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试卷部分)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5733148 上传时间:2022-02-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部分 专题拓展专题十六 科学探究题中考物理中考物理 (广东专用)好题精练1.(2018湖北黄冈,31,5分)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实验【探究与结论】(1)实验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2)实验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在实验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资料卡片一20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109Na2CO321.8资料卡片二20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17.3Na2CO3”“=”或“”),则她的猜想成立。答案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氯化钙或CaCl2红【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H2O+CO2(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1分)(5)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的关系,实验与实验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解析(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选用澄清石灰水。(2)室温时,pH7,溶液呈碱性。测得该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3)根据固体全部溶解可知固体不是碳酸钙,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4)实验为NaHCO3与HCl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实验应选用质量相等的NaHCO3、Na2CO3、白色粉末,故a也为0.10;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等质量的NaHCO3、Na2CO3生成CO2的体积V1V2。(5)由表中数据可知等质量的白色粉末与NaHCO3生成CO2的体积相等,故白色粉末应为NaHCO3。8.(2016重庆B,23,6分)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填化学式)。(3)根据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A.样品中无NaCl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C.样品中无NaOH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答案答案(1)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加盐酸时引入了Cl-,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2)CaCO3、Ca(OH)2(3)D解析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于“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氯离子是来自于盐酸还是原样品。由(1)可知样品中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所以滤渣中的物质有碳酸钙;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渣中的物质还有Ca(OH)2,同时证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滤渣中的物质为CaCO3、Ca(OH)2。9.(2016广东广州,24,8分)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Na2S2O4制备流程如下:ZnSO2NaOHNaCl少量NaOH(1)反应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类型为。(2)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操作a的名称为。(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加入NaCl的原因是。(5)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g。答案答案(8分)(1)化合反应(1分)(2)2NaOH+ZnS2O4Zn(OH)2+Na2S2O4(2分)(3)过滤(1分)(4)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1分)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1分)(5)130(2分)解析解析(1)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双交换,价不变”,可得出化学方程式为2NaOH+ZnS2O4Zn(OH)2+Na2S2O4。(3)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将沉淀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因此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4)由题意可知,Na2S2O4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因此,加入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从而使Na2S2O4稳定存在;氯化钠的存在使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使其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5)198g氢氧化锌中锌的质量为:198g=130g。考查内容考查内容本题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化学学科常用的流程图,以保险粉的制备为载体,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实验操作、计算、提取信息及对信息的应用等。6565(161)2答题规范答题规范注意书写规范,第(1)问不能只答“化合”;第(2)问的化学方程式中“Zn(OH)2”要注明状态符号。10.(2015广东梅州,16,10分,)某研究小组欲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进行如下实验:.制取氧化铜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往步骤所得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不再产生蓝色沉淀,然后将烧杯中物质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当蓝色沉淀全部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已知:Cu(OH)2CuO+H2O。将步骤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氧化铜。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上述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填步骤序号)。(3)检验步骤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少量最后的洗涤液于试管中,。.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均收集20mL气体,相关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氯酸钾质量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2g无其他物质x2g氧化铜1gy(4)上图中的量气装置B由干燥管、乳胶管和50mL带刻度的玻璃管组装而成。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中乳胶管。检验干燥管内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拔去干燥管上单孔橡皮塞,。(5)上表中实验的作用是。若x(填“”)y,则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答案答案(1)CuSO4+2NaOHCu(OH)2+Na2SO4(2分)(2)(2分)(3)滴入几滴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2分)(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干燥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分)(5)对照(1分)(1分)解析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蒸发结晶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防止因受热不均导致液滴飞溅;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引流。(3)检验步骤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只需取少量最后的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4)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干燥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5)验证氧化铜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需要通过对比实验来进行,故实验的作用是对比(或对照);因为每次实验均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故待测数据应为收集20mLO2所需的时间,若加入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则xy。思路分析思路分析第(3)问,要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检验最后的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钠,即检验S,可用含Ba2+的溶液检验,如Ba(NO3)2或BaCl2溶液。24O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5山东德州,15,8分,)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猜测】猜测1猜测2猜测3只有CO只有含有CO和CO2【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探究】(1)观察到装置(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E装置中出现的现象。【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问题讨论】(1)B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作用是。(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答案答案(8分)【猜测】CO2(或二氧化碳)【实验探究】(1)A(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实验结论】H2C2O4CO+CO2+H2O【问题讨论】(1)吸收草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干燥气体(2)处理尾气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解析解析【猜测】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两种,故有三种可能:只有CO;只有CO2;含有CO2和CO。【实验探究】(1)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2)要想证明有CO,先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C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干净。如果有CO,就能和E装置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气体,F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实验证明草酸分解生成CO、CO2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问题讨论】(1)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草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装置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一氧化碳气体。(2)装置末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将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2015江苏镇江,27,7分,)下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1)实验一中发生两个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2)实验二中出现浅绿色固体。该同学对浅绿色固体的成分作以下探究。【查阅资料】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碱式硫酸铜Cu4(OH)6SO4,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Cu(OH)2分解温度为80,Cu4(OH)6SO4分解温度为300。【猜想与假设】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和Cu(OH)2的混合物。【实验验证】将实验二的试管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含有。从实验二加热后的试管中分离出固体的操作有、洗涤等。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将中所得固体溶于足量(选填序号),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盐酸B.稀硝酸C.稀硫酸【结论】猜想正确。【拓展与思考】若将实验二中的浅绿色固体浸泡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密封放置一天后,固体全部变为蓝色。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答案(共7分,每空1分)(1)CuSO4+2NaOHCu(OH)2+Na2SO4Cu(OH)2CuO+H2O(2)【实验验证】Cu(OH)2过滤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无沉淀生成,则固体已洗净A或B或AB【拓展与思考】Cu4(OH)6SO4+2NaOH4Cu(OH)2+Na2SO4解析解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O+H2O。(2)【实验验证】由题给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80时会分解,碱式硫酸铜在300才分解,将实验二的试管加热到100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铜,加热时分解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过滤得到的固体表面会残留硫酸钠(或硫酸钠和硫酸铜),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固体已洗净;碱式硫酸铜能与酸反应,并且要验证有硫酸根离子,故不能引入硫酸根,故选A或B或A、B。【拓展与思考】实验二中浅绿色固体为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的混合物,浸泡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密封放置一天后,固体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碱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4(OH)6SO4+2NaOH4Cu(OH)2+Na2SO4。评析评析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对物质反应的理解和离子的检验,题干信息量较大,给学生阅读及信息提取造成很大困难,要求层次较高,属较难题。3.(2015山东威海,16,9分)铁生锈探秘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生了锈,而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仔细分析这4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评价方案对照实验指除了一个变量以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ABCD实验代号)和变量。第组对照实验,变量。第组对照实验,变量。第组对照实验,变量。(2)解释数据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时间/小时编号00.51.01.52.02.53.0A0000000B0000.30.82.03.5C0000000D00.41.23.45.67.69.8导致B、D实验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3)获得结论根据本实验,你认为导致铁生锈的物质有;能加快铁生锈的物质是。答案答案(9分,每空1分)(1)AB水(或H2O)BC空气(或氧气或O2)BD食盐(或氯化钠或NaCl)(本题答案为AD,食盐水,也可)(2)铁生锈消耗了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3)水和氧气(或空气)(同时存在)食盐(或氯化钠或NaCl)解析解析(1)A、B两个实验中的变量只有水(一个与水接触,一个没有与水接触);B、C两个实验中的变量只有氧气(空气)(一个与空气接触,一个没有与空气接触);B、D两个实验中的变量只有氯化钠(一个与氯化钠接触,一个没有与氯化钠接触);A、D两个实验中的变量只有食盐水(一个与食盐水接触,一个没有与食盐水接触)。(2)B、D实验装置内铁生锈消耗了氧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导致导管内水面上升。(3)通过实验A、B、C证明铁与水、氧气接触会生锈,通过实验B、D证明有食盐存在的情况下铁生锈更快。4.(2015北京,37,6分)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猜想与假设】.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溶液变红2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酚酞溶液浓度/%浑浊程度5大量浑浊物2少量浑浊物0.5无浑浊物【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反思与评价】(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答案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不成立(3)NaOH溶液浓度较大(4)再各滴加5滴浓度为5%、2%、0.5%的酚酞溶液(5)0.5(6)没有考虑NaOH的影响解析解析(1)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猜想与假设不成立。(3)通过对实验2中实验现象的分析可知,在所加酚酞溶液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红色褪去越快。(4)实验3是为了证明不同浓度的酚酞溶液对浑浊程度的影响情况,因此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水,再分别滴入不同浓度的酚酞溶液,然后观察浑浊程度。(5)根据实验2中的现象,当酚酞溶液浓度为0.5%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5%时,才能确保红色不褪去。5.(2014江西,23,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网络搜索】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实验设计】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实验.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气体生成立即向上述试管中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结论与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答案答案【实验设计】实验.氢氧化钙或Ca(OH)2等(1分)实验.用磁铁吸引(2分)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大量气泡(1分)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1分)2H2O22H2O+O2(2分)【交流讨论】(1)化学性质(1分)解析解析【实验设计】实验.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铁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用一种物理方法证明铁是否存在,可以用磁铁吸引。实验.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所以实验方案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生成立即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交流讨论】(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所以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6.(2014北京,33,7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Na2CO3+CaCl2CaCO3+2NaCl2NaHCO3Na2CO3+CO2+H2OCa(HCO3)2易溶于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的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NaHCO3Na2CO30.1%1%5%0.1%CaCl20.1%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浑浊1%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微小气泡有沉淀5%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沉淀,有大量气泡有沉淀【进行实验】序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1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实验2向中加入试剂a,向中加入少量Na2CO3或NaHCO3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Na2CO3受热时中无明显现象NaHCO3受热时中出现浑浊实验3向中加入试剂a,向中加入少量5%的NaHCO3溶液,再滴加5%的CaCl2溶液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生中出现浑浊【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2中,试剂a为。(3)实验3中,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H2O。【反思与评价】(1)实验2中,加热NaHCO3后,试管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写出所有可能)。(2)资料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3)用2种不同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答案答案【解释与结论】(1)NaHCO3+HClNaCl+H2O+CO2(2)澄清石灰水(3)CaCO32NaClCO2【反思与评价】(1)Na2CO3或Na2CO3、NaHCO3(2)生成的CO2少,溶在水中,无法逸出(3)任取其中一种固体于试管中,加热,若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该固体为NaHCO3,另一种固体为Na2CO3;若没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该固体为Na2CO3,另一种固体为NaHCO3任取其中一种固体,配制成5%(或大于5%)的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与1%(或大于1%)的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且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为NaHCO3,另一种固体为Na2CO3;若仅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该固体为Na2CO3,另一种固体为NaHCO3解析解析【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中出现浑浊,则试剂a为澄清石灰水。(3)实验3中,中出现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中出现的浑浊是碳酸钙,故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CaCO3+2NaCl+CO2+H2O。【反思与评价】(1)实验2中,加热NaHCO3后,试管中残留的固体成分有两种可能:Na2CO3、NaHCO3或Na2CO3。(2)资料中,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少,溶于水中,无法逸出。7.(2014湖北武汉,3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水分别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为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的作用是;(2)不用装置E取代装置C的理由是;(3)装置D中过氧化钠样品的质量为m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分别为n1g和n2g。若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答案答案(1)锥形瓶产生实验所需的二氧化碳(2)碱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3)%211950(nn )7m解析解析(1)仪器a是锥形瓶;装置A内,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为实验提供二氧化碳。(2)由于过氧化钠能和水、二氧化碳分别发生反应,而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装置B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内的浓硫酸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使进入装置D的是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C不能用装置E代替,因为碱石灰不仅能吸收水蒸气,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3)根据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可以计算得出过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x。2Na2O2+2CO22Na2CO3+O2m156212212-156=56x(n2-n1)g156 56=x (n2-n1)g解得:x=g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139()14nn2139()14nnm211950()7nn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