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课题、专题研究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58153658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课题、专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个课题、专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个课题、专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政策依据国家“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对开展体育工作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并明确提出以下要求:(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2、理论依据和谐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理论:3、实践需要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而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59.2%的人出了学校就不再锻炼了,目前全国二亿多职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仅有10.4%,偶尔锻炼的25.6%,64%的人基本不锻炼:对全国九大省市67所高校1216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的仅为7%,除体育课以外每周能、坚持一次锻炼的(不含早操和课间操)仅占8.6%。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缺陷。究其原因,是学校体育工作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差,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锻习惯缺乏,以过十几年学校体育的学生既无对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又无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身体素质大幅下降。学生多数懂得并认同“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道理,但实践上,意识与行为,口头与参与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对体育的认识并不等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研究及体育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90%以上的学生能自觉在校内外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发展,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具有可操作性教育模式,具体的研究目标是:四、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对象为三年-六年级学生。五、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调查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原因,及时了解学生体育锻炼情况;2、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3、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的文献资料。六、研究的周期本实验周期为一年(202014年9月2014年9月),实验对象为三年级-六年级学生。七、研究的措施(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学理论,1、认真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对体育工作和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2、认真学习了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中有关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理论,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等理论。3、认真学习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学习了学校教育科研(柳斌 主编),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实验对象的个案撰写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咨询,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实施之前就心中有数,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1、结合社会实际、教师实际、教育发展实际及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体育课题简介、体育现状简介、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等,提高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2、加强体育舆论宣传,举办体育黑板报专刊、体育知识手抄报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图片展览等。3、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4、大力表彰体育锻炼先进个人。(三)、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实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我校树立品牌意识,站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高度重视艺体工作,确立办学思路,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艺体工作为两个翅膀,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腾飞。一是用于加强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二是投入大量经费保证体育活动的活动经费;三是投入资金用于教练员训练学生体育特长队的补助。(四)、开展“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研究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标志是:1、主观上有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愿望;2、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3、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教育。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自主锻炼的目的。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有效性。3、讲究方法,注重策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4、满足学生个体需要,提高学生参加自主锻炼兴趣。(六)、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 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首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其次, 我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间操模式,从文化、生活和课程的角度极大的丰富了大课间的内容和形式,突出了我校几年来形成的创新教育特色。根据各年级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本校客观实际,我们在每天上午举行一次4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跳绳为主体结合各班自己的活动的形式开展。再次,对紧张的以室内文化学习为主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调节外,还能满足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使学生在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实践证明,凡能高质量上好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学校,必然是一所校风正、校纪严、学风活的学校。(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1、举办每期一次校运会。2、举办学生体育节。3、组织各种学生代表队参加省、市、县、镇举办的各种比赛。(八)、落实常规管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经常化和制度化。1、体育科教学严格专职专任,用人之所长,配备齐体育教师。我校共2名教师,体育课全部由专职教师担任。2、学校加强对艺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使广大艺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干好本职工作,牢记无功即过的思想,消除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想法,树立专业教师新形象。3、抓好艺体常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好评、同行认可、领导肯定,具体做到“两保证、两研究、一贯彻、一考核”:(1)、保证教学时间,不得随意让课、调课、顶课;(2)、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坚决反对看守式、自由式的教学方式,要求自由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自由活动不能放任自流;(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学观念,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人人要有研究课题或研究问题,多出精品,提升艺术教育的档次;(5)、按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校对体育科常规教学、教研、科研工作进行更全面、具体、严格的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业绩、评优晋级挂钩。(九)、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项目的训练、测试、建档。1、加强出勤登记管理,实行锻炼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2、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分解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3、关注体育锻炼后进生,制定个人转化方案。4、建立规范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制定下一阶段体育锻炼计划提供依据。八、实验效果(一)、理论成果1、通过实验,大大转变了师生、家长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2、通过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仅要使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兴趣,而且要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能够把校内与校外的体育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锻炼身体和生活实践中去,为今后的健康即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思想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实验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参与的基础不是服从而是参与认同。(二)、实践效果1、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逐步形成。(1)、学校肯定,同行学习学校领导对该课题的实验研究高度重视,不仅抽出资金供实验老师外出学习,而且对实验全过程给予大力倡导。肯定了教师观念转变快,教学水平提高大,教学方法改进大,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及变化感到欣慰。(2)、家长支持,社会承认学校的教育活动,总是离不开家庭、社会这股强大力量的支持。我校在开展的活动也深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支持子女参加各级种类比赛,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