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约束在哪明年能否反弹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8536380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的约束在哪明年能否反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费的约束在哪明年能否反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费的约束在哪明年能否反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今年消费为何疲软?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今年消费修复低于预期的核心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疫情防控的约束。社会消费品零售的视角从疫情之后零售消费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征:1、升级类消费品的零售额增速非常快,而中低端消费品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收入分化加剧。烟酒、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升级类消费品在疫情爆发后的消费量显著增加,且远高于疫情前水平。以金银珠宝为例,前 11 月的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 11.9%,而疫情前的 2019 年增速仅为 0.4%。但是,纺织服装、日用品等中低端消费品的零售额增速却有所下降,纺织服装行业尤为明显,前 11 个月零售额的两年平均增速仅为 2.9%。其背后反映的可能是收入差距有所扩大高收入群体增加了对奢侈品的购买(当然高收入群体无法出国旅游消费也是原因之一);而中低收入群体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消费能力下降。2、疫情扰动下,线下消费场景依然承压。餐饮行业的零售额增速虽然已经从 2020 年的-14.0%回升到今年前 11 个月的 3.2%,但远未回到疫情前的增速水平。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餐饮收入的波动随疫情变化波动明显,说明疫情对部分接触型的消费和服务业的负面冲击仍然不能忽视。3、网上零售红利的减退。疫情冲击本应提升网上零售,但事实上网上零售的增速却在逐步放缓,年增长率从 2017 年的 39.2%逐年下降,截至今年前 11 个月,两年平均增速已降至 8.8%。究其原因,除了受到居民收入减少的影响外,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开始步入成熟,增量空间正在收窄,网上零售的红利正在减退。4、零售企业、个体商户经营状况的分化。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零售企业的增速表现在疫情前后显著分化。限额以上或规模较大的零售企业,其经营本身较为稳定,对抗不利冲击的手段较多,其零售额增速已经恢复到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但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个体商户面临的经营压力却在增大,需求下降,成本压力让他们雪上加霜。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债市启明系列2021.12.23 表 1:商品零售消费的表现(%)资料来源:Wind,消费服务业 GDP 的视角今年与居民相关的服务业表现相对疲软。与居民相关的服务业表现在社零中的体现较少,但从 GDP 的分项中可以略窥些许端倪。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的表现均显著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同样也意味着与工业相关的服务业不会太差。那么,从排除法的角度看,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与居民相关的服务业。服务业的下滑主要体现在线下的、接触型的居民生活服务业。从 GDP 的分项来看,比较直观的是住宿餐饮业,其次是批发零售业,但实际上大量的居民服务业包含在了“其他”项中,比如日常的家庭服务、理发、修理等各类居民服务,以及文体娱乐、医疗健康、教育等居民相关消费。尽管其中包含一些增速较快的行业(例如信息产业增速常年维持 20% 左右)拉高了整体增速,但“其他”项在疫情前后 GDP 增速的变化从常年 10%左右降至不足 5%,依然可以映射出居民消费服务业需求的疲软。从消费服务业 GDP 的结构变化来看,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同样是居民收入和疫情。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图 2:近年 GDP 分项表现(%)资料来源:Wind, 注:由于季度 GDP 和年度 GDP 统计数据中“其他”的口径不同,因此 2021年前三季度“其他”产业的同比增速为估算值。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下降居民收入增速下滑是消费支出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历史规律来看,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与居民收入在趋势上高度相关。疫情之后居民收入增速整体下降,核心的原因在于承载了绝大多数就业的中小企业和部分服务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且尚未完全修复。除此之外, 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是,即便居民的收入增速能够逐渐回到潜在的增长轨道,但在这之前的现实收入与潜在增速之间的差距也会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损失,这一块收入下降是无法得到弥补的,会削弱短期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图 3: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支出下滑(%)图 4:小企业经营状况堪忧,服务业景气回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20521551105054948047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5制造业PMI:小型企业非制造业PMI:服务业(右轴)57555351494745资料来源:Wind, 注:2021 年(为前三季度)各月增速是以 2019 年同期作为基数的几何平均增速资料来源:Wind,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的“预期转弱”,消费意愿的下降。央行对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居民对于就业和收入的信心在持续下滑,三季度均降至荣枯线以下。在就业和收入的承压下,倾向于增加消费或投资的居民占比有所下降,倾向于增加储蓄的居民比例提升。债市启明系列2021.12.23图 5: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图 6:居民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的权衡(%)未来收入信心指数未来就业预期指数更多消费占比更多储蓄占比更多投资占比55100549053805270516050504940483047204610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450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 怎么看明年消费?消费的后周期特性与居民收入有关历史上冲击过后,居民消费支出的复苏往往偏缓,滞后于经济复苏 2 年左右。以 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复苏为例,经济增速从复苏到见顶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居民消费支出从企稳、复苏到见顶花了大概 3 年左右的时间。事实上,这一轮疫情冲击过后的经济复苏和消费复苏大致重演了 2008 年之后的情景。消费的后周期特征之所以比较明显,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修复往往较慢。第一,政策刺激下的经济复苏,对企业和居民收入的作用往往是不对称的,对企业的刺激较为直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则涉及到层层的收入分配。第二,逆周期相关的产业和受益于货币放松的行业往往会反弹到超过冲击前的水平,而另一些行业则不会很快恢复到潜在水平。不同规模企业的复苏速度也差别很大,中小企业承载着绝大多数的就业,但复苏往往较慢。结构的分化和分配的不均会导致居民部门收入增速放缓和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直到经济全面复苏出现,居民收入回到疫情前水平,消费才能够大致回到疫情前的水平。7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图 7:从经济复苏到消费复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累计同比GDP:不变价:当季同比(右轴)191312171115101397118962007-032007-062007-092007-122008-032008-062008-092008-122009-032009-062009-092009-122010-032010-062010-092010-122011-032011-062011-092011-122012-032012-062012-092012-122013-0375资料来源:Wind, 注:2009 年三季度到 2010 年二季度的 GDP 增速均采用两年平均从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视角亦可以看到消费的景气度与经济的领先滞后关系。价格可以视为消费品景气的指标,消费的后周期属性同样可以从价格端进行观察。历史上来看,CPI 中除去食品、能源、交通、居住以外的消费品价格,大都具备一定的后周期特征,而且消费品价格和盈利的反弹往往出现在工业品通胀压力开始回落之后。从周期的角度来看,明年可能与 2011 年比较类似,恰好处在居民收入正在逐渐向上接近趋势水平,且工业品价格见顶,消费品价格见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居民消费具备向趋势水平回归的动力。图 8:衣着价格与 GDP(%,%)图 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与 GDP(%,%)GDP:不变价:当季同比16CPI:衣着:当月同比(右轴)5144312210108-16-2-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4-4GDP:不变价:当季同比CPI:生活用品及服务:当月同比(右轴)164143122101806-1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4-2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图 10:教育文娱价格与 GDP(%,%)图 11:医疗保健价格与 GDP(%,%)GDP:不变价:当季同比CPI:教育文化和娱乐:当月同比(右轴)1641614314122121101008-186-26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4-34GDP:不变价:当季同比CPI:医疗保健:当月同比(右轴)86420-2资料来源:Wind,资料来源:Wind,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有望提振居民收入预计明年宏观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将强于今年, 有望传导至居民收入。今年的财政政策在很多方面具备一定的收缩性,但明年会全面转向扩张,“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能够起到直接或间接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货币政策方面则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宽信用的空间目前来看仍然还比较大。外需难以长期维持强劲,稳增长要进一步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疫情冲击之后的中国经济,外需强劲,但内需疲弱。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发挥内需潜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 12 月 21 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要“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实施好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纲要”。预计未来扩大内需战略纲要的出台将为如何扩大消费指明更多的方向。“扩大内需战略”对于消费的指引在 2020 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有详细的表述:“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从执行效果上来看,2021 年的部分政策是具有一定“收缩效应”的。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对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我们预计明年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会有所减少。从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出发,预计稳就业、提振居民收入、扩张消费的政策会增多。消费和服务业的“免疫力”在增强疫情扰动仍在,但其变化和影响从趋势上看越来越可控。经验上看,与疫情扰动相处的时间越长,疫情冲击下的政策应对和防控措施会更加精准、有效,对经济活动的冲击也会不断下降。近期的消费数据反映了消费的“免疫力”正在逐渐增强。以今年 11 月为例,疫情的扰动范围和新增病例堪比 8 月。11 月社零中的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2.7%,两年复合增速-1.7%,较上月下降 3 个百分点,比较真实和直接地反映了 11 月散发疫情的冲击。但是, 整体的零售消费和服务业并没有出现类似的降幅,11 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 5.6%,比 10 月份上升 0.1 个百分点。社零中的商品零售也同比增长4.8%,两年复合增速 5.3%,较上月上升 0.3 个百分点,说明目前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精准,更好地兼顾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周期、政策周期、疫情扰动等几个维度看,明年消费大概率会保持上升和向趋势回归的态势。在明年政策靠前发力稳增长的背景下,若疫情扰动进一步下降,不排除消费和居民服务业全年逐步回升,年底回到疫情前增速水平的可能。 结论从宏观视角来看,今年消费修复低于预期的核心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疫情防控的约束。考虑到经济当前已处于周期底部,再加上明年政府扩大内需的决心和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回暖并带动消费向趋势回归。除此之外,疫情对经济冲击下降和消费的“免疫力”提升也是积极因素。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从消费的预期回暖到确认将对消费股逐渐形成利好,PPI 下降和 CPI 上行的剪刀差会进一步提振企业盈利形成双击。前期受到疫情、成本等因素影响,低估值的消费板块或是配置的优选。 风险因素疫情扰动超预期;宏观和产业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资金面市场回顾2021 年 12 月 22 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涨跌互现,隔夜、7 天、14 天、21 天和1 个月分别变动了-17.10 bps、-8.32 bps、24.13 bps、6.21 bps 和 6.80 bps 至 1.67 %、1.96 %、2.92 %、2.95 %和 2.99 %。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下行,1 年、3 年、5 年、10 年分别变动-1.71bps、-1.38bps、-1.96bps、-2.05bps 至 2.37%、2.58%、2.70%、2.83 %。12 月 21 日上证综指下跌 0.07%至 3622.62,深证成指上涨 0.70%至 14791.33,创业板指上涨 0.55%至 3368.70。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12 月 22 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 100 亿元 7天期和 100 亿元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 100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和 100 亿元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有 100 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投放 100 亿元。【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 2017 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 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 2020 年 12 月对比 2016 年 12 月 M0债市启明系列2021.12.23累计增加 16010.66 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 8117.16 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 9868.66 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图 12:2019 年 9 月 22 日至 2021 年 12 月 22 日公开市场操作和到期监控(亿元)资料来源:Wind,图 13: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22 日流动性投放和回笼统计(亿元)资料来源:Wind,9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图 14:2021 年 12 月 22 日人民币对各币种汇率当前值相对于前一日值变化百分比资料来源:Wind, 市场回顾及观点可转债市场回顾12 月 22 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 433.58 点,日上涨 0.47%,可转债指数收于 1875.98 点,日上涨 0.86%,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 1527.43 点,日上涨 0.92%;平均转债价格 152.57 元,平均平价为 117.15 元。今日奥飞转债(123131.SZ)上市,381 支上市交易可转债,除英科转债、文科转债、隆利转债、盛虹转债和精研转债停牌,248 支上涨,3 支横盘,125 支下跌。其中奥飞转债(30.50%)、新天转债(10.16%)和长信转债(9.50%)领涨,溢利转债(-8.93%)、中装转 2(-4.21%)和滨化转债(-4.07%)领跌。 375 支可转债正股,193 支上涨,15 支横盘,167 支下跌。其中精研科技(13.67%)、长信科技(11.91%)和首华燃气(11.05%)领涨,全筑股份(-6.45%)、搜于特(-6.21%)和湖北广电(-6.12%)领跌。可转债市场周观点上周转债市场逆势上涨,转债估值再次上冲创下年内新高。周期板块上周表现较好, 而成长与蓝筹均遭遇一定的调整。转债市场在成交明显缩量的背景下估值水平重新走阔,表明市场情绪并不如前期乐观, 高位观望的态势较为明显,换而言之资金对后期走势的分歧加大。在信用逐步回暖的大环 境下,高估值更多是降低了转债市场的性价比,策略上增加价格策略比重、配置更为稳健 的品种、寻找确定性更佳的方向为上。周期品价格近期快速回落,部分标的价格调整已经较多,在宽信用环境下可能存在一定的交易性机会。我们仅建议关注供给硬约束较大、需求仍存在修复空间的品种,例如化肥、小金属等板块。债市启明系列2021.12.23泛消费板块底部已经明确,现在已经开启向上修复的进程。消费板块在波动放大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展现出稳健的特性,从转债参与的角度而言,可能具有更好的、更确定性的体验。建议投资者以必选消费为先,深度调整后相关转债提供了不俗的空间。对于过去数月重点推荐的成长制造方向,也是当前市场结构性热点所在,我们认为从 景气度的角度筛选制造业相关标的,可能会取得穿越周期的收益。这一方向更加看重 alpha, 我们建议优先关注景气度触底回升的科技板块,其中可以进一步关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等和泛消费相结合的领域,当前的重点是均衡持仓,积极应对市场情绪的波动。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东财转 3、福能(新春)转债、斯莱(精达)转债、嘉元转债、联创(崇达)转债、石英转债、恩捷转债、晶科转债、台华转债、金诚转债。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杭银转债、昌红转债、利尔(旗滨)转债、泉峰(文灿)转债、利德转债、朗新(润建)转债、闻泰转债、蒙娜(帝欧)转债、伯特转债。风险因素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