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六篇)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47474965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六篇)(篇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组织化建设, 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 为科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 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办公室对我县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 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农民合作社, 树立一批农业知名品牌,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协调、健康、稳定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 1799 家,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类合作社 1065 家,养殖类 656 家,农机化合作社 60 家,其它类型 18 家。有 9 家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13 家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122 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 19 家合作社取得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 89 个。全县合作社成员总数达到 15.6 万人,带动农户 21 万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 70% ;代销农产品 42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10.13 亿元,社员增收3.67 亿元。合作社运作模式(以林业为例)有:荒山、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五种入股形式和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 + 公司 + 市场等形式。(二)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 * 年底,全县工商注册合作社不足 50 家,自*年至今,在工商注册合作社每年平均新增约 240 家。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二是组织能力强。当前我县合作社组织已涵盖农业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全过程, 涉及所有特色优势农产品,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合作内容多。合作社自身不断创新,充实丰富合作内容,形成了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涵盖多种业务的合作社组织,由简单的生产合作、销售合作向信用合作拓展,在强化风险应对能力,特别是在农产品闯市场、树品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四是辐射效应高。合作社组织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传统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生产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从而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入社的积极性。(三)工作措施一是领导重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先后制定下发关于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 <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23.27范量化考核办法 > 的通知等文件,将各乡镇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建设情况列入镇域经济考核重要内容, 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宣传培训。利用各种形式对农民合作社进行宣传。结合创业培训,累计组织近 400 个合作社负责人到青岛农大进行免费培训,提高了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理论水平,开阔了视野。同时县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业务人员也积极到合作社进行实地指导, 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三是政策扶持。各职能部门树立发展合作社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打造亮点的理念,在履行好指导、服务职责的同时,积极帮助合作社向上级申请政策、资金扶持。在加强协调、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解决贷款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通过引导扶持、强化服务,促进了我县合作社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二、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在合作社组织的辐射带动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有序,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速土地流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 “谁来种地” 成为现实问题。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中,让更少农民种更多的地,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答案。截至目前,通过转包、租赁、转让、入股、互换等方式,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 18.6% ;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5.5 万户,占承包总户数的 20.5% 。(二)优化社会服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转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强烈需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为农民提供统一服务的能力,公益性服务供需衔接不紧密,服务机制尚需健全。农民合作社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为农户提供专业化、 市场化服务,“让农民轻轻松松种田” ,成为破解“怎样务农”难题的发展之路。 如向城镇双龙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统一流转周边 12 个村的 10000 亩土地,组织农户发展大棚西红柿,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销售,形成规模种植优势,实现了资金、技术、劳动力、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促进农民增收。合作社实行农业规模开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效益,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达到了“双赢”效果。一是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每亩流转收益大约600-1000元。二是农民获得一定的务工收入。农民给业主打工每天获劳务费100 元左右,足不出村,既可护家,也能挣钱。三是带动农民增收。部分合作社以新产业、新品种为主,价格高于传统农产品,采用订单等形式向农民推广,农户可从中受益。(四)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走规模经营之路。在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下,农业经营方式迅速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转变。二是走高效农业之路。不少合作社采取“种植 + 养殖 + 加工 + 休闲”等高效立体农业模式, 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三是走组织化营之路。农户家庭经营,多数属于分散经营,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有规模、有组织、有科学管理的合作形态, 提高了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五)推进标准化生产。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合作社普遍重视质量安全,普遍有了“品牌”意识。他们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建立“从产地到餐桌” 的质量追溯制度,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如凯华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蔬菜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努力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注册的“沂蒙会宝山”和“会宝”两个品牌, 13 个品种已通过农业部有机绿色认证,全面实行品牌化经营。四、存在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县农民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有的乡镇发展较快、数量较多,带动效果明显;有的乡镇则发展较慢,且有些不够规范,管理难度大。(二)大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小。农民合作社虽数量多,涉及面广,但真正有规模、效果显著的不多。大部分农民合作社规模偏小、结构单一、实力较弱, 市场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总的辐射面不广,连接农户能力不够强, 部分合作社甚至没有办公服务场所、经营设施和生产基地。(三)土地流转不够规范。部分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公司、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 个别甚至主体错位, 一旦发生土地纠纷或其他纠纷案件时,双方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四)产业链条短。全县农民合作社中,除少数合作社从事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增值较高外, 多数合作社处于出售原料或初级农产品的阶段,产业链条难以向生产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多数合作社定位不高,主要作为原材料生产基地,深加工基地在外地。(五)财政扶持力度偏小。我县是农业大县,但是财政收入低,对合作社的扶持金额不多,力度不够,特别是表现在土地使用、金融部门信贷扶持等方面, 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合作社及农户发展提供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六)合作社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合作社负责人 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有的存在“等、靠、要” 思想,盯财政钱,图项目款;有的贪大求洋,不切实际,风险意识不强;有的不善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不佳。五、对策和建议(一)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流转机制,进一步构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 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相关主管部门要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社员的培训,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和社员素质;结合各项技术培训,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提出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收集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供需信息,为合作社流转土地畅通信息渠道,引导合作社与流转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三)加快土地确权进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是土地流转的前提。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 加强政策指导和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确保“颁铁证”,让农民吃“定心丸”,通过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确保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四)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农业项目、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 切实帮助合作社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户自觉加入对口合作社,鼓励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同时,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五)拉长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支持合作社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 协调和鼓励现有合作社之间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充分发挥优势合作社在组织管理、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信息和作用,带动其他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篇二)摘要:统筹发展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上思县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上思县是以甘蔗为主要产业的农业县,第一个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涉及果蔗产销方面的合作社。截至* 年 6 月底,上思县拥有工商注册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64 个。借助* 年“百名博士广西防城港行”暑期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对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农业局所提供相关信息的分析和近 6 个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研。 发现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规模较小, 行业分类均衡但重点行业薄弱, 经营服务能力低等特点, 并提出了相近的同类合作社进行适当合并, 重点培育发展糖蔗及甘蔗收割方面的合作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建议和对策。关键词: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一、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 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入世”挑战、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1 。(二)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1.上思县概况上思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其中壮族占县总人口80% 以上。上思县富含丰富的森林、水能、煤炭、石灰石等自然资源,是防城港市唯一市辖县。上思县共有八个乡镇,包括思阳镇、在妙镇、平福乡、华兰乡、叫安乡、公正乡、那琴乡、南屏乡。共有 84 个行政村, 1583 个村民小组, 46272 户农户, 35387 户纯农户,农业兼业户 6793 户,非农业兼业户 2679 户,非农户 1413 户。* 年上思县总人口 205350 人,总收入 251940 万元,人均收入 12269 元。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共 430948 亩,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共 38494 户,即平均每户耕地 11.2 亩。甘蔗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产业, 种植面积为水稻种植面积的五倍多, 有以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为主要代表的几大甘蔗之糖厂,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甘蔗。2.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概况如表 1 所示,从上思县农业局获得的数据可知,截止* 年年底上思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 个( * 年 6 月实际在县工商注册的合作社已达到 64 个,截止笔者调研时县农业局只对 36 个合作社进行了详尽统计)。其中思阳镇最多,为 18 个,一个镇便占了县合作社总数的一半,原因估计是思阳镇为县政府所在地, 经济相比其它几个乡镇发展较好。而南屏乡则没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有 19 个,几乎全部在为思阳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共 434 人,农民成员数为 404 人,带动非成员农户共 904 户。表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情况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数合计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建立党支部的合计农民成员数团体成员数思阳镇在妙镇 2200151500 平福乡 22001818070 华兰乡 1100101000 叫安乡 66001191190124公正乡 440052520170 那琴乡 331050500130 南屏乡 00000000 合 计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类(1 )按照所从事的行业分类(表2 ):种植业方面共有 8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涉及粮食产业的就有5 个,占种植业合作社数量的62.5%;林业方面只有1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畜牧业方面共13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涉及生猪产业的共5 个;渔业方面共6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业方面共 7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其中涉及农机服务方面共 2 个;其他方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 个。表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类情况: 按从事行业划分行 业 乡 镇 种植业其中:粮食产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其他合计生猪产业奶业合计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土肥服务金融服务思阳镇在妙镇 0001000110000平福乡 0000002000000华兰乡0000000110000叫安乡 3003000000000公正乡 0002002000000那琴乡 0003100000000南屏乡 0000000000000合计(2)按照牵头人身份分类:农民为牵头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0 个,其中村组干部为牵头人的共有10 个;企业为牵头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 个;基层农技服务组织为牵头人的共有 2 个;其他方面的共有2 个。(3 )按照经营服务内容分类: 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 12 个;生产服务为主的共有 12 个;购买服务为主的共有 3 个;运销服务为主的共有 2 个;加工服务为主的共有 2 个;其他方面的共有 5 个。4.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情况如表 3 所示: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为 641 万元,其中统一销售农产品的 80% 以上的合作社为 11 个,占总数 30.56% ;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89 万元,其中统一购买比例达80% 以上的合作社为2 个,只占总数5.56% ;培训成员数共219 人;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共1 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数共1 个。合作社上缴国家税金共计11 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分配盈余127 万元,其中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为100 万元,按股分红总额为16 万元。表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情况经 营 乡 镇 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其中:统一销售农产品达 80% 以上的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其中:统一购买比例达80% 以上的培训成员数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数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数思阳镇0000000 在妙镇 0000011 平福乡 8505505000 华兰乡 0000000 叫安乡 462417011900 公正乡 694172000 那琴乡 253005000 南屏乡0000000合计 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它情况提留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金的合作社数共 18 个;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的合作社数 20 个;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数共 7 个;获得财政扶持资金的合作社数共 1 个,而且是获得农业部门的扶持资金;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总额达 30 万元。表 4 各乡镇合作社发展情况及其它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它情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提留公积金、 公益金及风险金的合作社数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的合作社数其中: 60% 以上创办加工实体的合作社数参与信用合作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的合作社数获得财政扶持资金的合作社数其中: 农业部门扶持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总额思阳镇在妙镇 00000000平福乡 02000000兰乡 00000000叫安乡 00000000公正乡 00000000那琴乡华00000000南屏乡00000000合计二、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一)数量规模较小从中国农民合作社信息网上了解到, 截至 * 年 9 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48.43 万家,实有入社农户 3870 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15.5% 。* 年中国统计年鉴上标注我国现有 1461 个县,推算得知平均每个县合作社数为 331 个。可见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明显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所有合作社中竟没有一个建立党支部, 接受的管理指导较少。合作社成员数太少,没有一个团体成员数。合作社带动的非成员户数也不多。 总体来说,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总数少,单个合作社规模不大的特点。通过对广西上思县聚力中华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及与社长的深入交谈了解到, 合作社已经发展为具有生产、 加工及销售的企业公司,并拥有“十万大山黑豚”等自我品牌。合作社成立于 * 年,现有养殖示范基地 8 个(其中巾帼养殖基地 5 个),基地总面积 10000 多平方米,固定资产 680 多万元。中、小养殖场、养殖专业农户共有 180 个,并已经发展拥有成员 300 多名,带动农户近 500 户,全社社员黑豚存栏量达到 60000 余只。李社长介绍 300 多户的养殖户中参入合作社的只有 50 户,占总养殖户的六分之一。目前合作社规模小,已经影响到了黑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将为成员提供黑豚幼苗,并联系市场买家,但由于黑豚养殖出栏时间为4到 5 个月,黑豚销售渠道单一,因此往往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二)分布均匀,重要行业少上思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较均匀,除林业行业外,其它行业分布的合作社数基本相同。 上思县以甘蔗为主要支柱农业产业,其次是水稻,但种植业方面的合作社只有8 个,而且粮食产业就达到5个,农业主导产业甘蔗业的重要性导致政府对甘蔗种植及收割进行了全面的控制,每户种植多少, 收割时间都由政府和糖厂制糖进度来决定,但并没有专门的合作社。合作社呈现行业分布均匀,但重要行业如甘蔗方面的合作社数过少的特点。(三)经营服务能力低上思县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只有一个,而且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也只有一个,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仅为 641 万元。可见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能力是很低的, 亟待提高以适应上思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如通过对上思县高科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及与社长赵振华的深入交谈中了解到, 其合作社同样面临资金困难。并且长期养殖的花鳖也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新品种山水鳖以其肉质美而受到顾客青睐,每斤可售280 元甚至更高,只是因种苗太贵,合作社成员还没有规模养殖。合作社虽然已经成立但是对于成员种苗及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依旧很难解决。 服务能力低是目前很多合作社面临的有一大难题,如何让合作社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更大的作用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三、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及对策(一)相近的同类合作社进行适当合并鉴于上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总数少,单个合作社规模不大的特点,笔者提出对相近的同类合作社进行适当合并。上思县 * 年水稻方面的种植面积为 5.5 万亩,如可以对诸如上思县中惠农机专业合作社、上思县振昌农机专业合作社、上思县骏恒农机专业合作社、上思县惠农机械专业合作社、 上思县顺兴农机专业合作社、 上思县乐农农作物病虫害机械防治专业合作社、 上思县助农农作物病虫害机械防治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农机方面的合作社进行整合, 以解决小规模合作社有限的服务能力。通过对身兼上思县思蜜养蜂专业合作社和上思县思泉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两社的蒙社长的交流中得知, 已经探索了较为成熟的“农户 + 基地 / 合作社 + 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且计划扩大社员数量和公司规模。(二)重点培育发展甘蔗方面的合作社目前上思县从事甘蔗方面的合作社只有2 个,与 50 余万亩的甘蔗种植面积极不相称。 建议可以重点大力培育发展甘蔗收割种植、病虫害防治和收割方面的合作社, 一次发展和壮大上思县的优势甘蔗产业。从县农业局了解到上思县最早成立的合作社是 * 年 4 月成立的上思县黑靓果蔗产销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 15.3 万。但通过与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了解到, 上思县果蔗的种植面积是很少的, 现在很多农户种植果蔗只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蔗农大面积种植的是糖蔗 (专为榨糖所用)。培育专业的糖蔗方面的合作社显得极为必要,成立这样的合作社可以代表上思县所有蔗农与制糖公司和政府进行对话,最大程度维护和争取蔗农的利益。并且通过对蔗农的交流发现, 受制于制糖公司榨糖能力有限和甘蔗糖分易挥发等愿意,甘蔗的收割就成为困扰蔗农的大问题。(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仅是在财政方面的扶持,而且包括合作社组织管理方面的支持。 上思县最早的合作社成立于 * 年,其余大部分合作社成立于 * 、* 和* 年三年,可见很多合作社都成立时间不久。 合作社管理运行方面不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农经站管理合作社方面的工作人员定期予以指导和检查。通过对上思县助农农作物病虫害机械防止专业合作社王社长的交流中的知,合作社成立之初的 10 台防虫机器有 5 台是县农业局捐助的,合作社才得以成立。 成立后的合作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稻种植户在病虫害期间防治行动难以统一的问题。 合作社会统一片区水稻种植户同一时间进行病虫防治,这样“统一行动”可以避免不同时打药而产生的病虫在不同稻田转移的问题。 政府对于如早期大型农业机械病虫防治方面的合作社可进行适当贷款优惠及其它方面的优惠政策, 以解决合作社成立之初的资金等问题。参考文献:1 张晓山 .有关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 J.农村经济,*,(01):4 7.致谢: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思县农业局的统计资料及与农业合作社相关人员的深入访谈, 在此特别感谢上思县农业局黄天烈局长、陆飞伍同志,科技局陆魏群副局长及广西上思县聚力中华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李黄河社长等人为实地调研提供的便利,同时感谢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暑期社会调研机会。(篇三)为探寻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途径,近日我们选取武城县甲马营镇作为样本,开展蹲点调研。调研期间,严格按照市委转变作风的有关规定,坚持骑自行车下村,不打招呼,随机入户,面对面与群众交谈,先后走访村居 12 个,对正在运营的合作社全部走访一遍,访谈理事长及社员共计110 余人;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8 个,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一、镇域及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甲马营镇位于武城西部, 紧靠卫运河,与* 省故城县隔河相望,总面积 74.58 平方公里,辖 33 个自然村,人口3.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3 万人,耕地面积 7.7 万亩,目前已完成土地确权的面积占到96% ,年底将达到 99% 。近年来,该镇发挥传统农业产业强镇的优势,按照“加快培育步伐、规范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引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辖区内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2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各1 家。1. 起步比较早。自 *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就牢牢把握机遇,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立了武城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奥兴蛋鸭养殖合作社。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短短几年间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遍地生根开花,涌现出志远、龙鸿、丰茂、文起、洪利等一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 创办形式多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已形成了多元化创办格局,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是致富能手主办型。 由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能人”牵头发起,以“合作社 + 农户”为运行模式,依托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农户入社发展。如田庄村田瑞栋投入资金 600 万元,成立龙鸿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90 多户。二是村级党组织领办型。村级基层党组织发挥带动作用,引导村民走合作发展之路。 如东堤口村党支部整合全村 1600 亩耕地,采取“六统一”运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三是产业联合型。依据优势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联合社,逐渐发展成为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运作的行业龙头组织。如田庄村的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于 * 年联合其他12 家合作社成立了武城县第一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增社员 130 余户,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2000 余亩。3. 覆盖领域较广。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类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主要经营小麦、 玉米、紫薯、旱稻、肉鸭、农机服务等多个产品和行业。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6 个,占全镇合作社总数的 30.8% ;养殖业 12 个,占 23.1% ;农机类 18 个,占 34.6% ;其他(生资类) 6 个,占 11.5% 。4. 规模效益逐渐显现。据统计,截至目前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产值达到 1180 万元,统一代购生产资料 460 万元,可分配盈余 210 万元。农民社员总人数 5000 余人,带动农户 1 万余户,农民增收 420 余万元,解放农村劳动力 6000 余人。同时,服务区域也由甲马营镇向镇周边、县域内多点拓展,起到了辐射效应。如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30 余个村庄 6000 余户农民种植3 万亩订单蜡质玉米,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设施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二、合作社发展的做法及成效(一)搭建平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专业合作社一头联市场,一头系农户,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对内实行统一服务,从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了生产成本, 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是搭建了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如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与美国国民淀粉、烟台紫薯深加工等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产品以高于市场价0.1 0.15 元/ 斤的价格回收,每亩地可增收100 150 元。合作社理事长牛文志说: “这种模式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一个标准搞生产、一个声音谈价格,让优质的产品卖上优质的价格”。二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如东堤口村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年轻劳动力不足的实际,向村民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打药、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六统一”服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村党支部书记杨国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按照一年种植小麦、 玉米两季作物计算,每亩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50 元,全村 1800 亩地就节省 27 万元;同时收割、播种时间由以前的10 天缩短到 3 天,增加了群众打工收入” 。三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据调查,像田庄、东堤口这样成立合作社的村庄,都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外出打工, 东堤口村还成立了 4 支装卸队,其成员年收入都在 4 万元以上。(二)示范带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一个重要主体,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具体实践中,该镇合作社在满足社员需求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志远粮棉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种植基地,先后在全县推广免耕深松全层施肥播种、玉米籽粒收以及优质小麦、玉米、紫薯等新技术、新品种10 余种,转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质效。其中,今年推广的玉米籽粒收技术,实现了在玉米棵上直接收获、脱粒、烘干入库一体化,大大减少了生产环节,有效防止了玉米霉变,减少了农民投入,消除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 * 营村村民王季礼说: “跟着合作社干,不用担心种不出好粮食,既省力又赚钱,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三)提升服务,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手段。调查中发现,许多种粮大户对大面积流转土地顾虑重重, 一方面是当前种粮大户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承包土地超过 500 亩就会出现管理不善、降低产出等情况;另一方面是缺乏粮食晾晒、 储存场所,增加了生产经营风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亟需相应的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 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 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丰茂粮棉种植合作社联合社购进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农业机械,面向社会提供包括耕、种、管、收各个农机作业环节的服务;同时投资 300 万元建成 1500 平方米粮食储备库 1 栋,新上150 吨粮食烘干塔一套, 从种植到收获的一条龙式大田服务模式已初具规模。盐庄村社员王宝起说: “丰茂推出这种套餐服务模式后,大田管理很方便,今年我打算再流转 500 亩地”。据调查,目前该镇合作社带动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 7500 余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68.2% 。(四)规范引领,促进农业链条延伸。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的重要载体。 该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依据当地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龙鸿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做大做强肉鸭养殖基地的基础上, 采用链条式延伸发展模式, 向上游大力发展现代化鸭棚建设、 板材生产等项目, 向下游积极探索有机肥制造和绿色蔬菜种植、绿色食品开发和推广等技术,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全方位农业立体化发展模式。三、几点启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互助性经济组织,已成为当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 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启示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甲马营镇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的经验表明, 加强和改进农业农村工作要紧随形势变化、紧贴群众需要。对于凡是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各种经济成份和经济所有制组织形式,都应该积极加以引导和扶持,促其健康发展。启示二: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合作社把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 一方面打压了与民争利行为,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启示我们,在土地流转、 “两区同建”、农业项目开发等过程中,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维护好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农村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启示三:优化运行机制是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 坚持“民力、民管、民受益” 的原则,通过完善成员账户、财务管理、盈余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实行自觉自愿、民主治理、民主监督,真正把合作组织办成了农民自己的组织。由此看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核心在于规范, 要实现合作社的健康运营、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 必须把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不断优化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更好、实力更强。启示四: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任何形式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国家政策导向的结果。好的政策要推行,资金是保障。灵活的融资方式、充裕的资金运作, 能够有效盘活农村市场, 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带来规模效益;同时,资金的良性运转,也带来了先进技术的涌入,有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造,带来技术效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靠政策、资金、技术的有机整合, 做到政策看落实、 资金见效益、技术显效率。(篇四)近期,我站组织人员,采取面上统计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对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 加速发展,为解决将来“谁来种地(养殖)”、“怎样种地 (养殖 )”的问题探索了新路子,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经验。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有力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业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格局,数量呈快速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 家,其中:省级 1 家(圆方集团)、市级 1 家;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 129 个,涉及种、养、加及产业服务等众多领域,其中:种植业 30 个(粮食 6 个、蔬菜 20 个、经济林果 4 个)、畜牧业 66(鸡 5 个、猪 23 个、牛 1 个、羊 27 个)、林业 10 个、渔业 8 个、农业服务业 8 个、其他 7 个;获得省级示范社 2 个,市级示范社 6 个;共注册资金 2.19 亿元,成员总数 2859 人,带动农户 6500 户;有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 67 个,其中:种植业 33 个(粮食 19 个、蔬菜 10 个、经济林果 4 个)、养殖业 30 个(羊 21 个、猪 5 个、鸡 4 个)、其他 4 个;获得省级示范农场 10 个,市级示范农场 15 个;有专业大户 267 户,其中:种植面积 50 亩以上 58 户(粮食 34 户,蔬菜 7 户,林果 13 户,其他 4户),共流转土地 10761 亩;养殖业 209 户(千只羊 116 户,万只羊 2 户、百只羊 57 户;千头猪 28 户;万只鸡 3 户;200 头牛 1 户;50 只牛 1 户;70 条驴 1 户)。二、基本特点我县紧紧围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大政策引导、 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支持能人到农村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 规模化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主要特点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辐射效应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 技术、资金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农业生产的二至十倍。 在我县五谷城桐寨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户 165 户,实行“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生产模式, * 年集中种植小杂粮 2100 多亩,年底收购520 吨,实行收购价成员户比非成员户每公斤高1 元,就此一项当年返还成员利润 52 万元,每户 8000 元,另外合作社还实现利润7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和辐射影响下,形成周围村组踊跃加入,合作社还积极推广订单生产、返利等利益联结方式,建立与农户、基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不断加深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了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吴起长城现代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50 户,拥有各类机械 78 台,基本满足耕作、种植、铺膜、收获、打捆、脱粒等各类生产需要,合作社实行“合作社+ 农户”运行模式,合作社在外面联系下活后,安排成员去完成,合作社每亩只在收入中抽 1 元钱,用于合作社发展, * 年作业量 6.5 万多亩,收入 293 万元,每户成员平均收入 5.86 万元 。农民通过合作社外出劳作, 大大宣川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使他们的业务拓展到榆林、银川、内蒙等周边县区,不但增加了劳务收入,而且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基地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动下, 种植加工业涌现出圆方集团的“胜利山”品牌荞麦香醋、吴起镇马湾永春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马湾永春”香瓜、五谷城桐寨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肥土地” 小杂粮、吴起康正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陕北红润” 洋芋粉条、黄芥油,白豹宇龙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的 “宇龙香”香瓜等农业知名品牌,这些品牌逐步走出延安,迈向陕西,有的已跨入全国知名品牌行业,在种植规模上不断扩大, 产品销售窗口覆盖陕西、甘肃、内蒙、宁夏等周边县区,有的已进入大型超市,有的亲朋已把这些产品作为主要礼品送入国内外大众家庭。 在养殖业上已建立各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155 个,主要畜禽规模养殖量大,标准化高。各经营主体还通过科技示范、生态建设、良种繁育等建设,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水平和综合效益, 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全县有 33 个种植合作社“三品”认证 18.1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 31 个、绿色产品 1 个、有机产品 1 个)、有 16 个养殖场的畜产品已经无公害认证,实现了农产品的提质增效。3、加快了土地有序流转步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转包、 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采取多种运作和管理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和收入。 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 2.8 万亩。 流转后用于种植 23050 亩(大棚 1053 亩),养殖 431 亩,建果园 1837 亩,其他 863 亩,其中 :流入 50 亩以上大户 58 户,面积 1.1 万亩,流转价格主要集中在每亩年 300-800 元,流转期限大多为 5 年至 10 年。如:吴起圆方集团流转马湾、齐坡、齐湾子等组 137 户土地 624 亩,每亩年流转价格 600 元,期限 10 年,用于种植大棚蔬菜;吴起宏润蔬菜种植农场流转韩沟门村 20 户土地 206 亩,建大棚 135 座,每亩年流转费 600 元,期限 10 年,日常雇佣本组人员 10 人,实行计件工资管理,工人每天最低能拿工资 130 元;吴起利民种植农场流转周湾村 24 户土地 319 亩,用于机械化集中连片种植玉米,每亩年流转费 120 元,期限 10 年;长官庙三羊咀山地苹果专业合作社流转本村 40 户土地 400 亩,实行土地股份合作,期限 5 年,主要是在前 5 年农户将土地无偿提供给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种植苹果,实行统一管理,到 5 年建成果园后,按当初成员入股土地面积予以返回, 若农户不愿经营果园的, 合作社通过协商适当补给土地流转费。总之,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的生力军,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率明显提升,大量土地被流转给经营主体使用,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一部分无劳动能力的人或不愿种田的人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大量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后科技应用水平、农业机械化率大大提高, 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效益的提升。4、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 信息和技术等优势,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机制等,影响和带动了周边群众生产,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方面带动了从事玉米、蔬菜、养殖等第一产业的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便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增加劳务等工资性收入。三、存在问题在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制约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1、土地零碎化,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目前全县农户人均耕地不足 4 亩,且分布零散, 加上山区的立地条件, 既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 又增加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难度, 制约了机械化和规模经营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和土地资产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加之承包农户不断分化,兼业化倾向明显,农村大量土地收入不高甚至出现闲置搁荒,流转服务不到位,土地流转信息不畅,流出方与流入方不能有效对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发展早期, 数量少、规模小,亟待加大培育力度。2、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目前,农业兼业化、村庄空心化、 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女的多、男的少;老年人多、年轻人少;文化低的多、文化高的少。据统计,我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 50 岁以上的劳动力占72% 。虽然他们从事多年的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而且一旦他们退出农业生产,是否有充足的后继人才,前景并不乐观。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将严重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确保现代农业后继有人。3、组织化程度低,管理体制不规范,存在“等、靠、要”思想。就全县目前注册的 129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