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59608847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一化学教案绪言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目的要求1 让学生在初三学习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2 使学生从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明确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化学的重要性。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基础。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引言】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领域与化学有关。升入高中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化学,领略化学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一、 化学发展简史【讲解】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几个时期:1 古代化学实用技术阶段;2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3 物质世界的一项根本性规律是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使人们对物质的研究深入到了微观领域。化学从实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是在十七世纪中叶。现存资料表明:有关化学的书籍最早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化学”起源于“炼金术”,直至今日,chemist仍有两个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我国在1856年开始使用“化学”一词。【板书】二、我国在化学发展史上的成就【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成就,选出代表发言。【小结】通过大家讨论,可以看出我国在古代实用技术方面就走在世界前列;现代我国在医药领域、微观技术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如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善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做出了贡献。【板书】三、化学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学生讨论】讨论化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小结】今日化学正向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学科渗透,是化学的作用日益显著。1 化学与材料材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标志。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能体现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潜力,这关系着民族的兴衰。2 化学与能源地球的资源有限,需要化学工作者努力开发可再生及廉价的能源。3 化学与环境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的使用,破坏了吸收紫外线的能手臭氧,易诱发皮肤癌;我国山西某村、英国威尔士北部某村曾因镉污染形成了“女儿村”。这些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污染,而防治环境污染也要靠化学科学。4 化学与生命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探索生命的奥秘都离不开化学。“人体基因组计划”一旦成功,就可以对疾病起到预防、治疗等作用,甚至可以延缓衰老。综上所述,在新世纪里,人类的进步也离不开化学。的确,正像美国化学家西博格教授所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板书】四、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学生讨论】根据自己在初中学习化学的体会,谈谈如何学好高中化学。【投影】学好化学的几点要求。【讲解】1 重视化学试验,提高试验技能。要认真做好验证性实验,积极、主动、大胆地做一些探索性实验,注重做思结合。2 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方法可以推动科学,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将是终生受益的。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就要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3 重视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只有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4 注重提高自学阅读能力。要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拓宽视野,提高自学能力。【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西格博教授所说的话。的确,化学对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人类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大家去开发,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就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丰富自己的头脑,以便将来为社会多发一份光和热。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一、 学发展简史二、 我国在化学发展史上的成就三、 化学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四、 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目的要求1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2 使学生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3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的含义。4 培养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5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用发展的观点,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有关初中化学知识,归纳反应类型。第二课时:从本质上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教学用具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通过上节课绪言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地球为人类提供的有限的能源,那么我们怎样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呢?首先我们从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角度来认识和研究。【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一、 化学反应类型1 基本反应类型【设问】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结论】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的多少来区分。【讨论】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哪些化学反应?【结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讨论】 (1)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是什么?(2) 这些化学反应的表示式如何写?(3) 如果以制取CO2为目的,分别利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由学生完成下表:【板书】反应类型表示式举例化合反应A + B =ABC + O2 =*CO2分解反应AB = A + BCaCO3 =*CaO + CO2置换反应AB + C = A + CBC + 2 CuO =*2 Cu + CO2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提问】Fe2O3 + 3 CO =*2 Fe + 3 CO2的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结论】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讲解】基本反应类型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的多少来区分的。该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投影1】【练习】专心-专注-专业化学方程式基本反应类型2 KClO3 =*2 KCl + 3 O2CuO + C =*Cu + CO2CuSO4 + 2 NaOH = Cu(OH)2 + Na2SO4CO2 + H2O = H2CO3CH4 + 2 O2 =*CO2 + 2 H2O【提问】表中反应:C + O2 =*CO22 CuO + C =*2 Cu + CO2除分别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外,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看还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结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板书】二、 氧化还原反应【板书】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反应类型举例得、失氧情况定义氧化反应C + O2 =*CO2碳得氧还原反应CuO + H2 =*Cu + H2O氧化铜失氧【投影2】分析初中学过的三个反应(依次填入)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基本反应类型CuO + H2 =*Cu + H2OH2 H2OCuO Cu置换反应2 CuO + C =*2 Cu + CO2C CO2CuO Cu置换反应CuO + CO =*Cu + CO2CO CO2CuO Cu【讨论】(1)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是否都属于某种基本反应类型?(2) 由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单独存在还是同时存在?(由有水珠生成及氧化铜变红的现象说明)。(3) 如果2 Na + Cl2 =*2 NaCl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上述定义?【结论】1。 化学反应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2 初中学习的知识还有待于完善。3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应是同时发生的,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所学的定义有一定的局限性。【投影3】下列反应各自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如果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2 Na + Cl2 =* 2 NaClZn + H2SO4 = ZnSO4 + H2Fe2O3 + 3 CO = * 2 Fe + 3CO2板书设计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 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类型表示式举例化合反应A + B =ABC + O2 =*CO2分解反应AB = A + BCaCO3 =*CaO + CO2置换反应AB + C = A + CBC + 2 CuO =*2 Cu + CO2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二、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类型举例得、失氧情况定义氧化反应C + O2 =*CO2碳得氧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还原反应CuO + H2 =*Cu + H2O氧化铜失氧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第二课时【引入】在上节课我们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在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投影1】反应实例组成和标志性质的标志(化合价)实质分析(电子转移) CuO + H2 =*Cu + H2O 2 Na + Cl2 =* 2 NaCl Zn + 2 HCl = ZnCl2 + H2【讨论】对反应同学们非常熟悉,该反应中有氧的得失。而反应、并无氧的得失,但仍为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究竟有哪些共同点呢【结论】都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分析】由学生标出上述反应化合价的变化。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从结构上分析)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以反应为例说明电子发生转移而导致化合价变化的本质。2 Na + Cl2 =* 2 NaCl 形成过程: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钠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1,被氧化。氯元素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小结】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某元素的原子失电子,则此元素化合价升高;某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则此元素化合价降低。【分析】同样,我们再来分析反应H2 + Cl2 =* 2 HCl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中,由于生成的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哪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没有完全失去或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氢原子,而偏向于氯原子,因此氢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小结】在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共用电子对偏离某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化合价升高,共用电子对偏向某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化合价降低。【结论】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板书】将投影1中的内容填齐(全班学生做)反应实例组成和标志性质的标志(化合价)实质分析(电子转移) CuO + H2 =*Cu + H2O有得失氧化合价改变电子发生转移 2 Na + Cl2 =* 2 NaCl无得失氧化合价改变电子发生转移 Zn + 2 HCl = ZnCl2 + H2无得失氧化合价改变电子发生转移【板书】1。定义(1) 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有局限性)(2)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分析)(3)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从实质上分析)2 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如书中图116)3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投影2】由学生讨论后依次填入反应类型反应实例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相互关系化合反应C + O2 =*CO2是部分是CO2 + H2O = H2CO3不是分解反应2 KClO3 =* 2 KCl + 3 O2是部分是CaCO3 =*CaO + CO2不是置换反应Zn + 2 HCl = ZnCl2 + H2是全是复分解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不是全不是【提问】(1)表中的反应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2)表中的反应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3)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由学生回答后逐一填入表中,学生自学课本图17。【讨论】 (1) 反应物中某元素在单质中和在化合物中价态能否相同?举例说明。(2) 为什么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 为什么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 哪些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结论】 (1) 不同。(2) 因为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并无化合价的改变。(3) 因为单质在反应前后出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改变。(4)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课小结】(1)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得氧失氧。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2) 电子转移包括两种情况:即电子的得失或偏移。(3)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作业】教材习题二(1)、三 3。板书设计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实例组成和标志性质的标志(化合价)实质分析(电子转移) CuO + H2 =*Cu + H2O有得失氧化合价改变电子发生转移 2 Na + Cl2 =* 2 NaCl无得失氧化合价改变电子发生转移 Zn + 2 HCl = ZnCl2 + H2无得失氧化合价改变电子发生转移(1) 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有局限性)(2)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分析)(3)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从实质上分析)2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第三课时【复习提问】1。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氧化铜变成铜的实质是得电子、被还原,而H2为氧化铜的还原反应提供了电子,它起到了使氧化铜达到还原的目的。在反应中H2称为还原剂。(CuO是氧化剂,由学生分析)【板书】三、氧化剂和还原剂1 氧化剂和还原剂(1) 定义: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 说明几点: 氧化剂或还原剂均是在反应中起某种作用的物质,一定是反应物。 氧化剂本身被还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过渡】为了较好地分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我们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板书】2。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双线桥”的含义:(1)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过程。(2) 表示变价过程中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3) 表示变价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写明得电子、失电子及电子的数目)以CuO + H2 =*Cu + H2O为例说明双线桥的画法。(1) 连接反应前后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2) 线桥跨越等号。(3) 得失电子总数相等。CuO是氧化剂,H2是还原剂。【课堂练习】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及还原剂。(1) 2 KClO3 =* 2 KCl + 3 O2(2) Fe + H2SO4 = FeSO4 + H2【过渡】在许多反应中有些属于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板书】3。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讨论】作为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还是降低?还原剂又是怎样?【结论】氧化剂降低的电子,还原剂升高失电子。【讲述】常见氧化剂:O2、Cl2、浓H2SO4、HNO3、KMnO4等。常见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Zn、Fe、Al以及C、H2、CO等。【投影】元素的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物质硫元素化合价可能的变化情况反应中所起作用H2SO4+6降价氧化剂H2S2升价还原剂SO2+4可升价也可降价既能做氧化剂,也能做还原剂【讲解】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几个时期:重点、难点、考点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1,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2, 根据反应中是否由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3,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离子反应4, 从热现象来分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区别反应物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生成物必是化合物反应物必是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或化合物必有单质参加和生成无单质参加和生成实例2Na + Cl2 =*=2NaClCaO +H2O= Ca(OH)22KClO3 =*= 2KCl + 3O2CaCO3=*=CaO+CO2Zn + H2SO4 = H2 + ZnSO4Fe + CuSO4 = FeSO4 + CuNaCl + AgNO3 = AgCl* + NaNO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3 氧化还原反应(1) 几个主要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一类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是反应前后有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高或降低的变化。氧化与还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变化叫氧化,其表现为某元素(失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获得电子(或电子对偏近)的变化叫还原,表现为某元素(得电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或电子对偏近)的反应物叫氧化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叫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O2等; 某些金属性较弱或高价的金属阳离子,如Fe3+、Cu2+; 具有高价态的某些元素的含氧化合物,在一定介质中是强氧化剂,如KMnO4、KNO3等在酸性溶液中都是强氧化剂; 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如HNO3、浓H2SO4。常见的还原剂: 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K、Al等; 某些非金属单质或含低价元素的化合物,如H2、C、CO、NH3、H2S等; 某些元素具有最低价态的离子,如S2、I、Br等。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得电子的性质叫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失电子的性质叫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结合电子(或偏近电子)后,被还原而生成的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偏离电子)后,被氧化而生成的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综合以上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概念可以总结出“六字”规律,即“升、失、氧、降、得、还”。若与氧化剂、还原剂联系起来,则在“六字”的后面再加一句,即“若问剂,两相反”,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这种方法可以表明变价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电子得失的情况和数目,箭尾始于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原子,箭头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相应元素的原子。如:钠与氯气反应2 Na + Cl2 =* 2 NaCl 要标明得或失的字体,钠为失电子,箭尾从钠划出,标出的电子数以每个原子为单位。钠原子只能失1个电子,发生变化的原子共有2个,故乘以2。氯得电子,箭尾从Cl2指向反应后NaCl中的Cl。每个Cl原子只得1个电子,再乘以参与反应的氯原子数。 失电子写在反应式上边,得电子写在反应式的下边。 得失电子总数一定要相等。(3)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2 Na + Cl2 =* 2 NaCl CO2 + H2O = H2CO3分解2KClO3 =*= 2KCl + 3O2NH4HCO3 =* NH3 + CO2 + H2O置换Fe + CuSO4 = FeSO4 + Cu复分解2 KOH + CuSO4 = Cu(OH)2+ K2SO4(4)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金属的冶炼,酒、醋的酿造,可燃物的燃烧,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等均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 钢铁的锈蚀、食物的腐败、易燃物的自然等,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的这些变化也都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 离子反应目的要求【】1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3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第一课时: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结合的综合教学法。第二课时:实验引导、讲练结合教学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可按下面的方法分类,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起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可将其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设疑】研究离子反应,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电解质、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相同。【板书】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 电解质1 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提问】(投影)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硫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钾溶液、碳酸钙、二氧化碳、蔗糖。(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概念时应注意的问题)【投影】(1) 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如:铜(单质)、硝酸钾溶液(混合物)不是电解质。(2)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融化状态。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融化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3) 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水溶液导电,是由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能导电,所以CO2不是电解质。(4) 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过渡】某些物质,像蔗糖、酒精等化合物,无论是固态或是水溶液都不导电,这些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提问】电解质为什么会导电?【板书】(二) 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4 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二、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二) 电解质1 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是电解质。2 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里和融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三) 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5 导电原因6 导电能力强弱(四)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1 强电解质(1) 概念: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 范围:强酸、等强碱、等。多数盐电离方程式:2 弱电解质(1) 概念: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2) 范围:弱酸、等弱碱(可溶性)、(不溶性)等。水重点、难点、考点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凡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溶于水或融化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的必要条件。 能导电是在上述条件下电解质具有的一种性质。 化合物是指电解质是由多种元素组成。(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组成、结构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电离条件溶于水或熔融溶于水电离程度完全电离,不可逆部分电离,可逆溶液中电解质存在形式离子(水合离子)分子和离子共存,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类别、举例强碱(KOH、Ba(OH)2等)强酸(H2SO4、HNO3等)大多数盐(NaCl、BaSO4等)弱碱(NH3H2O等)弱酸(H2CO3、CH3COOH等)两性氢氧化物Al(OH)3水想一想,为什么没把导电性强、弱作为比较强、弱电解质的比较项目?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型:置换反应离子交换型: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字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离子共存:同一溶液中的离子之间若不相互反应,则可共存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目的要求【】1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介绍燃料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教学难点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自学讨论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种,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制取所需的物质,如CO2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而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利用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如热量。例如木炭和甲烷的燃烧:2C + O2 =* CO2 CH4 + 2 O2 = * CO2 + 2 H2O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产生的能量。【投影】课本图115 1990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构成示意图所以,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非常重要的。【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四人一组,做课本实验13和实验14注意: 滴管的使用规范。 Ba(OH)2 8 H2O与NH4Cl的比例【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小结】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铝片与盐酸的反应要放出热量,木炭、甲烷燃烧也要放出热量,这类反应叫做放热反应。Ba(OH)2 8 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这类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板书】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吸热反应。【设问】为什么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呢?(学生讨论)【讲述】各种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在反应过程中将有一部分能量转变成热量等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放热反应;当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时,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就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投影】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小结】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而被“释放”出来,或者热能等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贮存”起来的过程。【提问】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是燃料,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它呢【板书】二、燃料的充分燃烧【自学】课本相关内容(时间7 8分钟)【投影】自学提纲3 什么是化石燃料?人类无休止地使用,会使它枯竭吗?4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5 燃料燃烧时,若空气不足或过量,会造成什么效果?6 为什么固体燃料要粉碎后使用?7 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 怎样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讨论】针对自学中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板书】1。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讲述】若空气不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气体,污染空气;若空气过量,会带走热量造成浪费。固体燃料粉碎,是为了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燃烧效率。【板书】2。 煤燃烧产生SO2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录像】*【讲述】为了减少污染,提高煤的燃烧效率,可把煤制成煤气或干馏煤气来使用。【板书】水煤气*干馏煤气的主要成分:H2、CO、CH4、CO2【总结】化学反应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人类利用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钻木取火发展到今天对化石燃料的充分利用,将来对多种新能源的开发,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但同时不要忘记,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作业】1。 阅读教材的“资料”“阅读”内容。 2 教材习题。重点、难点、考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热量变化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时要吸收热量2。 燃料的充分燃烧(5) 要有足够的空气,空气不足燃料燃烧会不完全,造成资源浪费且会产生有毒的CO等气体。(6)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提高燃烧效率,如将固体燃料粉碎、使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等。第二章 碱金属本章共有三节内容:钠、钠的化合物和碱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钫六种元素。这六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相似,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极易丢失,它们都是典型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碱,所以这六种元素都称之为碱金属元素。第一节 钠目的要求1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存在和用途。2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能力。3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4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设问激疑实验研究归纳总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引言】让学生写出Li、Na、K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何相同点,由此推测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微机投影】Rb、Cs、F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述】因为Rb、Cs、Fr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与Li、Na、K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故统称为碱金属,代表物是钠。【板书】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提问】初中学过的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学生实验】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割,观察金属钠的色、态,认识其质软、有延展性的特点。【提问】请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板书】金属钠是银白色的金属:质软,有延展性,易导电、传热,熔、沸点低,密度小。【设问激疑】由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测钠可能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用小刀切金属钠,迅速观察其表面的光泽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板书】二、 钠的化学性质1 和氧气反应4 Na + O2 = 2 Na2O(白色)【学生实验】钠在空气中燃烧,注意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生成物的色态。【设问】(1) 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色态。(2) 生成物是否为Na2O,为什么?【小结】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为Na2O2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而有的化学反应是为了利用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如热量。例如木炭和甲烷的燃烧:重点、难点、考点1。 钠的物理性质【实验1】切割金属钠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外皮,金属钠很软,可用刀切割。纯净钠呈银白色,有美丽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密度0.97 gcm-3,熔点97.81,沸点882.9。2 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电子层上的1个电子易失去而被氧化,是还原剂。(1) 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2】观察切开的金属钠,再将1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常温下,光亮断面很快变暗。4 Na + O2 = 2 Na2O(白色)高温下,钠受热后能在空气中燃烧。2 Na + O2 =*= Na2O2(淡黄色)(2) 钠跟硫等非金属起反应:2 Na + S =*= Na2S(研磨爆炸)2 Na + Cl2 =*= 2 NaCl(白烟)3 钠与水反应【实验3】向一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现象:钠浮于水面(钠的密度0.97 gcm-3,比水小),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将钠熔成小球(钠的熔点97.81,低于100),钠球在水面上游动(因钠与水产生H2),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因有NaOH产生)。2 Na + 2 H2O = 2 NaOH + H2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 Na + 2 H2O = 2 Na+ + 2 OH + H24。 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和主要用途(7) 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Na2SO4、NaNO3、Na2CO3等形式存在。(8) 钠的用途:制Na2CO3;钠、钾的液态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导热剂;做电光源;作强还原剂将某些稀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第二节 钠和钠的化合物【目的要求】1 掌握钠的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3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重点是NaHCO3这种酸式盐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重点、难点、考点1 掌握钠的氧化物的代表要掌握钠的氧化物的代表:、以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和主要用途。钠的化合物氧化物Na2O白色(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Na2O2淡黄色(过氧化物)碳酸盐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NaHCO3俗名小苏打硫酸盐Na2SO410H2O俗名芒硝盐酸盐NaCl俗名食盐氢氧化钠NaOH俗名烧碱或苛性钠因反应条件不同,钠能生成Na2O和Na2O2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物质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色态白色晶体淡黄色晶体所属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氧元素化合价21生成条件常温加热或点燃热稳定性不稳定(加热时被空气氧化)稳定化学性质与H2O反应Na2O + H2O = 2 NaOH2 Na2O2 + 2 H2O = 4 NaOH + O2与CO2反应Na2O + CO2 = Na2CO32 Na2O2 + 2 CO2 = 2 Na2CO3 + O2与酸反应Na2O + 2 HCl = 2 NaCl + H2O2Na2O2+ 4HCl = 4NaCl + O2+ 2H2O氧化性弱氧化剂强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2 掌握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物质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或晶体(Na2CO310H2O)细小白色晶体溶解度易溶于水(20 S = 22.2 g)溶于水(20 S = 9.6 g)化学性质与酸反应与碱反应能与水反应生成正盐*热稳定性很稳定,受热难分解,851才有少量分解不稳定,170 180完全分解相互转化主要用途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洗涤剂食品发酵、治疗胃酸过多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目的要求1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与原子结构关系(1) 碱金属元素Li、Na、K、Rb、Cs的电子层数由2递增到6,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由于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在物理性质上,均有密度小,熔点低,硬度小的特点。在化学性质上,均表现出强还原性。与非金属(O2、Cl2、S等)化合。与水反应:置换反应,产生强碱。(2)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递变性。在物理性质方面出现熔、沸点逐渐降低。在化学性质方面出现了活泼性增强。2 焰色反应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特殊颜色,Na黄色、K紫色。重点、难点、考点1 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与原子结构关系碱金属元素Li、Na、K、Rb、Cs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由2递增至6,但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1) 相似性: 物理性质:质软、熔沸点都低于100(Li除外),导电性、导热性强。化学性质*上,均表现出强还原性。与非金属(O2、Cl2、S等)化合。与水反应:置换反应,产生强碱。(2) 差异性:物理性质:熔点、沸点随原子半径增大而降低。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随原子半径增大而增强,还原性也随之增强。2 焰色反应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颜色。Na黄色、K紫色。第三章 物质的量第一节 物质的量目的要求1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 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3 能进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相互换算。重点、难点、考点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种基本物理量之一,这种物理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物质的量如同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如同米、千克、秒、安培一样是个物理量的单位。2 摩尔基准的确定及 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基准的确定:国际上统一规定以0.012 kg(即12 g)碳12(指原子核内有6各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约6.02*10*23)作为摩尔的基准(即1摩)。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任何微粒的个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值,至今已经由试验测得相当精确的数值,使用时通常取其近似值6.02*。3 摩尔质量1摩尔任何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其数值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它的单位是克 / 摩或g*mol*。4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 物质的量(2) 物质的量、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目的要求1 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2 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与应用。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目的要求1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的计算。2 学会配制一定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第四章 卤素第一节 氯气目的要求1 掌握氯气的性质,并由氯的原子结构与氯气的化学性质,理解氯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2 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了解氯气的主要用途。第二节 卤族元素目的要求1 掌握卤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 掌握氟、氯、溴、碘化学性质的共性、递变性和特性。3 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第三节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目的要求1 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2 培养综合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