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生子》到《所罗门之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67240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土生子》到《所罗门之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土生子》到《所罗门之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土生子到所罗门之歌本文借助存在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旨在通过该理论来探究美国黑人作品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身份问题关涉到“我是谁?”“我与什么认同?”的重要问题,它是一个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点的标志,也是每一个族群或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本,历来尤其是一个弱势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的真实存在所关注的焦点。美国黑人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文坛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黑人作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纵观美国黑人写作的历史,它是一个黑人民族自我身份追寻的过程。遗憾的是,国内外对黑人文学的研究只是局限在研究个别作家的作品,尤其是注重对作品的创作手法,文学特色等的研究,鲜有人以史为纲,从身份追寻的角度去研究。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分析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美国黑人作家的作品,比较作品中黑人各自做出的努力,揭示美国黑人民族自我追寻的必由之路是找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黑人的社会历史。作为贩奴运动的受害者,他们遭绑架,被贩卖,远离故土,为人奴役,不仅丧失了自由,忘掉了故国的语言,失去了本来的姓名,而且肉体受到蹂躏,终至于丧失了自己。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获得了名义上和白人平等的权利,但距离实际上的平等还很遥远,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依然是黑人抹不去的痛。如何在这种境遇中生存下去,在现代社会中找到黑人的自我是美国历代黑人作家探讨的主题。接着笔者比较了赖特的别格和莫里森的秀拉。他们都为自己的生存做出了积极的抗争,前者用暴力反抗白人社会,让白人认识到他的存在,后者则用性反抗她的生活境遇,他们是萨特所谓的“自为的存在”。然而,在强大的白色力量压制下,这种抗争注定是要失败的。然后,笔者比较了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和莫里森的佩可拉。与别格与秀拉不同的是,看不见的人和佩可拉采取了消极的存在方式,他们是萨特的“自在的存在”。前者接受了白人给他的定位,为“他”存在,最终发现自己是美国社会中一个“看不见的人”,后者为白人的文化,价值观所同化,结果导致她的精神失常。显而易见,摒弃黑人文化,完全接受白人文化决不是出路。最后笔者分析了莫里森的奶娃。奶娃由一个自私自利对黑人民族没有感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