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17 原毁课件 粤教版选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6357669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17 原毁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17 原毁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17 原毁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议论散文单元导读本单元共选录四篇唐宋议论散文。这四篇议论文论题广泛,无论是儒学传统的重新发现与回归、人格与学术的互动,还是政治智慧与战争艺术的彰显,都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同时也凸显了作者的文化心态与人格魅力。韩愈的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诽谤之风,并指出“怠与忌”是“毁”的根源。苏洵的心术从治心、尚义、养士、智愚、知己、审势、出奇、守备等方面阐述了用兵的战略思想。柳宗元的鞭贾利用鞭贾事例对当时无真才实学却窃居高位的腐败官员进行讽刺,表达了对朝廷不辨贤愚、不识真伪,势必导致祸国殃民的悲惨结局的忧虑。王安石的兴贤对历史兴亡与是否兴贤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证,阐述了“兴贤”的重要性。唐宋议论散文富有创造力,不为儒术所拘限,渊雅雄放的文风激荡着个体生命的阳刚之气。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色。原毁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心术分条论述,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鞭贾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主旨深刻,结构精巧; 兴贤为文环环相扣,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文笔劲健。学习本单元,我们应通过与“唐宋八大家”对话等表达交流活动,感知古人的心灵世界,体味唐宋议论散文的文体特征,探讨唐宋议论散文的审美维度,领略“唐宋八大家”的人格魅力。17 原 毁1文体知识论辩体散文,是指那些以分析事理和辨明是非为主,而又带有一定文学性的文章。而那些虽以议论为主,但在语言章法等方面没有多少文学价值的文章,不应划入论辩体散文的范畴。这也是区别文学和非文学论辩文的一个大致界限。唐宋两代,是论辩体散文由衰落到复兴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代。当时,在论辩文的文体形式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议”、“论”、“辩”、“说”、“解”、“原”等文体。如韩愈的师说、进学解、原毁等。论辩文的写作讲究气势。气势是一种居高临下、奔腾不息、势不可当的力量。文章有了这种力量,就会有一种慑服人心的艺术魅力。“理”和“情”又是密不可分的,刘勰说:“情与气偕。” (文心雕龙风骨)气势和感情往往相伴而生。一篇论辩文,如果说理透彻、深刻,而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势必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讲究论辩的艺术技巧,是我国古代论辩体散文的优良传统。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辩文是说理的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更加不能远行了。再说,论辩文从尚书到诸子,到“唐宋八大家”,向来都很重视实用性。写作论辩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或某种政治学术观点。因此,在写作中,一般都要反复琢磨,精益求精。 2背景资料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代,在封建士大夫中滋生一种嫉贤妒能的恶劣风气,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则务求宽容,即所谓“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尤其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为正视听,引起当权者的注意,并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韩愈奋笔写下了这篇原毁,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3一词多义名词,缺点、缺陷 名词,好事、善事 动词,擅长 动词,擅长 善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形容词,好的 )素善留侯张良 ( )太祖曰:“善。”乃南征 (表示同意 )子善视之 ( 副词,好好地 ) 病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亮疾病,卒于军 ( 动词,病情加重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动词,担心 ) 动词,比得上 及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自古及今,未常闻也 ( 动词,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介词,趁着 ) 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动词用作名词,取得的进步或收获 动词用作名词,名望 形容词用作名词,过去的(错误);现在的(表现) 形容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的原因 即使这样,承接上文,稍停顿 一般人 判断句 固定句式,不也吗6文言句式 彼,人也;予,人也 ( 判断句 ) 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 ) 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 状语后置 )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 ) 求其所以为舜者 ( 固定句式, 原因) 7重点句子翻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译文:_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少也。译文:_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周密,他要求别人既宽容又简约。对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办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译文:_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跟着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 角度一:理解内容大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分析】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2第三段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分析】当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和不应者表现不一样。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3韩愈作论的缘由是什么?【分析】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角度二:鉴赏写作特点4简要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分析】 特点之一是以“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在“责己”与“待人”方面的截然不同态度作比较:前者“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后者“其责人也详,其待人也廉”。以“古”映“今”,针砭“今之君子”人心不古。特点之二是曲尽人情,“假托他人之言辞,摹写世俗之情状”(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一),显得生动可读。文末点出毁谤之根源在于“怠与忌”,仍摹写人情薄恶,曲尽其态,击中时弊。特点之三是语言朴实生动,表现出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