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卷初一语文卷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58205800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卷初一语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卷初一语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卷初一语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卷初一语文卷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营造朴素的校园生活fn( )围,构造绿色的校园生活理念,崇上淡b( )的校园生活模式,拒绝制造新的污染,这是我们每一名师生应尽的责任。当我们在学校这片净土上,沉醉于花草的芬芳,沐浴着chng( ) 净的阳光,享受着心灵的tin( )静时,我们该是何等的惬意和自豪!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1) ,志在千里。(2)杨花落尽子规啼, 。(3)乡书何处达?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5)论语中强调里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钱塘湖春行作者着眼于飞鸟来描写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3.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2)相委而去 (3)山岛竦峙 (4)传不习乎 4.名著阅读。(3分)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 、童真、 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 ”。二、现代文阅读(21分)(一)我的老师(11分) 魏巍(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2)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3)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4)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5)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6)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7)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8)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9)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10)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11)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12)“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13)“不是放暑假了么?” (14)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5.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2分)6.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分)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3分)8.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二)布鞋(10分)厉彦林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沂蒙山区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9.请从第段找出具体表现“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的两个句子,工整地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0.认真品味文中第段画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母亲怎样的特点。(2分)1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12.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一)论语十二章(1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1)人不知而不愠 ( )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曲肱而枕之 ( ) (4)博学而笃志 (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4分)(二)孟母断织(8分)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解读】 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道:法则、方法。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1)孟母方绩 ( ) (2)孟子惧而问其故 ( )(3)是以居则安宁( ) (4)是不免于斯役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18.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2分)四、写作(40分)19.请以“心灵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提示: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2)说真话,抒真情;(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4)字数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