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概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9870143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196 大小:39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目录第一部分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二部分 混凝土结构工程第三部分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第四部分 砌体工程第五部分 屋面工程第六部分 地面工程第七部分 装饰装修工程第八部分 钢结构工程第九部分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第十部分 空调与通风工程第十一部分 强电工程第十二部分 弱电工程第十三部分 电梯工程第十四部分 建筑节能工程第一部分 基础工程一、桩基础1.1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1.2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2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表1.2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项项目允许偏差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1.3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3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50 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表1.3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序号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1泥浆护壁D1000mm501000mm50100+0.01H150+0.01H2套管成孔灌注桩D500mm-20500mm1001503干成孔灌注桩-201701504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500.550150钢套管护壁+501100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1.4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二、静力压桩2.1施工前应对成品桩(锚杆静压成品桩一般均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堆放)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2.2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的规定。表2.2 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见本规范表7.1.3用钢尺量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成品桩质量:外观、外形、尺寸、强度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秒表测定秒表测定秒表测定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 时间浇注后停歇时间minmin74电焊条质量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5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5查压力表读数6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mm101/1000l用钢尺量用钢尺量7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三、混凝土预制桩3.1桩在现场预制时,应对原材料、钢筋骨架(见表3.1)、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3.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2的规定。表3.1 预制桩钢盘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主筋距桩顶距离5用钢尺量2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5用钢尺量3多节桩预埋铁件3用钢尺量4主筋保护层厚度5用钢尺量一般项目1主筋间距5用钢尺量2桩尖中心线10用钢尺量3箍筋间距20用钢尺量4桩顶钢筋网片10用钢尺量5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10用钢尺量表3.2 钢盘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体偏差见表3.1用钢尺量3承载体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2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3成品桩外形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直观4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堆放引起的裂缝)深度20mm,宽度0.25mm,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5成品桩尺寸:横截面边长桩顶对角线差桩尖中心线桩身弯曲矢高桩顶平整度mmmmmmmm510101/1000l1.0mm101/1000l秒表测定用钢尺量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7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浇注后停歇时间minmin7秒表测定秒表测定8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9停锤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四、混凝土灌注桩4.1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4.2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2.1、表4.2.2的规定。表4.2.1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主筋间距10用钢尺量2长度10用钢尺量一般项目1钢筋材质检验设计要求抽样送检2箍筋间距20用钢尺量3直径10用钢尺量表4.2.2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位见表1.3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2孔深mm+300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3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如钻芯取样,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mm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4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5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垂直度见表1.3测大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2桩径见1.3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吊垂球3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0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4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0.5-1.0目测5沉渣厚度:端承桩摩擦桩mmmm50150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6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干施工mmmm160-22070-100坍落度仪7钢筋笼安装深度mm100用钢尺量8混凝土充盈系数1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9桩顶标高mm+30-50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4.3人工挖孔桩、嵌岩桩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节执行。五、土方开挖5.1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5.2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5.2的规定。表5.2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土的类别边坡值(高: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一般性粘土硬1:0.75-1:1.00硬、塑1:1.00-1:1.25软1:1.50或更缓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粘性土1:0.50-1:1.00充填砂地土1:1.00-1:1.50注: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cm,对硬土不应超过8cm.5.3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3的规定。表5.3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 -50+300 -100+500 -150+10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六、土方回填6.1回填土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质量标准,应符合表6.1的规定。表6.1 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压实机具分层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平碾250-3006-8振动压实机250-3503-4柴油打夯机200-2503-4人工打夯6093真空度表真空度表7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轻型井点喷射井点mmmm80-100120-150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第二部分 混凝土结构工程一、模板工程1.1模板安装1.1.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1.1.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1.1.3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1.1.4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1.1.5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打针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1.1.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1.1.6的规定。表1.1.6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插 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 寸+10,01.1.7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1.1.7的规定。表1.1.7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 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 -5钢尺检查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检查1.1.8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1.1.8的规定。表1.1.8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长 度板、梁5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大值薄腹梁、桁架10柱0,-10墙 板0,-5宽 度板、墙板0,-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梁、薄腹梁、桁架、柱+2,-5高(厚)度板+2,-3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墙 板0,-5梁、薄腹梁、桁架、柱+2,-5侧向弯曲梁、板、柱l/1000且15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墙板、薄腹梁、桁架l/1500且15板的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1钢尺检查对角线差板7钢尺量两个对角线墙 板5翘 曲板、墙板l/150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设计起拱薄腹梁、桁架、梁3拉线、钢尺量跨中1.2模板拆除1.2.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1.2.1的规定。表1.2.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1.2.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1.2.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1.2.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1.2.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二、钢筋分项工程2.1原材料2.2.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2.2.3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2钢筋加工2.2.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2.2.2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2.2.3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的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2.2.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2.2.4的规定。表2.2.4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箍筋内净尺寸52.3钢筋连接2.3.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2.3.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2.3.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2.3.4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2.3.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在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2.3.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2.3.7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2.4钢筋安装2.4.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4.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2.4.2的规定。表2.4.2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绑扎钢筋网长、宽10钢尺检查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当,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 距10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排 距5取最大值保护层厚度基 础10钢尺检查柱、梁5钢尺检查板、墙、壳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量连接三档,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三、预应力分项工程3.1原材料3.1.1预应力筋进场时,就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1.2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孔道灌浆所采用水泥和外加剂数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果由使用单位提供近期采用的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水泥及外加剂的检验报告,也可不作水泥和外加剂性能的进场复验。3.1.3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3.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3.1.5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3.2制作与安装3.2.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2.2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3.2.3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3.2.4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2)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钢丝长度的极小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 3.2.5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2)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3.2.6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开头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4)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6)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3.2.7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3.2.7的规定。表3.2.7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截面高(厚)度(mm)h3003001500允许偏差510153.2.8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第3.2.7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3.2.9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3.3张拉和放张3.3.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3.3.2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5)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3.3.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3.3.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3.3.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3.3.5的规定。表3.3.5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锚 具 类 别内缩量限值(mm)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螺帽缝隙1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1锥塞式锚具5夹片式锚具有顶压5无顶压683.3.6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机短边边长的4%。3.4灌浆及封锚3.4.1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3.4.2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2)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3)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3.4.3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3.4.4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吸收。3.4.5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四、混凝土分项工程4.1原材料4.1.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4.1.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4.1.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的要求。4.1.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4.1.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4.1.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4.2配合比设计4.2.1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4.2.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4.2.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吵、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4.3混凝土施工4.3.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4.3.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4.3.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4.3.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技术方案中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4.3.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4.3.6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4.3.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面布内有凝结水;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五、现浇结构分项工程5.1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 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民边凸肋等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5.2外观质量5.2.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5.2.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5.3尺寸偏差5.3.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5.3.2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5.3.2-1、表5.3.2-2的规定。表5.3.2-1 现浇结构尺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独立基础10墙、柱、梁8剪力墙5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H)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标高层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高30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钢尺检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预埋管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表5.3.2-2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坐标位置20钢尺检查不同平面的标高0,-20水准确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平面外形尺寸20钢尺检查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钢尺检查凹穴尺寸+20,0钢尺检查平面水平度每米5水平尺、塞尺检查全长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垂直度每米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10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部)+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距2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深度+20,0钢尺检查孔垂直度10吊线、钢尺检查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钢尺、塞尺检查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钢尺、塞尺检查六、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6.1预制构件6.1.1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6.1.2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6.1.3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6.1.4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6.1.5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6.1.5的规定表6.1.5 预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长度板、梁+10,-5钢尺检查柱+5,-10墙板5薄腹梁、桁架+15,-10宽度、高(厚)度板、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侧向弯曲梁、柱、板L/750 且20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墙板、薄腹梁、桁架L/1000且2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螺栓位置5螺栓外露长度+10,-5预留孔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主筋保护层厚度板+5,-3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式量测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10,-5对角线差板、墙板10钢尺量两个对角线表面平整度板、墙板、柱、梁5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应力构件预留孔道位置梁、墙板、薄腹梁、桁架3钢尺检查翘曲板L/75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墙板L/10006.2装配式结构施工6.2.1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6.2.2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6.2.3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mm或具有足够的支承时方可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6.2.4预制构件码放和运输时的支承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6.2.5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志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6.2.6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否则应采用吊架或经验算确定。6.2.7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6.2.8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2)对不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AK 3)用于接头和并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措施和快硬措施,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应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第三部分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一、防水混凝土1.1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1.1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1.1.2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1.1.3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1.1.4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1.1.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1.1.6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1.2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2.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1.2.2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300kg/m3;1.2.3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1.2.4水灰比不得大于0.55;1.2.5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人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1.3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3.1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检查不应少于两次。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表1.3.1的规定。表1.3.1 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混凝土组成材料每盘计量累计计量水泥、掺合料+2+1粗、细骨料+3+2水、外加剂+2+1注:累计计量公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1.3.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件班到少检查两次。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表1.3.2的规定。表4.1.4-2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要求坍落度(mm)允许偏差(mm)40+105090+15100+201.4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1.5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6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7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1.8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1.9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1.10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二、水泥砂浆防水层2.1水泥浆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2.1.1水泥品种应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2.1.2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mm以下,含泥量不得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2.1.3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2.1.4聚合物乳液的外观质量,无颗粒、异物和凝固物;2.1.5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2.2水泥浆防水层的基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2.2.1水泥砂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2.2.2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2.2.3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2.3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2.3.1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和表面压光;2.3.2防水层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离开阴阳角外不得小于200mm;2.3.3防水层的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2.3.4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2.4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1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2.5水泥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6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2.7水泥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2.8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缝留槎位置应正确,接槎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2.9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三、卷材防水层3.1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均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3.2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把平层清扫干净,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3.3防水卷材厚度选用应符合表3.3的规定。表3.3 防水卷材厚度防水等级设防道数合成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单层:不应小于1.5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1.2mm单层:不应小于4mm;双层:每层不应小于3mm2级二道设防3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1.5mm不应小于4mm复合设防不应小于1.2mm不应小于3mm3.4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