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校本教研记录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53421210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校本教研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下校本教研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下校本教研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学习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研讨内容:编排特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主题图:(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图形的变换。(2)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轴对称 例1:轴对称的特征 (1)复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2)分别观察松树和小草,再整体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3)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例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在已经掌握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提示学生思考画的步骤和方法: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做一做 教材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后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研讨内容: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说明1. 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同时,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编写特点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图形和概念。(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再安排对体积和表面积进行对比的例题。 教材的变化:(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主题图: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从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因数和倍数研讨内容:因数和倍数教材说明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编排特点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现在:用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用3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注意以下几点:(1)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研讨内容: 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编排特点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2)分数大小比较,(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分数的意义研讨内容: 分数的产生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1)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2)分数单位的概念。 分数与除法 (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2)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做准备。例1(单位“1”是一个物体)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例2(单位“1”是多个物体)(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34,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3/4,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3/4: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这样的3份是3/4。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一、用操作或图示法。二、推理: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1/4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1/4块,是3/4块。真分数与假分数 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例1(真分数)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例2(假分数)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例3(带分数)(1)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倍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研讨内容: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教材淡化了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利用类推说出分数加减的含义。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地总结出分数计算的一般方法。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行计算。编排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具体编排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上已学过一些简单的(分母不超过10),但当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没有引导总结一般的计算方法。本册第四单元,系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建立起了“分数单位”的概念。 本小节系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统计研讨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编排特点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的对比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2 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教学建议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3.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数学思想方法研讨内容:什么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的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方法的关系: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微观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具体的手段。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1、对应思想方法2、假设思想方法3、比较思想方法4、符号化思想方法5、类比思想方法6、转化思想方法7、分类思想方法 8、集合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10、统计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12、代换思想方法 13、可逆思想方法14、化归思维方法15、变与不变的思想方法16、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17、整体思想方法18、方程与函数思想19、概率统计思想等 。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1、概念的形成 基本过程:辨别归类抽象概括强化2、概念的同化 基本过程:定义或描述同化强化 关键(共性):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区别: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经验基础主要依靠直接经验主要依靠间接经验认知结构变化改组或扩充深化主要思维方式归纳演绎五年级校本教研记录年级:五年级 科目:数学 研讨时间:研讨主题:概念教学的过程和策略 研讨内容: 1、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揭示(3)概念的理解与巩固(4)概念的联系与发展(5)概念的应用2、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1)根据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常见的有实例法(归纳)、温故法(演绎)、类比法,计算法、观察演示法、作图法(动手操作)、联想法等如实例法:起始概念中用的比较多,往往要经历从“实物图形或符号标准化(数学模型)变式”的过程目的在于撇开非本质特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揭示概念的方法:用图形或符号直接揭示概念如:自然数1,2,3,4等概念,加号,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等;用列举法揭示概念的外延如教材中的百分数:象上面这样的数18%、 50% 叫做百分数。用描述的方法借助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如射线:像手电筒、汽车灯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视的看成是射线。(2)注意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如方程的内涵:等式、含有未知数(本质特征)又如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3)充分利用变式让学生理解概念 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目的还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4)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同一概念的不同阶段。(5)在应用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念概念教学中应抓好的四项训练: 1、通过训练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通过变式理解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的字词 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通过反例进一步提高概念的清晰度 4、通过揭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概念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