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例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9611614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例谈河南省灵宝市第一小学 索翠芳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例谈河南省灵宝市第一小学 索翠芳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找到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绝对主宰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屈从于教师,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更无从谈起。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心理学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同学们交流读书收获,都认为“诸葛亮下令让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摆开”体会到诸葛亮智高一筹,考虑周全,我微笑点头肯定他们的看法。可有一位学生并不赞同这种看法,他认为诸葛亮这样安排有点冒险,考虑问题欠妥,理由是:“在下令掉船时难度很大,一是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阵太长;二是一边插满箭容易失去平衡,这样的话不怕翻船或调船失败吗?”对他的“出格”想法我大加赞赏。如果老师没有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简单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鼓励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先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1)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2)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我们都变成荷花,正在池中翩翩起舞呢!接着,我让学生在轻柔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读,动情地演,使他们真切体验到:“难怪课文中说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老师问:“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中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蜓准备“增肥”后和荷花去比美;小鱼悄悄地向荷花求婚呢;西施看到美若天仙的荷花后茶饭不思,一心钻研美容技巧去了学生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增强创新意识奠基。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是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灵活选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总结规律,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提出假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欲望。这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就是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呢?传统的认识似乎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一张白纸。教师一灌输,学生就得到;教师一传授,学生就获取。实际上,学生并非白纸一张,他们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储备。学生的学习也并非简单地接受。用个通俗的比喻,学习如同吃东西,吃的是米饭,经内部器官的消化,变成的却是血液、肌肉、精神。人饿了,就会主动找食物,吃起来很香,易消化;若不饿,吃什么也不香。这是人之常理。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填空题:“( )的船长”,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后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船长,并说说这样填的理由。大家读书兴趣浓厚,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说遇事沉着的船长,急中生智的船长,经验丰富的船长,还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船长,表面的严厉、“苦苦相逼”实则是对儿子的无限牵挂和担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创新意识迸发的催化剂。2、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为增强创新意识搭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我们要积极依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进行教学改革,为增强创新意识搭桥修路。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抄学生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一种保守心态,习惯于某种固定模式的学习,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既要注重阅读积累,灵活运用,还要注重采用各种方式、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生活,为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创造条件;在自主学习中,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引导学生养成会问、善问、乐问的好习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就无形中为学生架设了一座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桥梁。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增强创新意识导法。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常常质疑会激起思维的不平衡状态,以求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地思考,发展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从课题入手质疑,抓关键词、句、段质疑,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质疑,抓情节空白处质疑,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质疑等。其次,教学生释疑。学生总在“感其形,思其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产生疑问,教师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困惑处,疑难点,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一般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查工具书解决;关键的重点、难点问题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最后教师适当地讲解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在不断生疑、不断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便会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1、巧妙设计问题,发展求异思维现在国内外的心理学家都倾向于认为,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发展,往往能产生某种新奇的思想,这是求新、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特别注重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和争议,训练求异的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力。教学草船借箭时,我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1)从哪些内容能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请简要发表意见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反复读书,合作交流,互相争论,俨然是一个个优秀的评论家,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命令士兵射箭约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不见对方有任何进攻,就应该想到其中是否有诈,派几个士兵前去“侦察敌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我也认为这位大军事家临阵指挥时应变能力不强。在不明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可想一个两全之策放火箭。给箭头涂上汽油,点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伤人,有草把子、硫磺这些东西燃着后更会使他们全军覆没,哪还有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鲁肃怎么有点像两边倒的墙头草呢?”一个问题引来了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重要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个巧设问题引发争议、评论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精神的过程。语文教材中适合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课文有很多,如学完跳水,可设计问题:“除了船长的办法,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哪个更好些?”学习池塘边的叫声时,可问孩子们:“青蛙怎样把岸上美丽的景色告诉小鱼的?”他们有的说画下来,有的说用摄像机拍下来,有的说写成一段话读给它听等等。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求异思维训练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3、 适时适机延伸,诱发想象联想。想象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力人人都有,但大多数人未被“开发”。心理学家估计:一般人利用了想象功能的15左右,可见人的想象潜力巨大。同时心理学实验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学生,想象力要提高94。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机延伸,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在教完草一课后,一位老师让学生根据诗意把诗画成图画,有的学生画出了一棵棵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小草,还有的学生画出了一片烈火和一块烧焦了的土地,而在土地下画出了无数绿莹莹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草根。通过图画,反映出同学们对草的那种勃勃生机的喜爱,以及对草的顽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从中不难看出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在教学中利用再造想象拓宽思维,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培养变通思维,这也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实际,适机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训练,就要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例如:学完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学完再见了,亲人,可问学生:“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会诱使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想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读书交流会、美文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课文插图比赛、手抄报展评,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我校近几年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语文活动:一是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每月的读书活动都确定主题,如以“在名著的沐浴下成长”为主题,教师向学生推荐、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每周开展的优秀学生代表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秀学生的口才,而且还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赶超的榜样。三是设计校园文化窗,不仅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知识共享的园地,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他写作,你组稿,我排版,这种自由的形式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也可以构成学校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四是开设美文赏析,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潜移默化进行美育的渗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评析,为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2、投身社会实践,展示创新才能。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法。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工厂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教师要寻找、挖掘可供学生实践的活动环境,如我们的学校门口,大摊小位占据,大有“包围之势”。我们就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以我们的学校被包围为题写一篇见闻。为了让学生珍惜身体,抵制“垃圾食品”,又引导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去现场拿有关食品去防疫站检验,最后写成调查报告交给学校,并给城建局局长写信反映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拍环保照片,自绘环保画,并在照片或图画下面编写公益广告词。学生在照片或图画下面分别写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花儿在提醒人们:别摘我,我怕疼!” “破坏环境就等于慢性自杀!” “保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多么有意义的创意呀!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总之,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身心和心智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它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我们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参考文献: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 8月唐海燕 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 课堂教学实用方法书4刘永康 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