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5954935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 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一当年作为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战地记者的李翼振,曾经亲身经历并参与报道过闻名中外的上甘岭战役。追随着这位老记者的讲述,发生在48年前的那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空前惨烈的战争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李翼振是在11月中旬赶到上甘岭作战部队总指挥部,即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司令部的。在那里,他采访了第15军军长秦基伟。秦军长介绍说,15军守卫的金化以北五圣山是朝鲜中部前线的制高点,我中线防守的战略要地。敌人进攻我五圣山前沿上甘岭阵地,其企图是突破我中部防线。如果上甘岭守不住,五圣山便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敌人居高临下,平康地区就唾手可得,整个战线就会起重大变化。上甘岭战役前夕,正是美方在板门店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的时候,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先后三次到金化防线视察阵地,策划进攻。果然,10月8日,美方中断停战谈判。14日,敌人就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凌晨4时半,以侵朝美军第7师第31团为首的敌军地面部队,分6路开始对我上甘岭两翼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这一天,敌人共发射炮弹30万发,飞机投弹500多枚,是我朝中部队坑道防线形成之后,敌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上甘岭表面阵地工事大部被毁,山头岩石成为粉末,硝烟弥漫,尘雾腾腾。我15军守卫上甘岭的英雄部队立即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威震中外的上甘岭战役由此拉开了序幕。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敌人连续7天猛攻,我守卫部队与敌人进行了夜以继日的反复争夺,阵地昼失夜复,战斗空前紧张激烈,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著名战斗英雄孙占元和黄继光。21日到29日,我军全面转入坑道斗争,为实施决定性反击作准备。从10月30日开始,我军展开决定性反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李翼振在45师135团采访时,了解到了30日我军对上甘岭右翼阵地进行强大反击的情况。当天,从清晨到傍晚,我炮兵部队向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敌人的工事被打塌了,铁丝网飞上了天,到处烟尘滚滚。入夜10点钟,随着我军火炮的又一阵轰击,天空中升起了冲锋信号弹,战士们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向敌人,以压倒一切的勇气与敌人搏斗,最后终于重新夺回了阵地。战士们眼中闪耀着泪花,向着五圣山高呼:“我们胜利啦!”上甘岭右翼阵地恢复后,敌人多次反扑,战斗紧迫,作为预备队的第12军31师91团,接受作战命令,立即投入上甘岭的激烈战斗。11月5日,兵团作出决定,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在五圣山德山砚组织战斗指挥所,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由炮兵第7师师长颜伏组织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配属的炮兵。该两指挥所统归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11月6日,志愿军总部批准第3兵团上述部署,并就加强五圣山地区作战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次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军委名义批复:“你们对加强15军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此次五圣山附近之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而奋斗。”在15军部队胜利的基础上,12军主力巩固了上甘岭右翼阵地;11月11日,又成功地反击了左翼阵地。此后,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战至11月25日,敌人再也无力发动反扑,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上甘岭防御战以它自身的显著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以军指战员惊天动地、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当之无愧地被载入世界战争史册。”美国的报道则哀叹道:这次“金化攻势”中“美军的伤亡率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美联社记者伦多夫在他的报道中说:“金化战役成了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联军军事物资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总攻势所吞食的都更多。”就连亲自策划和指挥这场攻势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朝鲜战争中“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到重大损失”。“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沮丧地说:“金化攻势”是“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失败的”。上甘岭战役对“联合国军”的打击是沉重的,从此以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再也没有力量发动什么大的攻势了,对于最终迫使敌人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二今年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人们终于想起了志愿军!河南老家,河南邓州十林柳堰村,我的同族二哥孙正德曾是一位志愿军战士。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见到他,他腿有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而且有哮喘病,说话时喉咙里呼噜呼噜的,一生未娶,没有子女。平时对人很温和,说话很腼腆的,连村子里的女人们有时也敢戏弄他,他很喜欢小孩子,跟小孩子说话,我们也喜欢跟他玩。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跟小伙伴们听他讲故事,我们都知道他去过朝鲜,打过仗,平常他总是坐在门前一张破竹椅上,我们围着他,每一次我们都会问他的腿和那场战争,他每次都讲到那次战斗和他的腿的故事:“美国人的机枪就在山头扫,咱们被压在下边,冲!冲不上去呀,冲上去一排,几分钟死光,冲上去一排,就象割韭菜一样倒下,派一个爆破手去了,没到边就打死了,派一个不行,派一个不行,到处都是死人,都是咱们的人呀!后来我对营长说我上,拼死上,抱起炸药包,从旁边爬,爬呀爬呀,子弹就在身边乱飞,反正是要死了,妈那_,老子跟你拼了”说到这里他就忽然从椅子上站起来,神经质地结巴着、重复着,温和的笑脸变的扭曲了,平日里蔫蔫的一个老头,此时充满了英雄豪迈的男子汉气概,语气完全变了另一个人,胳膊挥着,拳头骨节都响起来,粗鲁地骂着,而且毫无顾及大声咆哮着、呼噜着,几乎喘不来气、就要窒息了听着他可怕的描述和他那张狰狞的脸,我们个个抻着脖子,瞪大眼珠子,一句话不敢说,紧紧攥住手浑身筛糠一样直到他最后说:“我一直爬到碉堡的跟前,把那炸药包点着扔过去,咚一家伙那狗日的们全完蛋了!”讲到这里,他就和我们就大声欢叫起来!欢叫着、大笑着,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直到这时他才好象喘过来气,可是我们好象还在浑身抖他说后来才发现受了伤他不知讲过多少次了,我们不知听过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会讲的喘不过来气,我们每一次都听的浑身发抖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三“取得了军事经验”,是毛泽东讲抗美援朝意义时提到的第二条。他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毛泽东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经过抗美援朝,我们的军队朝现代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和党中央就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由于国内工业水平极为落后,没有现代兵工制造能力,武器装备较差。战争中苏联以半价援助了中国60个师的苏式现代武器,其中约4个师的装备我们转让给朝鲜,其余装备提供给56个师的志愿军和国内部队,这些部队很快完成大换装。换装后,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此外,中国的各大兵工企业也利用苏联提供的技术蓝图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国产现代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开始初具规模。二是经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兵种取得了同现代化装备敌人实际作战的经验。毛泽东认为,取得与强大美国作战的经验,是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曾说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军队受到了锻炼,兵勇、干智”。由于有了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我们军队克服了过去的恐美心理,具有敢于同强敌较量的气魄,这在毛泽东的谈话中也有所反映。1961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说:“我们的志愿军跟美国在朝鲜打了三年,美国军队是有战斗力的,它的武器好。但是,只要不打原子弹、氢弹,打常规武器,我们是有办法对付的。”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四三爷已到古稀之年,头发胡须霜白了,皱纹在脸上纵横成阡陌沟壑,可他腰板还硬朗得很,象大平原上挺拔的白杨树。三爷无儿无女,一辈子过得很清淡。十年前三奶去世了,三爷便茕茕孑立孤苦伶仃地活着,好在村上把他列为五保户,而且他每月都托人去公社领当月的抚恤金。我有暇便跑到三爷家,偎着炉火听三爷讲故事,三爷的棉帽和军大衣都是他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时穿过的,上面大补丁套小补丁,里面棉絮也不知换了多少回。三爷悠闲地抽着烟,眼眯成一条缝,三爷的故事便象泉水一样流淌在童年的心田里。床头墙上那条红纱巾我是不敢再碰的,有次我把它取下来,系在脖子上当红领巾戴,三爷刚好进屋看见,平日和蔼亲切的脸变成铁青色,吼道:抹掉!看见他凶神恶煞的样子我吓哭了。不就是条破纱巾吗!三奶象头发怒的母狮,眼里喷着火,三爷掴了三奶一耳光,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三奶把红纱巾从我脖子上抹掉,攥成一团扔在地上,呜咽着:那朝鲜的狐狸精快死五十年了你还没忘啊,我跟你过一辈子都没一处好,我今天不活了。她抓破了自己的脸,披散着头发发疯地跑出去,我则在一旁哭成泪人。三爷没追三奶,而是俯身拾起红纱巾小心叠好揣到怀里。我不知道关于红纱巾的秘密,以至让三爷把它看得比命还重。三奶没寻死,在邻居家诉了半天苦,傍晚照例回家做晚饭。三爷,你能给我讲讲红纱巾的事吗?话一脱口我便觉得又会激怒三爷。三爷象触了电打了个激凌,缓缓站起身踱步到床边,从墙上取下红纱巾,猩红褪尽,稍用力便碎成尘埃,三爷捧在手心轻轻摩娑着。这条红纱巾救过我的命咧。当时部队和美国鬼子打拉锯战,仗打得很艰苦,白天我们藏在防空洞里,天天飞机在头顶上打转,时不时屙下一串炸弹。河里敌人投了毒水不能喝,每天都派人在天一擦黑爬出洞去几十里外的小村里打水。那天我和四个战友背上水囊出发了,头顶皓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没一点灯光。大个李说快到中秋节了,家家户户都吃月饼,孩子他娘也会给我留一块的。大家没说什麽,仗打到啥时候谁也不清楚,死神随时会带走每个人,谁会活着回去谁心里都没底。那晚我们迷了路,等摸到村子里天快亮了。小村荒凉死静如坟场,满眼都是战争留下的废墟,村里的年轻人都躲到山里了,只留下老人。水井边有个朝鲜姑娘正打水,我帮她打满水桶,我看她就十五六岁模样,脸色蜡黄,瘦得象具骷髅,头上系着红纱巾,我问她为什麽没逃到山里,她说家里只剩下奶奶和自己了,说罢艰难地担起水桶一歪一斜地走了。我们把水囊灌满水,每个人痛痛快快地喝了一肚子水,白天在洞里大家都是一滴一滴地喝,从没象今天那样酣畅地大口喝。我们背上水囊急急往回赶,刚走出村子一里地,在山坡上又见到了那个系红纱巾的朝鲜姑娘,她正在挖野菜,挖了半篮子了,这就是她和奶奶的早餐。飞机!呼啸着窜过山梁,在我们头顶上投下恐怖的阴影。朝鲜姑娘仰起脸,飞快解下红纱巾使劲地挥着,象挥一束红艳的杜鹃花,她象我们大声喊着快跑快跑,我们忙趴在路旁的蒿草丛里。爆炸声震撼了山谷,炸起的泥点骤雨般落下,许久我们爬出蒿草丛。那一幕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朝鲜姑娘倒在地上,篮子炸翻了,野菜撒了一地,她的鼻子眼睛嘴里汩汩地往外淌着血,手里紧攥着那条红纱巾。我三妹就是让日本人的飞机炸死的,和朝鲜姑娘一般大年纪。大个李朝飞机消失的天空大骂不绝,我们匆匆用刀子挖了个很浅的坑,把她平放在里面,盖上一层新土,把她挖的野菜撒在上面,我偷偷掰开她紧攥的手,悄悄把红纱巾揣在怀里。那位朝鲜老妈妈永远等不到孙女回来为她做早饭了,想到这些我心都碎了。以后我再没去过那个村子,大个李在第二次打水时也被飞机炸死了,他就永远埋在异国的土地上了,也再没能吃到他媳妇为他留的月饼。再以后我便坐上火车越过鸭绿江永远离开了浴血奋战三年的地方,红纱巾我时刻都揣在怀里紧贴心窝。五十年了,我没法再回去看看,恐怕也再没法找到红纱巾的主人了。泪,混浊滚烫的老泪滚落到红纱巾上,红纱巾上绽放了一朵朵红梅。为了和平纪录片第二集殊死较量观后感五我是1948年参军的,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0年剿匪大生产,51年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中,我先后跨过鸭绿江,大冈江,清川江最后过了金城江。51、52年我志愿军担任防御、主要任务有四个修路、盖房、打仗、背粮。先谈修路。每到一个驻地,都是深山老林,在密密麻麻的树林里先露营住下,然后再修路。在修路中,需要砍树,刨石头,然后才能修好一条个人小路。盖房、一上阵地先挖一个单人掩体,再发展成掩蔽堡。掩蔽堡的顶子是横竖木头做的,大约有4米厚,只有这样厚的屋顶,才能够挡住美帝的炸弹的轰炸。打仗、当时我军装备不太强,只是防御,创造条件,骚乱敌人,让敌人不得安宁,每晚都出去偷袭敌人。那时经常培养突击射手,打冷枪,射击敌人指挥官。背粮、不管住在那里,做饭,喝水,供应枪支弹药,都得去运输,一般排、班住到前沿,距团后勤20-30里路。每晚都得爬好几座大山,从晚上九点出发到凌晨2、3点才能回来,有时遇上敌机炸断桥还得拖更长的时间。以前的作战情况就说到这里,只说一下1953年7月13号的这次。这次是第六次战役,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这次战役一共是二十个团,我们尖刀排的任务是猛插分割,跨过金城江占领630高地。在作战前就已经讨论过,这一次一定要打得让敌人签字。1953年7月13号的晚上第六次战役打响,对面的桥岩山被敌人占领着,当敌人发现我军的行动后,化学迫击炮弹暴风雨般的向我军一个劲地射来,我军也不是吃素的,“喀秋莎”雷鸣电闪般的射向敌阵,轰隆轰隆连续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九点十三分我率领尖刀排96人从十字山阵地出发,按照拟定的行动路线从桥岩山的山沟里向前挺进。当时天下着瓢泼大雨,周围一片漆黑。出发后一个小时,由于行动路线处于敌人的炮火范围内,敌人的猛烈炮火我排不断有人受伤。当我匆忙的为一位战士包扎后,正准备起身前进,突然,一枚炮弹在身后爆炸,巨大的气浪夹着弹片把我猛地向前推了一下,当时我以为是挂花了,刚跑了两步,发现背包怎么这么轻,回手一摸,发现背上的700发子弹全没了。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胜利,继续前进。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沟里,又前进了十多里路。这时天也晴了,雨也不下了,此时已经到达了汝文里,刚想喘口气,警卫员报告:前面发现敌人。我就下令:“打”,大家一起向敌人开了火。当时敌人都在草丛里,受到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一下子乱了套,再加上没有战斗经验,没几分钟,就见草丛里有许多双手高高的举起:敌人投降了。这次共俘虏了二十多名李承晚士兵。刚把这些俘虏押送给后方的部队。在这时候,从侧面有一位敌人的警卫员带着望远镜,挎着卡宾枪,高举双手向我们走来。我一个箭步过去把他的枪缴了,同时在警卫员的方向发现了几间弹药库,于是赶紧用朝鲜话指示他把弹药库的枪支弹药拿给我(早先的700发子弹没了后,只剩下冲锋枪里的20多发子弹,经过刚刚的战斗,现在一发都没有了),接过敌人的卡宾枪就立即投入了战斗,当时是腹背受敌,而且敌人是越来越多,前后的敌人不断的攻上来,这下子,刚缴获的弹药库可派上用场了,我一边让那名南朝鲜警卫员给我压子弹,一边指挥其他的战士进行反击,这时才发现全排96号人现在仅仅剩下4个人了。因为有了足够的枪支弹药,再加上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4点整整激战了四个多小时,这时营部的通信员下来了,让我们随主力部队上山去,然后向桥岩山主峰发展。接到命令后,我率全排仅有的3个人,边打边前进,向桥岩山快速奔去。走到半山腰时,发现有一所小房,冲进去一看,只有一名敌人,于是用朝鲜话向他喊话:“站住别动,举起手来”结果连喊了几次都没有反应,因为他手里有枪,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安全,便举起冲锋枪向他开了一枪,结果枪没响。那时候在士兵里有一种说法:打第二枪对自己不好。于是就冲过去把敌人的枪缴了。4个人押着这个俘虏把他送到营部。因为我们尖刀排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又马不停蹄的向桥岩山主峰进发了,大约在五六点时到达了桥岩山主峰,发现此刻的桥岩山“人去阵地空”敌人都已经逃跑了。下了桥岩山,向630高地走去,走了十多里,到达金城江边,由于敌人在逃跑时把桥全部给炸了,我们几个便跳入江中,徒步涉水过了江。由于在轰炸中连接两岸通信线路的电杆被炸断了,碗口粗的通信线刚好垂到了地面上,有的还浸在江水中,我们就深一脚浅一脚沿着这些电线艰难的向对岸前进。此时的江面并不平静,在对面630高地的敌人,还不断的向江边射击,呼啸来的炮弹不断的落在江中,溅起的浪花足有一丈多高,冒着敌人的炮火,经过20多分钟终于到达了对岸。这时发现一名四川籍的战士的小腿不断的流着血,可能是在昨晚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线时挂的花。稍微包了一下后,又继续向630高地出发了。此时,偏偏天公不做美,在这时又下起了暴雨。当我们冒着暴雨终于到达630高地时,发现此时的630高地连敌人的一个影子都没有(敌人早就在我们到来之前坐着汽车溜走了)原地防守,随时准备反击敌人。十多分钟后主力部队也赶了上了。共同固守阵地至7月19号,下了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