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旅游地理知识竞赛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林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旅游地理知识竞赛 暨地震基础知识竞赛宣传手册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浙江林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2021年10月 一、基本概念 1、地震(earthquake)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在古代又称为地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震源(focus)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 3、震源深度是震中到震源的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4、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5、震中距是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6、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 地震横波与纵波的区别: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7、极震区是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8、地震烈度是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制作”的一把“尺子”。 9、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10、震中烈度: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就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11、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12、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3、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4、震级和烈度的区别: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5、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6、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17、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18、地震前兆是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19、地震序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20、主震是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 21、余震是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 22、前震是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 23、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24、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 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25、城市“直下型地震”是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2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7、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二、中国地震记录 28、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29、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30、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31、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32、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33、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34、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这次地震是我国历史上震级最大的地震。 35、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36、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37、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38、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 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39、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40、2021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0°N,103.4°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截至7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遇难: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8624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万人。 三、地震的产生及其分布特征 l 地震的产生 41、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42、天然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 43、人工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 44、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l 地震的分布特征 Ø 我国地震带 45、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46、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47、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它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48、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它共分四个地震带:郯城-营口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 Ø 世界地震带 49、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50、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于此。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 51、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发生在此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 52、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四、地震预报知识 l 地震征兆 53、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54、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55、地下水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56、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57、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 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假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l 地震预报 58、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 59、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0、什么叫做地震中期预报? 对某地几个月内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 61、什么叫做地震长期预报? 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 62、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预报? 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 63、什么叫做地震短期预报? 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 64、什么叫做地震临震预报? 对某地几天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 65、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 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大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66、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67、现在能否对所有地震作出预报? 不能。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6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棗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69、在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 70、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 71、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72、根据地震先兆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 73、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则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后,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五、地震灾害知识 74、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75、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等直接灾害。 76、地震次生灾害是指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77、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78、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9、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80、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最严重的是火灾。 81、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是发生于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8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于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83、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84、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属于自然因素?哪些属于社会因素?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社会因素: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85、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86、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六、地震自救大全 l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87、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88、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89、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90、由政府(省级)发布的地震预报: 应该完全相信!因为它是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科技人员通过收集监测到的大量地震异常信息,经过认真仔细综合性的研究,参照以往的成功经验,非常慎重地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由政府依据防震减灾有关法规,本着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社会稳定着想而做出的。 91、不是政府发布的,但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非常准确: 不可信!地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虽然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缺乏对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的科学揭示。目前的地震预报仅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确。因此,那种时间精确到某天、甚至到某时某分,地点在某个很小的范围,震级也很准确的地震预报超越了目前的科学水平。 92、是某某专家预报的: 不可信!根据我国《地震预报发布的管理规定》,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或消息。由于地震预报处于探索阶段,因而,科学家的预测意见只能提供给地震部门做参考。将个人的预测意见向社会散布本身就是违法的。 93、国外科学家预报我国地震: 不可信!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地震预测方面,国外水平不比我国高多少。国外科学家预测我国地震必须按照我国法律进行。除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个人、组织、都无权发布,外国人也如此。 94、看见或听说地震部门在做地震宣传或其他相关工作,是否要地震了: 不是!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在任何时期都是地震工作部门的神圣职责。 95、听亲戚朋友说要发生地震了: 不可信!一般社会上的地震谣言都不应相信,否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听到传言后应与当地区、县地震部门联系。 96、发生有感地震过后,是否有更大的地震: 是否有,应听政府公告。 97、带有迷信色彩的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消息: 不仅不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 l 平时的准备工作 98、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99、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100、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101、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102、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103、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104、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105、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106、紧急备用品准备: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107、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108、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防灾训练。 l 临震应急准备 109、备好临震急用物品, 地震发生之后,食品、医药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都会受到影响,水塔、 水管往往被震坏,造成供水中断。为能度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临震前社会和家庭都应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110、建立临震避难场所住的问题也是一件大事。房舍被震坏,需要有安身之处;余震不断发生,要有一个躲藏处。这就需要临时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种帐篷都可以利用,农村储粮的小圆仓,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111、划定疏散场所,转运危险物品: 城市人口密集,人员避震和疏散比较困难,为确保震时人员安全,震前要按街、区分布,就近划定群众避震疏散路线和场所。 112、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及时转运到城外存放。 113、设置伤员急救中心。在城内抗震能力强的场所,或在城外设置急救中心,备好床位、医疗器械、照明设备和药品等。 114、暂停公共活动。得到正式临震预报通知后,各种公共场所应暂停活动,观众或顾客要有秩序地撤离。 115、中、小学校可临时在室外上课。 116、车站、码头可在露天候车。 117、组织人员撤离并转移重要财产。 118、如果得到正式临震警报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撤离房屋。 119、正在治疗的重病号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少数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动员到安全区。 120、农村的大牲畜、拖拉机等生产资料,临震前要妥善转移到安全地带。 121、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要开出车库,停在空旷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 122、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市发生地震可能出现严重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化工厂、煤气厂等易发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单位,要加强鉴测和管理,设专人昼夜站岗和值班。 123、确保机要部门的安全。城市内各种机要部门和银行较多,地震时要加强安全保卫,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和机密泄漏。 124、消防队的车辆必须出库,消防人员要整装待发,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经济损失。 125、临震前,各级政府要就地组织好抢险救灾队伍(救人、医疗、灭火、 供水、 供电、通信等)。 126、必要时,某些工厂应在防震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下暂停生产或低负荷运行。 127、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在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做好家庭防震准备,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128、检查和加固住房。对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129、对于笨重的房屋装饰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应拆掉。 130、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131、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取下来成固定位,防止掉下来伤人。 132、清理好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133、阳台护墙要清理,拿掉花盆、杂物。 134、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135、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包括食品、水、应急灯、简单药品、绳索、收音机等在内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136、进行家庭防震演练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以及“一分钟紧急避险”练习。 l 特定场合的避震方法 Ø 避震知识 137、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138、不要躲在桌子下,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139、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Ø 家庭避震 l 地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140、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141、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142、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l 家庭避震措施 143、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144、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145、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产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的发生。 146、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147、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148、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Ø 学校避震 149、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150、不要回到教室去。 151、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152、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Ø 公共场所避震 153、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154、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Ø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155、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156、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157、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Ø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158、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159、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160、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161、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Ø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62、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163、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 164、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 165、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166、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167、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168、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169、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170、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171、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Ø 户外避震 172、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173、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174、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175、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176、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177、避开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178、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179、不要在高烟囱、水塔下。 180、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181、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182、避开广告牌、吊车等。 18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184、避开狭窄的街道。 185、避开危旧房屋,危墙。 186、避开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187、避开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Ø 车间工人避震 188、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189、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Ø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190、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首先要保持镇静。 191、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192、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193、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Ø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 194、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195、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 196、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 197、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198、不可跑向阳台。 199、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200、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201、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 20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203、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204、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205、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 206、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207、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208、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策略三: 209、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 210、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 211、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 212、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 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 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l 地震时对火的处理 Ø 关灭火重要性 213、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Ø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214、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215、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216、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l 其他减小地震灾害小常识 217、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218、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219、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220、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221、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222、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223、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224、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225、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22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227、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228、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229、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 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l 地震救助方法 Ø 避震要点 230、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Ø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23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32、要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23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23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Ø 大地震中自救8法 235、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 236、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237、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 238、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空气。 239、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240、要节约使用代用品和水。 241、要尽量节省气力,可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吸。 242、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Ø 震后自救 243、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244、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245、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246、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247、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248、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249、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250、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25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5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5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25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Ø 震后互救 255、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256、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 257、问,就是询问震时一起的亲友、同志和当地熟人,指出伤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 258、听,就是贴耳侦听伤员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 259、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 260、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伤员。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精疲力尽的遇难者。 261、喊。就是让当地熟人和伤员亲属呼喊遇难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伤员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伤员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战果。 262、救出伤员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 263、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 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264、在扒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就便器材。 265、在灾区的医护人员、民兵卫生骨干人员脱险后,能在当地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 266、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灾民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 267、轻灾区的灾民应有组织地立即赶赴重灾区实行互救。 Ø 救人的方法 268、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269、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270、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271、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 272、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273、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 274、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275、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276、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277、抢救警惕三大误区: 误区一:伤员没有伤口就没事; 误区二:让伤员大量喝水; 误区三:把脊柱受伤者背走。 278、没伤口存在的潜在问题:很多人在废墟里挤压时间很长,虽然抬出后状况看上去还可以,脉搏等生命体征也没有异常,但伤员的腿部、手部往往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伤。在护送这类伤员之前,应该用止血带绑在被压肢体上端,抑制毒素上行,有治疗条件的话可用静脉切开的方法排出毒素。 279、让伤员喝大量水的潜在问题:伤员在抢救后若喝大量的水可能会得严重的肾衰竭。 280、把脊柱受伤者背走的方法:脊柱受伤的伤员千万不能采取背或抱的姿势进行运送。一定要让伤员平卧,保持躯干不受压,否则可能造成终生残疾。 281、地震发生后,女性生存机会大于男性的原因:在心理方面,女性更容易能稳得住情绪, 平静的心境会消耗更小的能量,能让人在恶劣的环境下支撑着更久;此外更重要的是, 女性的皮下脂肪要比男性厚,水分的消耗更少,在同样的环境下,女性出现脱水症状 的情况会比男性长。 Ø 施救和护理 282、先将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 283、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284、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285、运动伤员时有四大技巧:呼吸通、搬运轻、防感染、防出血。 Ø 灾后心理干预:重建心灵家园 286、在灾难中死去的人是不幸的,而他们把更大的不幸留给了活着的人们。一场灾难给生者内心留下的,也许是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痕。灾后的恢复建设中,心灵的重建同样重要。 287、心理干预也是另一种灾后重建,如果不重视这一点,有些受灾群体无法摆脱“创伤后遗障碍”,进而会出现各种过激行为。 288、综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大都建立起完整的灾后心理干预体系。反观国内,我国缺乏心理干预方面的立法和运作机制,缺乏心理援助的内容,同时,心理干预方面的人员十分紧缺。 289、心理救援不仅是专家的治疗,应当有更宽泛的概念,是一项全社会的活动。比如说,亲友、邻里的帮助、安慰更加日常,更加长远。和睦的人际关系,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不啻为我们中国人心理救援的良方。 290、地震灾害心理卫生远期后果研究中发现的典型病例:表现出的否认回避事实、幻听、幻觉等症状,在精神病学上叫做应激障碍,是经历灾难事件后留下的一种精神创伤。 291、震灾给人们心理造成的伤害往往是长期的。缺失心理援助的灾后援助,是不完整的援助。 292、震灾初期,灾区人民最迫切、最普遍的愿望,是尽快与外界沟通联系,以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失落感”、“遗弃感”等消极情绪。而使人的“震后心情开始平静的事件”,有52.9%人回答是“解放军开赴救灾第一线”,有29.1%的人回答是“听到党中央慰问电”。 293、心理危机干预呼唤专业知识和技能。 294、善意的的诱导很可能会加重对被干预者的伤害,因为这会加大残酷的事实与美好的愿望之间的反差。他认为,对灾难事件中的亲历者进行精神抚慰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所谓“劝人要能够劝到心里”。 295、国务院制订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21年)》中,明确规定:“发生重大灾难后,当地应进行精神卫生干预,并展开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救援工作,使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中50%获得心理救助服务。” 296、灾后的心理治疗一般是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