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章浅说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53689977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侍坐》章浅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侍坐》章浅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侍坐》章浅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侍坐章浅说侍坐章出自于论语?先进,是论语当中最长的一篇。作为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哲学、教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主张。侍坐章即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章,在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一、教育学意义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有所谓“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之称。他的教育思想即是通过论语中只言片语的语录表现出来的。侍坐章记叙的实际是一次以政治理想为主题的讨论课。以现在的眼光看,其中孔子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对今之教育者亦大有启发。当今之教育术语中,有启发式教学一说。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就是现今之启发式教学的滥觞。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起的是引导串联作用,学生则是整个学习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侍坐章的整个学习过程正好就体现了这种师生关系。侍坐章中,孔子之言行起到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作用。开篇有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放松了学生的精神,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在你们面前,你们就有压力,有什么话尽可以畅所欲言。其二,假设一个情境,提出谈论的主题:你们平常总说没有人赏识,如果有人重用你们的话,你们会怎么做?果然,在孔子的鼓励下,几个学生相继开口谈论自己的政治理想。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也非常重要。这种引导关乎学习是否可以进行下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中,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引导的契机。侍坐章中,孔子先以三言两语使学生放松了精神,并且提出了谈话的主题。学生在宽松的谈话氛围中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进行了谈论。其后,子路谈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一“哂”是一种引导。有了这个微笑,其后的冉有、公西华、曾皙在谈话中显得越发谨慎。接着,为使谈话继续下去,孔子先后以“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引导其余的学生谈论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曾皙有顾虑,说自己的志向“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宽慰他,使他敢于大胆描绘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可见,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所起的最重要的两个作用是:把握主题,营造适当的氛围和适时的引导。有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学生便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较顺利地进行学习。二、政治学意义孔子教授门人的四门学科,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政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政治学意义。侍坐章的中心内容,是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各自的政治理想。从孔子对几位学生政治理想的态度及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晚年,其政治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众所周知,孔子曾经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辞劳苦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因此对于侍坐章中曾皙所描绘的图景,人们普遍理解为是一幅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和平安宁的画卷。而这正是礼治的结果,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等政治主张相符的,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但是笔者以为此种观点或者可以商榷。文中无论是子路、冉有还是公西华,都是正面阐释自己的治国方略的。虽然在态度上有些微差别,但是本质上并无不同。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以为是曾皙所言“异乎三子者之撰”一语。如果说曾皙所言是“礼治”、“教化”的结果的话,那么在本质上与其余三人便无不同,岂止无异,甚至比子路更加的骄傲自负。因而笔者以为,曾皙的描绘实质上正像字面所显示的,是躲避乱世、恬淡自安、不与世争的一幅生活蓝图。因此可以说,到了晚年,孔子的思想已经从积极用世转向消极避世。或许有论者会说,既然如此,文中孔子引导学生谈政治理想的目的是什么?笔者以为,虽然孔子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变得较为消极,但本质上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未绝望,只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了。而弟子们尚且有机会参与到政治中,有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1. 作为老师,孔子平易谦和、循循善诱,但是也很严格。“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一句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亲切。“不吾知也”是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孔子在这里引用这句话,一方面含蓄地对弟子们进行了批评,因为“人不知而己不愠”;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他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子路的“不让”,孔子虽有不满,但为使弟子们都能畅所欲言,他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由于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曾皙稍有顾虑,孔子仍耐心引导、热情鼓励。其后对于曾皙的问题,也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作为政治家,晚年的孔子仍有抱负,但非常苦闷。孔子的“喟然”长叹中,包含着对未曾实现过的政治理想的留恋,对自己不能为人所用的失望,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2. 子路,有抱负、坦率爽朗、自信自负、不谦让。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先发言。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反映出性格中鲁莽、轻率的一面。他认为,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有内忧外患,也只需要三年就可以了。其语气十分肯定,可见其自信,也可见其抱负。3. 冉有,谦虚谨慎,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他是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的,可见其谨慎。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见他的谦虚。另外,他对自己的长短处非常清楚:他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可见,他所擅长的是社会经济;而礼乐教化,则是自己力所不擅长的。4.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同样是在孔子点名发问后才阐释自己的志向的,可见他的谦恭有礼。他擅长礼乐教化,但因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之说,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表现出一种处于低位的学习态度。接着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一“小”字,让人以为是他只想做个掌管礼乐祭祀的小官。但实际上,只要为“相”,其地位就不会低。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公西华娴于辞令的形象跃然纸上。5. 曾皙,有心计,超凡脱俗。先以“异乎三子者之撰”表明自己与众不同、清高不凡。在孔子的进一步鼓励引导下,描绘了一幅和谐昌明的图景寄托其政治理想。神态、口吻、动作恭谨、恬淡、洒脱。综上所述,可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所包含的多方面的意蕴。即使是对于当今之人,也仍有许多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On“Shizuo”oftheAnalectsofConfuciusCUIWen-hua,WANGHong-li(GuangdongLiteratureandArtVocationalCollegeGuangzhou511400,China):Thispaperexpoundthesignificanceof“Shizuo”fromthreeaspects.Firstly,pedagogicalsignificance.Inthearticle,“Shizuo”,Confucianmethodandhispupilsexpressioncanenlightencontemporaryeducator.Secondlypoliticalsignificance.Confucianandhispupilspoliticalviewhasimportantsignificanceevennow.Thirdly,societysignificance.wecandiscoverConfuciusandhispupilscharacteristicfromthearticle“Shizu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