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文档 (2)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8920039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文档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建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文档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建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文档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不可违课堂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课程标准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3.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教材分析1上一框讲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现代生活离不开法律,本框题更深入地介绍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为下一框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打下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铺垫。2本框法律概念多,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生活事例的分析、理解,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情况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易冲动,情绪不稳定,遇事没有主见,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在理解和情感、态度上容易产生偏差,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只知道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殊保护,没有想到履行九年义务教育法的义务,法律意识单薄,这些行为、态度需要尽快地矫正。重点难点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我国的刑罚。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异同;区分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自学书本和分析案例,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2水平目标: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准确判断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水平,初步学会明辨是非、遵纪守法的水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增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点,防微杜渐。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资源准备学生课前制作“图说新闻”PPT课件教师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相关法律、犯罪、刑罚等相关内容,查找并阅读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条款,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与素材。按照“一例贯通”的教学思路设计好故事情节,将典型案例的图片和视频穿插其中,做好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说新闻指导学生编辑、播报时事新闻,并作点评。课前两分钟播报新闻(图文PPT形式)。时事教育。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水平和公开演讲水平。新闻导入播放视频:2014年8月22日,四川台sctv-4报道;北京市青少年犯管教所副所长王明介绍,青少年因受网络不良信息犯罪占85%,小刘因网络游戏而犯罪。问:小刘的行为对吗?为什么?观看视频。就问题发表各自看法。选择生活中可亲可感的材料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声有色有疑问,激发学习兴趣,渗透规则教育。自主学习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课文。p91-96。检查自学笔记。设置好计时器 (5分钟)。(1)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2)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罪吗?(3)违法行为能够分为哪些类别?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和相似点?(4)我国的刑罚有哪些种类?带着问题自学书本,划出主干知识,提出疑问。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水平,并养成自主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合作探究情景一:行为判断小军放学后为了早点回家,一直往回赶,行至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此时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小军没仔细想就跑步闯了红灯。当他行至城西公园时,发现路灯顶上站着一只不明小鸟,就从书包里拿出弹弓射出去,不料打掉了路灯,见情况不妙,小军灰溜溜地回家了。问:(1)小军在路上做了什么?(2)小军这样做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归纳:什么是违法行为?情景二:答疑解惑要求:结合课本P89-90三个情景,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备选答案填入课本P91表格中适当的空格内(2)根据“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能够分为哪几种?(3根据“对社会的危害水准”,违法行为又能够分为哪几种?(4)从“承担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指导各小组合作学习。补充介绍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常识,用图表概括归纳几种违法行为的异同。情景三:举案说法小林十分注重新闻频道,8月7日中午,小林在“法治在线”节目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播放新闻视频:“2014年5月23日上午,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实行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刘汉、刘维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等罪,均被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8月7日上午在咸宁市对刘汉、刘维等上诉案依法公开宣判,维持一审对刘汉、刘维的死刑判决。死刑判决将报请最高法院复核。(1)结合材料说明刑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2)刘汉、刘维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3)在判决书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情景四:聚焦镜头镜头一:谎报险情镜头二:盗窃井盖镜头三:殴打他人镜头四:乱刻乱画镜头五:杀人放火问:(1)上述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聚焦上述镜头,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小组讨论,代表发言。(1)描述违法行为。(2)概括出违法行为的含义。结合书本,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观看视频。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代表发言。采用典型的生活事例、书中案例进行分析,推进教学,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线索更清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知道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采取填写表格比较,加以突破。发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效用,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通过聚焦镜头,引导学生领悟“法不可违”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防微杜渐,知法守法。请你畅谈师:法不可违这一课学完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谈收获,交流心得。注重情感价值提升。课堂小结整理课堂笔记。整理思路,形成体系。PPT展示知识结构,直观形象。课堂练习组织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及时查漏补缺。完成基训选择题。巩固新知。教师寄语古人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我们相互提醒,一起努力,严格自律,防微杜渐,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课后探究(作业)据闽西日报报道:2005年6月26日中午,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许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刺后逃离现场,王某被刺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17日,县法院以林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1)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触犯我国什么法?(2)许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触犯我国什么法(3)如果有人与你发生矛盾时,你会这么做吗?课后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