);(2)缺牙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部位;导致食物嵌塞或影响修复治疗的咬合因素;存在锁结效应、影响下颌运动的牙尖和斜面;创伤牙合;(3)为巩固正畸和修复治疗效果,维持稳定牙合关系进行的调牙合;(4)不适于正畸者的个别牙反牙合、锁牙合、覆牙合覆盖关系的部位;调牙合的原则(1)在确定咬合创伤点的基础上调牙合;(2)循序渐进、少量多次;(3)先调磨正中咬合,再调侧牙合和前伸牙合;(4)调磨控制在非功能尖和非功能斜面。调牙合的步骤(1)检查肌功能,排除肌功能紊乱表现;(2)说明、解释调牙合的必要性和步骤,对患者做下颌运动的相应训练;(3)复杂病案可使用牙合架进行分析、调牙合设计;(4)对牙面磨耗不均的部位做初步调牙合,包括开沟、修圆、磨尖;(5)ICP检查早接触并调改;(6)非正中位检查牙合干扰并调改;(7)抛光调磨后的牙齿硬组织。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