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后赤壁赋课件 粤教版选修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8461808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后赤壁赋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后赤壁赋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后赤壁赋课件 粤教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后赤壁赋1文体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赋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2背景资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联想起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七日和十月十六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反”通“返”,返回 “俛”通“俯”,低头3一词多义望名词,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动词,返回 是岁十月之望 ( )望美兮天一方 ( 动词,向远处看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 名词,名声、名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动词,盼望、期望 )吾令人望其气 ( 动词,观察 )归 将归于临皋 ( )吾妻来归 ( 动词,女子出嫁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 动词,归入 )而其归书也必速 ( 动词,归还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动词,归附、归向 )云归而岩穴暝 ( 动词,聚集 ) 顾副词,可是 动词,看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 动词,环顾 )顾安所得酒乎 (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 动词,回头看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 动词,顾虑、考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动词,探望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动词,关心 ) 连词,表承接,接着 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 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 使动用法,使震动4词类活用 履巉岩,披蒙茸 ( 名 词用作动词,踏 ) 掠予舟而西也( ) 羽衣翩跹 ( ) 横江东来 ( 名词作状语,向东 ) 草木震动( ) 顾而乐之 ( 意动用法,以 为乐 ) “反”是“返回”的意思;“而”,连词,不译 形容声音响亮悠长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6文言句式 曾日月之几何( ) 步自雪堂(状语后置) 归而谋诸妇 ( ) 复游于赤壁之下 ( ) 揖( 于 ) 予而言曰 ( 省略句 ) 如此良夜何 ( 表疑问的习惯说法,如 何 ) 7重点句子翻译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译文:_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_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译文: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那么大,就像穿着黑裳白衣,发出响亮的长鸣,掠过我们的船又向西飞去了。这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也变得不认识了。 角度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分析】苏轼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慨,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如逝水的无奈慨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2在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因何而悲?【分析】季节不同,景物相异,触景生情,从而联想到自己一生的大起大落。只身一人登山,无友人相伴 (主观的精神寂寞),精神上的孤苦无告。独游的豪兴变为激越的悲哀,悲哀到无法抑制,于是长啸。3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分析】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中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角度二:探究艺术特色4试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分析】(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三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虽处于困境却能超脱的人生感悟。(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音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既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仗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于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美。(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本文对山水木石的描绘异常逼真,形象优美,足见作者超凡的文字功力。鹤化道士的情节,无疑是神来之笔,使文章在清空之外更添几分神秘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