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底稿)精编版

上传人:ET****1 文档编号:57192689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底稿)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底稿)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学设计(底稿)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别饿坏了那匹马 主要写喜欢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这个残疾青年不计得失, 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同时也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 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美好心灵。 本课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难点是理解残疾青年对“我”说谎,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要求解决的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在学习上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自学、讨论,学习课本内容。并学习作者透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同时,为本组口语交际作铺垫,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言的本意,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讲诚信, 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学情分析: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 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 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 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 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设计理念:1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尽可能多些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敏感,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 、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妈妈喜欢吃鱼头、课件。2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吧,是的,同学们,我们曾经十分痛恨那个 “说谎的孩子”,痛恨他一连几次谎称 “狼来了”把山下的人骗上山去,可有人却说“世界会因为谎言而罪恶,也会因为谎言而美丽。”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板书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瘦削( shuxu)枯蔫 (ni n) 焦黄忐忑 (t n t ) 不安刻骨铭(mng)心瞥(pi ) 见尴尬 (g ng)张皇 嗫嚅 (ni r )攥(zu n)拽(zhu i)2、词意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攥:握。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瞥见:一眼看见。3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三、根据导语,自读自悟1、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 、反馈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其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我”把马草卖给残疾青年,离开书摊时,青年嘱咐“我”的话。他的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的那匹马的关心,不让它饿着,实则是免去了“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让我把时间花在看书上。第二次是青年看见“我”背着马草走向书摊时,吩咐妹妹碧云的话。 这话既是说给妹妹听的, 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无用的马草;更是说给“我”听的,让我能心安理得地看书。青年既帮助了“我”,又很好地维护了“我”的自尊。第三次是 “我”对青年说的话。 每天“我”都想象着马 “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 的情景,心安理得地看书。 关心马,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4层推进的作用。(3)为什么残疾青年一再谎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美丽谎言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乐于助人、 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 “眼睛一亮” 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 “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残疾青年让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 这样说的目的一是为了让我不怀疑,让我继续产生错觉,他家的马等着吃马草,目的二就是为了让碧云快点把马草提进院子, 别让我发现他家的院子里没有马。我觉得他这里又一次强调“别饿坏了那匹马”, 也是为了告诉碧云,别把这个秘密说出去。(3)“别别别 ”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5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过渡:原本无马,却假称有马,为的是让“我”安心看书,要是这个美丽的谎言永远不被识破那有多好啊?可是,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3)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师: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生:没有。师: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生: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师: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朗读课文。)师:现在我们来交流。生:我注意到了“枯蔫焦黄”这个词语,说明马草放了很长时间了。师:会多长呢?生:从“我”卖给他的第一天起。师:是啊,从那一天起,马草就堆在那里,天长日久,枯黄了。生:我注意到了“一堆”这个词。这个词说明马草很多,也说明青年收下了“我”的很多马草。师: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生:他对“我”的关心。他愿意帮助“我”,让“我”有书看。生:我注意到了破折号。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意思,强调那马草是“我”卖给青年的。师:是啊。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生:心里非常感激。师:此时此刻,我什么都明白了,我真想对青年说 板书 : 宽厚善良 乐于助人师:这就是“我”要强调“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的用心。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看到了马草,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情景来?生:“我”看到了青年“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的情景。生:听到了青年冲里屋喊的声音:“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6生:看到了碧云茫然的眼睛。生:看到了青年“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的情景。生:看到了青年乐于助人、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师: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又如何呢?生:感激。感谢他给“我”看书的机会。生:惭愧,那么长时间没有能够发现秘密。师: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1)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2)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3)“我”的形象塑造得也很好, 从 “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 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等多处语句可看出 “我”是个渴求知识、自强自立、懂得感激的孩子。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作者都是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的。)四、总结1、为了圆一个孩子的读书梦,残疾青年用宽容和善良制造了一场特殊的骗局,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的爱之歌。72、出示: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子脸若鲜花; 知己的一句谎言, 让脆弱的心灵变得无比坚强; 老师的一句谎言, 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生长;医生的一句谎言, 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 有了这善意的谎言 和谐生活将更加美好; 身边阴霾( mi )将逃之夭夭; 心中疑惑将分外明朗; 生命之花将重新绽放。 善意的谎言编织的都是美好的希望。2、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 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 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1、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 我突然间明白了。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2 、交流小练笔内容。板书: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我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附:8妈妈喜欢吃鱼头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 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 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 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 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吃。”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 岁,我成了家, 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打那以后,9每逢吃鱼, 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 女儿总是很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 很孝顺地说:“妈妈,您吃鱼头。”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酝酿。陈年老酒为什么越老越香醇?时间! 有了足够长的时间酝酿的酒的品质才达到“醇”的境界。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像老酒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空间。 为师则在一旁耐心的等待, 在等待中积极地巡视, 及时给予个别学生的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主要内容,从“我”的角度来说,语言啰嗦,不够简练,表述也不太清楚的时候,为师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换个角度来说, 试着从残疾青年的角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概括立刻变得清楚明白, 语言精练言简意赅, 收到了立竿见影之效。 这也是教师在准备时苦酿之结果。由此可见,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去独立地思考,课堂就离开了浮躁与肤浅, 宁静的阅读心态自然造就静心、 睿智的阅读品质。10二、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一篇课文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 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 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通过人物的语言、 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语言细腻精美,不可不读,不可不品。于是,我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句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学生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得以驻足。三、不足之处:学生在品读句子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 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另外,好多次学习或阅读这一类极具感染力的文章时,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缺少一点什么,本来我以为这一些文章会触及孩子心灵最柔软的那块的, 可是他们漠然的神色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