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6848520 上传时间:2022-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卷(阅读题,共48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孝”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几千年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因此,通过对“父子-君臣”这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证,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汉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显然,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忠”的异质同构体。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不孝”之名获罪杀身。“孝”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侍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不经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这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反哺”链条,于是出现越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孝”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爱”,并不必然导致“孝”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养儿防老的问题。因此,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孝”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其前提是要有“恩”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德习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孝”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节选自当孝道遇上法律)1下列关于“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父子君臣”的隐喻关系存在着了解。B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孝”的侧重点经历了由社会议题向宗教议题的转变。C现实中,“孝”体现了资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与文明力量之间的差别。D现代社会的“孝”已非崇高的政治话语,而是一种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举孝廉”表明,“孝”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并由家庭伦理规定范变成了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B作为一种“不经济”的守制和奉养行为,曾经基于“反哺”机制而确立的“孝”,包含着对晚辈自身生活“方便性”的牺牲。C如果没有对长辈内在的敬畏与顺从,而仅仅出于“爱”这种强烈的审美感情,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D与野兽具有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的护崽之情相比,我们应该坦然承认“孝”的功利基础,否则可能对“孝”作出曲解。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社会的道德、法律与政治做到了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这使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没有变成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B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忠”的异质同构体,“不孝”即“不忠”,这是失宠的功臣名将被以“不孝”的罪名杀害的原因之一。C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高度独立,而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系最终切断了“反哺”链条,使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越越多。D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当“孝”被视为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时,它就会被内化为道德习惯并拥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 见:露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使毕使于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吾其还也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 夜缒而出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2分)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从正面体现荆轲的镇定自若,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3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7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8.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答:_。9.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4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丢、错、漏、倒均不得分。)(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3)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5)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5分)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A.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B.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C.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D.林清玄认为,要达到仙与俗的平衡,需要心灵的寄托,因此文学是必不可少的。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2)这篇访谈共涉及了哪几个主要话题?请分条概述。(3分)(3)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4)怎样理解“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6分)第卷(表达题,共52分)四、语言文字运用(32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寥廓(ku) 谦逊(xn) 彳亍(ch ch)长歌当哭(dng)B方遒(qi) 屠戮(l) 愤懑(mn) 嘉言懿行(y)C鲰(zu)生 彘(zh)肩 攒射(cun) 生杀予(y)夺D殒身(yn) 颓圮(p) 箕踞(j j) 涕泗交流(s)13.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2分)A慷概 荆柯 刀俎 秦晋之好 B邮戳 戍守 烦燥 朝秦暮楚C忤逆 惊愕 陷阱 从善如流 D沉淀 岐视 屠戮 图穷匕现 14.下列各句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共其乏困 张良出,要项伯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无能为也已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失其所与,不知 D竖子不足与之谋 朝济而夕设版焉1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太子丹恐惧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约为婚姻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C丹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行李之往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沛公居山东时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B近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初中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C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据北京晨报报道:韩济生院士研究发现,人体上有4个针灸穴位具有较强的戒毒作用,通过对它们进行低频电脉冲刺激,吸毒者戒毒后的复吸率将降低3倍。B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农垦队员说,无一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C刘翔在“两会”的提案中坦承,运动员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运动员本身主观能动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造成的。D每年9月到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令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几个阶段的演变。而隶书是汉字从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D.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该书的核心思想是“仁”,谈的是个人的修养问题。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B.C. D.20.请根据语境,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4分)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 ,我明白了 ;读 ,我懂得了 。21.根据以下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近日,全国假日办征集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意见的调查正式结束,受假日办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已经开始。该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针对民众反映的长假不调休的问题是可能实现的,但调整黄金周的可能性不大。对于群众吐槽的调休放假问题,刘思敏表示,小长假不调休是有可能实现的。刘思敏表示,我国11个全民放假节日中,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均是1天假期,通过调借双休日才形成3天小长假的,从拉动消费讲,3天假和2天周末差别不大,从游客出游意愿和旅游行程计划说,只有7天长假才能带和周末不一样的质的变化。因此,在保证全年总放假天数不变的前提下,不再对小长假调休,而改为正常休假,从民意或经济需求上都是可能的。恢复五一黄金周是此次调查中网友呼声最高的建议。刘思敏认为,仅通过网络调查就恢复五一黄金周不太现实。刘思敏说,此次网络调查分析并不是假日改革的法定程序,以往要想调整黄金周都需要国家做出非常严谨的调研才能决定,调查手段要丰富,样本量要足够大,抽样调查人群必须合理等。标题: 五、作文(3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你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让你感动,给你教益。请以“生活告诉我”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的感悟。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B 应是“由宗教议题向社会议题”,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A项答题区域在第一自然段。C项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D项答题区域在第三自然段。2.A 嫁接信息造成原意被曲解。答题区域在第一自然段。B项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C项答题区域在第四自然段。D项答题区域在第四/五自然段。3.D“当就会”的说法属强加关联,答题区域在第五自然段。A项B和项答题区域在第一自然段。C项答题区域在第二/三自然段。4.A谢,道歉,谢罪5.D(全是连词,表修饰。A前一个“于”是介词“在”,后一个是介词“对” B前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后一个是连词“因为” C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是副词“竟然”)6.B(是为了显示荆轲的临危不惧,而非秦廷的森严与秦王的威武)7.(1)“函、使使、闻”。译:用木匣封好,燕王在朝廷行跪拜之礼,派遣使者禀告大王。(2)“所以,者,也,非常”的译法。译: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3)“封、肆、阙”。译: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8.清澈。(1分)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喜悦之中又含寂寞孤独(落寞抑郁)之气。(2分)9.比喻手法(1分)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2分)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2分)10.(1)怅寥廓(2)到了颓圮的篱墙(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风萧萧兮易水寒(5)已使我目不忍视了11.(1)BC答出一项给3分,A项,整理意在说明学无止境,读多少书都是不够的。所以应该勤于读书,形成逐渐厚重的积累。D项,整理意思是说文学只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并非必不可少。E项中“积极乐观”理解狭隘且无根据,整理的意思是说人的内在修养可以使人对世界的感受认识丰富起,发现更多的趣味。 (2)访谈共涉及到三方面的话题:林清玄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拜金拜物的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怎样活得优雅;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青年应如何对待文学。(每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从小就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1分)热爱读书,手不释卷,一门深入,坚持积累;(1分)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使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1分)生活的大书使他获得了丰厚的人生阅历,成为他创作的泉;(1分)不被欲望捆绑,心灵充实。(1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第一流的文章”说的就是文学,“生命的化妆”是说文学可以使人的灵魂变得美丽和丰富。这句话说出了文学对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比如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感情,改善人的气质,加深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等等。(3分)学生在答个人的读书经历时把握住两点即可得分,一是读的必须是文学作品,二是谈对精神成长方面的作用。(3分)12、D(长歌当哭(dng)嘉言懿行(y)生杀予(y)夺)13、C A.概(慨)、柯(轲)B.燥(躁)D.岐(歧)现(见)14、D A共(供)、要(邀)B内(纳)、已(矣)C振(震)、知(智)15、A16、C A.望文生义。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B.用错对象。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这里是说初中生,有女生也有男生,所以错。D.不合语境,做梦时不能说情不自禁。17、B A倍数不能说降低、减少。C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 D主宾搭配不当。18、D 论语中的“仁”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还是治国理政之道。19、B 可以先判断短文的文体,再据文体特征进行判断。此题材料为议论性的,可以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入手。如中的“然而”表转折,和应该形成转折意,在后,紧跟,依据后文的“也”表明应该在的后面,在之前,为总括句,最适宜谓语句首。20、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位益友,寻得了一位良师。读史记,我知道了即使忍辱负重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什么是顽强不屈,敢于和命运抗争的铮铮铁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懂得了)怎样活着生命才有意义。21、专家预测,调休出的小长假或恢复正常,仅凭网络调查难恢复五一假。或:专家称明年小长假可能不调休,难恢复五一长假。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