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周 古代诗歌鉴赏 星期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6979793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周 古代诗歌鉴赏 星期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周 古代诗歌鉴赏 星期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周 古代诗歌鉴赏 星期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周第二周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星期一星期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通考点通学习课堂学习课堂 专家寄语: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是人,可以是景,还可以是物。但无论是人、是景还是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作者站在那里,诗歌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作者的感情寄托而已。u金题引航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1)人物形象(诗中人形象)=形象特点+分析+形象意义或表达的思想。(2)景物形象(意境)=意象(景象)特点+诗歌画面+剖析作者思想。(3)事物形象(物象)=物象特点+物与志的“契合点”+表达的思想。2014年高考,山东卷考查了人物形象。(2014山东)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 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_【答案】 (1)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解析】 (1)“园花经雨百般红”侧重于描写雨后园林中花开之美景,而“乔木峥嵘明月中”侧重写深夜乔木高耸入云的特点。两种风格,两相对比,截然不同。解答时应抓住“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及园花“百般红”、乔木“峥嵘”的特点加以分析说明。(2)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可以看出陈居士喜欢饮酒,举止自然洒脱;由“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可以看出陈居士一天不停地寻诗,沉迷其中,情趣高雅而富有乐趣。u规范答题题型一、人物形象【对型指导】一、常见提问方式1.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2.诗(词)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三个切入口1.从标题、注释入手,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感情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2.由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以及环境的衬托渲染,进而概括出形象特点。三、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或总结”;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概括总结;3.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四、 答题套路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这可以从( )句中看出,这句通过( )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答题流程】例1 (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竹竹 轩轩 诗诗 兴兴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题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第一步:读懂诗歌,抓答题关键点“竹轩诗兴”这个题目表明此首诗歌是一首写景诗,所处环境是竹轩。(1)开头两句,“柴门”“狭径”等描写了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_。(2)第三联和第四联运用了直接描写,通过诗人的_ _等行为,显露出诗人_的人生态度。(3)“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了诗人_的人生志趣。第二步:套模板,规范作答_。【答案】 第一步:(1)闲适自得(2)倦卧 闲吟 洒脱高雅(3)高雅第二步: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题型二、事物形象(意象)【对型指导】一、常见提问方式1.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概括意象的内涵。二、鉴赏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2.提炼所写事物特征的词语,重点是抓住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等来概括事物的特点。3.挖掘物象的内在品质、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自然特点去透视作者赋予其的精神属性,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答题流程】例2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野 菊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第一步:读懂诗歌,抓答题关键点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托物言志,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清高之志。首联,用典写野菊不与骚人作干粮,更不顺应流俗在重阳供人观赏,表现了野菊_ _的情致。颔联,通过写野菊的_ _ _三个特点来表现野菊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之态。颈联:天晚在半山腰看到野菊,即使再忙也要采摘一枝,表现诗人对野菊由衷的喜爱之情。尾联:作者借野菊自示清高,物我合一,再次表现了野菊_的特性。第二步:套模板,规范作答_。【答案】 第一步:超凡脱俗 孤芳自赏生长于山野 花色清淡 香气清馨 超凡脱俗第二步: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温馨提示】 准确理解事物形象的含义,要关注以下两点:(1)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关注那些浸染着强烈情感的修饰语。(2)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知识拓展】诗词中常见意象1.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具有高风亮节。2.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敢为天下先。也有人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4.菊。卓尔不群,坚强、高洁,多象征宁死不变节的气概,也多用来代指隐士。5.兰花。朴实纯真,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淑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7.杜鹃。杜鹃啼叫似乎在说“不如归去”,凄凉、哀伤,多表示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8.鹧鸪。鹧鸪鸣叫似乎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游子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9.寒蝉。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10.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题型三、景物形象(意境)【对型指导】一、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表达情感(情怀)的吗?为什么?5.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二、答题步骤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是由一组意象组成的,因而把握意境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是解题的关键。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4.指出意境特点,说明诗歌表达的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三、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答题流程】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军 城城 早早 秋秋严 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_第一步:读懂诗歌,抓答题关键点题目“早秋”点出了季节,从注释看,这是一首边塞诗。少数民族武装常在秋高马肥的季节进犯边境。第一句,“昨夜”紧扣“早秋”,“秋风入汉关”,意味着_。第二句,通过_ _两个意象,渲染了低沉、清冷的氛围,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_的气氛写得更加浓重。第三、四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第二步:套模板,规范作答_。【答案】 第一步: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了 朔云(寒云低压) 边月(月色清冷) 阴沉肃穆第二步: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温馨提示】 景物形象类题目的答题要诀(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恬静闲适、肃杀荒凉、虚幻缥缈、繁华热闹等。u课堂训练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送邹明府游灵武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 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解析 (1)先找出关键词句,再作分析。“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载书归”“林风透卧衣”说明邹明府担任县令三年,为官清廉,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行。(2)本题是炼字试题,对词语的赏析要放在诗句中乃至全诗中进行。第三联描写了途中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路上的大雪掩盖了人的踪迹。树林里寒风穿透了人的衣衫。“藏”的主语是雪,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透”的主语是风,赏析时重点放在如何体现周围环境的特点上。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秋 海海 棠棠袁 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注】 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性?请概括回答。答:_(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暗有清香”写自有香气。(2)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 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的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4.阅读下面这首曲词,完成(1)-(2)题。越调柳营曲越调柳营曲范蠡范蠡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注】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塑造了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主人公抛开吴越的政治斗争,泛舟五湖,尽享红蓼艳丽、沙鸥飞翔、明月当空的湖光美景,充满了对悠然垂钓、闲看流水的自在生活的憧憬。(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怀的绵长不尽。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