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战神 文档编号:58003550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 1t= 1000kg。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100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由分几个东西每人能分到整数个到分1个蛋糕,每人分不到一个,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而后通过实物图直观显示 的意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许多练习形式,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础。借助于圆纸片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或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请学生说说分东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思考教育,并导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蛋糕)。问:图上两人在分什么呀?谁来帮他们平均分这东西呢?(根据学生说的结果,板书:2个、1瓶) 3、出示蛋糕,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桌说说看,你打算怎样分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分的过程。) 4、问:每人得几个呢?(板书:半个。) 5、师:刚才我们平均分了三样物体,得到了三个结果,你觉得哪个结果比较特别呀?(体会半个这个结果的特别之处:1、是汉字。) 6、你能创造一个数或者符号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独立创造,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7、你想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板书 )介绍这个数的来历。问:人们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呢?(同桌议一议,初步体会各部分的含义) 8、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其实,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像 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分数。(板书分数) 9、下面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 的? 评:这一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的创造分数,并与 比较,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并且初步理解了分数各部分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理解的意义 1、师:吃完了蛋糕,他们又玩起了折飞机,可是纸只有一张三角形的纸,怎么办呢?(让学生说说怎样平均分?多媒体演示分法) 2、师这样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来这张纸的 。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的 。你还会找出其它图形的 吗?(学生动手折) 4、学生交流。 找长方形的 时,请几位同学分别演示,多媒体演示并比较几种分法。 问:为什么折法不一, 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的 呢? 评:理解 是理解其它分数的一个基础,教师以 为突破口,采用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别是找长方形纸的 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体会。 三、尝试迁移,设疑激趣 1、有人也找出了几个图形的 ,(出示图)你认为对不对?同桌讨论一下。 2、那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说一说) 3、问: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 表示外,还有哪部分也可以用 表示? 评:从 到 的教学,过渡自然,学生通过迁移、比较、讨论,很好地理解了 的含义。 四、大胆猜想,自主探索,认识其它分数。 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 、 ,猜猜看,你觉得还可能会有其它分数吗?能把它们写下来吗? 2、学生汇报,师示范写。 (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请学生用圆纸片折一折,说一说。) 3、师: 有没有? 呢?(师生一起写) 师:其实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100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问: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评:认识分子是1的其它分数,形式较为开放。并通过学生自学,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最后一题的分子、分母的比较,学生更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 五、学习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 ,你认为这个 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 ,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们一开始折出的 ,又该排在哪里呢?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评: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通这借助折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并为它们排队的方式,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也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六、生活中的分数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出示黑板报图(将其改成 和 的大小),说说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呢?哪一部分大一点? 2、师: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评: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七、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评:最后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觉中将课堂引伸至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总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而又不单一,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又通过观察、折纸等实际操作,把图和数有机结合,在读者讨论、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58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比较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节课中的两个题目是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节课是因为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而商0,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6123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 (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2、情况分析 (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 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 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 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 (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 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 (2) 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 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大量关于年、月、日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关于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方面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会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把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连贯起来,把有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4、渗透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年历卡、草稿本、查阅的资料、预习年历上2月及全年的天数。 教师:课件、水果卡片、2句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高兴吗?那让我们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板书:20xx年10月19日时分) 2、20xx年,年是什么单位?还有其他时间单位吗?(月、日、时、分),我们已经学过时分秒,今天我们来研究年月日(齐读:年月日)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学年月日之间的联系 1、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年月日的?(课件演示:物体上的年月日),还有许多,下课自己找一找。 2、我们的日子一年一月一日的过着,你们知道一年一月一日的来历吗?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方面的小知识(课件演示:年月日的来历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在绕太阳跑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为一日。),原来一年一月一日是跟什么星球的运动有关系的?(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 3、除此以外,年月日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自学书本44页,要求填写表格,并阅读后面的文字(大声)。 4、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大月)谁补充?(小月)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有一个月呢? 5、怎样方便的记住大小月?(拳记法、儿歌)可以用喜欢的方法记大小月。 6、我们认识了大小和二月,下面来练一练。 24个月=( )年 5年=( )个月 1星期=( )天 小红到奶奶家作客,住了天,正好个月,这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为什么是7、8月?为什么小红要住62天? (二)探索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1、知道了2月有28天或29天,下面进行竞赛,给一个年份,看谁能很快报出这一年2月天数和全年天数,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准备好了吗?现在看屏幕。(从 1996年到20xx年的年份随机出示)观察1996到20xx年总天数,发现什么?(有365天和366天)天数是怎样算的?(平年:闰年:或)为什么会相差一天,这一天差在哪个月?我们把2月为28天全年为365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为29天全年为366天的这一年叫闰年,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多人说) 2、 再看看平润年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一循环)如果把平、闰年除以4,结果会怎样?用1996、1997年试一试,你发现什么?那么你知道怎样判断平闰年吗?(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 判断闰年,先看左边的2个年份(1978年、1904年),算一算。 4、 算一算1900年,(学生发现1900是4的倍数,认为是闰年),看1900年2月的月历,28天,说明1900年是平年,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知识(课件演示:闰年的来历)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小结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现在谁能说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呢?20xx年呢?2100年呢? 5、 会判断了平年和闰年,下面来看,我们知道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有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吗?(1世纪=100年) (三)综合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要想吃到水果必须先回答水果先生提出的问题。 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 )天。 请说说你出生在哪一年,那年的2月有多少天? 今年全年有( )天,合( )个星期零( )天。 单数都是大月吗? 一年中有哪几个大月? 1世纪是多少年?我们现在生活在多少世纪? 怎样判断平闰年?告诉方法。 2100年2月有( )天。 (四)课外延伸 1、 除了书本上,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柠檬先生有个问题:东东已经16岁了,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三、总结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祝大家幸福快乐每一天。 板书设计: 年、月、日 1世纪=100年 大月(7个)1 3 5 7 8 10 12(31天) 小月(4个)4 6 9 11(30天) 2月 28天或29天 平年:365天 3012+72 闰年:366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7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1分钟能做哪些事? 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8 课题: 小数的大小比较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 10101010 出示两个正方形,让学生在正方形中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结:两个小数都是零点几的,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十分位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2.试一试。 提出问题: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并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出示:0.8 1.5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写成分数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 1010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哪个最小。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6-58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类(2)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图形概念教学内容,本内容的教学分为2个课时,教材第一课时呈现了小亚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的小棒来拼搭三角形框架,也就是不同长度的边来拼搭三角形,并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从而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教材第二课时是通过“折一折”与“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来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对称性了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脚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还知道了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也对三角形有了一些接触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拼搭三角形框架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按边的长短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 3、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探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分类思想和数学思考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能按边的长短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认识各类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 彩色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课题 复习三角形知识 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帆船。这艘帆船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组成的。 回忆:关于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反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板书:三角形) 【策略说明:通过复习回顾已有的有关三角形知识并揭示课题。对于能够很好反馈出二年级所学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学生,老师应该予以肯定。】 二、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1、拼搭三角形框架 (1)观察学具盒: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 操作要求:选好学具先在桌面围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的再进行拼搭。 小组合作:用所提供的学具拼搭三角形框架,比一比哪组拼搭的不重复的三角形最多。 合作要求:轻声讨论怎样搭不重复,再独立拼搭。 (3)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把拼搭的三角形框架展示在黑板上。 【策略说明: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已学过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用小棒拼搭三角形框架的过程中,为了搭出更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会思考寻找一定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有序思维的能力,同时为三角形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奠定基础。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能合理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分类比较,探究特征 (1)分类比较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小组合作出了这么多不同的三角形框架。谁搭的和他们不同呢? 看来查找不方便,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寻找起来了更方便?(让学生思考方法,体现分类的需求) 小组讨论:还有没有新的方法将这些三角形分类? 预设: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可以按颜色来分,分成三根小棒颜色都相同的三角形、两根小棒颜色相同的三角形、三根小棒颜色都不相同的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按颜色分,其实也就是按边的长短来分。 汇报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黑板将自己拼搭的三角形按边分类,边分边介绍方法。(其他小组一起分类) 特例分析 思考:为什么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因为两根蓝色的小棒的长度和与一根红色小棒的长度相等,所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策略说明:在寻找能拼搭的所有不重复三角形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考的逻辑性,不重复、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在查找分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究有特例“用两根蓝色的小棒和一根红色的小棒能否拼搭三角形框架”,来完善学生的认知。】 探究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1)认识三角形名称 归纳:这一类是三条边都不等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板书) (2)小结并补充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