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及思考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60215420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问题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农村学校中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学生和数学教师的调查,了解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自身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思考,提出了促进数学教育衔接的方法和途径。文章着重对衔接的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作了介绍,以求教师关注衔接并在实施衔接过程中提高达成度。关键词:衔接 脱节 措施 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当前教师研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教研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调查研究 发现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这个过程是逐步加深,相互联系的。从小学步入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知识的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他们由单纯变得复杂,由稚嫩逐渐成熟,对事、对人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作为教育者,关注和爱护学生是天职,因此,教育应该关心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医生。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学的很好,到了初中却成了差生。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如何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为此我对我校五、六年级和初一等三个级段的师生进行了调查,反馈的信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小学与初中的教学内容的虽然是螺旋上升的,要求但达成的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中小学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课程量增大,不同学科训练方向不同,且初中普遍作业量增多,学生一时很难适应,成绩出现下滑,这样极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失掉上进的信心,直至放弃学习。从我们的调查问卷表现的近两至三成的学生对某些方面的“无所谓”答案中可以看出这一点。2、 中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明显脱节,小学学科少,反复练习,重复训练为主,有时是老师哄着完成作业,方式方法单一。进入初中,更多的要靠主动自觉来学习,灵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虽说在调查中有很多学生回答能主动积极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能选择一些方法,其实不够务实。怎样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如何消除横在中间的这个“坎”?3、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变化,学生在自主独立意识、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方面都增强了,但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然而中学学科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是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导致一部分同学走上了弯路,出现滑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20%的学生表现出了这一现象。4、如何从习惯小学老师的表扬过渡到理解初中老师的批评?在心理状况方面,有两成的学生对老师都批评不能认可,甚至耿耿于怀,部分学生还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告诉我们要考虑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犯错后老师对他的批评教育。5、针对老师问卷调查的反馈方面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和培养上应该严格要求。二、结合实践 探索有效开展衔接的方法和途径由于以上种种的不同,小学生进入初中时会感到种种的不适应和困难,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学生们的中学生活将会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做好衔接工作,以使学生们尽快地适应中学的节奏。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过渡衔接我有下面几点深刻的体会:(一) 首先,对这个过渡期的把握 这个过渡期的时间不应只包括初一开始的阶段,还应包括小学毕业的前期和毕业后的暑假这个时期。在小学时,毕业班的教师们,做起这项工作比较有利:对学生们熟悉,有些学生也近似初一学生在思维活动等方面的水平。我现在任教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对于两位数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等内容我都在尝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在这个阶段,教师们要重视学生们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方面的培养,偶尔让他们感到孤独也是可以的,这有利于他们变得自立、坚强,多进行些活动,预先感受一下中学生活。初中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要从思想、纪律方面入手,搞几次班级活动,使学生们在溶入新班集体的过程中,溶入中学的生活节奏。(二) 其次,教师应重视衔接工作 作为教育者,要具备搞好衔接工作的能力和意识,认识到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特别是学校领导层,班主任不仅自身具备较高的教育素质,更应该带动下面的教师,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素质。我认为实施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1.充分了解,摸清基础及学生特点老师们在入学前进行家访,到小学向原班主任了解情况,用老师的积极性这根线把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联系起来,通过老师、家长、学生间交谈,老师可以大概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习成绩、态度、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方法等。新生入学后,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知行教育。比如召开家长座谈会,使家长们知道中小学的差别,指导家教方法,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再如师生交流联欢,由教师介绍该学科的内容、特点、学习方法,并了解同学;同学们也认识了老师,结识了新伙伴,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准备。2. 改进教法,抓好教学上的衔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教学上尽量“童化”,尤其是从初三毕业班返回初一任教的老师,更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加以注意。教法上要与小学有所区别,减少重复,加快进度,加大密度。讲课中要让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为学生多搭些台阶,有意识地增加重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结合教材教会学生按步思维的方法。数学学科重点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衔接,关注数学知识的连贯,多使用字母形式来概括某些数学性质、法则和规律,使数学与文字、算术与代数顺利衔接。在教学中重知识形成过程,重数学思维方法渗透。3.由浅入深,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直观,乐于动手操作,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极易表现自己对知识学习的快意。步入初中后,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冷漠,懒于动手动脑,表现欲减弱,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做好中小学知识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考虑到知识传播的方法途径,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表情变化、作业完成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降低知识的难度,精选习题,低密度、小台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要急于求成。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体现生动、主动、互动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把学生带入崭新的教学情境,激励他尽情地去猜想、探索,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疑问和同学、老师“一起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4.尊重差异,重视情感教育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除了在知识上的耐心辅导,更应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的教育一书中就曾经提到:教育者的关怀和爱,会成为一切事物开始的契机。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好奇,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很多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崇拜老师、信任老师,老师的话他们言听计从。对事物的看法不全面,没有主见,无意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他们的心灵是敞开的,与老师无话不说,事事等待老师为他们做主。这时老师要给予正面的引导,使他们的思想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历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由单纯变得复杂、封闭,对老师的信任度锐减。特别是初中老师很难听到学生的心声,师生间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这样就需要老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只有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才爱学、乐学,才能减少师生间的摩擦,才能激发起他们心灵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的智慧。只有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才能使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比较自然地平稳过渡。 (三)另外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 教育教学是师生双方的活动,仅仅教师改变是不够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转变。作为教师在中小学衔接过渡时期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从内在联系上去把握知识。进入初中阶段,随着心理、生理的日渐成熟和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更注重本质联系的把握,这表现在对问题的认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同学必须改变以往的认知习惯,不能只识记“是什么”,更多的是需要全面理解,厘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力求从内在联系上、本质上去认识问题,而绝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2.学会听课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维,注重老师“讲什么,要讲什么”是通过讲哪些内容来让你掌握什么知识,分清所讲内容的主与次,重点与难点,知识之间是怎样联系的等等,做到听课有针对性、有效益。同时要善做课堂学习笔记,以备课理解和复习巩固之用。另外,要提高听课效率,还必须注重学习时要有一个从预习学习练习复习的完整过程。3.学会看书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加,内容繁多,要学会泛读、精读相结合,只有泛读则收获甚微,印象不深;只有精读则时间精力不济,也没有必要。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阅读,看书时务必要有“笔读”,即提笔阅读,用心看书。整个阅读过程应全神贯注,将课本中能给读者提供有效信息的关键字、词句、段作一定的标识和批注,及时将读书时的灵感记录下来,这将使读者读后有收获,复习有效益。总之,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是非常重要的。在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中镌刻着这样一条箴言:一座巍峨的圣殿启始于一块石砖。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正如这块基石一样,关乎整个教育的成功。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清晰严密的课堂环节和对学生殷切的希望、高尚无私的爱,在尊重和信任的条件下引导学生打开通往中学时代的知识之门,因势利导的处理好以上问题,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参考资料:1、马晶 英格兰地区中小学课程衔接的调查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22、黄绮芬 浅谈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2005年白云区一等奖3、田慧生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教育研究 2005.24、刘爱伦 鲍文婕 促进中小学教育衔接的调查报告教育科学 2005.35、李克东主编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