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开发孩子的动脑如何开发孩子的动脑年级:12级学前2班学号:38姓名:刘晓南指导教师:姚向军内容摘要:在开发孩子动脑的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善于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得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激发求知的欲望。要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经常鼓励孩子,少训斥孩子,不要带给孩子压力感。关键词:兴趣、潜能、好奇心、自信心、求知欲-6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对于孩子,父母总是尽可能的给予所有,父母一切都替孩子包办,使得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成了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成为吃饭穿衣的“机器”,思维上渐渐懒惰起来,遇事不爱动脑筋。一见问题自然有畏难情绪,懒于思索,遂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了事。正如人们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大脑有一种节约能量的本能,并以这种方式工作着,不活动就会逐渐萎缩。如果我们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休息,而不去锻炼身体,那么肌肉就很容易变得松软无力,无法承受体力劳动。同样,如果凡事懒于动脑筋,脑细胞的活跃程度长期处于低水平,自然会使大脑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久而久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有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讲一些过深的道理,其实,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的大脑存在着深不可测的潜能,只要不断地进行刺激,孩子会掌握更多的知识。现在孩子的年龄还小,有些深奥的问题不必讲得过分透彻,只要让他感兴趣就可以了。如果孩子不爱动脑筋,家长不要和孩子生气,要冷静地分析原因,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二是学习活动。二者均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首先,有些父母或老师,不适当地要孩子回答一些他们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孩子缺乏心理需求,要么确实超出了孩子的知识范围和认识程度,孩子只能说“不知道”或“不会”。他们却因此指责训斥孩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出”、“又说错了”、“你可真笨”使孩子倍受压抑,以后对能够回答出的问题,也说不出来。其次,与孩子不擅于人际交往有关。有些孩子性格忧郁内向,或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环境,缺乏与人交际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这样的孩子,对他人的提问往往不擅表达,而采用较简单的方式,即回答“不知道”。再则,与孩子言语障碍有关。有些孩子由于先天或后无原因,在言语方面存在某些困难,如口吃、某些音发不准等。孩子因为害怕别人嘲笑,往往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说话,所以对别人的提问往往回答“不知道”。当然,也有少数孩子外表看起来不傻,其智力确实有问题,心理学界称之为边缘状态。这一类孩子,对别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回答时力不从心,说“不知道”是很自然的。如果孩子不爱动脑的话,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孩子的情况:1、首先,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1)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2)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父母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从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问题入手,如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也要适当的降低问题难度,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当一些难度较大的问孩子回答不上来时,父母和老师应及时调整所提问题深度,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向孩子,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什么花?如果孩子回答不出,就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当时的花、草、树、木的特点,让孩子去记住现在是什么季节,有哪些漂亮芳香的花卉。(3)将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融进生活之中3-6岁的孩子,对抽象的理论不易理解,因此,光有说教不行,父母要创造动脑筋的环境,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动脑筋,如搞家庭数学游戏、家庭猜谜活动、家庭智力游戏、中秋赏月晚会等,将数学、智力题融入活动之中。2、其次,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善于动脑筋、会动脑筋。父母和老师可以设法为孩子提供决策机会,如让他们自己决定怎样游戏、玩玩具,或表演节目,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具有决策能力,并懂得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教会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他们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每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建立自信心。如果孩子失败了,可鼓励他们下次做好。这样不但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也增强了生活独立性,防止染上不肯动脑筋的坏毛病,为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创造条件。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在买衣服、玩具时,应让孩子参与选择(在不影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选择、采用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孩子动手去做。带孩子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生活,拓展生活空间可边观察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季节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表象储备。应从小让宝宝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使孩子对事物有基本的认识,产生创造活动,参与思维过程中。重视和支持孩子做游戏。每个孩子都希望做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很大的发展。游戏做得好,创造力的发展也好,父母应该给予支持。讲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故事是孩子成长的台阶,童话故事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孩子在听故事时,想象力特别丰富,创造力也会增强。尤其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样的故事,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宝宝也会推理出来,如果人间都充满关爱,没有邪恶多好。绘画和音乐能发展小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在绘画中,孩子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都想象成和人一样富有喜弄哀乐的情感等。尽量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让宝宝学会用脑、动脑。如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要求宝宝说出瓶子可以用来装水外,还能做什么?让宝宝动脑筋想一下,来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让孩子尽情表述。当宝宝做某一项决定,让宝宝想一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借此训练宝宝的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3、父母和老师要注意采取积极、平等、鼓励性的交往方式与孩子沟通。例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家长可要求孩子回想、讲述幼儿园老师上课的内容,重温当天所作所为。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也不能呵斥,应耐心引导、鼓励。通过愉快的交流方式,增强孩子的记忆力,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巩固老师传授的知识。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父母也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有些家长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应告诉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启发孩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答案。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而且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二、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问题,4、教会孩子一些交往技巧。对不擅长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可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有意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例如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游戏,为孩子创造机会结交朋友,学会相互交谈。通过交谈,孩子表达能力可得到增强,并学会与其它孩子相处,性格5、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家长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o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可变得开朗,精神愉快,关系融洽。-9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