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58993330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1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十二五”时期是磐安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经济区、打造休闲养生城,基本建成惠及全县人民小康社会的 五年。磐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立足“推 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的战略要求,阐明磐安县“十二五”时期 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磐安经济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面对国际金 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磐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全县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 本实现。40000035000030000025000120000015000010000050001口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00/200邮 2007年 200肝 200杵 201件图1 : “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规模变化0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5-2010年,初步统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从 24.3亿元增至48亿元,年 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 值从1.18万元增至2.29万 元,超过3380美元;地方财 政收入从1.6亿元增至3.28 亿元,年均增长15.4 % 三次产业结构由17253.3:29.5 优化为15.1: 53.8: 31.1;自营出口总额 从2005年的0.5亿美元增至1.84亿美元,年均增长30.1%o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从7.4亿元增至15.6亿元,年均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589 元增至60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68元。发展基础得到稳固。初步形成塑料制品、五金机械、工艺礼品、针 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县域特色产业。“山水磐安,休闲养生好地方” 旅游品牌逐步打响,组建云山旅游度假区,百杖潭、花溪、十八涡景区 先后通过国家AA爆区验收;我县被命名为“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 县”、“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尖山镇被命名为省级旅游强镇, 管头等一批乡村旅游得到开发。成为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 中药材产业集聚区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预备区。以磐安工业园区、金磐开 发区、新城区以及冷水、尚湖、方前、安文等工业功能区为主体的工业 发展平台初步形成。诸永高速公路全线开通,高速公路二条连接线、62省道(大科线)、磐新线一期、怀万线、40省道二期(东仙线)相继完 成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县内交通环境。220K麻泽变工程已开工建设,花 溪水库、好溪水利枢纽工程、东仙线三期改造工程、磐缙线及其延伸线、 台金铁路项目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成效明显。县建行机构升格,引进浙 江稠州商业银行磐安支行,邮政储蓄银行磐安支行、惠民小额贷款公司 相继成立。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相继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 厂、城区交通设施、文溪两岸景观整治、市民休闲广场、新兴街区块拆 迁改造和云山水厂等建设工程;完成新城区迎宾路、药城大道等主干道 和新城区自来水厂建设,安文-云山-新城区(深泽、新渥)构建的中心 城区初具雏形,县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十一五”期末,全县城 镇化率达40%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尖山镇列为省级中心镇;全县 已 基本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县内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87.6%;村庄整治 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 加快,新渥、管头两村被评为“金华市魅力村庄”;深入实施低收入农 户奔小康工程和新城区古竹、尖山、玉山、尚湖等四个县级移民小区建 设,下山移民和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已通过国家环保部的考核 验收;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累计创建面达到 80蛆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80.1%。生态公益林建设稳定推进,全县重点公益林总规模达到52.2万亩, 重点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 34.2%。实施了城乡安全饮用水工 程、磐安台地垃圾填埋场、台口垃圾填埋场等一批项目建设,企业污染 治旧控新、城乡面源污染防治、规模养殖场治理等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制在2.5%;全面实施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大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参保 率达95%全县免征农业税,免收义务教育段杂费、书本费、作业本费和 农村义务教育段住宿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职业 教育得到加强,通过省级教育强县验收,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间艺术 和乡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玉山古茶场、棒溪孔氏家庙被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赶茶场”、“炼火”等7个项目被 列入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磐安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族 民间艺术之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公共卫生各项指标 达到省政府要求,医疗卫生改革取得新进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积极实施“优生两免政策”,计生率达9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6 %。, 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医疗救 助力度,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80%Z上孤寡老人得到集中供养。 平安磐安建设扎实推进,防灾减灾网络基本建成,安全形势良好,社会 总体和谐稳定。附表1 :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类别指标7腰目标一五”完成情况2010年目标年均增速2010年预计年均增速预期 性指 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10以上4812.1人均生产总值(元)2000010以上2289011.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6103.2815.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兀)701595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11.81015.616.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3531.1A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7008以上17468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8006以上601610.9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0.9131.8430.1城镇化率(%4540A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0.550.6束指示 约性中人口自然增长率(0)6.5以内2.66城镇登记失业率(%)5以内2.5森林覆盖率(%76以上80.1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万人)1.00.5A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4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0以上95万元GD琢合能耗(吨标准煤)0.7以内0.40注:表布未能完成的指标。但是,磐安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工业化程度低,经 济总量小,追赶发展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低,集镇规模小,统筹发展 任务艰巨;环境承载力低,发展要素紧缺,平台拓展任务艰巨;资源利 用率低,开发成本较高,提高效益任务艰巨(二)发展环境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 远,全球发展格局和发展模式面临深刻调整。科技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以低碳、清洁和可持续为主旋律的“绿色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世界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变革,世界经济已进入新兴产业革命的催 生期。这既加大了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压力,也为我县调结构、促转型 提供了重要契机。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扩大内需将 成为经济政策的长期取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调整全面推进,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国内区域竞争更加激 烈,开发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这既有利于我 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普惠性,也对我县加 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省内看,我省将进入“转型升级、统筹发展”的突破期。通过大 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经济发展重心将更多地转向结构调整。通过加快建设“山上浙江”和实 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均衡。通过加快推进社会 领域的配合配套改革,政府投入重心也将更多地向公共民生事业转移。 这既有利于我县加快融入区域经济圈、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也对我县资 源环境的刚性制约更加明显。从县域看,“十二五”时期我县将步入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的黄金 期、转型升级的突破期、民生事业的提升期。正处于人均GDP300俣元向5000美元迈进、从工业经济为主向第二、三产业同步推进、从偏重于 经济发展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城镇化、 工业化加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类型加快调整,是磐安”跨越发展, 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放融入的扎实推 进,磐安的对外交通和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发展平台基本建成,一批事 关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大项目相继发挥效益,为特色产业集聚、壮 大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 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磐安承接产业转移,进入工业化中期提供了难得机 遇;浙中城市群发展为磐安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奠定较好的基础;行政区划调整及扩权强镇改革深入推进,为加快城镇 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动跨越发展,加快 绿色崛起”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区,打造休闲养生城” 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调整经济结 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 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生态磐安、活力磐安、和谐磐安和幸福磐安, 为迈向基本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磐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应“围绕发 展主题、突出两大载体、深化三大战略、把握四个关系、做到五个坚持”1、围绕发展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 磐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 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培育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建 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制度,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走出一条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使磐安天更蓝、地更 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全县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2、突出两大载体建设生态经济区。树立经营生态理念,放大生态财富效应,依托生 态优势集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 生态文化为支撑,以生态科技为动力,做强生态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 做特生态农业,把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符合资源 禀赋和环境承载力要求的产业支撑,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 领先、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经济先行区。打造休闲养生城。围绕“山水磐安-休闲养生好地方”的形象定位, 整合县内旅游资源,统筹开发休闲旅居项目,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丰富 景区内涵,加大特色旅游文化村建设力度,提升“乡村休闲游”品位, 大力开发休闲养生产品,不断增强旅居休闲配套服务功能,将整个磐安 打造成长三角闻名的休闲养生城。3、深化三大战略生态立县。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充分发挥青山绿水 的生态优势,培育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大创生态 品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走“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 品、绿色旅游”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崛起。工业强县。坚持主攻工业,强化转型升级。着重打造磐安工业园区、 新城区和金磐开发区等工业平台,优化提升乡镇工业功能区,培育一批 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致力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引导生态工业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塑料制品、汽车零部件、五金机 械、生物医药、工艺礼品、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 工业经济。旅居兴县。加快城镇化,培育中心镇,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城镇的 综合竞争力。要重视旅居地产的发展,增强旅游接待服务配套能力。重点 打造生态旅游、养生保健和休闲度假三大旅游产品,打响“山水磐安, 休闲养生好地方”品牌,不断提高磐安休闲养生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和竞争力,打造休闲养生城,建成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型和个性化城市。4、把握四个关系“提质”与“扩量”关系。“十二五”时期,磐安作为浙江省欠发 达县的地位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工业化仍是磐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 的历史阶段。经济总量没有一定规模,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民生改善 都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扩大总量作为首要任务,把调整结构作为基 本要求,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结构优化,争取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 市平均水平,努力在扩大总量中推动转型升级,在优化结构中实现科学 发展。“保护”与“开发”关系。磐安作为浙江的欠发达县和水源保护地, 科学发展必须立足于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按照 主体功能区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工业“在哪里发 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解决“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问题,该保 护的严格保护好,该开发的科学开发好。充分挖掘低丘缓坡的土地资源, 努力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充分挖掘山地潜力,加快建设“山上磐 安”。既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又要加强生态环保,在加快发展中保护 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新的发展。“内生”与“外力”关系。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与交流,继续走“借 力周边,发展本土”的招商战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管理和人才, 把生态环保型产业、休闲养生旅游业和绿色精品农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 点,融入浙中城市群和永武缙五金产业集聚区。同时充分激发民营中小 企业的活力,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农业基础,注重提高自我积累能 力,促进内生性、内源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新农村建 设,力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共建”与“共享”关系。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既要破除 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又要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尊重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5、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转型发展。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发展中 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大力促进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 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社 会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改善行政管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 设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坚持创新发展。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把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开 拓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统筹发展。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 收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 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联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增强发 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 生态环境,打造“秀美乡村、和谐家园”,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 调发展。坚持和谐发展。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 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 重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 谐发展。(四)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生态经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日 趋完善,社会事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 省前列,生态磐安、活力磐安、和谐磐安和幸福磐安“四大建设”取得 初步成效,力争2015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迈向基本现代化奠定 更加坚实的基础。专栏1: “四大建设”目标要求建设“生态磐安”:加快绿色崛起,基本建成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 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建设“活力磐安”:坚持产业集聚发展,经济实力得到提升,第三产业加快发 展,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建设“和谐磐安”: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 展,坚持全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结果。建设“幸福磐安”:加快和谐发展,开创“富民、安民、便民”新局面,做到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扶,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2、主要目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 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到 2015年,全县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11%U上,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5000元;努力实现一般预算总 收入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 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大主 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欠发达县市内综合排名实现晋位发展。附表2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预测表类 别主要评价指标全省标准 值2010 年(估计)实现程 度2015年(预测)实现程 度经济 发展人均GDP4000 美元3380 美元83.85400美元100.0第二产业值占GDP比重45%31.1%72.540% 88.9二二产业从业人员 比重80%58%72.570% 87.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60%40%63.350% 83.0社会 事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39%86.6可以达到100.0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8.589.08595.0每千人医生数2人2.5100.02.55100.0R& D经费占GDP比重1.50%166.71.5100.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3.7%52.95.5% 78.5人民 生活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元)200001746887.324500100.0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9000601666.89256100.0社会保险覆盖率90%70%77.8可以达到10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覆盖率85%95%100.095%100.0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下2.5%100.03%A下100.0社会 和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倍数2.22.8776.72.8 78.6地区人均GD味距 倍数43.7100.03.5100.0居民收入基尼系数0.40.24100.00.3100.0每力人拥启律师率2.50.156.40.25 10.0每区(村)依法自治 达标率90%已达到100.0已达到100.0生态 环境主要水系监测断面 水质三类以上比例70%90.00%100.095%100.0城市空气质量综合 污染指数1.2优良天数97%100.0优良天数97%100.0城乡生活垃圾处理 率70%95%100.095%100.0万元GD除合能耗0.70.4100.00.4100.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12以上达到100.08100.0实现 程度83.492.5注:带“”为未达标项目。初步测算,2010年我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 84%右,到2015年预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在 92%右,达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fc右,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外贸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2%Z上。三次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R匕重力争达到40哝 右。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水平达到 50%fc右。把金磐开发区、 磐安新城区、磐安工业园区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集聚的主平 台,力争新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成为磐安经济的增长极。生态文明进入新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循 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人口布局与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更趋协调,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Z上,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 52万亩,主要景区负氧离 子常年保持在6级,节能减排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内,使“山水乐园、 天然氧吧、绿色天堂”的生态环境成为磐安发展的软实力,生态环境质 量始终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社会事业实现新提升。优化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 衡发展,推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水 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平安磐安建设 扎实推进,全面构建以公共安全、生产安全、旅游安全、食品药品农产 品安全等为主的安全体系,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社会安 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7%F口 9刈上,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基本形成覆盖城乡、 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 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 所扶。附表3:“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指标名称2010 年 预计2015年目标年均增 长(%)属性结构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4877.311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兀)2.293.6911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兀)9519015预期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3.285.2810预期性社会商品销售额15.627.512预期性R&必费相当于GDP勺比重(衿11.50.1预期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 重()31.140左右预期性城巾化水平(%)4050左右预期性民生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2.53.5以下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17468245007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601692569预期性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 ()95%90以上约束性社会保险覆盖率()70%90%约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2.667以下约束性资源环境森林覆盖率(%80.180以上r约束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 准煤)0.4完成巾 定目标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完成巾 定目标约束性主要污染 物排放化学需氧量(吨)完成巾 定目标约束性二氧化硫(吨)完成巾 定目标约束性二、科学构建发展空间根据“对接沿海产业带、融入浙中城市群、建设生态经济区、打造 休闲养生城。”的发展定位,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引导 形成“优化发展区、重点开发区、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区”四类主体 功能区,构建“一城、两带、五区”的县域空间发展格局。(一)全力打造“一城”围绕“山水磐安一休闲养生好地方”的形象定位,以老城区、新城 区和云山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进一步整合提升环大盘山旅游集聚区和磐 安台地旅游集聚区,打响山水、休闲、度假、养生品牌,将磐安县域打 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和长三角闻名的“休闲养生城”。近期重点抓好磐 安旅居县城、环大盘山旅游集聚区、磐安台地旅游集聚区等“三大旅居 平台”建设。磐安旅居县城。以老城区、新城区、云山区块三大组团构成的 磐安中心城区,其山水特色十分明显,要充分发挥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 区位优势明显、旅游知名度提高等有利条件,把“旅居县城”建设作为 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实施,使之成为“休闲养生城”的核 心区块。进一步统筹新老城区(含云山区块)发展,构建磐安中心城区, 着力培育“宜居城市”品牌,加快人口集聚;树立城市经营的新理念, 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商业服务能力,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完善做 强做大新城区的机制和体制,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磐安中 心城区的带动作用。环大盘山旅游集聚区。依托大盘山生态自然资源,开发和提升 花溪、百杖潭、高姥山、棒溪孔氏家庙等主要旅游景区;统筹做好区内 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打造休闲养生旅游 品牌,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环大盘山特色旅游 集聚区。磐安台地旅游集聚区。依托磐安台地丰富旅游资源,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十八涡、玉山古茶场、水下孔、舞龙峡等旅游景区;全面推广 “管头模式”,规范休闲山庄和农家乐的发展,建设成为具有较大规模 的台地乡村特色旅游集聚区;加快台地区域宾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磐安台地旅游集聚区总体规划。(二)加快构建“两带”1、诸永高速公路连接线产业带。 主要包括了安文(云山)、深泽、 新渥、冷水等乡镇,经过多年的培育,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是“十二 五”时期磐安最重要的产业培育与人口集聚轴线。要以新城区为核心, 引导工业聚集发展,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五金、电子等产业,全面融 入浙中城市群和省级永武缙五金产业集聚区;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 做强工艺品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浙八味原产地优势,培育生物医 药产业,打造中医药加工基地,延伸浙八味产业链,建设药材物流仓储 中心,打造省级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充分开发利用、百杖潭等大盘山旅 游资源,重视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增强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旅居产业的 快速发展。2、磐安台地产业带。主要包括沿磐新线分布的尖山、尚湖、玉山、 万苍、胡宅等乡镇部分区域,是“十二五”期间磐安另一条重要的产业 发展轴线。要进一步研究台地一体化机制体制,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 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省级工业园区龙头作用,进 一步做好工业园区整合、提升、扩容工作,带动玉山、尚湖乡镇工业功 能区,加快生态工业的发展建设,成为全县的工业经济中心。充分发挥 和利用台地低丘缓坡资源优势,为工业发展争取更大的平台。发挥十八 涡、玉山古茶场、水下孔、舞龙峡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台地旅 游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县旅游接待副中心。发挥全国唯一的古茶场的人 文优势,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培育壮大茶叶市场,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加快建成浙中茶叶产业集聚区,促进茶叶、高山蔬菜、香棍等生态农业 的发展。(三)重点建设“五区”1、磐安新城区。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宾馆、医院、学校 等功能配套建设,进一步构筑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加快形成公共服务 功能齐全、产业特色明显、人居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药市新区、人居 新区。要依托高速公路互通口,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和物流中心,增 强要素聚集功能,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重点发展生态工业、房地 产业和中医药产业。2、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优二进三”,积极融 入金衢丽产业带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走资金密 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和总部经 济。提高开发品位,努力成为磐安经济转型升级的窗口和示范区。3、浙江磐安工业园区。充分利用省级工业园区优势,积极做好空间 拓展文章,适时推进园区扩容;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污水处理厂、职 工公寓、农民工活动中心和塑料软管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 严格产业导向目录,提高入园门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引进优质项目, 加快企业落地建设。加大园区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以平台提升带动产业提升。4、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县生态保护屏障,也 是今后我县生态资源综合实验区。毗邻乡镇的部分区域要充分利用大盘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块牌子,做好中药养生文化这篇文章,积极开辟 观光旅游业,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大生态 经济。5、云山旅游度假区。依托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溪省级风景名胜区,按照“功能配套、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生态示范”的要求, 凸现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文化会务、生态宜居等四大主要功能,高标 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好云山旅游接待中心、中华养生园、花溪大酒店、 云山休闲山庄等项目,把云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集旅游度假、休闲养 生、文化会务、生态宜居为一体的综合型省级旅游度假区。(四)强化主体功能分区按照国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快形成磐安主体功能区, 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和考核办法,逐步形成布局 合理、功能清晰、开发有序的县域主体功能区格局。优化发展区。主要指生态保护价值中等、开发程度较高但其边际效 益已递减的区域,包括老城区和金磐开发区。产业结构上要体现“优二 进三”导向,在要素结构上要注重资金、资源、人才和技术保障,在投 资结构上着力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以提高整体开发质量和效益,进一步 提高人口和经济的承载量。重点开发区。主要指环境承载力比较强,经济开发需求较高的区域, 空间范围涵盖诸永高速连接线产业带和磐安台地产业带。重点是提高开 发强度、扩大开发规模。通过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快整合和提升 步伐,拓展发展平台,加快形成特色产业,成为全县工业化主战场和全 县经济增长极。生态经济区。主要指自然生态保护价值较高、经济开发需求中等的 地区,包括仁川一双峰高速互通口一盘峰、大盘一方前公路沿线乡镇以 及双溪、窈川、九和、胡宅、维新、高二等不涉及水源涵养保护的部分 区域。功能定位是浙中城市群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特色优势林产品基地, 实施低密度开发,积极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种养结合、 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园区;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选择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生态型工业,规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走一乡一品之路,建设特色乡镇。生态保护区。主要指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在整个生 态系统中起着承担着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 等重要作用,包括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围保护带,以及其他具 有水源涵养保护功能的区域。功能定位是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 水源保护区、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区、休闲养生森林公园。专栏2:区域政策和分类绩效评价根据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形成市场主体行为符合各 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利益导向机制。 积极调整现行区域政策,加快研究出台分类指导 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人口政策。优化发展区:包括老城区和金磐开发区。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 等方面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目标的评价。重点开发区:包括诸永高速连接线产业带和磐安台地产业带沿线的乡镇区域。要对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等实行综合评 价。生态经济区:包括仁川、双峰、大盘、方前、盘峰等乡镇及双溪、窈川、胡宅、 九和、维新、高二等不涉及水源涵养保护的区域。 要突出生态经济的特色化程度和环 境治理等方面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生态保护区:包括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围保护带和水源涵养保护的区 域。主要评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加快生态经济建设磐安已进入生态价值提升期,生态环境是磐安县的最大优势,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磐安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生态就是投资磐安的未来。围绕 建设生态经济区,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价值取向,加快 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保护 与发展互动、经济与生态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突出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加快转变发展 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丰收。(一)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生产 力合理布局,建立起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支撑,具有较强科技 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生态环保型、技术创新型、规模效益型工业体系, 打造浙中特色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塑料制品产业是磐安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十 二五”期间要利用磐新线、怀万线全面建成的有利契机,以“立足塑料 跳出软管,立足软管跳出塑料”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产业集聚,提高 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不断丰富产业发展内涵,大力发展工程塑料、汽 摩配塑料、园艺塑料、健身塑料等新兴塑料,延伸产业链,力争成为国 内重要的塑料软管研发设计基地。汽摩配五金产业也已经成为磐安的主 导产业,要充分利用毗邻永康科技五金城及资本溢出效应,抓住磐安一 永康公路即将建成和构筑省级永武缙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吸引和承接五 金机械、汽摩配等制造业,以青年汽车项目为龙头,全力打造五金汽摩 配制造业基地。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竹木制品、工 艺礼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更新落后设备、提升自 动化水平、延伸价值链,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利用现有 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促进现有 的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原则,培育发展 医药保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加强与大 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先进工艺和先进设备,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以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 为重点,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围绕国家培育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构建优势产业集群。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的纵向 延伸和横向拓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新城区和工业 园区为主要依托,加快完善研发、物流、检测、信息、培训等生产性服务平 台,强化专业配套协作,完善创新体系,提升集群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 力。引进培育大企业。加强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管理创新,通过产权交 易,兼并重组、流程再造、品牌经营和产学研结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 核心竞争力优势的企业集团和“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坚 持“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积极推进与大型企业的对接合作,引 进发展一批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企业和产业基地。优化中小企 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创业扶持体系,深入实施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工 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栏3:生态工业发展重点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感谢你的观看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努力形成“高增值、强带动、广就业” 的服务经济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重点发展四大服务业。抓住磐安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档次,增强服务功能, 扩大服务半径。优先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旅居地产业、 现代物流业等四大重点服务行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电子 信息、公共服务等行业,实现磐安服务业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初步构 建起具有磐安特色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休闲养生旅游业。一是以云山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建设浙中养生避 暑胜地。以三山(大盘山、高山台地、高姥山)三溪(花溪、好溪、夹 溪)三场(林场、茶场、农场)为重点,有序开发乡村休闲、中药养生、 森林旅游和山地运动,推动磐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产业转 型,成为长三角地区闻名的“休闲养生城”。二是突出“生态、人文” 主题,增加旅游文化内涵。重点打造以药、菇、茶为特色的源文化,挖 掘“炼火”、迎大旗、叠罗汉、舞龙灯等乡土民俗文化。三是整合各类 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景区和精品游线。打响“磐安山水体验游”、“中国 药乡养生游”、“林海田园兴趣游”、“清凉磐安消暑度假游”品牌。专栏4: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重点争创3个国家AAAAR区,3个国家AAA景区,1个国家森林 公园,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 级旅游度假区;1家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5家以上三 星级宾馆;打造国家级摄影基地、原生态影视基地,省级青少年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成10个主题鲜明的省级旅游特色村。构建“一核二区”的休闲养生城。 即以安文一新城区一云山 为核心的旅居县城,环大盘山旅游集聚区、磐安台地旅游集聚 区两大基地组成的“休闲养生城”培育中药旅游产品,发展保健养生游 培育生态旅游产品,发展休闲度假游 培育民俗旅游产品,发展特色文化游 培育山水旅游产品,发展乡村休闲游 培育农业旅游产品,发展农业观光游形成三级空间市场:上海、温州、金华等关键市场,宁波、 绍兴、苏南、丽水等重点市场和省内其他市场,闽北、赣东、 皖南,珠三角等机会市场。打造三类游客市场:都市银发市场、白领休闲市场和、亚健 康养生市场发展三大旅游市场:全面发展国内旅游、启动发展入境旅游 和积极发展出境旅游市场。商贸流通业。统筹县域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城区为主体的商贸核心 区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进一步做大“浙八味”特产市场、浙中 生态茶叶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规划新建建筑装饰市场等居民生活配套 市场,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力业态,努力提高零售商业能级,积极推进 千村连锁超市工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优化零售商业格局。旅居地产业。充分利用城镇功能完善、人文资源丰富和山水园林环 境良好的优势,以生态旅居、休闲养生为特色,将地产和休闲、养生旅 游产业相结合,加快县城西山、新城区金钩、台地皇城湖和环大盘山等 区块开发,引导发展度假房产和森林房产。加强大型商场、文娱中心等 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宜居城市”为目标,建成环境一流、品 味优雅的现代化山水生态的“旅居县城”。同时,要加大建筑企业扶持力 度,积极培育房地产企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建筑业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专栏5: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现代物流业。依托新城区、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科学布 局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积极倡导新兴物流业态、发展特色物流;整合 物流资源,加快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努力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大投 入,加快物流基地设施建设。2、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 的原则,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 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 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初步形成县城商务核心区、台地特色产业集 聚区、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云山休闲养生集聚区等重点服务业集聚 区。特别是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要抓住被列为省级服务业预备区的有 利时机,加大开发力度,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在磐安服务业集聚发展中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专栏6: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以新城区浙八味特产市场开发为契机,努力培育并争取成为中药材专业市场,进一步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丰富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内涵,通过建设“三大平台”(交易平台、展示平台、信息平台),培育“四大名品”(名城、名馆、名店、名企),实施“五大工程”(产业振 兴工程、品牌建设工程、设施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支撑工程),完善“产(生产基地)、研(研发机构)、销(专业市场)、展(展示馆)、流(物流园)”五位一体的互动发 展体系,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将浙江(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打造成磐安产业名片和服务 业发展引擎。3、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和政策。 深化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着力破除 行政性垄断和区域性分割,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市场准入一视同仁。推 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制造业二三产分离、创新性服务业项目等试点工作,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创新服务业统计制度,完善 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预测分析体系。研究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 策,强化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化、规模化、生态 化、集约化建设为目标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浙江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 基地。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粮食生产,做大做强中药材、食 用菌、茶叶、高山蔬菜、生态畜牧、经济林果业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实 施生态农产品精品工程。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 水平。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工程,提高 耕地质量,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建设,全面提升 农业增产增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农作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不 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磐安生态优势, 拓展农业多元化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建设玉山台地茶蔬果和好溪流 域药菇蚕等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3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双峰(盘 峰)毛竹产业、仁川(方前)油茶产业等 2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深 入实施“一乡一品一园工程”,着力培育 5个特色产业示范区和20个农 业精品园。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循 环农业,实施生态农产品精品工程,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培育农业新型主体,按照“区域化布局、 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化专 业合作社,完善“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继续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 程,培育一批规模经营户、科技示范户、营销专业户。加大土地承包经 营权规模流转力度,鼓励农田林地向大户集中,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 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农作物和 畜禽良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 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 组建现代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民互助合作 保险,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专栏7:生态农业示范工程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玉山台地现代农业综合区(省级) 好溪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区(省级)3个生态循环农业小范区玉山台地生态循环农业小范区好溪流域生态循环农业小池区大盘山源头生态循环农业小范区5个特色产业小范区中药材厂业小范区食用菌产业小池区茶叶广业小池区蔬菜产业示范区生态蚕牧产业小范区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一乡一品一园,其中中药材精品园2个、食用菌精品园 2个、生态余M精品园2个、设施蔬菜相品园3个、生态养殖精品园2个、生态循环农业精品园 2个、油茶精品园2个、香槛精品园2 个、水果精品园2个、蚕桑精品园1个。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要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又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共享发展,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按照“特色与功能统一、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城镇经营和管理水平,研究和探索 加强城镇发展动力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提升中心城区加大老城区、云山、新城区融合力度,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完 善各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 树立城市经营的新理念,增强城市集聚 辐射功能、商务接待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快磐永线、磐缙线及延 伸线、金义东磐快速通道建设,以辐射和接轨周边区域发展。提升城市 规划水平,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打造精品工程和经 典建筑;提升城市街景容貌,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塑造县城优秀风貌, 打响山水、休闲、度假、养生“磐安旅居县城”品牌。老城区(含云山)为县域政治、文化、金融和商旅服务中心,要退二进三,建设特色商业 街区和旅游购物中心,增强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功能和城市接待服务能 力。新城区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宾馆、医院、学校等功能配套 建设,进一步构筑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和产业集聚平台,加快形成公共 服务功能齐全、产业特色明显、人居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药市新区、 人居新区。专栏8:我县城乡统筹已进入整体协调阶段根据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最近联合发布了浙江省 2009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报告,我县2009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得分66.36分,比2008年提高了 3.82分,列全省第47名,名次上升了一位,整体上由基本统筹上升到整体协调。(二)发展特色中心镇完善集镇布局规划。打破传统城镇建设模式,对条件成熟的,分步 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要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省级中心镇一一尖山 镇,同时进一步推动冷水、尚湖、方前等特色中心镇的加快发展。通过 科学规划、重点培育、产业集聚、公共投入、体制改革,加快中心镇发 展,力争把重点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 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 功能设施完善的磐安城乡一体化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在 目标定位上要有新认识、规划编制上要有新理念、发展方式上要有新转 变、体制创新上要有新突破。中心镇建设要突出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 保护和运用好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深化扩权强镇改革。继续推动部门管理权限下放,按照“充分授权、 权责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调整下放权限,强化镇级管理职能。要 调整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原则,根据扩权镇职 能范围扩大、集镇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提高财政分成比例,扩大镇级 财政自主权。要增加扩权镇干部管理权限,加强干部管理交流力度,盘 活人才资源。要保障扩权镇建设用地,优先考虑城镇建设发展需要。要 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